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 · 《读书太少,喝茶太多》《一户藏家的读书札记 》
以下文章选自《甜茶馆》
《我们的问题是读书太少,喝茶太多》
作者:措 / 拉萨
摄影:星夜
1.
拉萨的冬天,阳光明媚,格外暖和。大四的生活,相对清闲,总能睡到自然醒。起来,到门口喝茶。茶馆里,坐满了人,大部分是同学。舍友从远处打招呼,拿着杯子,去蹭茶。一边喝茶,一边聊天,从就业聊到爱情,从论文聊到美剧,从读研聊到聚会。大四,总觉得有压力,却又活的很轻松。每天,在茶馆泡着,直到吃完中午饭。
清晨,在食堂吃完早餐,去图书馆看书。公务员考试越来越近,行测申论,重在做题。满足父母的心愿,不怕考不上,就怕整天说没希望而不去学。一个人,一边听歌,一边做题,差不多两点了。回来路上,碰到了一早去泡茶馆的同学。
如今,当初泡茶馆的不敢回家,等待重考;泡图书馆的衣锦还乡,筹备欢送。也许,我们的问题是喝茶太多,读书太少。
2.
早上十点,办公室事不多,约上同事,去周边茶馆喝茶。阿佳,茶二磅,面两碗。其实,吃过早饭,只是来茶馆闲聊。偶尔“吐槽”单位待遇不好,偶尔“显摆”网上买的东西,偶尔“关心”其他同事的家事。有茶的地方,就有话,只是大部分都是闲言碎语。哒走吧,再不走就要下班了。
早上九点,吃完糌粑,前往公司。创业四年,经历了艰辛与辉煌,才明白创业不只是梦想还是生活。曾在体制,只需等待月末,余额自动增加。而今只有不断找客户营销,才能鼓起钱包。所以,闲下来,心就会慌。一早,电话微信,接二连三,业务不断。
可怕的不是稳定的工作,而是不思进取的稳定心态。不怕为梦想放弃舒适,就怕为舒适放弃梦想。
3.
中午,乡村的茶馆,不卖茶,只卖酒。要了十瓶拉萨啤酒,一边碰杯,一边斗地主。夏天,在工地顶着烈日,背水泥,拉土砖,盖房子,辛辛苦苦打工五十天,收入不少。只是,如今不少收入流向酒水和赌博。天色越来越暗,啤酒越来越多,输赢越来越大,脾气越来越爆。
下午,半农半牧的乡村,织完氆氇,打牛粪,挤牛奶,扫房屋,生火煮面,忙碌中等待着去茶馆的丈夫。这几年,不愁衣食,生活有所起色。只是,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泡茶馆(酒馆),丈夫也不例外。电话不接,微信不回,很是担心。
当我们在茶馆无忧无虑泡着时候,别忘了还有人在家忙东忙西地等待着。
甜茶喝多了胃不好,坐的太久了就很难站起来。当下,应该奋斗向上,而非天天在茶馆虚度光阴。虽然“何必羡慕北上广,西藏刚刚好”,但我们还可以更好,更加充满活力,自信满满!
《一户藏家的读书札记 》
作者:笔人丹导
1.
我爷爷作为村里最后一个“杆布”(རྒན་པོ旧社会的村长之类),简单的换算和书写成为了他基本的技能。我对早逝的爷爷没有什么印象,但在1994年拆除老宅的时候,我家人紧紧地盯着现场,希望能找回特殊时期可能藏匿的老物件,可惜只找到了一支英雄钢笔。我父亲把我爷爷留下的这支钢笔珍藏了一段时间后便给了我,而我却在几天后弄丢了它。这支钢笔的传递见证了我们家人代代相传的文化。
2.
父亲是个朴素的农民,他起早贪黑为这个家庭忙碌奔波,他空闲时的唯一爱好就是找个角落念经文,很多年了,他的阅读没有什么长进,依旧是念三句重复后两句的状态。全家人经常拿这事开玩笑,我哥更是能惟妙惟肖地模仿父亲念经书的样子,但这些从未阻挡父亲对念经书的热情和坚持。
放假是很多学生最快乐的时光,而对于我,那是一种屁股和膝盖的历练。每每放假,父亲总是把我留在身边,点一柱香,让我盘腿而坐,每天一定要完成他布置的作业,一个假期就要完成《八千颂》、《陀罗尼集》、《金刚经》等经书的念诵。每当小伙伴在家门口喊我出去玩耍时,我的脚底发痒,坐立不安,一旦父亲离开,我就会跳过好几页经文,以对付这艰难的任务。
母亲的文化知识在我印象中一点都不正经,她经常在我书本上写“帕米”(单眼皮的外号)“纳利”(小鼻子的外号)等字眼,偶尔为了讽刺我们的水平,拿起书本念一段。她能流利地背诵二十一度母颂,皈依颂等很多诵词,当然还会背很多毛主席语录的片段。
我叔叔性格爽朗,出口成章。小时候寒暑假的作文,都要靠他绝佳的口才,他说我记,他的那种风趣如今还在影响着我的写作。他喜欢听广播,关注国内外大事,如今,他像个老干部,不仅从报纸上了解时事新闻,还会每天准时观看新闻联播,中央到地方的领导阵容,了解的比我还清楚。
我二叔是父辈里文化水平最高的人,虽没上几天学,但作为家里的账房先生,能自如地运用文字,不仅写得一手好字,对语法也有一定的研究。后来还进了几年的村委领导班子,如今,他坚持记录家里的琐碎,看着历算台历,安排一家的大小事务。
3.
大多数藏族人读书的理解,大概可以反映在我们这个家庭对文化的态度上。父亲把读书当成纯粹的信仰,从字里行间寻找佛法的真谛,生活里,看到一只濒临溺死的虫子也要捡起来念诵一段经文,虽然对那些经书没有多深的理解,但还是得到了善念的加持,这种坚持弥足珍贵,因为专心而专注。
母亲的所有知识,只是被环境影响,耳濡目染学会的,但她的知识在不同时期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如今“知识”对于她来说似乎显得可有可无,如果有一天我让她再为我写一段文字,我依然相信句句透出可爱和调皮劲儿。
叔叔的知识因自己的性格而变得丰富,他因广闻而变得幽默和善言,给一家人带来了欢乐,给我带来了能量,而且这种乐趣一直陪伴在他身边。
二叔的知识只因生活中的历练而有了深厚的功底,他是励志的,他对知识的态度也是难能可贵的。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学习和使用是对文字的最高的尊重。
从我这里,我们家族把读书变成了改变命运的手段,是我把我们家族的文凭上升到了中专水平,也的确改变了我的命运。而如今,我妹妹和侄女都上大学,她们也为自己的命运而努力读书,我希望她们不仅用知识应对各种考试,更能将其转化成生活的智慧和人格的修养。
终
这就是我们一家的读书札记,也是文化的变迁。在不同的每一天,不同的文字会走入我们的心里,通过闻、思、修会让每个人有不一样的升华和感悟。愿世间,神圣的读书和善美的内心成为永恒的主题。
《我们的问题是读书太少,喝茶太多》
作者:措 / 拉萨
摄影:星夜
1.
拉萨的冬天,阳光明媚,格外暖和。大四的生活,相对清闲,总能睡到自然醒。起来,到门口喝茶。茶馆里,坐满了人,大部分是同学。舍友从远处打招呼,拿着杯子,去蹭茶。一边喝茶,一边聊天,从就业聊到爱情,从论文聊到美剧,从读研聊到聚会。大四,总觉得有压力,却又活的很轻松。每天,在茶馆泡着,直到吃完中午饭。
清晨,在食堂吃完早餐,去图书馆看书。公务员考试越来越近,行测申论,重在做题。满足父母的心愿,不怕考不上,就怕整天说没希望而不去学。一个人,一边听歌,一边做题,差不多两点了。回来路上,碰到了一早去泡茶馆的同学。
如今,当初泡茶馆的不敢回家,等待重考;泡图书馆的衣锦还乡,筹备欢送。也许,我们的问题是喝茶太多,读书太少。
2.
早上十点,办公室事不多,约上同事,去周边茶馆喝茶。阿佳,茶二磅,面两碗。其实,吃过早饭,只是来茶馆闲聊。偶尔“吐槽”单位待遇不好,偶尔“显摆”网上买的东西,偶尔“关心”其他同事的家事。有茶的地方,就有话,只是大部分都是闲言碎语。哒走吧,再不走就要下班了。
早上九点,吃完糌粑,前往公司。创业四年,经历了艰辛与辉煌,才明白创业不只是梦想还是生活。曾在体制,只需等待月末,余额自动增加。而今只有不断找客户营销,才能鼓起钱包。所以,闲下来,心就会慌。一早,电话微信,接二连三,业务不断。
可怕的不是稳定的工作,而是不思进取的稳定心态。不怕为梦想放弃舒适,就怕为舒适放弃梦想。
3.
中午,乡村的茶馆,不卖茶,只卖酒。要了十瓶拉萨啤酒,一边碰杯,一边斗地主。夏天,在工地顶着烈日,背水泥,拉土砖,盖房子,辛辛苦苦打工五十天,收入不少。只是,如今不少收入流向酒水和赌博。天色越来越暗,啤酒越来越多,输赢越来越大,脾气越来越爆。
下午,半农半牧的乡村,织完氆氇,打牛粪,挤牛奶,扫房屋,生火煮面,忙碌中等待着去茶馆的丈夫。这几年,不愁衣食,生活有所起色。只是,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泡茶馆(酒馆),丈夫也不例外。电话不接,微信不回,很是担心。
当我们在茶馆无忧无虑泡着时候,别忘了还有人在家忙东忙西地等待着。
甜茶喝多了胃不好,坐的太久了就很难站起来。当下,应该奋斗向上,而非天天在茶馆虚度光阴。虽然“何必羡慕北上广,西藏刚刚好”,但我们还可以更好,更加充满活力,自信满满!
《一户藏家的读书札记 》
作者:笔人丹导
1.
我爷爷作为村里最后一个“杆布”(རྒན་པོ旧社会的村长之类),简单的换算和书写成为了他基本的技能。我对早逝的爷爷没有什么印象,但在1994年拆除老宅的时候,我家人紧紧地盯着现场,希望能找回特殊时期可能藏匿的老物件,可惜只找到了一支英雄钢笔。我父亲把我爷爷留下的这支钢笔珍藏了一段时间后便给了我,而我却在几天后弄丢了它。这支钢笔的传递见证了我们家人代代相传的文化。
2.
父亲是个朴素的农民,他起早贪黑为这个家庭忙碌奔波,他空闲时的唯一爱好就是找个角落念经文,很多年了,他的阅读没有什么长进,依旧是念三句重复后两句的状态。全家人经常拿这事开玩笑,我哥更是能惟妙惟肖地模仿父亲念经书的样子,但这些从未阻挡父亲对念经书的热情和坚持。
放假是很多学生最快乐的时光,而对于我,那是一种屁股和膝盖的历练。每每放假,父亲总是把我留在身边,点一柱香,让我盘腿而坐,每天一定要完成他布置的作业,一个假期就要完成《八千颂》、《陀罗尼集》、《金刚经》等经书的念诵。每当小伙伴在家门口喊我出去玩耍时,我的脚底发痒,坐立不安,一旦父亲离开,我就会跳过好几页经文,以对付这艰难的任务。
母亲的文化知识在我印象中一点都不正经,她经常在我书本上写“帕米”(单眼皮的外号)“纳利”(小鼻子的外号)等字眼,偶尔为了讽刺我们的水平,拿起书本念一段。她能流利地背诵二十一度母颂,皈依颂等很多诵词,当然还会背很多毛主席语录的片段。
我叔叔性格爽朗,出口成章。小时候寒暑假的作文,都要靠他绝佳的口才,他说我记,他的那种风趣如今还在影响着我的写作。他喜欢听广播,关注国内外大事,如今,他像个老干部,不仅从报纸上了解时事新闻,还会每天准时观看新闻联播,中央到地方的领导阵容,了解的比我还清楚。
我二叔是父辈里文化水平最高的人,虽没上几天学,但作为家里的账房先生,能自如地运用文字,不仅写得一手好字,对语法也有一定的研究。后来还进了几年的村委领导班子,如今,他坚持记录家里的琐碎,看着历算台历,安排一家的大小事务。
3.
大多数藏族人读书的理解,大概可以反映在我们这个家庭对文化的态度上。父亲把读书当成纯粹的信仰,从字里行间寻找佛法的真谛,生活里,看到一只濒临溺死的虫子也要捡起来念诵一段经文,虽然对那些经书没有多深的理解,但还是得到了善念的加持,这种坚持弥足珍贵,因为专心而专注。
母亲的所有知识,只是被环境影响,耳濡目染学会的,但她的知识在不同时期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如今“知识”对于她来说似乎显得可有可无,如果有一天我让她再为我写一段文字,我依然相信句句透出可爱和调皮劲儿。
叔叔的知识因自己的性格而变得丰富,他因广闻而变得幽默和善言,给一家人带来了欢乐,给我带来了能量,而且这种乐趣一直陪伴在他身边。
二叔的知识只因生活中的历练而有了深厚的功底,他是励志的,他对知识的态度也是难能可贵的。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学习和使用是对文字的最高的尊重。
从我这里,我们家族把读书变成了改变命运的手段,是我把我们家族的文凭上升到了中专水平,也的确改变了我的命运。而如今,我妹妹和侄女都上大学,她们也为自己的命运而努力读书,我希望她们不仅用知识应对各种考试,更能将其转化成生活的智慧和人格的修养。
终
这就是我们一家的读书札记,也是文化的变迁。在不同的每一天,不同的文字会走入我们的心里,通过闻、思、修会让每个人有不一样的升华和感悟。愿世间,神圣的读书和善美的内心成为永恒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