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情商也可以教?怎么教?
以下文章选自《小土大橙子》
小土叨叨:“情商高”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我们也都希望孩子将来走向社会能“吃得开”。 所以,当孩子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有冲突,孩子在幼儿园不合群,日常生活中沟通困难时,我们都会比较的紧张和担忧。
之前,有几篇文章讲了孩子的情绪管理,这篇是小土壤父母学院的老铁莫愁写的读书笔记,来谈谈社会能力的培养,说直白点,就是如何培养高情商孩子。
教孩子解决冲突和与人相处:
培养社会能力
孩子脾气大、打人、不如意时大哭大闹,很难沟通,怎么办?
在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看来,可以用鼓励孩子思考,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的方式来解决。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教孩子学会解决冲突和与他人相处的技巧。这本书曾在美国获得四项国家级心理学类大奖。
00
理论基础
脾气好、攻击性弱、关心别人、愿意分享、容易交到朋友
......
有谁不希望孩子这样?
关键是如何做到呢?
作者莫娜·B·舒尔博士在研究中发现:具有上述特点的孩子,更能够理解以下3件事:
1.事情的因果联系
2.他人的感受
3.解决问题有多种办法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孩子在抢别人的玩具前,能想到下面3点,那他通常不至于非得动手:
1.对方可能会打我(后果)
2.对方可能会伤心(同理心)
3.我可以拿我的玩具跟他换(换个办法)
那么,怎么引导孩子理解这些呢?
作者总结出了一套实际操作技巧,这套办法有一个很学术但不好懂的名字,所以,又被通俗地称为ICPS(I Can Problem Solve), 即“我能解决问题”。
这套方法学龄前效果最佳,三四岁就可以开始了。方法中比较简单的部分,在孩子两岁,甚至学说话的时候,就可以开始了。
实践证实,应用这套方法,孩子的冲动行为和压抑行为都会变少。
也就是说,除了攻击性过强的孩子,对过于内向的孩子,也会有帮助。对于已经做得比较好的孩子,也有助于继续进步。
我的儿子现在两岁三个月,说说我实践的心得。
01
第一步:字词游戏
首先,我们需要教会孩子一些基础的字词:
是/不是
和/或者(还是)
一些/所有
之前/之后
现在/以后
相同/不同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有些疑惑,怎么从教孩子用词造句开始?
有的时候,大家抱怨,我跟孩子讲道理了啊,他就是不听啊。我都怀疑,他是不是听不懂人话?
不用怀疑,确实有可能是。
语言学专业的同学可能了解过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所有高层次的思维都依赖语言,语言影响思维。
有时候孩子可能听得懂你说的每个字,但是就是不懂你的意思,他的想法跟你完全不一样。
你把他想成一个外星人,你心里或许能好受点。
《降临》剧照
举些例子:
孩子学会了“或者”这个词,
他才有替代的概念,才有可能想到,诶,或者有别的解决办法,而不是我想要这个玩具,我就赶紧上去抢。
学会了“相同”“不同”,
才有能力想到: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可能有不同的感受。
比如,我虽然现在不饿了,可是妈妈还没有吃饭,她是饿的。我可以等她吃完饭。
“之前”“之后”,
则是时间顺序、因果关系的基础。
比如,王二狗是在我喊了他外号之后才动手打的我。
“一些”“所有”
则让孩子能够理解,一个解决办法,有的时候可能管用,但不是所有的时候都管用。
怎么教呢?
不用特别刻意,在日常对话、陪玩、做游戏的时候,就可以开始了。如果孩子比较小,可以配合肢体语言演示。
比如,
在超市里,你可以问他:你要妈妈买桃子(递桃子给他看),还是苹果(递苹果给他看)?
要不要妈妈把桃子和苹果都买了?(两个都递给他看)
这个酸奶跟这个酸奶是一样的吗?
妈妈不能把所有的苹果都买回家,妈妈可以买一些苹果。
你是现在去厕所,还是过一会儿去厕所?
我们上厕所之后要洗手。我们吃饭之前要洗手。
这些词,大多数我儿子之前本来已经会熟练使用了,但日常强化一下,加深他的理解,他也很享受这种游戏方式,学起来很快,经常会有出乎意料之语。
02
第二步:理解他人的感受
教会孩子常见的感受,
比如:开心、伤心、生气、自豪、害怕、挫败、幸福等等。
如果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并且意识到别人也有情绪,那么就能更有同理心,也能更好地应对和化解情绪。
教的方法也很简单:
比如,
1 . 可以看绘本的时候,问他:
托马斯走黑洞洞,是不是好害怕?
他勇敢地走过去了,是不是很自豪?
大卫打破了花瓶,妈妈是不是很生气?
你觉得这个小朋友高兴吗?
尤其,有一些专门的情绪绘本,各种情绪可以表达得更清楚。
2 . 还可以当戏精,给孩子表演;
3 . 用玩偶对话给孩子看;
4. 可以画画,画开心的脸、伤心的脸。
这一步对于两岁多的孩子不算难,只要稍微引导一下,大多数情绪,孩子就可以识别出来了,而且会主动告诉你。
比如,妈妈,这个小宝宝哭了,他好伤心。
之前推送里面也提到过:
03
第三步:更多字词练习
现在,我们要再加入一组字词:
合适的时间/不合适的时间
如果/那么
可能/或许
为什么/因为
公平/不公平
这组字词,代表着理解和思考能力上了一个台阶,有助于帮助孩子接受他们无法改变的限制。毕竟,我们还是要给孩子立规矩的。
这一部分对于两岁多的孩子还是有难度的,不是所有的他都可以明白,但是类似的意思多讲讲,孩子心里还是会有数的。
04
第四步:寻找多种解决方法
书的作者在前言里致敬了《P.E.T父母效能训练》,这部分与P.E.T有不少相通之处:都需要倾听孩子。
不要家长叨叨叨说个不停,
不要把孩子的困扰揽到自己身上,
不要直接给出你自认为正确的答案,
而要相信孩子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孩子的主动性。
不同的地方在于,ICPS不仅关注父母的技巧,也关注孩子的技巧,需要家长更多主动的提问,引导孩子考虑不同的解决办法。
平常一些家长也会压制住脾气问孩子感受,但是孩子常常不配合、听不见,几个回合下来,最终会气到家长发火。但书里面有个地方对我很有启发,就是可能家长并没有留意到问话的语气。
孩子是很敏锐的,比如:“为什么你……”开头的词通常是生气的表示,而不是你真的想知道什么信息。
所以,倾听孩子的答案,也需要留意语气和方式,不要用有威胁性的语气。
如果你或者孩子太生气,可以等大家都冷静下来,再讨论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感觉。因为我们的目的并不是立刻正确地解决某个问题,而是培养孩子思考的能力。
正如书中所说:对于“我能解决问题”方法来说,管教意味着帮助孩子思考合适的行为方式,意味着使孩子有一种对自己生活的控制。
05
第五步:考虑后果
日常中可以跟孩子交流:
如果你不刷牙,可能会发生什么?
如果妈妈不去上班,会怎么样?
如果你一个人把一整个生日蛋糕都吃完了,会发生什么?
如果大卫冬天光着身子跑出去了,会发生什么?
坚持这样做,在发生冲突的时候,孩子对于后果的考虑会更充分。
在孩子之前列出的多种解决方式中,引导他评估出每一种解决方式可能的后果。
06
小结
总结起来,一个完整的”我能解决问题”对话包括四个部分,帮助孩子:
1.明确问题所在
2.理解自己及他人的感受
3.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4.预估解决办法的后果
随着孩子日益熟练,可能一个对话都不需要那么繁琐的步骤就可以完成。
这本书对我们成人也很有启发:
在遇到问题时,深思熟虑地处理和他人的关系。
在引导孩子前,我们还可以帮助自己意识到:
孩子的看法跟你的看法很可能不一样;
长期来看,帮助孩子思考,比马上阻止孩子更有意义;
给孩子树立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的榜样。
替代打骂教育,有很多种办法,这只是其中的一种办法,以后会跟大家分享更多的育儿书心得。
全文完,这篇的作者是莫愁。
昨天的推送发得比较晚,可能有朋友没看到:
最近还会发不少读书笔记,请留意,晚安啦~
小土叨叨:“情商高”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我们也都希望孩子将来走向社会能“吃得开”。 所以,当孩子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有冲突,孩子在幼儿园不合群,日常生活中沟通困难时,我们都会比较的紧张和担忧。
之前,有几篇文章讲了孩子的情绪管理,这篇是小土壤父母学院的老铁莫愁写的读书笔记,来谈谈社会能力的培养,说直白点,就是如何培养高情商孩子。
教孩子解决冲突和与人相处:
培养社会能力
孩子脾气大、打人、不如意时大哭大闹,很难沟通,怎么办?
在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看来,可以用鼓励孩子思考,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的方式来解决。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教孩子学会解决冲突和与他人相处的技巧。这本书曾在美国获得四项国家级心理学类大奖。
00
理论基础
脾气好、攻击性弱、关心别人、愿意分享、容易交到朋友
......
有谁不希望孩子这样?
关键是如何做到呢?
作者莫娜·B·舒尔博士在研究中发现:具有上述特点的孩子,更能够理解以下3件事:
1.事情的因果联系
2.他人的感受
3.解决问题有多种办法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孩子在抢别人的玩具前,能想到下面3点,那他通常不至于非得动手:
1.对方可能会打我(后果)
2.对方可能会伤心(同理心)
3.我可以拿我的玩具跟他换(换个办法)
那么,怎么引导孩子理解这些呢?
作者总结出了一套实际操作技巧,这套办法有一个很学术但不好懂的名字,所以,又被通俗地称为ICPS(I Can Problem Solve), 即“我能解决问题”。
这套方法学龄前效果最佳,三四岁就可以开始了。方法中比较简单的部分,在孩子两岁,甚至学说话的时候,就可以开始了。
实践证实,应用这套方法,孩子的冲动行为和压抑行为都会变少。
也就是说,除了攻击性过强的孩子,对过于内向的孩子,也会有帮助。对于已经做得比较好的孩子,也有助于继续进步。
我的儿子现在两岁三个月,说说我实践的心得。
01
第一步:字词游戏
首先,我们需要教会孩子一些基础的字词:
是/不是
和/或者(还是)
一些/所有
之前/之后
现在/以后
相同/不同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有些疑惑,怎么从教孩子用词造句开始?
有的时候,大家抱怨,我跟孩子讲道理了啊,他就是不听啊。我都怀疑,他是不是听不懂人话?
不用怀疑,确实有可能是。
语言学专业的同学可能了解过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所有高层次的思维都依赖语言,语言影响思维。
有时候孩子可能听得懂你说的每个字,但是就是不懂你的意思,他的想法跟你完全不一样。
你把他想成一个外星人,你心里或许能好受点。
《降临》剧照
举些例子:
孩子学会了“或者”这个词,
他才有替代的概念,才有可能想到,诶,或者有别的解决办法,而不是我想要这个玩具,我就赶紧上去抢。
学会了“相同”“不同”,
才有能力想到: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可能有不同的感受。
比如,我虽然现在不饿了,可是妈妈还没有吃饭,她是饿的。我可以等她吃完饭。
“之前”“之后”,
则是时间顺序、因果关系的基础。
比如,王二狗是在我喊了他外号之后才动手打的我。
“一些”“所有”
则让孩子能够理解,一个解决办法,有的时候可能管用,但不是所有的时候都管用。
怎么教呢?
不用特别刻意,在日常对话、陪玩、做游戏的时候,就可以开始了。如果孩子比较小,可以配合肢体语言演示。
比如,
在超市里,你可以问他:你要妈妈买桃子(递桃子给他看),还是苹果(递苹果给他看)?
要不要妈妈把桃子和苹果都买了?(两个都递给他看)
这个酸奶跟这个酸奶是一样的吗?
妈妈不能把所有的苹果都买回家,妈妈可以买一些苹果。
你是现在去厕所,还是过一会儿去厕所?
我们上厕所之后要洗手。我们吃饭之前要洗手。
这些词,大多数我儿子之前本来已经会熟练使用了,但日常强化一下,加深他的理解,他也很享受这种游戏方式,学起来很快,经常会有出乎意料之语。
02
第二步:理解他人的感受
教会孩子常见的感受,
比如:开心、伤心、生气、自豪、害怕、挫败、幸福等等。
如果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并且意识到别人也有情绪,那么就能更有同理心,也能更好地应对和化解情绪。
教的方法也很简单:
比如,
1 . 可以看绘本的时候,问他:
托马斯走黑洞洞,是不是好害怕?
他勇敢地走过去了,是不是很自豪?
大卫打破了花瓶,妈妈是不是很生气?
你觉得这个小朋友高兴吗?
尤其,有一些专门的情绪绘本,各种情绪可以表达得更清楚。
2 . 还可以当戏精,给孩子表演;
3 . 用玩偶对话给孩子看;
4. 可以画画,画开心的脸、伤心的脸。
这一步对于两岁多的孩子不算难,只要稍微引导一下,大多数情绪,孩子就可以识别出来了,而且会主动告诉你。
比如,妈妈,这个小宝宝哭了,他好伤心。
之前推送里面也提到过:
03
第三步:更多字词练习
现在,我们要再加入一组字词:
合适的时间/不合适的时间
如果/那么
可能/或许
为什么/因为
公平/不公平
这组字词,代表着理解和思考能力上了一个台阶,有助于帮助孩子接受他们无法改变的限制。毕竟,我们还是要给孩子立规矩的。
这一部分对于两岁多的孩子还是有难度的,不是所有的他都可以明白,但是类似的意思多讲讲,孩子心里还是会有数的。
04
第四步:寻找多种解决方法
书的作者在前言里致敬了《P.E.T父母效能训练》,这部分与P.E.T有不少相通之处:都需要倾听孩子。
不要家长叨叨叨说个不停,
不要把孩子的困扰揽到自己身上,
不要直接给出你自认为正确的答案,
而要相信孩子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孩子的主动性。
不同的地方在于,ICPS不仅关注父母的技巧,也关注孩子的技巧,需要家长更多主动的提问,引导孩子考虑不同的解决办法。
平常一些家长也会压制住脾气问孩子感受,但是孩子常常不配合、听不见,几个回合下来,最终会气到家长发火。但书里面有个地方对我很有启发,就是可能家长并没有留意到问话的语气。
孩子是很敏锐的,比如:“为什么你……”开头的词通常是生气的表示,而不是你真的想知道什么信息。
所以,倾听孩子的答案,也需要留意语气和方式,不要用有威胁性的语气。
如果你或者孩子太生气,可以等大家都冷静下来,再讨论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感觉。因为我们的目的并不是立刻正确地解决某个问题,而是培养孩子思考的能力。
正如书中所说:对于“我能解决问题”方法来说,管教意味着帮助孩子思考合适的行为方式,意味着使孩子有一种对自己生活的控制。
05
第五步:考虑后果
日常中可以跟孩子交流:
如果你不刷牙,可能会发生什么?
如果妈妈不去上班,会怎么样?
如果你一个人把一整个生日蛋糕都吃完了,会发生什么?
如果大卫冬天光着身子跑出去了,会发生什么?
坚持这样做,在发生冲突的时候,孩子对于后果的考虑会更充分。
在孩子之前列出的多种解决方式中,引导他评估出每一种解决方式可能的后果。
06
小结
总结起来,一个完整的”我能解决问题”对话包括四个部分,帮助孩子:
1.明确问题所在
2.理解自己及他人的感受
3.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4.预估解决办法的后果
随着孩子日益熟练,可能一个对话都不需要那么繁琐的步骤就可以完成。
这本书对我们成人也很有启发:
在遇到问题时,深思熟虑地处理和他人的关系。
在引导孩子前,我们还可以帮助自己意识到:
孩子的看法跟你的看法很可能不一样;
长期来看,帮助孩子思考,比马上阻止孩子更有意义;
给孩子树立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的榜样。
替代打骂教育,有很多种办法,这只是其中的一种办法,以后会跟大家分享更多的育儿书心得。
全文完,这篇的作者是莫愁。
昨天的推送发得比较晚,可能有朋友没看到:
最近还会发不少读书笔记,请留意,晚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