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篇读后感
以下文章选自《麦芽森林》
定期整理一下
壹 《沉默》| 远藤周作
作者曾说,要把自己所作《沉默》和《深河》与自己一起装在灵柩里。
吉次郎因为懦弱和胆小,无数次的践踏神像,而他的悲惨生活着实令人可怜,信仰究竟救了他吗?
神甫漂洋过海来日本传教,深陷灾难,而信仰的主从未现身解救,究竟自己的信仰是什么?
司祭的命运被描述的如同耶稣,但不同的是他从未受过刑罚,他在怀疑,他在思考耶稣的故事。
天主教一直是拯救人的,却在这个异国他乡一次又一次间接的使人丢失了性命,究竟信仰是什么?
在信徒频频遭遇磨难之时,神却一直沉默着,这不禁让神甫思考,神真的存在吗?他也有像自己这样害怕的时候吗?信仰只是生与死吗?
费雷拉神甫的祈祷并没有解救百姓,而是最终的弃教才使百姓得以解脱,信仰的神让他们没有方向,而远在千里之外的传教士们根本无从得知他真正弃教的原因,都纷纷对他们的行为感到唾弃和不齿。
“基督一定会为他们弃教的”,信仰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是实现自己伟大的价值,还是真正的解救苍生。
为了拯救生命背弃自己真正信仰的东西,并被教会驱逐,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牺牲。
信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体现,是抓住虚伪不放,还是为了真理甘做下人,这是超越勇气的问题。
我实在推荐本书,读完有一种如鲠在喉但豁然开朗的感觉。在17世纪的那样压抑的宗教束缚和生活困境下,对于人类最终坚持的东西,值得每个人深思。一直沉默的,是谁。
贰 《82年生的金智英》
韩国女性的感受,中国女性也能深刻体会到。有很多性别的刻板印象使女性在苦海中挣扎。
比如我一向不是个细腻的人,但人们多会认为,女孩就应该细腻,做做手工,化精致得妆容,可我偏偏不是,有时非常粗糙。但别人不理解。诸如此类的误会和理所应当就会导致很多的社会悲剧的发生。
我经常觉得女性尤其伟大,再这样一个社会中,可以包揽很多的事物,宽广的胸襟和女性的柔软可以让她们家庭事业兼顾。女性理应受到与男人一样的尊重,作为力气较弱的一方,还要受到更多的爱护,而事实并非如此。
有人认为,譬如女性在职场上确实有很多弊端,生育问题尤为大。大多数老板认为,我花一样的钱为什么要雇佣一个随时都可能请生育假甚至为了家庭突然辞职的人呢?可是,我们每个人不都在享有这个社会上的福利,享受因为人口的增长智力水平的提升等带来的种种好处吗?在享受了全人类共同繁衍进步的果实之后,却不愿意为这付出一些代价,这最终带来的社会问题的恶果总有一天会落到每一个人的头上。
希望性别权利平等的那一天尽早到来。
叁 《容忍与自由》| 胡适
一篇散文集。
其中一篇,《我的儿子》,胡适在给汪长禄的去信中表示,孩子无意求生,我们生了他,我们对他只有抱歉。前不久看完的一本小说中就描写到,女主角为了获得新生,将从没有给过自己温情的母亲推下了悬崖,在那一瞬间,从未对母亲有过感恩的她,说出了:“谢谢你给了我生命。”但真的要感谢吗?她的母亲生下她却不爱她,以至于她最后一步步堕入黑暗,这究竟是怎样的可悲?这样的母亲,不配为母亲,甚至不配为一个社会人。
所以我也很赞同胡适的父母观,不过这仅是站在我为父母的角度。
我觉得胡适是一个谦虚的有些自大的人,但这个人的狂妄让你不由得敬三分,他是一个真正的时代超脱者,不畏强权,勇于学习模仿,甘为人后的人。
他说到我们的民族自信心的养成,我觉得是真正的不卑不亢的实用法,不自信的根源在哪,在对于自己虚假的高度的沾沾自喜上这放到今日都是十分透彻的。
关于改革,关于信仰,关于统治,他是一个看的很清楚的人,也是我们现今最需要的那种人。
肆 《失乐园》| 渡边淳一
如果说要从《挪威的森林》和本书里选一本更有感触的,我选后者,渡边淳一的爱的哲学已经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
这是一场玫瑰色的悲剧,男女主角从偷食禁果,到最后一起赴死,让整个过程炫丽而美好。当然这种感觉对于他们以外毫不知情的人是无法理解的。
这世上这样的男男女女有很多,被现实和伦理束缚着,多年过着不幸的、为别人而活的生活,本书亦能让他们动容。
我们过着成年人的生活,思考着成年人的人生,却有时把生活过得支离破碎。需要考虑很多实际的、无奈的、痛苦的问题。生活就是生活,当你屈服于伦理,势必也要屈服于不甘。但事实上正是伦理约束着行为,很多事情不能完全根据感觉走,这是社会的平衡,也是现实的平衡。
《失乐园》过于绚丽了,过程、结局太绚丽,也太悲惨。中间的过程却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男女主的经历就代表着现实中很多人的人生,有人从书里找答案,却找不到一个最合适的答案。
渡边淳一的受众群里我想大多应该是中年已婚人群,跟村上春树不一样,他把两性写的很直白透彻,也很残忍现实。
———— e n d ————
定期整理一下
壹 《沉默》| 远藤周作
作者曾说,要把自己所作《沉默》和《深河》与自己一起装在灵柩里。
吉次郎因为懦弱和胆小,无数次的践踏神像,而他的悲惨生活着实令人可怜,信仰究竟救了他吗?
神甫漂洋过海来日本传教,深陷灾难,而信仰的主从未现身解救,究竟自己的信仰是什么?
司祭的命运被描述的如同耶稣,但不同的是他从未受过刑罚,他在怀疑,他在思考耶稣的故事。
天主教一直是拯救人的,却在这个异国他乡一次又一次间接的使人丢失了性命,究竟信仰是什么?
在信徒频频遭遇磨难之时,神却一直沉默着,这不禁让神甫思考,神真的存在吗?他也有像自己这样害怕的时候吗?信仰只是生与死吗?
费雷拉神甫的祈祷并没有解救百姓,而是最终的弃教才使百姓得以解脱,信仰的神让他们没有方向,而远在千里之外的传教士们根本无从得知他真正弃教的原因,都纷纷对他们的行为感到唾弃和不齿。
“基督一定会为他们弃教的”,信仰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是实现自己伟大的价值,还是真正的解救苍生。
为了拯救生命背弃自己真正信仰的东西,并被教会驱逐,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牺牲。
信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体现,是抓住虚伪不放,还是为了真理甘做下人,这是超越勇气的问题。
我实在推荐本书,读完有一种如鲠在喉但豁然开朗的感觉。在17世纪的那样压抑的宗教束缚和生活困境下,对于人类最终坚持的东西,值得每个人深思。一直沉默的,是谁。
贰 《82年生的金智英》
韩国女性的感受,中国女性也能深刻体会到。有很多性别的刻板印象使女性在苦海中挣扎。
比如我一向不是个细腻的人,但人们多会认为,女孩就应该细腻,做做手工,化精致得妆容,可我偏偏不是,有时非常粗糙。但别人不理解。诸如此类的误会和理所应当就会导致很多的社会悲剧的发生。
我经常觉得女性尤其伟大,再这样一个社会中,可以包揽很多的事物,宽广的胸襟和女性的柔软可以让她们家庭事业兼顾。女性理应受到与男人一样的尊重,作为力气较弱的一方,还要受到更多的爱护,而事实并非如此。
有人认为,譬如女性在职场上确实有很多弊端,生育问题尤为大。大多数老板认为,我花一样的钱为什么要雇佣一个随时都可能请生育假甚至为了家庭突然辞职的人呢?可是,我们每个人不都在享有这个社会上的福利,享受因为人口的增长智力水平的提升等带来的种种好处吗?在享受了全人类共同繁衍进步的果实之后,却不愿意为这付出一些代价,这最终带来的社会问题的恶果总有一天会落到每一个人的头上。
希望性别权利平等的那一天尽早到来。
叁 《容忍与自由》| 胡适
一篇散文集。
其中一篇,《我的儿子》,胡适在给汪长禄的去信中表示,孩子无意求生,我们生了他,我们对他只有抱歉。前不久看完的一本小说中就描写到,女主角为了获得新生,将从没有给过自己温情的母亲推下了悬崖,在那一瞬间,从未对母亲有过感恩的她,说出了:“谢谢你给了我生命。”但真的要感谢吗?她的母亲生下她却不爱她,以至于她最后一步步堕入黑暗,这究竟是怎样的可悲?这样的母亲,不配为母亲,甚至不配为一个社会人。
所以我也很赞同胡适的父母观,不过这仅是站在我为父母的角度。
我觉得胡适是一个谦虚的有些自大的人,但这个人的狂妄让你不由得敬三分,他是一个真正的时代超脱者,不畏强权,勇于学习模仿,甘为人后的人。
他说到我们的民族自信心的养成,我觉得是真正的不卑不亢的实用法,不自信的根源在哪,在对于自己虚假的高度的沾沾自喜上这放到今日都是十分透彻的。
关于改革,关于信仰,关于统治,他是一个看的很清楚的人,也是我们现今最需要的那种人。
肆 《失乐园》| 渡边淳一
如果说要从《挪威的森林》和本书里选一本更有感触的,我选后者,渡边淳一的爱的哲学已经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
这是一场玫瑰色的悲剧,男女主角从偷食禁果,到最后一起赴死,让整个过程炫丽而美好。当然这种感觉对于他们以外毫不知情的人是无法理解的。
这世上这样的男男女女有很多,被现实和伦理束缚着,多年过着不幸的、为别人而活的生活,本书亦能让他们动容。
我们过着成年人的生活,思考着成年人的人生,却有时把生活过得支离破碎。需要考虑很多实际的、无奈的、痛苦的问题。生活就是生活,当你屈服于伦理,势必也要屈服于不甘。但事实上正是伦理约束着行为,很多事情不能完全根据感觉走,这是社会的平衡,也是现实的平衡。
《失乐园》过于绚丽了,过程、结局太绚丽,也太悲惨。中间的过程却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男女主的经历就代表着现实中很多人的人生,有人从书里找答案,却找不到一个最合适的答案。
渡边淳一的受众群里我想大多应该是中年已婚人群,跟村上春树不一样,他把两性写的很直白透彻,也很残忍现实。
———— e n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