一个小学生的《孝经》读后感
以下文章选自《般若身心灵学堂》
《孝经》是我们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本经典,是儒家十三经之一。我读《孝经》已经有两年半了,从三年级下半学期开始读《孝经》,在四年级已经能背过,还在四年级寒假写了《孝经》的读后感,时隔两年,我又对这本经典有了新的认识,所以在寒假期间再次写了《孝经》的读后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就是我们孝的初始目标,而“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这是孝的终极目标,认为“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具体要求是:“居则致其敬,养则至其乐,病则至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孝经的作者:《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传说是孔子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
《孝经》中共有十八章,每一章的中心意思及我的感受如下:
一、《开宗明义章第一》:这一章,是全部孝经的纲领。它的内容,就是开示全部孝经的宗旨,表明五种孝道的义理,本历代的孝治法则,定万世的政教规范,列为一经的首章。本章主要讲了我们孝的初始目标和终极目标,我应该按照初始目标及终极目标去做,爱护自己的身体,让自己更加强壮,并遵循仁义道德,众善奉行,在将来为众生造福,让父母为我自豪。本章我比较有感受的句子如下:
1.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译文: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初始目标。
我的感受:我要按照本条中说的这初始目标去做,不去损害自己的身体,并使自己的身体更加强壮。为什么损害身体也是不孝呢?因为我们的父母宁愿代我们生病,宁愿替我们受伤,甚至为了我们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这种对我们的关爱远远超过了对自己的关心。所以,为人子女不珍爱自己的身体和健康就是对父母的伤害,当然就是不孝。还有,我们拥有了好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帮助我们的父母师长、历代宗亲以及一切有缘众生,帮助他们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
2.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译文: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
我的感受:“人生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我要遵循因果法则,多用心学习佛法,努力在禅修上成长,并把中国的儒释道文化传播给大众,助大众早日离苦得乐。祝世界和平,让父母为我自豪。
3.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译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我的感受:这句话我们可以认为是对“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这条行孝的终极目标的补充。我应该把这句话和上一句话结合来做,要让我的父母平安、健康、喜乐的生活。
二、《天子章第二》:这一章,是说明一国的元首应当尽的孝道,要博爱广敬,感化人群。人无分种族,地无分中外,天子之孝,起感化作用,故为五孝之冠,列为第二章。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也要通过善行感化更多的人。本章我比较有感受的句子如下: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译文:能够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
我的感受:这是很简单的道理,我们希望世界上会有很多孝顺父母、家人的人,而作为一个孝子,肯定更是这样想的。我不仅要孝顺自己的父母,还要帮助别人能够孝顺父母。
三、《诸侯章第三》:这一章,是讲明诸侯的孝道,包括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在内,所以在上不骄和制节谨度,为诸侯孝道的基本条件,列为第三章。我应该践行此孝,礼善别人。本章我比较有感受的句子如下:
1.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译文:身为诸侯,在众人之上而不骄傲,其位置再高也不会有倾覆的危险;生活节俭、慎行法度,财富再充裕丰盈也不会损溢。
我的感受:这是我自己需要加强的一点,我应该在取得优秀成绩后做到“在上不骄”,不翘尾巴,想想“一山还有一山高”,才能做到“高而不危”,通过努力,才能从优秀走向卓越。
2.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
译文:能够保持富有和尊贵,然后才能保住家国的安全,与其黎民百姓和睦相处。
我的感受:这是诸侯的孝,我现在还不能做到,但我在班里做班干部时应该保持住自己的成绩、同学们的信任,然后才能更好的为同学们服务。但怎么赢得同学们的信任呢?首先我需要自强,同时我要多去帮助、理解他们。
四、《卿大夫章第四》:卿大夫是为天子或为诸侯的辅佐官员,他的孝道,就是要在言语上、行动上、服饰上,一切都要合于礼法,示范人群,起领导作用,列为第四章。我应该向第四章写的孝的行为一样去遵从我的老师的要求。因为我是一名学生,同时是一名班干部,作为一名学生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我要认真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德智体全面发展,并配合老师工作。
五、《士章第五》:本章主要讲了要以侍奉父母的爱敬之心去事君、事上,做到事君以忠,事上以顺。我应该做到向文中所说尽职尽责尽义务。
六、《庶人章第六》:这一章,是孔子专对一般平民而说的。平民,为国家社会组织的基本。书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因此列为五孝之末章。我应该一直如此行孝,谨言慎行、俭以养德。本章我比较有感受的句子如下: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译文:利用自然的季节,认清土地的高下优劣,行为谨慎,节省俭约,以此来孝养父母,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孝道了。
我的感受:这是庶人之孝,也就是我现在需要做的孝道,不过“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讲的是古代农民要做的。所以我应该首先保持《弟子规》中的“谨”,说话处事要稳重;其次要节省,现在我还不能赚钱,所以就要珍惜父母的辛苦所得,不去奢侈使用,以俭养德。
七、《三才章第七》:这一章,共分四段。“曾子曰”至“民之行也”为第一段。就是要把孝道的本原讲给曾子听。以见道的本原,是顺乎天地的经义,应乎民众的心理。自“天地之经”至“不严而治”为第二段。就是把孝道,作为元首教化民众的准则。不但教化易于推行,就是对于政治,也有绝大的帮助。所以孔子特别告诉曾子的,就是“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政教如此的神速进展,还有什么话说?自“先王见教”至“而民知禁”为第三段、就是说明孝道有如此的妙用,故先王以身作则,率先倡导。至引诗作证为第四段。就是证明政府一个大员,只要身体力行,都会被民众景慕瞻仰,何况一国的元首呢?我应该时时刻刻记住要行孝。本章我比较有感受的句子如下: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译文:孝犹如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地上万物的自然生长,天经地义,是人类最为根本首要的品行。
我的感受:孝,指为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顺是指服从,不违背。孝顺,原指爱敬天下之人﹑顺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后多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孝是我们最伟大的行为、作风、品行。
八、《孝治章第八》:这一章,是说天子、诸侯、大夫,若能用孝道治理天下国家,那便能得到人民的欢心,能得到人民的欢心,那才是孝治的本意,也就是不敢恶于人,不敢慢于人的实在表现。列为第八章。我以后成为一个领导者时,要以身体力行,通过孝道来感化更多的人。
九、《圣治章第九》:这一章,是因曾子听到孔子讲说明王以孝治天下而天下很容易实现和平以后,再问圣人之德,有更大于孝的没有?孔子因问而说明圣人以德治天下,没有再比孝道更大的了。孝治主德。圣治主威,德威并重,方成圣治。列为第九章。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件是孝顺,一件是行善。作为我们中国人,一向是把孝摆在第一位的,我以后要更注重孝,更恭敬的孝顺父母、长辈。本章我比较有感受的句子如下: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译文:天地万物之中,以人类最为尊贵。人类的行为,没有比孝道更为重大的了。
我的感受:孝道是我们至高无上的德行。我应该去保持住这种德行,也愿更多的人能明白此理,一起尽孝道。
十、《纪孝行章第十》:这一章,所讲的是平日的孝行,分别纪出。有五项当行的,有三项不当行的,以勉学者。列为第十章。我应该严格按这章的要求来孝顺家人。本章我比较有感受的句子如下:
1.居则致其敬,养则至其乐,病则至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译文:就是指孝子对父母亲的侍奉,在日常家居的时候,要竭尽对父母的恭敬,在饮食生活的奉养时,要保持和悦愉快的心情去服事;父母生了病,要带着忧虑的心情去照料;父母去世了,要竭尽悲哀之情料理后事;对先人的祭祀,要严肃对待,礼法不乱。
我的感受:这是文章所提的“五项当行”,是我们孝顺父母的具体行为。我应该在每一次侍奉父母的时候都依照这“五项当行”为标准,并尽量做的更好。
2.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
译文:侍奉父母双亲,在社会中要身居高位而不骄傲蛮横,身居下层而不为非作乱,在民众中间和顺相处、不与人争斗。
我的感受:这是文章所提的“三项不当行”,我应该以这个“三不当行”为警戒,不给父母带来烦恼。
十一、《五刑章第十一》:这一章,是因前章所讲的纪孝行而接着讲的,今有两条途径,走到敬、乐、忧、哀、严的道路,就是正道而行的孝行。走到骄、乱、争的道路,就是背道而驰的逆行。所以孔子就跟着上章所讲的道理再告诉曾子,说明违反孝行,应受法律制裁,使人知所警惕,而不敢犯法。这里所讲的五刑之罪,莫大于不孝,就是讲明刑罚的森严可怕,以辅导世人走上孝道的正途。列为十一章。我应该孝顺父母,不然不仅自己心里过不去,还会滋生许多恶业。
十二、《广要道章第十二》:这一章,是孔子就首章所讲的要道二字,加以具体说明。使天下后世的为首长者,确知要道的法则可贵,实行以后,有多大的效果。列为十二章。我应该像文中一样学会做事情时懂得方法。本章我比较有感受的句子如下: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译文:教育人民互相亲近友爱,没有比倡导孝道更好的了。教育人民礼貌和顺,没有比服从自己兄长更好的了。转移风气、改变旧的习惯制度,没有比用音乐教化更好的了。更使君主安心,人民驯服,没有比用礼教办事更好的了。
我的感受: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领导者教育、劝说别人的种种方法。我以后做领导者时也要运用这句话,学会用更简单有效的方法达到目的。
十三、《广至德章第十三》:本章主要讲了把至德的义意扼要的提了出来,使执政的人知道至德是怎样的实行。上章是说致敬可以悦民,本章是说教民可以致敬,所以本章在《广要道章第十二》的后面,为第十三章。父母、师长、家人、国家是我们的福田,福田的意思就是像田地一样会生出福报,比如,我们的福寿安康都是从福田中生出来的。行孝就等于是在福田中存入福德资粮。我要广行孝道,积累福报。
十四、《广扬名章第十四》:孔子已经把至德要道,分别讲解得清清楚楚。又把移孝作忠,扬名显亲的办法,具体的提出来,以告诉曾子。列为十四章。孔子说∶“君子侍奉父母亲能尽孝,所以能把对父母的孝心移作对国君的忠心;奉事兄长能尽敬,所以能把这种尽敬之心移作对前辈或上司的敬顺;在家里能处理好家务,所以会把理家的道理移于做官治理国家。因此说能够在家里尽孝悌之道、治理好家政的人,其名声也就会显扬于后世了。”我应该首先在家要做好孝悌,同时在外面也要以此行为为社会更好的服务。本章我比较有感受的句子如下: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译文:一个君子,侍奉父母亲时能够尽孝,所以也能把对父母的孝心移作对国君的忠心。
我的感受:首先我自己要成为一个孝子,让父母真正安心放心,有了这份心就会很好地理解他人,然后再用这份心去为国家尽忠。
十五、《谏诤章第十五》:这一章,是讲明为臣子的,不可不谏诤君亲。君亲有了过失,为臣子的,就应当立行谏诤,以免陷君亲于不义。孔子因曾子之问,特别发挥谏诤之重要性。列为十五章。我应该在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及时告知父母。本章我比较有感受的句子如下:
昔者,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诤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诤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则子不可以不诤于父,臣不可以不诤于君;故当不义,则诤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译文:从前,天子身边有七个直言谏诤的诤臣,因此,纵使天子是个无道昏君,他也不会失去其天下;诸侯有直言谏诤的诤臣五人,即便自己是个无道君主,也不会失去他的诸侯国地盘;卿大夫也有三位直言谏诤的臣属,所以即使他是个无道之臣,也不会失去自己的家园。普通的读书人有直言谏诤的朋友,自己的美好名声就不会丧失;为父亲的有敢于直言谏诤的儿子,就能使父亲不会陷身于不义之中。因此在遇到不义之事时,如系父亲所为,做儿子的不可以不劝诤力阻;如系君王所为,做臣子的不可以不直言谏诤。所以对于不义之事,一定要谏诤劝阻。如果只是遵从父亲的命令,又怎么称得上是孝顺呢?
我的感受:看来直言谏诤是很有用的,不过直言谏诤并不等于要声色俱厉,《弟子规》说过要在对父母、长辈说话时“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我应该在看到父母、师长或朋友有错时,及时沟通,而不是一味顺从,不能让错误越变越大,同时要注意沟通方式。
十六、《感应章第十六》:这一章的意思,是说明孝悌之道,不但可以感人,而且可以感动天地神明。中国古代哲学,即是天人合一,故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人为父母所生,即天地所生,所以说有感即有应。以证明孝悌之道无所不通的意思。故列于十六章。我应该尽心尽力的孝顺父母,这样也同时会有助于修行(指修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十七、《事君章第十七》:这一章的意思,是说明中于事君的道理。为人子女的,始于事亲,是孝的小部份,中于事君,就是在于能为国家办事,为全民服务,这是孝的大部份。所以孔子特别把事君列于十七章。我应该多关心国家大事,为祖国做贡献做准备。
十八、《丧亲章第十八》:这一章,是孔子对曾子专讲慎终追远之事。言父母在世之日,孝子尽其爱敬之心,父母可以亲眼看见,直接享受。一旦去世,孝子不能再见双亲,无法再尽敬爱之情。为孝子的那种心情,当是何等的哀痛。孔子特为世人指出慎终追远的大道,以传授曾子,教化世人,使知有所取法了。我应该如文中一样守丧三年对待我去世的亲人,还要多为他们祈福、超度,多去行善,把我平日所做的功德回向给我的亲人、历代宗亲以及一切有缘众生,助它们早日离苦得乐。
《孝经》大致可分为四部分。从《开宗明义章第一》到《庶人章第六》为第一部分,共六章,对孝加以概括性论述,并分别对不同地位的人的孝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阐述。这是全篇的宗旨所在,内容重要。
自《三才章第七》至《五刑章第十一》为第二部分,共五章,主要讲述孝与治国的关系,强调孝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其中的《纪孝行章章第十》则专论孝子应做之事,是对一般意义上的孝的解说。
自《广要道章第十二》至《广扬名章第十四》为第三部分,共三章,是对《开宗明义章》中提到的“要道”、“至德”、“扬名”的引申和发挥。
自《谏争章第十五》至《丧亲章第十八》为第四部分,共四章。这部分各章之间内在联系不紧密,而是分别以不同题目,对前三部分内容进行发挥和补充。其中,《丧亲章》可视为全篇的总结。
我觉得这部经典可以理解为主要讲的是对父母的孝、对师长的孝、对国家的孝、和对社会的孝。
对父母的孝:我认为孝顺父母时首先要“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样我们就能养成良好的顺从父母的习惯;接着,我应该多帮父母分担家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想办法让父母开心。最后,我要做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不让自己受伤,不让父母担心。这样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也算是做了一个小回报。为什么说是“小回报”呢?因为古人说过:“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我们除了上述几点还是要多去报答我们的父母的养育之恩。
对师长的孝:我认为孝顺师长时首先要做到尊敬师长,如见面要敬礼,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并谨记传授给我们的知识,仔细聆听、学习,不要辜负师长对我们的一片苦心,还浪费了时间。接下来就要报答师长,作为学生,拿出最好的成绩和德智体全面发展,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就是对师长最好的报答。
对国家的孝:没有祖国,安有家庭?我很庆幸自己生在了中国,泱泱大国、历史悠久、文明礼仪之邦、安定团结……我爱我的祖国。所以,我们也是要孝顺我们的祖国母亲,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我现在可以先从一些小事做起,好好学习,打好基础功,多学习祖国的文化,心里一切想着国家的繁荣昌盛并遵守法律规则。在长大以后,我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报效祖国,提升我国的科技水平。
对社会的孝:对社会,我们也是要尽孝的,在这里,孝就是指我们的责任与义务。我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守正道,以德为先;为众生无我利他的奉献。愿世界和平,众生早日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要信解行证《孝经》,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孝经》的内涵,并帮助大家一起来学习和进步!在今年下半年,也是我在小学生涯最后的半年了,我计划给我班里同窗六年的同学用PPT的形式公开逐步讲解《弟子规》、《孝经》和《十善业道经》,帮助班里的同学一起学习经典,同时争取做到在学校公开讲解这三部经典,帮助更多的人能够学习到这几部经典,逐步相信因果法则并信受奉行。“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间谷。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是伟大的,让我们多去报答自己父母的养育之恩吧!感恩《孝经》。
2019年2月9日
更多原创文章回顾
《孝经》是我们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本经典,是儒家十三经之一。我读《孝经》已经有两年半了,从三年级下半学期开始读《孝经》,在四年级已经能背过,还在四年级寒假写了《孝经》的读后感,时隔两年,我又对这本经典有了新的认识,所以在寒假期间再次写了《孝经》的读后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就是我们孝的初始目标,而“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这是孝的终极目标,认为“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具体要求是:“居则致其敬,养则至其乐,病则至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孝经的作者:《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传说是孔子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
《孝经》中共有十八章,每一章的中心意思及我的感受如下:
一、《开宗明义章第一》:这一章,是全部孝经的纲领。它的内容,就是开示全部孝经的宗旨,表明五种孝道的义理,本历代的孝治法则,定万世的政教规范,列为一经的首章。本章主要讲了我们孝的初始目标和终极目标,我应该按照初始目标及终极目标去做,爱护自己的身体,让自己更加强壮,并遵循仁义道德,众善奉行,在将来为众生造福,让父母为我自豪。本章我比较有感受的句子如下:
1.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译文: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初始目标。
我的感受:我要按照本条中说的这初始目标去做,不去损害自己的身体,并使自己的身体更加强壮。为什么损害身体也是不孝呢?因为我们的父母宁愿代我们生病,宁愿替我们受伤,甚至为了我们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这种对我们的关爱远远超过了对自己的关心。所以,为人子女不珍爱自己的身体和健康就是对父母的伤害,当然就是不孝。还有,我们拥有了好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帮助我们的父母师长、历代宗亲以及一切有缘众生,帮助他们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
2.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译文: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
我的感受:“人生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我要遵循因果法则,多用心学习佛法,努力在禅修上成长,并把中国的儒释道文化传播给大众,助大众早日离苦得乐。祝世界和平,让父母为我自豪。
3.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译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我的感受:这句话我们可以认为是对“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这条行孝的终极目标的补充。我应该把这句话和上一句话结合来做,要让我的父母平安、健康、喜乐的生活。
二、《天子章第二》:这一章,是说明一国的元首应当尽的孝道,要博爱广敬,感化人群。人无分种族,地无分中外,天子之孝,起感化作用,故为五孝之冠,列为第二章。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也要通过善行感化更多的人。本章我比较有感受的句子如下: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译文:能够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
我的感受:这是很简单的道理,我们希望世界上会有很多孝顺父母、家人的人,而作为一个孝子,肯定更是这样想的。我不仅要孝顺自己的父母,还要帮助别人能够孝顺父母。
三、《诸侯章第三》:这一章,是讲明诸侯的孝道,包括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在内,所以在上不骄和制节谨度,为诸侯孝道的基本条件,列为第三章。我应该践行此孝,礼善别人。本章我比较有感受的句子如下:
1.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译文:身为诸侯,在众人之上而不骄傲,其位置再高也不会有倾覆的危险;生活节俭、慎行法度,财富再充裕丰盈也不会损溢。
我的感受:这是我自己需要加强的一点,我应该在取得优秀成绩后做到“在上不骄”,不翘尾巴,想想“一山还有一山高”,才能做到“高而不危”,通过努力,才能从优秀走向卓越。
2.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
译文:能够保持富有和尊贵,然后才能保住家国的安全,与其黎民百姓和睦相处。
我的感受:这是诸侯的孝,我现在还不能做到,但我在班里做班干部时应该保持住自己的成绩、同学们的信任,然后才能更好的为同学们服务。但怎么赢得同学们的信任呢?首先我需要自强,同时我要多去帮助、理解他们。
四、《卿大夫章第四》:卿大夫是为天子或为诸侯的辅佐官员,他的孝道,就是要在言语上、行动上、服饰上,一切都要合于礼法,示范人群,起领导作用,列为第四章。我应该向第四章写的孝的行为一样去遵从我的老师的要求。因为我是一名学生,同时是一名班干部,作为一名学生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我要认真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德智体全面发展,并配合老师工作。
五、《士章第五》:本章主要讲了要以侍奉父母的爱敬之心去事君、事上,做到事君以忠,事上以顺。我应该做到向文中所说尽职尽责尽义务。
六、《庶人章第六》:这一章,是孔子专对一般平民而说的。平民,为国家社会组织的基本。书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因此列为五孝之末章。我应该一直如此行孝,谨言慎行、俭以养德。本章我比较有感受的句子如下: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译文:利用自然的季节,认清土地的高下优劣,行为谨慎,节省俭约,以此来孝养父母,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孝道了。
我的感受:这是庶人之孝,也就是我现在需要做的孝道,不过“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讲的是古代农民要做的。所以我应该首先保持《弟子规》中的“谨”,说话处事要稳重;其次要节省,现在我还不能赚钱,所以就要珍惜父母的辛苦所得,不去奢侈使用,以俭养德。
七、《三才章第七》:这一章,共分四段。“曾子曰”至“民之行也”为第一段。就是要把孝道的本原讲给曾子听。以见道的本原,是顺乎天地的经义,应乎民众的心理。自“天地之经”至“不严而治”为第二段。就是把孝道,作为元首教化民众的准则。不但教化易于推行,就是对于政治,也有绝大的帮助。所以孔子特别告诉曾子的,就是“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政教如此的神速进展,还有什么话说?自“先王见教”至“而民知禁”为第三段、就是说明孝道有如此的妙用,故先王以身作则,率先倡导。至引诗作证为第四段。就是证明政府一个大员,只要身体力行,都会被民众景慕瞻仰,何况一国的元首呢?我应该时时刻刻记住要行孝。本章我比较有感受的句子如下: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译文:孝犹如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地上万物的自然生长,天经地义,是人类最为根本首要的品行。
我的感受:孝,指为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顺是指服从,不违背。孝顺,原指爱敬天下之人﹑顺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后多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孝是我们最伟大的行为、作风、品行。
八、《孝治章第八》:这一章,是说天子、诸侯、大夫,若能用孝道治理天下国家,那便能得到人民的欢心,能得到人民的欢心,那才是孝治的本意,也就是不敢恶于人,不敢慢于人的实在表现。列为第八章。我以后成为一个领导者时,要以身体力行,通过孝道来感化更多的人。
九、《圣治章第九》:这一章,是因曾子听到孔子讲说明王以孝治天下而天下很容易实现和平以后,再问圣人之德,有更大于孝的没有?孔子因问而说明圣人以德治天下,没有再比孝道更大的了。孝治主德。圣治主威,德威并重,方成圣治。列为第九章。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件是孝顺,一件是行善。作为我们中国人,一向是把孝摆在第一位的,我以后要更注重孝,更恭敬的孝顺父母、长辈。本章我比较有感受的句子如下: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译文:天地万物之中,以人类最为尊贵。人类的行为,没有比孝道更为重大的了。
我的感受:孝道是我们至高无上的德行。我应该去保持住这种德行,也愿更多的人能明白此理,一起尽孝道。
十、《纪孝行章第十》:这一章,所讲的是平日的孝行,分别纪出。有五项当行的,有三项不当行的,以勉学者。列为第十章。我应该严格按这章的要求来孝顺家人。本章我比较有感受的句子如下:
1.居则致其敬,养则至其乐,病则至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译文:就是指孝子对父母亲的侍奉,在日常家居的时候,要竭尽对父母的恭敬,在饮食生活的奉养时,要保持和悦愉快的心情去服事;父母生了病,要带着忧虑的心情去照料;父母去世了,要竭尽悲哀之情料理后事;对先人的祭祀,要严肃对待,礼法不乱。
我的感受:这是文章所提的“五项当行”,是我们孝顺父母的具体行为。我应该在每一次侍奉父母的时候都依照这“五项当行”为标准,并尽量做的更好。
2.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
译文:侍奉父母双亲,在社会中要身居高位而不骄傲蛮横,身居下层而不为非作乱,在民众中间和顺相处、不与人争斗。
我的感受:这是文章所提的“三项不当行”,我应该以这个“三不当行”为警戒,不给父母带来烦恼。
十一、《五刑章第十一》:这一章,是因前章所讲的纪孝行而接着讲的,今有两条途径,走到敬、乐、忧、哀、严的道路,就是正道而行的孝行。走到骄、乱、争的道路,就是背道而驰的逆行。所以孔子就跟着上章所讲的道理再告诉曾子,说明违反孝行,应受法律制裁,使人知所警惕,而不敢犯法。这里所讲的五刑之罪,莫大于不孝,就是讲明刑罚的森严可怕,以辅导世人走上孝道的正途。列为十一章。我应该孝顺父母,不然不仅自己心里过不去,还会滋生许多恶业。
十二、《广要道章第十二》:这一章,是孔子就首章所讲的要道二字,加以具体说明。使天下后世的为首长者,确知要道的法则可贵,实行以后,有多大的效果。列为十二章。我应该像文中一样学会做事情时懂得方法。本章我比较有感受的句子如下: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译文:教育人民互相亲近友爱,没有比倡导孝道更好的了。教育人民礼貌和顺,没有比服从自己兄长更好的了。转移风气、改变旧的习惯制度,没有比用音乐教化更好的了。更使君主安心,人民驯服,没有比用礼教办事更好的了。
我的感受: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领导者教育、劝说别人的种种方法。我以后做领导者时也要运用这句话,学会用更简单有效的方法达到目的。
十三、《广至德章第十三》:本章主要讲了把至德的义意扼要的提了出来,使执政的人知道至德是怎样的实行。上章是说致敬可以悦民,本章是说教民可以致敬,所以本章在《广要道章第十二》的后面,为第十三章。父母、师长、家人、国家是我们的福田,福田的意思就是像田地一样会生出福报,比如,我们的福寿安康都是从福田中生出来的。行孝就等于是在福田中存入福德资粮。我要广行孝道,积累福报。
十四、《广扬名章第十四》:孔子已经把至德要道,分别讲解得清清楚楚。又把移孝作忠,扬名显亲的办法,具体的提出来,以告诉曾子。列为十四章。孔子说∶“君子侍奉父母亲能尽孝,所以能把对父母的孝心移作对国君的忠心;奉事兄长能尽敬,所以能把这种尽敬之心移作对前辈或上司的敬顺;在家里能处理好家务,所以会把理家的道理移于做官治理国家。因此说能够在家里尽孝悌之道、治理好家政的人,其名声也就会显扬于后世了。”我应该首先在家要做好孝悌,同时在外面也要以此行为为社会更好的服务。本章我比较有感受的句子如下: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译文:一个君子,侍奉父母亲时能够尽孝,所以也能把对父母的孝心移作对国君的忠心。
我的感受:首先我自己要成为一个孝子,让父母真正安心放心,有了这份心就会很好地理解他人,然后再用这份心去为国家尽忠。
十五、《谏诤章第十五》:这一章,是讲明为臣子的,不可不谏诤君亲。君亲有了过失,为臣子的,就应当立行谏诤,以免陷君亲于不义。孔子因曾子之问,特别发挥谏诤之重要性。列为十五章。我应该在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及时告知父母。本章我比较有感受的句子如下:
昔者,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诤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诤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则子不可以不诤于父,臣不可以不诤于君;故当不义,则诤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译文:从前,天子身边有七个直言谏诤的诤臣,因此,纵使天子是个无道昏君,他也不会失去其天下;诸侯有直言谏诤的诤臣五人,即便自己是个无道君主,也不会失去他的诸侯国地盘;卿大夫也有三位直言谏诤的臣属,所以即使他是个无道之臣,也不会失去自己的家园。普通的读书人有直言谏诤的朋友,自己的美好名声就不会丧失;为父亲的有敢于直言谏诤的儿子,就能使父亲不会陷身于不义之中。因此在遇到不义之事时,如系父亲所为,做儿子的不可以不劝诤力阻;如系君王所为,做臣子的不可以不直言谏诤。所以对于不义之事,一定要谏诤劝阻。如果只是遵从父亲的命令,又怎么称得上是孝顺呢?
我的感受:看来直言谏诤是很有用的,不过直言谏诤并不等于要声色俱厉,《弟子规》说过要在对父母、长辈说话时“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我应该在看到父母、师长或朋友有错时,及时沟通,而不是一味顺从,不能让错误越变越大,同时要注意沟通方式。
十六、《感应章第十六》:这一章的意思,是说明孝悌之道,不但可以感人,而且可以感动天地神明。中国古代哲学,即是天人合一,故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人为父母所生,即天地所生,所以说有感即有应。以证明孝悌之道无所不通的意思。故列于十六章。我应该尽心尽力的孝顺父母,这样也同时会有助于修行(指修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十七、《事君章第十七》:这一章的意思,是说明中于事君的道理。为人子女的,始于事亲,是孝的小部份,中于事君,就是在于能为国家办事,为全民服务,这是孝的大部份。所以孔子特别把事君列于十七章。我应该多关心国家大事,为祖国做贡献做准备。
十八、《丧亲章第十八》:这一章,是孔子对曾子专讲慎终追远之事。言父母在世之日,孝子尽其爱敬之心,父母可以亲眼看见,直接享受。一旦去世,孝子不能再见双亲,无法再尽敬爱之情。为孝子的那种心情,当是何等的哀痛。孔子特为世人指出慎终追远的大道,以传授曾子,教化世人,使知有所取法了。我应该如文中一样守丧三年对待我去世的亲人,还要多为他们祈福、超度,多去行善,把我平日所做的功德回向给我的亲人、历代宗亲以及一切有缘众生,助它们早日离苦得乐。
《孝经》大致可分为四部分。从《开宗明义章第一》到《庶人章第六》为第一部分,共六章,对孝加以概括性论述,并分别对不同地位的人的孝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阐述。这是全篇的宗旨所在,内容重要。
自《三才章第七》至《五刑章第十一》为第二部分,共五章,主要讲述孝与治国的关系,强调孝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其中的《纪孝行章章第十》则专论孝子应做之事,是对一般意义上的孝的解说。
自《广要道章第十二》至《广扬名章第十四》为第三部分,共三章,是对《开宗明义章》中提到的“要道”、“至德”、“扬名”的引申和发挥。
自《谏争章第十五》至《丧亲章第十八》为第四部分,共四章。这部分各章之间内在联系不紧密,而是分别以不同题目,对前三部分内容进行发挥和补充。其中,《丧亲章》可视为全篇的总结。
我觉得这部经典可以理解为主要讲的是对父母的孝、对师长的孝、对国家的孝、和对社会的孝。
对父母的孝:我认为孝顺父母时首先要“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样我们就能养成良好的顺从父母的习惯;接着,我应该多帮父母分担家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想办法让父母开心。最后,我要做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不让自己受伤,不让父母担心。这样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也算是做了一个小回报。为什么说是“小回报”呢?因为古人说过:“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我们除了上述几点还是要多去报答我们的父母的养育之恩。
对师长的孝:我认为孝顺师长时首先要做到尊敬师长,如见面要敬礼,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并谨记传授给我们的知识,仔细聆听、学习,不要辜负师长对我们的一片苦心,还浪费了时间。接下来就要报答师长,作为学生,拿出最好的成绩和德智体全面发展,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就是对师长最好的报答。
对国家的孝:没有祖国,安有家庭?我很庆幸自己生在了中国,泱泱大国、历史悠久、文明礼仪之邦、安定团结……我爱我的祖国。所以,我们也是要孝顺我们的祖国母亲,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我现在可以先从一些小事做起,好好学习,打好基础功,多学习祖国的文化,心里一切想着国家的繁荣昌盛并遵守法律规则。在长大以后,我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报效祖国,提升我国的科技水平。
对社会的孝:对社会,我们也是要尽孝的,在这里,孝就是指我们的责任与义务。我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守正道,以德为先;为众生无我利他的奉献。愿世界和平,众生早日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要信解行证《孝经》,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孝经》的内涵,并帮助大家一起来学习和进步!在今年下半年,也是我在小学生涯最后的半年了,我计划给我班里同窗六年的同学用PPT的形式公开逐步讲解《弟子规》、《孝经》和《十善业道经》,帮助班里的同学一起学习经典,同时争取做到在学校公开讲解这三部经典,帮助更多的人能够学习到这几部经典,逐步相信因果法则并信受奉行。“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间谷。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是伟大的,让我们多去报答自己父母的养育之恩吧!感恩《孝经》。
2019年2月9日
更多原创文章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