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千恒

以下文章选自《乐读诗婷》
 
非常感谢《论语》的编撰者,为我们呈现了一副群英图。除了孔子之外,他的弟子们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和钦佩。
 
颜回敏而好学,子路率直勇敢,子贡谦虚精明,冉有城府深厚,曾参老实勤奋,宰予大大咧咧,樊迟老实忠厚……这些人为了追求一个共同的理想人格聚集在孔子身边,同甘共苦,颠沛流离。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这句话太有智慧了。就是我不相信孔子见过所有的人。但是他就能够这么准确地总结出来很多人的特点。他说一个“不仁”的人,不可以久处约,也不可以长处乐。
 
周国平说:“人生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但寻找人生意义这个过程是有意义的”。我们一生追求幸福生活,但却活的失去自我,有多少人活成了自己希望的样子,我们每天睁眼都患得患失,事事斤斤计较,每天忙忙碌碌,搞得自己身心疲惫,折腾一天有一天,又感觉自己的生活毫无意义,其实这就是我们把世界看小了,以为幸福就是拥有,拥有大房子,拥有豪华汽车,拥有很多钱,我们仔细想想,如果一个人以为有钱了才能幸福,那么导致的结果是只要他处在约束当中,处在糟糕的环境当中肯定不幸福。因为我就想要出头,我想要赚钱,向这个方向努力。然后等他真的努力赚到了钱以后,他又把没人关注,放松,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在海边坐着,把那个东西当做幸福的标准。他把所有幸福全部都建立在外在条件的变化之上。永远都不会开心,因为外在的环境总是多变,只有在我们内在去寻找,我们才能够知道说,有钱也好、没钱也好;顺境也好、逆境也好,我都能够安之若素,我都能够开心。因为开心本身是一种能力。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富贵人人都想要,但是不符合道义,就不能做,贫贱大家都讨厌,但是如果做一些违背道的事,去改变贫贱的状况,我不做,如果一个君子离开仁德,还要那么大名声干什么?君子吃一顿饭的功夫,你都不能违反仁德,当环境变得恶劣的时候,当周围的这些压力变得巨大的时候,我也依然要如此坚持。就是孔子所说的这一段话,很有可能就是在他颠沛流离的时候。在孔子周游列国,绝粮于陈蔡被围困的时候,他要鼓励自己的学生,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有本书讲快乐有三个境界。第一重境界是战胜了别人的快乐。别人房子小你房子大,你快乐;别人的车子不如你好,你快乐了。这是一种低层次的快乐,叫作我战胜了别人的快乐。大家衡量一下,我们很多快乐来自于这个。还一种快乐就是战胜自己的快乐,就是看到自己不断进步,成长。再我们现在看来只有他的学生颜回做到了第三重快乐,无条件的快乐,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所以,我们的幸福快乐,就会应该时时刻刻能够跟当下产生联系,去观察蜜蜂采蜜,蚂蚁搬家,去河里摸鱼,上山看日出日落,三五好友烧烤走起,这些都不需要太多金钱就能实现,只怕你一直活在欲望里,失去对生活的探索。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