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相伴 挂念
以下文章选自《书香国网》
看到书名的第一眼,心弦仿佛就被猛然拨动,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今年三十岁了,不知不觉,耳边已响起中年乐章的前奏,手上正翻开中年诗集的序言。我迫不及待地通读完了全书,作者秋色连波以女性的视角,通过若干个并不冗长的短篇故事,对人到中年时的婚姻、家庭、教育等人生话题进行了解读,而作为一个男性读者,由此所产生的思考会更多,感受会更深,理解却又不尽相同。
相伴
这个年纪,说到相伴最多的人,无疑就是我的妻子了。从这个层面来讲,我有着幸福的婚姻,甚至美满。唯一不美的,可能便是每逢传统佳节或洋节日,妻子总埋怨说没有礼物送她,说我不懂浪漫。对此,每次我都辩解道:“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妻子总是嗤之以鼻,说我太抠门吝啬,还给我起了绰号。我的确没有给过她什么惊喜,就连每日做的饭菜,也反反复复都是那几样,唯一送过的一束玫瑰花,还是向她表白时从花店订的。在我看来,婚姻是平淡的幸福,上班下班、做饭刷碗、散步逛街,共同分享着每天的收获与困惑,诉说着彼此的欢喜和忧愁。如此静好,倒不似书中人物的婚姻那般,偶尔会阴晴不定,被矛盾与怀疑左右牵绊。
除了朝暮相伴的妻子,一直与我相伴的便是梦想了。说到“梦想”一词,我想这恐怕是漫长或短暂的人生辞典里最美的字眼了。无论你是朝气蓬勃的少年,还是精神矍铄的老人,追逐梦想的你,那稚嫩或沧桑的脸庞上总是浮现出最灿烂的笑,那清澈或深邃的眼眸里始终闪烁着最坚毅的光。正如书里“中年危机”一章的开头所说,“谁没有过梦想呢?我也有呀。”
回忆起工作的四年时光,在一线摸爬滚打、忙忙碌碌的我,并未将心中的那个梦丢在一边。我偶尔会捧着一两本最爱的旧书看上几页,也时常会打开一两天前创建的文档码几行字,嘴里不经意地吟诵出《五柳先生传》里的句子来,“好读书,不求甚解”“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只是再也不能像上学时期在图书馆里那样,自由自在地阅读;也无法如曾经在被管理员催着下机的机房里那般,无忧无虑地写作。但我知道,梦想并不是急景流年里的刹那芳华,而是心头撑起的长明灯,哪怕是在黑暗里蜗行,只要心里有光亮,眼中就没有恐惧。
从年少将种子按进不算十分优渥的土壤里开始,到如今差不多有十五个年头了。我清楚地记得,那些追逐梦想时所留下的足迹:褶皱的笔记本上写满了歪歪扭扭的小字;在文学社里熬夜编辑着一篇又一篇稿件;往杂志社投递一封又一封邮件;在网站上连载一部又一部小说;前年和几个志同道合、年纪相仿的朋友,一起创办微信公众号,断断续续地更新原创文学作品。一路走来,那颗种子仍然没有长成参天大树,但它每一年都在顽强努力生长,每一季都能开花结果。我想,梦想的意义,就在于不停地追逐吧!
挂念
人到中年,人生多了一丝无奈,比如我因为在外地工作,故乡已然成了不能常回去的远方。由此,平静的生活多了一份挂念,我才关心起渐渐老去的父母,而母亲对孩子的挂念,却是从未停止的。从呱呱坠地、咿呀学语,到而立之年。我曾经在一篇新闻报道上看到一位九十多岁的老母亲在病床前,不停地安慰着年近古稀的女儿,四目相对,千言万语,那场面让人动容落泪。
上小学了,每逢傍晚该放学时,去上课的我还没回家,母亲便出门到村头张望;周末到了饭点,贪玩的我还没回去吃饭,母亲就在村里四处寻找。这样的场景与书中所描写的情节,似乎又大相径庭。这也不难理解,不同发展时期、不同成长环境的教育,总是有差别的。
读高中了,我要去城里读书,吃住都在校,十天半月回家一次,母亲又担心我照顾不好自己。她每次见了面都说,孩子太瘦了,是不是学习压力太大,又值正长个子的时候,营养跟不上怎么行。多给的生活费,我却总是用不完。
我去外地上大学,在家的时光更是短暂,一年也就寒暑假才能回来,有时候,更是一去一整年。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对孩子的挂念,都寄托在那同一轮月里,同一天星里。我多想耳畔的那一阵暖风,可以吹到千里之外,轻轻拂过她的脸庞,带去一份来自远方的思念与问候。
后来我参加了工作,独在异乡,母亲依然十分挂念我,经常问我工作顺利与否,生活过得开不开心。在我以往的记忆里,母亲身体一直挺好,胃口也好,干起体力农活也不输年轻小伙,我从来没有怎么担心过她,总觉得母亲会永远年轻。直到大前年,外婆外公都得了重病,双双卧病在床,后来所幸转危为安,可身体也都大不如从前。经过这件事,母亲的身心都受到很大的打击,我再回到家时,发现她整个人都很憔悴,两鬓如霜,头发白了许多。我才真正意识到,她真的老了,而我也长大了,不再年少。
我得学会多挂念她,挂念她的身体健康,挂念她的衣食住行,挂念她的一切。因为,我无法在她身边尽孝。可我发现,我对她的关心仍比不上她对我。
前些日子,母亲生病住院十多天,却一直让家人瞒着我,怕我知道了牵挂,不能安心工作。直到快出院的前一天,我和弟弟聊天时,他才偷偷告诉我,还说让我等她出院了再打电话。我握着手机,一阵心酸,躲在阳台上,泪流满面。第二天我和她打电话,她说没事了,一切都好了,还是那句话,让我不用担心家里。我说假期开车回家看看,她却怎么也不让我回。
每年都有母亲节,我在想母亲又何尝为自己过过什么节日,她时时刻刻都在挂念着自己的孩子,担心着自己的父母,操持着整个家。
而我已经三十岁了,可在她面前,一直都是个孩子。即便如此,我也要学会长大,要坚强勇敢,拥有责任与担当,用勇气和信念,面对未来。我想,如此便是孝吧!
供稿单位:国网河南电力南阳供电公司
作者:陶忠正 杨婷婷
责编:吴培培
审核:韩潇 张蓝方
本栏目投稿指南
“读后感”栏目展示职工阅读图书等正规出版物后的体会与收获。
本栏目接收图文类稿件,通过邮箱sxgwjy@qq.com收稿,文字请写在邮件正文,图片请发在邮件附件,不要打压缩包,来稿请在邮件正文写清作者的单位、姓名、联系方式,邮件标题统一为:读后感+作品名+单位。
看到书名的第一眼,心弦仿佛就被猛然拨动,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今年三十岁了,不知不觉,耳边已响起中年乐章的前奏,手上正翻开中年诗集的序言。我迫不及待地通读完了全书,作者秋色连波以女性的视角,通过若干个并不冗长的短篇故事,对人到中年时的婚姻、家庭、教育等人生话题进行了解读,而作为一个男性读者,由此所产生的思考会更多,感受会更深,理解却又不尽相同。
相伴
这个年纪,说到相伴最多的人,无疑就是我的妻子了。从这个层面来讲,我有着幸福的婚姻,甚至美满。唯一不美的,可能便是每逢传统佳节或洋节日,妻子总埋怨说没有礼物送她,说我不懂浪漫。对此,每次我都辩解道:“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妻子总是嗤之以鼻,说我太抠门吝啬,还给我起了绰号。我的确没有给过她什么惊喜,就连每日做的饭菜,也反反复复都是那几样,唯一送过的一束玫瑰花,还是向她表白时从花店订的。在我看来,婚姻是平淡的幸福,上班下班、做饭刷碗、散步逛街,共同分享着每天的收获与困惑,诉说着彼此的欢喜和忧愁。如此静好,倒不似书中人物的婚姻那般,偶尔会阴晴不定,被矛盾与怀疑左右牵绊。
除了朝暮相伴的妻子,一直与我相伴的便是梦想了。说到“梦想”一词,我想这恐怕是漫长或短暂的人生辞典里最美的字眼了。无论你是朝气蓬勃的少年,还是精神矍铄的老人,追逐梦想的你,那稚嫩或沧桑的脸庞上总是浮现出最灿烂的笑,那清澈或深邃的眼眸里始终闪烁着最坚毅的光。正如书里“中年危机”一章的开头所说,“谁没有过梦想呢?我也有呀。”
回忆起工作的四年时光,在一线摸爬滚打、忙忙碌碌的我,并未将心中的那个梦丢在一边。我偶尔会捧着一两本最爱的旧书看上几页,也时常会打开一两天前创建的文档码几行字,嘴里不经意地吟诵出《五柳先生传》里的句子来,“好读书,不求甚解”“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只是再也不能像上学时期在图书馆里那样,自由自在地阅读;也无法如曾经在被管理员催着下机的机房里那般,无忧无虑地写作。但我知道,梦想并不是急景流年里的刹那芳华,而是心头撑起的长明灯,哪怕是在黑暗里蜗行,只要心里有光亮,眼中就没有恐惧。
从年少将种子按进不算十分优渥的土壤里开始,到如今差不多有十五个年头了。我清楚地记得,那些追逐梦想时所留下的足迹:褶皱的笔记本上写满了歪歪扭扭的小字;在文学社里熬夜编辑着一篇又一篇稿件;往杂志社投递一封又一封邮件;在网站上连载一部又一部小说;前年和几个志同道合、年纪相仿的朋友,一起创办微信公众号,断断续续地更新原创文学作品。一路走来,那颗种子仍然没有长成参天大树,但它每一年都在顽强努力生长,每一季都能开花结果。我想,梦想的意义,就在于不停地追逐吧!
挂念
人到中年,人生多了一丝无奈,比如我因为在外地工作,故乡已然成了不能常回去的远方。由此,平静的生活多了一份挂念,我才关心起渐渐老去的父母,而母亲对孩子的挂念,却是从未停止的。从呱呱坠地、咿呀学语,到而立之年。我曾经在一篇新闻报道上看到一位九十多岁的老母亲在病床前,不停地安慰着年近古稀的女儿,四目相对,千言万语,那场面让人动容落泪。
上小学了,每逢傍晚该放学时,去上课的我还没回家,母亲便出门到村头张望;周末到了饭点,贪玩的我还没回去吃饭,母亲就在村里四处寻找。这样的场景与书中所描写的情节,似乎又大相径庭。这也不难理解,不同发展时期、不同成长环境的教育,总是有差别的。
读高中了,我要去城里读书,吃住都在校,十天半月回家一次,母亲又担心我照顾不好自己。她每次见了面都说,孩子太瘦了,是不是学习压力太大,又值正长个子的时候,营养跟不上怎么行。多给的生活费,我却总是用不完。
我去外地上大学,在家的时光更是短暂,一年也就寒暑假才能回来,有时候,更是一去一整年。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对孩子的挂念,都寄托在那同一轮月里,同一天星里。我多想耳畔的那一阵暖风,可以吹到千里之外,轻轻拂过她的脸庞,带去一份来自远方的思念与问候。
后来我参加了工作,独在异乡,母亲依然十分挂念我,经常问我工作顺利与否,生活过得开不开心。在我以往的记忆里,母亲身体一直挺好,胃口也好,干起体力农活也不输年轻小伙,我从来没有怎么担心过她,总觉得母亲会永远年轻。直到大前年,外婆外公都得了重病,双双卧病在床,后来所幸转危为安,可身体也都大不如从前。经过这件事,母亲的身心都受到很大的打击,我再回到家时,发现她整个人都很憔悴,两鬓如霜,头发白了许多。我才真正意识到,她真的老了,而我也长大了,不再年少。
我得学会多挂念她,挂念她的身体健康,挂念她的衣食住行,挂念她的一切。因为,我无法在她身边尽孝。可我发现,我对她的关心仍比不上她对我。
前些日子,母亲生病住院十多天,却一直让家人瞒着我,怕我知道了牵挂,不能安心工作。直到快出院的前一天,我和弟弟聊天时,他才偷偷告诉我,还说让我等她出院了再打电话。我握着手机,一阵心酸,躲在阳台上,泪流满面。第二天我和她打电话,她说没事了,一切都好了,还是那句话,让我不用担心家里。我说假期开车回家看看,她却怎么也不让我回。
每年都有母亲节,我在想母亲又何尝为自己过过什么节日,她时时刻刻都在挂念着自己的孩子,担心着自己的父母,操持着整个家。
而我已经三十岁了,可在她面前,一直都是个孩子。即便如此,我也要学会长大,要坚强勇敢,拥有责任与担当,用勇气和信念,面对未来。我想,如此便是孝吧!
供稿单位:国网河南电力南阳供电公司
作者:陶忠正 杨婷婷
责编:吴培培
审核:韩潇 张蓝方
本栏目投稿指南
“读后感”栏目展示职工阅读图书等正规出版物后的体会与收获。
本栏目接收图文类稿件,通过邮箱sxgwjy@qq.com收稿,文字请写在邮件正文,图片请发在邮件附件,不要打压缩包,来稿请在邮件正文写清作者的单位、姓名、联系方式,邮件标题统一为:读后感+作品名+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