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读后感:给普通投资者的3个启示(少数派投资)
以下文章选自《少数派投资》
国内知名的投资人张磊最近出了一本新书《价值》,讲述了他的成长经历和投资理念。
关于张磊的投资故事,以及他对价值投资的理解,在网上有不少的素材和版本,这本书是比较系统的集合。无论你是否直接做投资,相信这本书的内容对你都会有一些启发和帮助。建议大家有空可以阅读。
这篇文章里我摘抄了几句书中的原文,写一点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市场的“非共识”
“好的投资人应该去寻找正确的“非共识”,不断地问自己,市场真正有效吗?公开的信息合理反应在价格中了吗?哪些因素已经反应在价格中了,哪些还没有?乐观或者悲观的情绪是否已经充分或者过分反应在了价格中?”
每个投资者在获取超额收益的过程中,最大的敌人之一就是市场的有效性。一个事件发生,你知道,别人也知道,你们的想法相似,行动相似,投资收益自然也是差不多的。我们要去寻找的是市场的误区在哪里,并且找到数据验证,这才是超额收益的来源。
前两天跟朋友聚餐,聊到银行股。话题才刚起了个头,朋友就斩钉截铁地说银行股是肯定不能买的,因为银行都在让利,业绩肯定不行,股价也涨不起来。
这样的观点并不少见,但他们忽略了悲观的情绪或许已经反应在了当下的股价之中。而如果我们仔细看银行营收的增长,拨备的计提,净息差的变化等数据,你会发现银行的基本面其实并不悲观,当下反而是投资的时机。
(参考文章:)
不做机械的价值投资者
“价值投资”这几个字是这几年被过度使用的一个词语。
由于价值投资的一些基本理念在常识上比较容易被理解,因此被很多投资人等同于长期投资,等同于蓝筹股,或者是低估值股票。很多投资者也都以价值投资来标榜自己的投资理念。同时我在雪球上也经常看到对“到底什么是价值投资”理念上争执不休的网友。
张磊作为国内价值投资的领军人物,对这个问题给与了比较好的答案。
“长期持有只是结果,不是目的,不能说长期持有就是价值投资,非长期持有就不是价值投资。购买低估值的股票也不是回报的来源,企业能持续创造价值才是,比寻找低估值股票更重要的是理解这只股票为什么被低估。”
相比什么样的理念是最纯粹最正确的,更关键的事情是理念背后的逻辑。
有朋友一听我们投资大蓝筹,就立刻对号入座认为我们做的是纯粹的价值投资,同时也失去了继续了解下去的耐心。其实我们寻找的是市场上收益风险比好的投资方向,认为目前精选大蓝筹的策略仍然是性价比高的选择。
如果你在了解一个基金管理人的时候,仅仅只用“价值”或者“成长”这样的标签化的内容去理解管理人的投资理念和风格,很有可能“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因此我们在选择基金的时候,要尽量去理解管理人对当下持仓背后的逻辑,以及应对未知和变化的策略。这样才能帮助你更有耐心地去持有与你风格匹配的基金。
信息,研究和决策
我们做投资决策的过程中都会有一个收集信息,研究再到决策的过程。在面对海量信息的时候,我们应该要有处理信息的方法。张磊在书中说:
“信息本身不会告诉你立场或观点,更不会告诉你它有多重要,收集信息形成微判断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识别信息的权重:哪些是存量信息,哪些是增量信息,哪些是重要信息,哪些是不重要信息,赋予信息不同的权重,许多投资者都做不好这一点;第三步是运用第一性原理把这些微判断和有权重的信息联系到一起,才能形成真正有力量的东西,才能把研究变成决策,从研究员变成投资人。”
比如我们在选择和持有基金的时候,会收集到多方面的信息,基金产品的业绩表现,基金经历的过往经历,投资理念,持仓风格,团队架构等等。仅仅知道这些信息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给与信息不同的权重。
比如短期的业绩波动信息,其实是不重要的,长期的业绩表现要给与更重要的权重。基金当下的风格偏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不同的风格周期变化之后,能不能持续积累收益。
最后放一张《价值》这本书中的图片,我觉得简明扼要,希望对你有帮助。
往期文章回顾:
2020年9月7日
国内知名的投资人张磊最近出了一本新书《价值》,讲述了他的成长经历和投资理念。
关于张磊的投资故事,以及他对价值投资的理解,在网上有不少的素材和版本,这本书是比较系统的集合。无论你是否直接做投资,相信这本书的内容对你都会有一些启发和帮助。建议大家有空可以阅读。
这篇文章里我摘抄了几句书中的原文,写一点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市场的“非共识”
“好的投资人应该去寻找正确的“非共识”,不断地问自己,市场真正有效吗?公开的信息合理反应在价格中了吗?哪些因素已经反应在价格中了,哪些还没有?乐观或者悲观的情绪是否已经充分或者过分反应在了价格中?”
每个投资者在获取超额收益的过程中,最大的敌人之一就是市场的有效性。一个事件发生,你知道,别人也知道,你们的想法相似,行动相似,投资收益自然也是差不多的。我们要去寻找的是市场的误区在哪里,并且找到数据验证,这才是超额收益的来源。
前两天跟朋友聚餐,聊到银行股。话题才刚起了个头,朋友就斩钉截铁地说银行股是肯定不能买的,因为银行都在让利,业绩肯定不行,股价也涨不起来。
这样的观点并不少见,但他们忽略了悲观的情绪或许已经反应在了当下的股价之中。而如果我们仔细看银行营收的增长,拨备的计提,净息差的变化等数据,你会发现银行的基本面其实并不悲观,当下反而是投资的时机。
(参考文章:)
不做机械的价值投资者
“价值投资”这几个字是这几年被过度使用的一个词语。
由于价值投资的一些基本理念在常识上比较容易被理解,因此被很多投资人等同于长期投资,等同于蓝筹股,或者是低估值股票。很多投资者也都以价值投资来标榜自己的投资理念。同时我在雪球上也经常看到对“到底什么是价值投资”理念上争执不休的网友。
张磊作为国内价值投资的领军人物,对这个问题给与了比较好的答案。
“长期持有只是结果,不是目的,不能说长期持有就是价值投资,非长期持有就不是价值投资。购买低估值的股票也不是回报的来源,企业能持续创造价值才是,比寻找低估值股票更重要的是理解这只股票为什么被低估。”
相比什么样的理念是最纯粹最正确的,更关键的事情是理念背后的逻辑。
有朋友一听我们投资大蓝筹,就立刻对号入座认为我们做的是纯粹的价值投资,同时也失去了继续了解下去的耐心。其实我们寻找的是市场上收益风险比好的投资方向,认为目前精选大蓝筹的策略仍然是性价比高的选择。
如果你在了解一个基金管理人的时候,仅仅只用“价值”或者“成长”这样的标签化的内容去理解管理人的投资理念和风格,很有可能“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因此我们在选择基金的时候,要尽量去理解管理人对当下持仓背后的逻辑,以及应对未知和变化的策略。这样才能帮助你更有耐心地去持有与你风格匹配的基金。
信息,研究和决策
我们做投资决策的过程中都会有一个收集信息,研究再到决策的过程。在面对海量信息的时候,我们应该要有处理信息的方法。张磊在书中说:
“信息本身不会告诉你立场或观点,更不会告诉你它有多重要,收集信息形成微判断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识别信息的权重:哪些是存量信息,哪些是增量信息,哪些是重要信息,哪些是不重要信息,赋予信息不同的权重,许多投资者都做不好这一点;第三步是运用第一性原理把这些微判断和有权重的信息联系到一起,才能形成真正有力量的东西,才能把研究变成决策,从研究员变成投资人。”
比如我们在选择和持有基金的时候,会收集到多方面的信息,基金产品的业绩表现,基金经历的过往经历,投资理念,持仓风格,团队架构等等。仅仅知道这些信息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给与信息不同的权重。
比如短期的业绩波动信息,其实是不重要的,长期的业绩表现要给与更重要的权重。基金当下的风格偏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不同的风格周期变化之后,能不能持续积累收益。
最后放一张《价值》这本书中的图片,我觉得简明扼要,希望对你有帮助。
往期文章回顾:
2020年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