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评论:阅读让人变得强大 ——评《石子鸣小学读书笔记》

以下文章选自《华粤文化教育》
 
编者按
 
《阅读让人变得强大》,是一篇文采斐然的好文章,所讲的问题切中要害,不但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才大有裨益,就是对整个社会如何提高文化素质,建立文化强省、文化强国,也大有好处。现推送此文,以飨读者。
 
一、《石子鸣小学读书笔记》——不由得让人眼前一亮
 
2018年春节,南国百花盛开姹紫嫣红。此时,我正在阅读《童眼看世界》书稿,并为之作序,开卷迎春,春意盎然。
 
这是一本日记汇编。作者是广州天河区华阳小学四年级石子鸣小朋友。日记虽然稚嫩,却让人看到小家伙的风采。一位活泼可爱、爱好广泛、勤奋好学、知书识礼的小帅哥,仿佛就出现在我身旁,一下子就让我喜欢上他。虽然我们从未见过面,但职业直觉告诉我,这是一棵好苗子,子鸣的日记有太多值得总结的关于成长的经验。春节一连几天,我都泡在书稿里,分享他成长的快乐,探索他成长的原因,并写下近五千字的序言:《他真诚的目光告诉你》。
 
因为序言要介绍的经验还有很多,对阅读这个最大特色话题,只是充分肯定,却没有展开评述。
 
事隔两年多,我又欣喜看到书稿,这是《童眼看世界》续集,是一本子鸣小学读书笔记和他4-6年级的习作。仿佛打开另一扇窗户,去欣赏他的风采。书稿出手不凡、琳琅满目,读后爱不释手。续集提供探讨儿童阅读与成长话题的广阔空间,这是一个值得研究也必须研究的专题。
 
《石子鸣小学读书笔记》,记录形式多样化,林林总总,连附录在内共约300篇之多,也算是蔚为大观了。对此,我好像看到一群可爱有志气爱读书的小伙伴,茫茫书海碧波斩浪,最前面的那位子鸣哥哥,目光坚毅、充满自信,后面跟着漂亮的小妹妹子悦,还有华阳小学一群小朋友,他们书海畅游,不畏风浪,眼前呈现一幅赏心悦目的华阳阅读美图。
 
好奇,也许是娃娃的天性,他们那迷人的眼睛,总喜欢盯着五彩斑斓的图书看个不停,他们太想了解这个世界。子鸣,爱看书的小精灵,不但爱看,而且还爱问爱学,还没入学时就已经认得千多个汉字了。会认字如虎添翼,可以欣赏更多的图书了。
 
入学第1周读了16000字,第2周读了8本书27000字,第3周读了11本书38000字,第4周读了7本书25000字,第5周读了5本书53000字,第6周读了2本书57000字,第7周读了5本书64000字……小学六年共读多少课外书?我试图统计考量,但实在没办法做到。其实,何必追求单一的阅读数量,这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实际意义。光从190篇读书笔记以及86篇附录文字材料来看,就足以看到这位小书迷,那种锲而不舍的读书精神,确实是可爱又可赞。
 
阅读贵在坚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细水长流。子鸣小学六年,风雨无阻从不间断,既读之又记之,这种阅读态度,确实感人至深,难能可贵,阅读成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如他在书中所说:“不要忘了,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阅读习惯的养成,让他较早进入一种良性循环的阅读状态。视野更加开阔了,感悟更加灵敏了,知识更加丰满了,情感更加充沛了。由此,不难理解,2019年12月,广东省文明办、广东省教育厅、共青团广东省委、广东省妇联、广东省关工委授予他为“广东新时代好少年”的原因了。要知道这是广东最权威的职能主管部门,在全省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中小学生中,精选细挑出来的标兵,是闪亮的旗帜人物,偌大的广州也仅三位小学生入选。
 
子鸣的阅读风采,让我感到欣慰,眼前这本《子鸣小学读书笔记》,不由得让人眼前一亮,它承载着欢乐的阅读记忆,从中闪现奋发少年前进的身影。
 
二、阅读是一门科学——关于阅读的“题外话”
 
《石子鸣小学读书笔记》有什么特色?看点在哪?也许有小读者急着要问。
 
且慢。请听我先说一些关于阅读的“题外话”,看来很有必要。
 
我进校园做读书讲座时,常有学生对我说“阅读的乏味”和“阅读的苦恼”,还说阅读根本引不起快乐情绪和审美兴趣。我感谢他们的真诚、说了大实话。
 
有这样的阅读心态者不在少数,造成原因大概有三:其一,有读必写、读后就写,于是形成压力,造成“阅读恐惧”心理;其二,导读不当、读没要领,于是云里雾里,出现“阅读迷茫”心境;其三,指令读物,没有兴趣,于是反感反胃,形成“阅读恐惧”心态。然否?
 
有些人不理解:不就是看书吗,谁不会?随便翻翻就是,哪来这么多讲究。
 
我们所说的愉快阅读,必须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掌握阅读的阶段性。倘若你给小学中低年级小朋友看砖头厚的巨著,他们会引起阅读兴趣吗?答案肯定是不会。这本巨著即使是世界名著,小朋友都不会硬着头皮读下去的。所谓阶段性,就是按年龄分段,选择阅读内容,即0岁是胎教时期,1到2岁是床边故事时期,3到4岁是图画书时期,5到6岁是听故事时期,小学低年级是幻想童话时期,小学中年级是历史故事时期,小学高年级是知识与伦理化时期,至于初中生那就是自我探索时期。这样基本按年龄段选书,小读者适合口味,能够理解接受,才会笑口吟吟,读得愉快全心投入,读出兴趣来。
 
当今社会阅读现状,经过多年倡导,有了明显进步,但不可否认,还有不少认知障碍。
 
有人认为当今是“读图时代”,追求“快餐阅读”的快感,对文字书籍缺乏阅读的耐心,往往出现二替代、三远离、四追风现象。也就是用上网替代阅读,用影视替代书籍。再又远离文学、远离名著、远离经典。还有就是阅读喜欢追无聊书,追八卦书,追消遣书,追畅销书。一旦进入阅读盲区,其阅读后果令人堪忧。
 
行文至此,也许有精明的小读者会猛然发现:咦!王爷爷上述所言,并非是阅读题外话呀。他摆出阅读问题和不良现状,意味深长,供我们对照子鸣读书笔记,从中获得有益启迪,你们说是吗?
 
其实阅读是一门科学,里面有许多的学问,目前国内外已总结先进阅读方法不下几十种之多。对待科学必须持老老实实的态度,我看子鸣在阅读上,最难能可贵的就是这种老实态度和坚守精神。他的小学读书笔记捧在手上沉甸甸的,看了让人怦然心动。里面确实有不少值得研究的话题,若能深入研究获益匪浅,可以推动一大片。
 
打开阅读大门,光有兴趣还是远远不够的,在这本小学读书笔记里,我还看到不少有益因素和刺激机制。
 
就说亲子阅读吧,有着很强的亲和感以及引领作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写海伦不向命运低头,有着超强的意志和毅力,这是一本有很强感染力的励志书,子鸣读了很受感动,子鸣的爸爸读了也满怀深情写下读后感,我看了也为之叫好,没有以家长威严来说感想,看了很亲切很贴心。他对儿子说:“你知道是什么让海伦在这么困难这么痛苦情况下,还能顽强的生存下来?”然后斩钉截地说:“是求知欲望”。接着肯定儿子的“求知欲望比较强”,还自豪称赞儿子:这点和海伦很像,最后提出希望:“保持这种求知欲,活到老学到老”。你看父亲这么“和风细雨”“推心置腹”说事。像心平气和在聊天,儿子怎能不动情?亲子阅读的作用,真是不可低估。当然家长就要多操劳多费心思了。
 
子鸣很努力也很幸运,学校和家庭都给他提供了良好的阅读环境。
 
华阳小学对阅读高度重视,情有独钟。温锦玉老师是名符其实的“点燃阅读和写作的火炬手”,六年来她都担任这班的班主任,她想出许多办法来鼓励阅读,低年级画图阅读。“一份作业两个评分”(一个阅读分,一个画图分)。每周评选“阅读大王”“阅读小明星”。她还创造机会,让学生去阅读社会生活。春风化雨育新苗,温老师是阅读苗圃最美的园丁。
 
子鸣小学六年的日记和读书笔记,像一道五彩长虹、光亮耀眼,多少人为此付出心血。他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长期给予耐心的陪伴引导、循序渐进的言传身教。她的奶奶六年如一日,不遗余力搜集、保管、整理、编辑、打印和联系出版,为社会提供颇有出版价值的好书。两代人为子鸣的进步,同心合作、努力奉献。
 
就连子鸣的小妹妹,多次陪同哥哥前往各地参加各项夺冠比赛,为哥哥的成功热情喝采。在哥哥的影响下,她也成为“小书迷”,写的小文章也很漂亮。附录中她写的《童年趣事——给小鹦鹉“接生”》,是那么生动有趣,我看了还想再看,真棒!
 
孩子阅读还需要有激励机制,当他写下读后感言之类笔记,家长要鼓励甚至是奖励,老师要有评价、打分、奖小星星或放在班群里共赏。别小看有时一两句话的评说,对孩子来说,那是至高荣誉,可能会终身受用。
 
子鸣读了《转个弯,怎样都会幸福》,其最大感言就是“经过敲打雕刻才能成才”。他妈妈在“家长的话”一栏写上:“遇到挫折是学习的最好机会”,真是短小精辟、画龙点睛,恰到好处。
 
子鸣读了《甘罗十二为使臣》写下了“12岁的甘罗,位至丞相,成就非凡。我们成不了甘罗,但我们要记住,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的读后感言。老师短评仅此一句:“加油!有目标去努力超越自己吧!雄鹰志在高远。”点石成金,一句足矣。
 
当然,读书笔记中还有不少值得总结推广的好经验,留给社会和读者去完成了,我这里只是抛砖引玉而已。
 
三、阅读社会这本大书——阅读品质的飞跃
 
社会也是一本书,一本无形的大书,会读这本大书,是阅读走向成熟的标志。
 
我反复翻阅子鸣的读书笔记,高兴地看到,他已经开始去读这本无形的大书。是的,他长大了,他自觉介入到社会生活中去,渴望从无字书中去观察人生,叩问世界、发现问题、分析现象、并用自己的小脑袋瓜去思考对策。这种阅读的转移,无疑是一种进步。
 
小鸟儿长出丰满的羽翼,当然渴望更广阔的天空。
 
续集的习作中若干篇作文和获奖征文,正是他对社会这本无字大书的读后随想,所感所悟都是对社会和人生的阅读体会。
 
随意举些例子吧。
 
《给发小的一封信》,是写给幼儿园时候小伙伴的信,真有趣!交谈中他把从社会上许多不爱读书的现状中,读出自己的忧患。“小罗,你能想象吗?如果大家只想吃喝玩乐不爱读书了,那我们国家,我们这个民族会怎么样呢?……为何曾经世界仰慕的‘大唐盛世’,变成被老外嘲笑的‘东亚病夫’?可见固步自封、关门锁国、不求上进、腐化堕落只能是驻足不前,甚至落后挨打,再富裕也会变得一穷二白。习主席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认为就要铭记这段刻骨铭心的耻辱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呼吁社会唤醒民众,人人要重视读书。”
 
这封信写在2018年3月,那时,他大概也就是11岁的孩子吧,这么小的年龄,已经知道忧虑,会学长者一样:“语重深长”去教诲开导别人。在稚趣的言谈中,感受到他有一种庄重的使命感。话题最后还是回归到阅读上来“呼吁社会,唤醒民众”,人人要重视读书。
 
由此可见,他胸怀祖国放眼未来的抱负。志存高远的阅读目的,洋溢满满的正能量,彰显高尚的价值观,正是当今社会极力推崇的方向。
 
当然,对社会大书的阅读感悟,不排除对社会宣传的接受。对宣传的理解分析,本身就是一种阅读。读后转化成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观点立场,所以这种阅读,有时更是对能力的一种考验。
 
在《给妹妹的一封信》中,他读懂了妹妹,从她身上读出“活泼开朗、聪明可爱”以及“机灵”“不服输”的精神来,但也读出妹妹“看手机而厌倦学习”的毛病。
 
能诊断出毛病,却开不出对症的处方来,绝对不会是好医生。子鸣用奶奶主编的家书《正气人生》来感染激励妹妹:“我们作为革命后代,要传承这种红色基因”,并鼓励她拿出“不服输”的劲头来。其实,有针对性的“药方”,是一种社会经验,这些经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来自大量对生活的阅读积累而成的。
 
阅读社会要从阅读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开始。一个个身边的熟人,都是一本本无形的书。他读懂妹妹,读懂爸爸妈妈,读懂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读懂熟悉的小伙伴,读懂朝夕相处的老师,从他们没有文字的身上,读出许许多多具有正能量的故事来,这些故事既真实又生动,有血有肉的,这才是真正的阅读本领。
 
这种对社会大书的初步阅读本领,子鸣上小学时已见端倪,看到希望。上了初中后,这种阅读似乎更趋于自觉和从容。
 
2020年快要来临时,人们翘首以盼,寄托几多期待与厚望,谁料伴随它一起来到的,竟然是恶魔——新冠肺炎。疫情猝然爆发凶猛如虎,其来势汹汹席卷全国,一时间人心惶惶,整个社会生活秩序都彻底打乱了。
 
在这严峻时刻,蜗居在家的子鸣,却冷静分析,热情撰文:《一个中学生眼里的疫情思考》《快递哥的大爱》《同心栽花,共迎春来》。我在最苦闷的时刻看了,不禁为之大声叫好,并即刻转发给媒体。此刻,一道亮光在我眼前闪过:他把书读活了,别看他才13岁,刚升上中学读初一,小家伙竟会从错综复杂、头绪多端、变化迅猛的突发社会现象中,梳理出条理来,读出了自己真知灼见。
 
他从这本社会大书里,看到艰难与风险同存,党心与民意共在,看到解决险情的对策与希望。有些孩子面对突然而来的疫情,还慌慌然不知所措,而他却俨然像一个老练的学者,已着手去做分析研究了。此时,他升上初中也不过几个月,而他的认知和学识,明显有了飞跃,特殊的岁月会使一些人成熟得更快。从这几篇选文可以看到,他的思考分析,相对准确到位、言之成理、让人信服、至于对策有的放矢并不空洞,文章已基本摆脱稚嫩的学生腔。
 
读书最怕死读书,成为死背硬记,照本宣科的书袋子;读书也最忌读死书,变为满腹诗书却不能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书呆子。这样的阅读,读之何益!
 
我们倡导把书读活,不仅是为了提高个人的品质和气质,更重要的是能提高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社会无形大书还会告诉我们,自己的责任、担当和理想。
 
看来上了初中的小石,在阅读上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四、读后感可写的东西多着呢——转换思维模式试试
 
《石子鸣小学读书笔记》栏目众多,大量书摘多彩缤纷,仿佛是清新芬芳的蓓蕾,绽放在书的芳草地上。
 
所摘所录准确到位,所赏所析合情合理,加上大量收获感想有感而发,我想,这样的阅读,其知识的收获,思想的感悟,自然不可低估。
 
读书笔记里有大量的语文要素、审美意蕴;有丰富的人文元素、思想情感;有现实的人间百态、社会生活;还有真实的人生体验,价值取向。特别是读后感言,内容多元、生动、出采,现摘引几篇试作赏析:
 
齐白石在《画虾三变中》告诉读者“艺术就是不断追求更完美”。子鸣从中感悟到“生活何尝不是如此呢?”并联想到哥白尼名言:“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于是他慢慢品味出,怎样去做一个人,做一个大写的人。
 
请注意这几个词汇:感悟、联想、品味。
 
读《居里夫人的伟大发现》,仿佛在黑暗中“看见了一簇一簇蓝色的荧光闪闪烁烁……”这时居里夫人何其激动,这闪烁的荧光是一小块镭啊!是震撼世界的发现!这时子鸣也一样激动,他发现精神上“一大块镭”,那就是:“永不言弃、永远前行”的居里夫人精神——坚强意志、非凡智慧,有抱负、有理想、有决心,不被挫折吓倒,不被旁人劝退,勇敢走自己的路。
 
请注意这一个词汇:发现。
 
再又读《鲁宾逊漂流记》,时隔四年,写了两篇读后感。前篇写“这本书还让我读懂一个道理……”,后篇说“从语句里,我们可以品味到鲁宾逊历尽艰辛,终于成功的喜悦……”
 
还请注意“懂得”“品味”两个词汇。
 
子鸣读书笔记,写《三国演义》读后感想就有九篇之多,他说,“刘备的厉害就在于他知道自己不厉害”。何其精辟!这里有一个隐性词汇:“分析”。对诸葛亮的研究,并非人云亦云,把他从神坛上请下来,从人的角度去考量他,从爱好学习知识渊博上去分析他,这里也有两个隐性词汇,那就是“质疑”“思索”。
 
所以不厌其烦来引证,那是有原因的。
 
常听一些小读者告诉我,很害怕写读后感,一来不知有什么东西可写,要写的话书上都有了,二来说到感想,总要上挂下靠对照自己。所谓对照,就是找自己的不足,也就是要把自己狠狠“剋”一顿。于是他们的“读后感”,往往“书上原文摘一片,新书介绍抄一点,反思自我骂一遍”。千篇一律没什么意思,有时还要把改正缺点保证书也写在上边,搞得灰溜溜的。
 
确实我也看过不少这样的读后感。其实写作者不知不觉走进一条狭窄的死胡同。不是常说条条大道通罗马吗?那么何必把自己往一条死胡同里迫呢!不错,对照、反思是其中的一种方法,但绝不是唯一的方法。你看子鸣的读后感,内容琳琅满目,读了让人心旷神怡,其感言空间是多么的开阔、有感而发、亲切自然。
 
感悟、联想、品味、发现、分析、质疑、思索,是常见的思维模式;教育、启发、反思、鉴赏、见解、批评、补充,也是通用的思维模式。只要把思维通道打通了,把单一思维转变成散发性思维,那么,思维活跃了,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挥洒自如了。你看子鸣不就是这样吗?有此困惑的小读者不妨一试。
 
翻阅小学读书笔记,欣然于心,小读者子鸣却真了得。
 
六年风雨无阻,书山刻苦攀登;六年志存高远,书海扬帆远航。
 
子鸣穿越时空,结交多少忘年之交,他们都是赫赫长者、精神巨人:爱迪生、老舍、高尔基、伽利略、大禹、孔子、秦始皇、华盛顿、哥伦布、海伦、马克·吐温、甘罗、贝多芬、牛顿……这些名人走进子鸣的生活中,用精神鼓舞他,用情感感染他,用行为指引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格的魅力是深远的。
 
即是一些没有人物的自然科学类图书,都会让你对大自然的探讨,产生浓浓的兴趣。初步的唯物辩证思想,化作指路明灯,引领你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还有那些生动有趣的动漫卡通和童话书,也会让你从欢乐笑声中,接受真善美的熏陶。
 
与好书交朋友,其乐无穷、其益无尽。
 
爱好阅读的石子鸣,小学毕业前夕,被授予“广东省新时代好少年”,这正从某方面印证了“阅读是人类的向上的阶梯”这一名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意气风发地前行吧,小石。中学生青春飞扬、热情激荡。你们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生逢其时、肩负使命、矢志不移、终生阅读。你的将来定会让人刮目相看,阅读让人变得强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王俊康)
 
来源 | 龙源期刊网●广东教学报
 
龙源期刊网查阅网址链接:http://www.qikan.com/article/gjzh20201070012.html
 
本期公众号编辑 | 华粤小编   阿桃歌
 
华粤文化教育
 
关注教育
 
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阅龙源期刊网
 
 

相关读后感推荐:

《宇宙探索编辑部》观后感500字_《宇宙探索编辑部》观后感

《逆商培养童话:米开朗基罗叔叔的工作室》读书心得_《逆商培养童话:米开朗基罗叔叔的工作室》读书心得500字-800字

《目中无人2》观后感500字_《目中无人2》观后感

《纳尼亚传奇:魔法师的外甥》读书体会_《纳尼亚传奇:魔法师的外甥》读书体会500字-800字

《好书畅读》读后感1000字_《好书畅读》读后感

《玫瑰人生》观后感2000字_《玫瑰人生》观后感

打坐时如何处理念头?——《坛经》读书笔记之四

《官纯:唱给喵星人的小情歌》读书有感_《官纯:唱给喵星人的小情歌》读书有感500字-800字

《Quo Vadis(你往何处去)》读后感500字_《Quo Vadis(你往何处去)》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