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实用教程】我是这样做读书笔记的

以下文章选自《高冷冷》
 
文/高冷冷:哈工大化学本科丨北大中文硕士
 
这是一篇基于个人经验的文章,不会提供神奇的方法论,但会足够实用。
 
/ 01 /
 
解决这几个问题:
 
对于某个专业领域,比如心理学、人类学、文学等等,有很多书要读,如果想快速积累知识储备,如何在不影响理解的前提下,提高速度?
 
读书时是否需要做读书笔记?怎么做?
 
如何复习这些书?是否要把这些笔记背下来?
 
适用场景和目的:
 
不是为了消遣而读书,也不是为了应对考试而读书;是为了增长见识,并且尽可能地真正吸收和利用。
 
以上几个问题,我在曾经的文章中或多或少提过。这篇讲的是不同的东西,但某些原则是一致的。
 
是我自己在最近的阅读中,进一步思考和实践的结果,尝试用更具体、更高效的方式,解决读书中遇到的具体的问题。
 
/ 02 /
 
先说第一个问题:如果想快速积累知识储备,如何在不影响理解的前提下,提高速度?
 
我现在读书,会以「我能否用到」为目的,走马观花地看。
 
重点在「走马观花」,意味着我读的时候,速度特别快,用眼睛扫视,并且,最重要是「不求甚解」。
 
 对,你没看错,我说的是「不求甚解」。
 
只要我能够大致理解这段话的核心意思,就可以了。细枝末节,比如说具体原理如何运作,哪个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在哪一年发表,推动了什么,诸如此类。
 
都不去管。
 
我们平常读书时候,尤其对于专业领域的书,喜欢做的是:把这段新知,认认真真逐字逐句读懂读透,并且试图记下来。
 
不要这样做,追求的就是不求甚解。
 
我前文说了,我针对的是专业领域的书籍,比如心理学、思维类等等,但不是为了应对考试,而是为了快速增加知识储备。
 
 那么,如果逆向去思考,我们要得到的是什么?是观点、是新知。细枝末节,大可不必追究。
 
 但是,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如果你读得太快,可能会漏掉一些有启发的句子。但是没关系,我们追求的是性价比。
 
  / 03 /
 
我在这篇文章中,提过,不用记住,只要有印象就可以了,你要做的,只是大致知道,某本书讲过某个观点。
 
当时有人问,需不需要做笔记?
 
自然是需要的。结合我前文所讲,不求甚解地读书,以寻找有启发性的观点和理论为目的,进行粗略地标注就可以。
 
前些日子,我中文系的师妹在留言区问我:
 
我现在看书的时候做读书笔记,因为自己的知识太少了,所以感觉书上说的每一句话都有道理,所以就不停地抄里面的观点,虽然有提炼和概括,但是每每抄完,发现和书本差不多厚,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呢?还是我的方法有误?
 
方法有误。按我前文所说,不停地抄每一句话,是不必要的;而且,抄本身就不必要;另外,提炼和概括,发生在这个时候,其实意义不大,效率太低。
 
这几个问题,我们接下来逐个解决。
 
/ 04 /
 
我的建议是:大致标注下最核心的几句观点,就足够了。
 
比如我在看《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时,其中谈到人格的基因决定论,以及人的多元智能理论。
 
书中用了很长很艰深的篇幅进行详细的介绍,追根溯源,不厌其烦。而且,我需要承认的是,其中很多段落,我都觉得十分有用。
 
但即使这样,我也并没有做更多停留,依然是不求甚解。但我在大致把握它的观点,以及了解到这一段的重要性后,我会把这一段都标记出来。
 
 ——我并没有特别透彻地理解或记忆。只是留下印象。
 
 大家可以看一下我做的笔记:我只是做了粗浅的标记。让自己知道,这一块有用。
 
我为什么这么做?
 
/ 05 /
 
一个事实是这样的:你所读过的书,如果没有用到,你会忘记,那就相当于没读过;只有你真正用到了的,才是真正「读过」。
 
所以,在读的时候,以及做笔记的时候,要做的,只是发现有价值的东西,并且大致知道它的价值,留下回顾的线索,就足够了。
 
在需要用的时候,凭借残存的印象,翻到那里,然后,直接引用某句核心观点,或者,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到自己的文章或者表达之中。
 
 所以我刚才说,师妹在做笔记时进行提炼和概括,效率很低。
 
 大家注意一下适用场景:我们需要大量读书增加知识储备,且不需要应对考试。我们此时做的一切笔记,之后的使用场景都是「开卷」。
 
  / 06 /
 
而且,如果你也曾经像师妹一样做笔记,你回头使用时,会发现,其实并没有几句能够用到自己的表达中。都是华丽的表演罢了。
 
 比如我之前在文章中,引用「人格的基因决定论」以及「人的多元智能理论」时,实际上一句话足以概括。
 
 所以,按我前文所说的做吧:走马观花地读书、不求甚解地做笔记,留下印象和线索,能够回溯即可。
 
  / 07 /
 
再说最后一个问题:如何复习这些书?是否要把这些笔记背下来?
 
师妹在那条留言里,提到自己会把书中笔记,以及老师讲的一些观点,都逐字逐句背下来,试图模仿。
 
如果你已经很好地理解了我前文的内容,你大概已经知道答案了:不需要去背,我们的使用场景是开卷。那么,在用的时候,进行模仿或者自己的创造,是更为高效的做法。
 
 而且,当你完成了「使用」或者说「输出」,你也就不会忘记了。
 
 @孙圈圈 分享过他的读书方法,具体做法和我的不同,思路是一致的:
 
功利读书法:看一些大部头的书时,我一般是先大致浏览一下框架,知道这本书讲的是什么,但不看具体内容,然后就放在一边。等到下次写文章或者遇到什么问题的时候,我就回去翻相应的内容,学完马上就用。一段时间之后,这本书才断断续续被我看完,或者说,是用完。
 
好了,今天并没有说任何,你不知道的东西。都是具体而微的操作方法,重在练习和应用,我试图总结今天的内容,但觉得只有在原文中,你才能更好地理解。
 
不要畏惧复杂和繁琐,用我文中所说的完整的解决方法,去读书吧,少年。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