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最后的猎巫人
以下文章选自《喵呜和嗷呜》
十岁的詹妮特·斯特恩喜欢自己的生活:她的父亲沃尔特是勇敢的猎巫人,他奔波劳碌,总是在去往各地猎巫的路上。尽管她不能够像弟弟一样与父亲同去,但她拥有更好的东西——科学!她敬爱自己的科学导师——知识渊博的伊泽贝尔姨妈——并深深为这个迷人神奇的科学世界所倾倒。
然而,平静的生活戛然而止。
伊泽贝尔姨妈被当地牧师指控为女巫。詹妮特原以为不会有人理会这种无稽之谈,却没有想到,“证人”一个又一个冒了出来,局势越来越不利…詹妮特心急如焚,不顾危险,一路跑到了剑桥大学求见牛顿,希望他可以出庭作证,以科学为证,说明姨妈的清白。
詹妮特的各种努力都付之东流。自然科学家伊泽贝尔被自诩正义的姐夫亲手送上了火刑柱。
在临终时刻,伊泽贝尔用最后一丝生命,大声呼喊,将她如此热爱的科学事业传承给了詹妮特。
不久之后,沃尔特因处死贵族而不得不带着家人远走海外。于是,詹妮特怀揣着她秘密的理想来到了一切尚未开始的新大陆:她的父亲想要在这里开辟猎巫的新战场,而她,将用伊泽贝尔教授的科学作为武器、用无可挑剔的紧密逻辑当作盾牌,来终结猎巫!
——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对我来说《最后的猎巫人》仍然是一本动人的历史幻想小说。作者James Morrow巧妙地运用了历史和幻想元素,在让原创主角詹妮特显得不突兀的同时,赋予詹妮特这颗星星在黑暗的历史夜空中独特的一抹闪亮。作者并没有写聪慧过人的詹妮特如何一帆风顺、过关斩将,而是让她直面对女性的压迫,并在不断的挫败中一次又一次浴血重生:詹妮特痛苦地目睹了数场猎巫审判和判决现场、她为了性命和容身之地结婚、她作为母亲承受的痛苦和心碎、又作为知识女性遭到轻视非议……她的成长仿佛是在荆棘上起舞,心甘情愿用自己澎湃的生命力,去换一个用科学消灭猎巫的渺茫机会。
如果没有问题的话,那么一味说好也毫无意义。所以我要短暂地将目光从《最后的猎巫人》的众多优点上移开,也同时说一说“坏话”。
我看了豆瓣和Goodreads的评价,发现不少人都不满女主角詹妮特几乎开挂一样的经历。这我也同意,尽管经历颇多风浪,但詹妮特仍然是幸运的少数。不说别的,她的起点就已经很高了:那个年代有多少女孩能有一位识字、温饱不愁、还能在家里摆满科学器材的女性长辈呢?
也确实,她的几次脱险堪称奇迹,每一步都有贵人(男)相助。其实阅读时,我对此也很不满意。看着詹妮特和各路男性或谈笑风生或针锋相对,探讨科学、思维碰撞,我也气闷过:都是小说了,为何不能给詹妮特写一个女性挚友呢?
更不要提这本书的过于文绉绉的风格。一开始读这本书,我压根就没读下去。中文版英文版来回换了两遍,都因为语句太刻意“复古”而被我放弃。后来读到半中腰,我又挑出了更多的毛病:为什么其他女性角色都这么平面、工具人?詹妮特心理活动太平静了吧?这也太”一拍脑袋“了吧,根本看不懂这怎么瓦解猎巫啊?这情节太机械降神了、那桥段老套不老套啊……
可是,这些不满、这些问题都在看到最后一个篇章时烟消云散了——我的心里只剩下了一个愿望:让詹妮特如愿以偿吧。
我想,这大概就是历史虚构独有的魅力。
在我与作者、与詹妮特、与这本书其他的角色共享的短短几个小时内,我可以相信在某个时间线里,詹妮特用不屈不挠的勇气、用自己的智慧、用科学精神,不仅完成了科学家伊泽贝尔的遗愿、让自己的心灵趋于安宁,也唤醒了被蒙蔽的民众,让他们终于得以看见遮掩在神圣面具下的丑陋——她没有结束猎巫,但她点燃了珍贵的火苗。终有一天,星星之火将要燎原,将残害无辜女性的人付之一炬。
书读完了,“詹妮特”在合上书的刹那,身影从笔墨中淡去……她手举温暖的火炬,进入了现实世界。
十岁的詹妮特·斯特恩喜欢自己的生活:她的父亲沃尔特是勇敢的猎巫人,他奔波劳碌,总是在去往各地猎巫的路上。尽管她不能够像弟弟一样与父亲同去,但她拥有更好的东西——科学!她敬爱自己的科学导师——知识渊博的伊泽贝尔姨妈——并深深为这个迷人神奇的科学世界所倾倒。
然而,平静的生活戛然而止。
伊泽贝尔姨妈被当地牧师指控为女巫。詹妮特原以为不会有人理会这种无稽之谈,却没有想到,“证人”一个又一个冒了出来,局势越来越不利…詹妮特心急如焚,不顾危险,一路跑到了剑桥大学求见牛顿,希望他可以出庭作证,以科学为证,说明姨妈的清白。
詹妮特的各种努力都付之东流。自然科学家伊泽贝尔被自诩正义的姐夫亲手送上了火刑柱。
在临终时刻,伊泽贝尔用最后一丝生命,大声呼喊,将她如此热爱的科学事业传承给了詹妮特。
不久之后,沃尔特因处死贵族而不得不带着家人远走海外。于是,詹妮特怀揣着她秘密的理想来到了一切尚未开始的新大陆:她的父亲想要在这里开辟猎巫的新战场,而她,将用伊泽贝尔教授的科学作为武器、用无可挑剔的紧密逻辑当作盾牌,来终结猎巫!
——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对我来说《最后的猎巫人》仍然是一本动人的历史幻想小说。作者James Morrow巧妙地运用了历史和幻想元素,在让原创主角詹妮特显得不突兀的同时,赋予詹妮特这颗星星在黑暗的历史夜空中独特的一抹闪亮。作者并没有写聪慧过人的詹妮特如何一帆风顺、过关斩将,而是让她直面对女性的压迫,并在不断的挫败中一次又一次浴血重生:詹妮特痛苦地目睹了数场猎巫审判和判决现场、她为了性命和容身之地结婚、她作为母亲承受的痛苦和心碎、又作为知识女性遭到轻视非议……她的成长仿佛是在荆棘上起舞,心甘情愿用自己澎湃的生命力,去换一个用科学消灭猎巫的渺茫机会。
如果没有问题的话,那么一味说好也毫无意义。所以我要短暂地将目光从《最后的猎巫人》的众多优点上移开,也同时说一说“坏话”。
我看了豆瓣和Goodreads的评价,发现不少人都不满女主角詹妮特几乎开挂一样的经历。这我也同意,尽管经历颇多风浪,但詹妮特仍然是幸运的少数。不说别的,她的起点就已经很高了:那个年代有多少女孩能有一位识字、温饱不愁、还能在家里摆满科学器材的女性长辈呢?
也确实,她的几次脱险堪称奇迹,每一步都有贵人(男)相助。其实阅读时,我对此也很不满意。看着詹妮特和各路男性或谈笑风生或针锋相对,探讨科学、思维碰撞,我也气闷过:都是小说了,为何不能给詹妮特写一个女性挚友呢?
更不要提这本书的过于文绉绉的风格。一开始读这本书,我压根就没读下去。中文版英文版来回换了两遍,都因为语句太刻意“复古”而被我放弃。后来读到半中腰,我又挑出了更多的毛病:为什么其他女性角色都这么平面、工具人?詹妮特心理活动太平静了吧?这也太”一拍脑袋“了吧,根本看不懂这怎么瓦解猎巫啊?这情节太机械降神了、那桥段老套不老套啊……
可是,这些不满、这些问题都在看到最后一个篇章时烟消云散了——我的心里只剩下了一个愿望:让詹妮特如愿以偿吧。
我想,这大概就是历史虚构独有的魅力。
在我与作者、与詹妮特、与这本书其他的角色共享的短短几个小时内,我可以相信在某个时间线里,詹妮特用不屈不挠的勇气、用自己的智慧、用科学精神,不仅完成了科学家伊泽贝尔的遗愿、让自己的心灵趋于安宁,也唤醒了被蒙蔽的民众,让他们终于得以看见遮掩在神圣面具下的丑陋——她没有结束猎巫,但她点燃了珍贵的火苗。终有一天,星星之火将要燎原,将残害无辜女性的人付之一炬。
书读完了,“詹妮特”在合上书的刹那,身影从笔墨中淡去……她手举温暖的火炬,进入了现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