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芳:由何捷老师的“读后感”设计想到统编习作的二次开发

以下文章选自《语文榕》
 
统编五下第二单元习作是写一篇读后感,一般读后感的写法都有一贯的套路:内容概括——阅读感受——联系生活,作为教师,我基本也是这样教的,学生也基本都是按照这样的套路写的。
 
如果不是听到何捷老师在线上对“读后感”的设计分享课,我对读后感的教法可能永远都在套路里打转,学生对于读后感的厌烦、畏难情绪可能一直无法改变。正如何捷老师所说:用套路教读后感,学生有读没读都能写,写好写坏都一样!
 
为什么要写读后感?写读后感有什么功用呢?何捷老师引出“职业评论家”,联系我们的社会实际谈读后感的现实意义,以此激发学生写的意愿。接着抛出话题:怎么把读后感写成专业的级别呢?引出写好读后感的核心——“三维定位”,分别是“读者”、“层次”、“目标”。
 
1、定位读者。即要明确读后感是写给什么样的读者看。读过此书的、没读过此书的和不仅读过而且也写过读后感的读者,读后感的写作重点是不同的。
 
比如,有位学生写《爷爷的爷爷哪里来》读后感,交予我评改,他对这本书内容的介绍非常少,而我恰恰是一个没读过此书的读者,这样简略的内容介绍让我感到很困惑,对本书内容的了解偏少,也会导致我对他谈的阅读感受不能全部理解。但是如果是他的同班同学来读,因为都是读过此书的读者,这样简略的内容介绍已经足够。还有一些读者,他们不仅读过而且也写过读后感,何老师说“您的读后感观点要更新颖、更独特才好!”可见,明确读者是写好读后感的前提条件之一。
 
2、定位感受。何老师认为谈感受也有高低层次,喜欢或讨厌只能是低层次的“感受”,比感受高一层的是“感悟”,即从阅读中获得的道理、新的理解,最高层次的感受称作“感情”,由作品上升到对作者的喜欢,似曾相识的感情。这种对感受的分层,不仅科学而且也能激励学生把读后感写的更深刻些,不能只停留在浅层的感受面,更要挖掘出深刻的领悟。
 
3、定位目标。即我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是想表达喜欢?还是讨厌?还是想引发争论?一直以来,我们让学生读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似乎都只能要求学生说“喜欢”,这种权威不仅影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摧残了批判阅读的思维习惯。
 
我在图书馆带领读书会,每个月推荐的共读书目未必能让每个小读者喜欢,记得读《毛毛——时间窃贼和一个小女孩的故事》时,读书会刚开始,有几个学生就表示不喜欢这本书,他们有一定的理由,于是,我们的读书会就以“这本书是否适合儿童阅读”来分组辩论,在辩论中,孩子们的思维碰撞,产生更多的观点,对本书理解越发深刻。
 
所以,何老师对“目标”这一维度的定位,正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阅读。
 
解释完“三维定位”后,何老师接下来的教学设计是让学生从这三个维度进行构思,让思维可视化。
 
【书名】_____________
 
【读者】_____________(读过的、没读过的、读过并写过读后感的)
 
【目的】_____________(喜欢、讨厌、争论)
 
【层次】_____________(感受、感悟、感情)
 
  何老师对于“读后感”的教学设计真正是站在了更高的角度,从激发写作兴趣到树立读者意识,从鼓励多角度阅读思考到挖掘深刻读后感受,打破了读后感的套路教学,并给学生搭建思维支架,把读后感引向一个更广阔、更深邃的领域,我想在这样的指导下,学生们一定会更有方向,更有意愿把读后感写的更好、更有价值。
 
 魏小娜教授从“价值取向“角度把中小学作文教学分为“文章本文” 、“摹写本位”、“交际本位”、“认知本位”四种类型。统编教材习作如果不进行二次开发,大多数都只停留在“文章本位”的层次上。
 
魏小娜教授指出:文章本位的作文教学虽然“有招、有序、有效”,但因价值取向在于文章本身,对作者主观体验、生活积累、读者和写作目的等关注不多,难免让作文变的枯燥,阻断学生作文的快乐源泉。而“交际本位”的价值取向是“为了完成交际任务”,通过创设真实的交际语境来完成写作,相对来说是一种比较新的作文教学类型,更为学生所喜欢。
 
何老师这堂“读后感”的教学设计在我看来就是对统编习作的二次开发,虽然何老师没有创设一个真实的语境,但是他通过“三维定位”给出学生思路,学生只要借助这个支架就能在头脑中清晰地创设一个真实的语境,有明确的读者、目的和真实的写作任务。
 
统编教材还有很多单元习作都可以进行这样的二次开发,为其创设真实的交际语境,例如四下第二单元“我的奇思妙想”,我是这样进行设计的:
 
一、创设情景:事先准备一个手袋,里面装两个纸条,分别描述会飞的木屋、无敌多功能鞋的创意发明,假设这是哆啦A梦的神奇口袋,请同学上来抽取一张纸条并朗读,激起好奇心,向同学们征集“奇思妙想”小发明,目的是公决投出三个最佳方案装进神奇口袋中珍藏。
 
二、大胆创想:鼓励同学们分享创意发明,在说的过程中启发思路,从生活的各个方面来选材。
 
三、思维呈现:学习用思维导图法和图示法来把创意小发明具体呈现,并指导如何把事物介绍清楚。
 
四、分享评改:学生分享,从发明是否新奇、描述是否清楚、功能是否实用等方面来评分,学生进一步修改完善。
 
五、范文引路:让一名学生再从哆啦A梦的神奇口袋里抽出一张事先准备的纸条并朗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写清楚,并重申写作重点。
 
六、当堂习作
 
七、张贴评选:所有习作张贴,学生匿名投票,评选出“最喜欢的三个奇思妙想”装在哆啦A梦的神奇口袋里珍藏。
 
“我的奇思妙想”这一设计以哆啦A梦的神奇口袋贯穿始终,教师只提供两篇例文,教授思维导图法和图示法,写作知识在学生一次次交流中进行自我提炼,最后也以学生的审美观去评判“奇思妙想”的成功与否,更能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和主动学习的兴趣。当然,这一教学设计尚有不完善之处,还要根据具体实操后补足。
 
总之,由何捷老师的“读后感”教学设计,让我想到对统编单元习作可以进行二次开发,变“文章本位”的写作为“交际本位”的写作,让学生更乐于动笔,把作文教学从狭隘的作文训练和应试训练中解放出来,注入鲜活的现实意义。
 
( 作者:吕芳,青年教师,现师从何捷)
 
 编辑 | 围棋
 
校对 | 悦悦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