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三打白骨精》读后感:在应试的笼子里,怎么保护创造性?

以下文章选自《尖叫童年》
 

 
最近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有朋友私信说没留意到尖叫更新,因为有时候几天前更新的公众号,可能都会跑在我们最新的文章前面。尖叫君非常无奈 。
 
如果你不想和尖叫童年走散的话,麻烦一定一定要把我们的公众号设置为『星标』噢(星标方法见文末),或者每次看完文章之后,随手点个『在看』,留意点击我们的历史文章哦,拜托啦!我们会一如既往地秉持初心,用优质的内容陪伴你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本文已经获得转载授权,作者:有意思教练,来源:有意思教练(ID:MessageCoach)
 
相信很多人都看到了最近发生的一个悲剧,江苏某小学五年级学生缪缪(化名)在作文《三打白骨精》读后感中,发出感慨:“不要被表面的样子,虚情假意伪善的一面所蒙骗。在如今的社会里,有人表面看着善良,可内心确是阴暗的。”
 
任课老师在作文本上告诫道:“传递正能量”,文章不断地被划掉,不断地被修改,要求重写……在上完两节语文作文课后,缪缪跑出教室翻越栏杆从四楼坠楼身亡。
 
目前关于女孩自杀还有许多细节有待进一步了解和核实,甚至真正原因和作文有没有必然联系,都还有待司法部门深入调查后的权威结论。
 
而就在昨天,事情又发生了反转,有人发现被老师诟病“负能量”的句子,竟然来源于网络!我不相信,还特地去搜了原句,发现还真的在多处出现,时间为2018年以前。
 
无论如何,这都是一场悲剧,一个可爱的孩子生命夭折,一个心碎的家庭,一个从此背负道德谴责的老师,而且可能至今认为自己没做错什么 —— 作文想要考高分就要按照一定的格式啊!
 
我们生活在一个怪圈里,一方面我们想要培养优秀的孩子,让他们在未来有所发展,另一方我们又深谙应试教育的游戏规则,当老师难,当孩子更难,可是当父母就容易吗?
 
今天这篇文章无意去批判这场悲剧中任何一个人,只是想探讨一下,作为一个普通的父母,怎么在体制下,保护孩子的创造性?我们能走出这个怪圈吗?
 
写作和作文的区别
 
表达和思考的关系
 
TED上获得掌声最多的演讲之一是教育学家肯罗宾逊爵士(Ken Robinson)的一个演讲,他讲到:“现代教育发展于19世纪,是为了让孩子们适应即将到来的工业社会而设计的。工业社会需要逻辑、规范、人要如精密仪器一样运转。然而,今天我们面对的社会是智能的,多元的,是变化多端的,我们更需要创造力,和右脑思维。"
 
写作是一种表达,需要的是创造力。
 
而作文是一种考试,需要的是技巧。
 
当然,两者都需要基本的读写技能,但就算是把鲁迅放到今天,他也未准能作文得满分。不要说小学作文,就是我在英国读博士写论文也是有八股文格式的。而这就是为什么会写作文的孩子长大以后并不一定就会表达。
 
这些年来做培训和教练,我发现无论是什么级别的员工或者管理者,在表达上的痛点都可以用“不敢说,不会说”来概括。
 
不会说,表现出来的是说话没逻辑,没层次感,听着都费劲,哪儿来的说服力?至于说话有趣,幽默,那都是更高一层的奢求了。
 
比不会说更可怕的是不敢说。很多人可以引经据典,但就是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罗列事实数字,就是不敢讲出自己的故事。
 
很多人认为语言不过是一种工具,不会说不代表没思想。然而,如果不会表达,别人又怎么能看到你的思想?而且,现在有很多的研究表明语言表达的同时可以促进思考,彼此有强化关系。
 
有些家长逼着孩子从小学英语,但从来没明白为什么要学,以为不过就是为了考试。其实,双语表达背后真正的益处是双语思考。
 
马云在谈到自己多年学习英文的感受时说 “我受益最大的不仅仅是语言,而是了解了西方一些思考”。
 
纪伯伦说:“思想是天空中的鸟,在语言的笼里,也许会展翼,却不会飞翔。”
 
因此,想要培养一个有思想的孩子,就需要让语言表达的笼子越大越好。
 
当孩子可以从丰富的语言体系甚至两种不同语言中汲取营养,甚至慢慢学会双语思考,就相当于为他创造了两个笼子,让Ta的思想能够在不同的笼子里飞翔。
 
当我们鼓励一个孩子畅所欲言的表达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说,你可以天马行空的去思考。
 
而限制孩子的表达就相当于剪断了孩子思考的翅膀,让Ta从此不会飞翔。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必须要想明白,我们想要培养的到底是鸟,还是风筝?
 
被困在应试教育笼子的鸟,
 
怎么办?
 
这些年来,应试教育没少被诟病,但是很多人忽略了一点,应试教育不是就只有中国有。正如罗宾逊爵士所说的,全世界的公立学校都一样!
 
即便像我的儿子所在的私立学校,也一样要面对刷题、补习班文化。走哪儿都离不开应试教育,也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 学校还在像流水线一样,培养一些标准化的孩子,而我们还指望他们长大以后能够去面对一个非标的世界,解决突如其来的问题。 
 
所以被困在应试教育笼子的鸟儿们,该怎么办呢?
 
我觉得这就是老师和家长体现担当,而不是陷入”受害者情结“的时候了。我们多多少少都可以为孩子们创造些空间,而不是甩锅给应试教育。 
 
比如,在保留规范化写作的同时,是不是也可以给孩子一些“自由写作”的空间?
 
我儿子学校的英文课有一个“Free writing"(自由写作)环节, 老师说开始,同学们就开始疯狂的写,随便写,写什么都行,时间到了有多少算多少。这个练习不求质量,求的是孩子敢写,敢表达。
 
8年级的时候,他和一个好朋友俩人课后一起写了个类似泰坦尼克号的小说,小说写了一万多字,写到订婚就烂尾了........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主人公结婚了没。
 
最近美国黑人受虐引发抗议,我儿子和他爸因为对此政见不同天天在饭桌上吵来吵去,吵的我脑袋仁都要炸了。
 
我觉得儿子有些思想极端且幼稚,但想想自己16岁的时候,不也是如此?只不过那时候没人跟我“辩”,以至于后来都30多岁了,才明白“批判性思维”是个啥玩意儿,为什么这么重要。
 
如果我们想要培养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就需要从培养“思辨”能力开始。孩子可能不在乎“思”,他们单纯出于争强好胜而想要“辩”。为了要吵过他爸爸,他又不得不再去看一些资料,获得一些证据。最后谁对谁错不重要,过程本身就是学习。 
 
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在家里为孩子提供一个自由讨论的空间,引导孩子的思考,这和应试教育丝毫不冲突,不过就是和家长自己的ego冲突而已。 
 
教育,就是给他勇气,再试一次
 
其实在这条新闻中,让我觉得最惊悚,也最恶心的是家长群里的反应。当一个家长在家长群里提出“袁老师没有错,你们点个赞。” 其他家长队形整齐的+1,直到终于有一个有良心的家长站出来说这样不合适。
 
我能理解这些家长不敢得罪老师,但就算是你不敢得罪老师,也总可以选择沉默吧!要知道缪缪的父母还在群里啊!难道连最基本的同理心都没有吗?
 
这些家长选择明哲保身,以为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孩子,其实非但是徒劳的,反而会害了孩子。
 
即便是在学校 —— 我们认为如此安全的地方,孩子也不能免于受伤害,无论是来自于老师的“霸道”,还是来自于同学的“霸凌”。 
 
我小的时候因为是班上年龄最小,个子最矮的,学习成绩又一般也没有任何特长,因此很少得到过老师的关注(除了偶尔把我跟我姐比较一下),也没有任何存在感。也许成年人从来没有意识到,不被人关注,被比较,也是一种默默的“霸凌”和“冷暴力”。
 
我想尽各种办法刷存在感,慢慢的我发现,每次我说点儿啥有趣的,总能让大家哈哈大笑,于是我就越发的琢磨话要怎么说才能更有趣,以博得别人的注意力。回想起来,我现在能说会道的本事,纯属当年求生欲的产物。
 
所以现在,当我儿子在学校遭遇一些事情的时候,我虽然也担心,但总的来讲还挺淡定的。因为我相信孩子是自带资源的,他们自有他们的办法去应对这个不完美的世界。有朝一日,他们早晚也会遇到霸道的老板,霸凌的同事,那时候只有靠一颗强大的内心才能应对。
 
而父母能给到孩子最大的资源就是爱和信任。
 
因为教育,就是给他勇气,再试一次。 
 
▲来源:手绘画《卷毛系列~教育就是》
 
写在最后
 
很多父母在孩子身上花钱的确大方着,但不过就是自己懒得成长,想让孩子有出息,好让自己脸上有光。只想让孩子改变,自己并不愿意成长。
 
而且,无论什么样的家长课堂,家长都要想清楚究竟想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这个问题没有答案,其它都是白说。然而,这才是真正的难点,因为很多家长都还没想明白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但,我们先是自己,后才是父母。
 
如果连自己都没搞明白,如果都没有勇气做自己,改变自己,哪儿来的勇气鼓励孩子?
 
我一直认为父母自身的内在成长多一分,孩子的成长就会多十分。因为应试教育并不是笼子,我们才是孩子的笼子啊!
 
也许我们终究走不出教育的怪圈,但是踹几个窟窿,给孩子创造一些空间,总是可以的。
 
和天下的父母共勉!也在此为缪缪的父母祈祷。
 
-END-
 
作者介绍|高琳,有意思教练CEO, 职场畅销书《职得》作者, 最会讲故事的高管教练,英国工商管理博士。拥有20年世界500强高管经验,擅长讲故事、撒狗粮、熬鸡汤加干货。帮你获得内在成长,外在成就,成为自己故事里的英雄!微信公众号:有意思教练(messagecoach)
 
推荐阅读
 

 
最近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
 
不再按时间推送排序,
 
如果你不想错过我们的文章,
 
希望大家能按以下方法星标我们,
 
特别容易操作,3步就搞定!
 
或者
 
添加尖叫君的私人号(jianjiao020)哦~~
 
如果觉得文章好看的话,点击右上角
 
分享到朋友圈,告诉你的朋友呗(^▽^ )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