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矩阵里的罗辑思维-《市场营销》读书笔记第3篇
以下文章选自《小马宋》
本来想用一篇文章来写完第二章的读书心得,但发现这一章要讲的东西太多,我们还是慢慢来吧,不要着急。
这一章讲公司战略和营销战略。
而公司战略是从确定公司使命开始的,一个伟大公司是有一个明确的使命的,不管这家公司有没有清楚地描述过自己的使命。
一般来说,我们不能把公司使命规定地过于具体,因为一个具体的使命,常常是短命的。比如我说我们公司使命是为顾客提供完美的燃油发动机维修服务,那基本上燃油车的时代结束,你公司的使命也就结束了。
一家公司要确保基业长青,它的公司使命就应该更加基础和基本,它应该倾向于那种基本需求。比如腾讯不是提供即时通讯工具,而是为人类提供更好的链接的服务,那它就不会限于QQ这样一个产品了,它还会有微信,有很多其他的东西都可以不断推出。
在确定公司使命之后,就需要更详细的目标体系和业务组合,来帮助实践公司的伟大使命。注意我说的是实践,而不是实现,因为伟大的使命应该都是实现不了的,一旦完成,那公司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比如一家医院的使命是帮助顾客获得更健康的身体,那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它基本就不能关门,它的使命用永远都不会结束的。
在这里,我用我熟悉的一家公司,罗辑思维来剖析一下这一章节的内容。
罗辑思维在创业初期做了许多事,但创始人罗振宇的初心,其实是帮助人们更有效的获取信息和知识。所以《罗辑思维》这个节目,就是通过说书人的方式,浓缩一些信息和知识讲述给观众听,从而使听众获得高浓度的知识,节省学习和阅读的时间。
所以罗辑思维最初承担这一使命的产品或者业务,是《罗辑思维》这个节目。后来罗辑思维有了自己的商城,开始卖以书为主的商品,那我们也还可以说这是为读者挑选的书籍,也是符合其初衷的。
后来公司曾经推出过一个新业务,叫《又一课》。这个东西是什么呢?就是他们想搞很多小罗振宇出来,用视频的方式来呈现知识内容,可是这个产品没有做起来。
后来我听脱不花分析为什么放弃了这个产品。她说我们的初衷是为了用户更高效地获取知识,但视频这样一个形式,它本身就是不高效的,因为一个用户在用视频学习的时候,他是很受限制的,他必须正襟危坐,也不能做其他事,只能看着屏幕去学习。虽然《罗辑思维》也是一个视频节目,但它使用的各种镜头是非常简单的,所以许多人把它当做一个音频节目去听。
所以“又一课”这个产品其实是背离了公司的初衷,那放弃也就是自然的了。
不过后来公司内部有人继续捣鼓这个产品,把它改变了形式,也就是后来的得到APP。结果2015年得到推出《李翔商业内参》之后大火,公司几乎全部的精力就都投入到得到的运营上来了。
2015年8月份,我跟脱不花聊天,我说既然得到是那么有前途的一个事,为什么我们还要在电商上用那么多人,为什么不用全部精力来做得到呢?脱不花说她们已经着手削减电商团队,准备全公司投入到得到的业务上来了。
这里就有一个对公司业务组合的分析问题。
这是本书第46页中的波士顿业务矩阵展示的内容。波士顿矩阵根据市场增长率的高低以及市场份额的高低,将公司业务分成四种类型。一种是高增长高份额的业务,叫做明星,得到就是当时罗辑思维的明星业务,所以公司会全情投入到这个业务上去。
低市场增长,但相对份额较高的业务,叫做现金牛。罗辑思维的电商就是属于现金牛。不管这个自媒体它有多大,也不管它的自媒体电商规模有多大,自媒体电商就是非常容碰到天花板。你一年卖1000万也好卖1亿也好,很快就无法突破业务瓶颈了。
罗辑思维的电商业务当时也是这样,我观察到2015年从1月份到8月份,它几乎没有什么增长了。但它有持续的量在卖,可以为公司提供不断的现金收入,所以我们称它为现金牛。
但现金牛业务没有未来,没有潜力,罗辑思维采用了维持的策略,削减一半以上的人员调去了得到,仅部分同事留下来维持这个业务。
“又一课”这个项目,就是瘦狗型业务。增长也慢,份额也低,没有太多前途,公司采取了舍弃的策略。
矩阵中还有一个类型的业务叫做“问题”,就是那种高增长但是低份额的业务。我暂时还没有看到罗辑思维业务中有类似的,但后来得到APP推出后,有好多自媒体或者传统行业跟风进来做知识付费,他们的那一部分业务反倒许多成了他们公司的“问题”业务。因为这些业务处在一个整体高增长的市场中,但在他们公司里呢,却没有太大话语权,营业流水不多,形同鸡肋。
这种业务要么就要加大投入全力以赴去做,要么就要舍弃掉了。
从我的角度看,后来跟进得到业务的公司,确实有一些做得不错,但大部分都是匆匆试了一下,就放弃了。他们跟进,是因为觉得这东西是风口,能赚钱;他们放弃,是因为他们仅仅是跟风测试,公司根本没有全情投入All in去做这件事。
一个后来者,又不能压倒性投入资源去做,怎么去跟全力去做的头部产品竞争呢?
你也可以用波士顿矩阵来分析一下你们公司目前的产品业务组合。
当然波士顿矩阵主要用来分析企业的当前业务组合,48页还有一个产品/市场扩张矩阵,是用来确定增长机会的工具。我们在营销日历中曾经提到过,具体请阅读营销日历。
下一篇读书笔记,我们将讨论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定位问题,请大家提前阅读和我对比一下,看看你的阅读和我的阅读理解有何不同。
(完)
下面是个广告:
我们有一个短视频业务公司(我是股东之一),产品最出名的是《前方高能》系列动画,其中滑小稽是单集播放破亿的的动画短剧,目前可以提供视频拍摄制作、动画制作、IP合作等业务,如果你恰好有需求或者纯粹喜欢滑小稽(据说滑小稽的配音是创始人的儿子),可以跟创始人联系,微信:allen1900.
滑小稽抖音官方账户:
往期文章:
本来想用一篇文章来写完第二章的读书心得,但发现这一章要讲的东西太多,我们还是慢慢来吧,不要着急。
这一章讲公司战略和营销战略。
而公司战略是从确定公司使命开始的,一个伟大公司是有一个明确的使命的,不管这家公司有没有清楚地描述过自己的使命。
一般来说,我们不能把公司使命规定地过于具体,因为一个具体的使命,常常是短命的。比如我说我们公司使命是为顾客提供完美的燃油发动机维修服务,那基本上燃油车的时代结束,你公司的使命也就结束了。
一家公司要确保基业长青,它的公司使命就应该更加基础和基本,它应该倾向于那种基本需求。比如腾讯不是提供即时通讯工具,而是为人类提供更好的链接的服务,那它就不会限于QQ这样一个产品了,它还会有微信,有很多其他的东西都可以不断推出。
在确定公司使命之后,就需要更详细的目标体系和业务组合,来帮助实践公司的伟大使命。注意我说的是实践,而不是实现,因为伟大的使命应该都是实现不了的,一旦完成,那公司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比如一家医院的使命是帮助顾客获得更健康的身体,那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它基本就不能关门,它的使命用永远都不会结束的。
在这里,我用我熟悉的一家公司,罗辑思维来剖析一下这一章节的内容。
罗辑思维在创业初期做了许多事,但创始人罗振宇的初心,其实是帮助人们更有效的获取信息和知识。所以《罗辑思维》这个节目,就是通过说书人的方式,浓缩一些信息和知识讲述给观众听,从而使听众获得高浓度的知识,节省学习和阅读的时间。
所以罗辑思维最初承担这一使命的产品或者业务,是《罗辑思维》这个节目。后来罗辑思维有了自己的商城,开始卖以书为主的商品,那我们也还可以说这是为读者挑选的书籍,也是符合其初衷的。
后来公司曾经推出过一个新业务,叫《又一课》。这个东西是什么呢?就是他们想搞很多小罗振宇出来,用视频的方式来呈现知识内容,可是这个产品没有做起来。
后来我听脱不花分析为什么放弃了这个产品。她说我们的初衷是为了用户更高效地获取知识,但视频这样一个形式,它本身就是不高效的,因为一个用户在用视频学习的时候,他是很受限制的,他必须正襟危坐,也不能做其他事,只能看着屏幕去学习。虽然《罗辑思维》也是一个视频节目,但它使用的各种镜头是非常简单的,所以许多人把它当做一个音频节目去听。
所以“又一课”这个产品其实是背离了公司的初衷,那放弃也就是自然的了。
不过后来公司内部有人继续捣鼓这个产品,把它改变了形式,也就是后来的得到APP。结果2015年得到推出《李翔商业内参》之后大火,公司几乎全部的精力就都投入到得到的运营上来了。
2015年8月份,我跟脱不花聊天,我说既然得到是那么有前途的一个事,为什么我们还要在电商上用那么多人,为什么不用全部精力来做得到呢?脱不花说她们已经着手削减电商团队,准备全公司投入到得到的业务上来了。
这里就有一个对公司业务组合的分析问题。
这是本书第46页中的波士顿业务矩阵展示的内容。波士顿矩阵根据市场增长率的高低以及市场份额的高低,将公司业务分成四种类型。一种是高增长高份额的业务,叫做明星,得到就是当时罗辑思维的明星业务,所以公司会全情投入到这个业务上去。
低市场增长,但相对份额较高的业务,叫做现金牛。罗辑思维的电商就是属于现金牛。不管这个自媒体它有多大,也不管它的自媒体电商规模有多大,自媒体电商就是非常容碰到天花板。你一年卖1000万也好卖1亿也好,很快就无法突破业务瓶颈了。
罗辑思维的电商业务当时也是这样,我观察到2015年从1月份到8月份,它几乎没有什么增长了。但它有持续的量在卖,可以为公司提供不断的现金收入,所以我们称它为现金牛。
但现金牛业务没有未来,没有潜力,罗辑思维采用了维持的策略,削减一半以上的人员调去了得到,仅部分同事留下来维持这个业务。
“又一课”这个项目,就是瘦狗型业务。增长也慢,份额也低,没有太多前途,公司采取了舍弃的策略。
矩阵中还有一个类型的业务叫做“问题”,就是那种高增长但是低份额的业务。我暂时还没有看到罗辑思维业务中有类似的,但后来得到APP推出后,有好多自媒体或者传统行业跟风进来做知识付费,他们的那一部分业务反倒许多成了他们公司的“问题”业务。因为这些业务处在一个整体高增长的市场中,但在他们公司里呢,却没有太大话语权,营业流水不多,形同鸡肋。
这种业务要么就要加大投入全力以赴去做,要么就要舍弃掉了。
从我的角度看,后来跟进得到业务的公司,确实有一些做得不错,但大部分都是匆匆试了一下,就放弃了。他们跟进,是因为觉得这东西是风口,能赚钱;他们放弃,是因为他们仅仅是跟风测试,公司根本没有全情投入All in去做这件事。
一个后来者,又不能压倒性投入资源去做,怎么去跟全力去做的头部产品竞争呢?
你也可以用波士顿矩阵来分析一下你们公司目前的产品业务组合。
当然波士顿矩阵主要用来分析企业的当前业务组合,48页还有一个产品/市场扩张矩阵,是用来确定增长机会的工具。我们在营销日历中曾经提到过,具体请阅读营销日历。
下一篇读书笔记,我们将讨论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定位问题,请大家提前阅读和我对比一下,看看你的阅读和我的阅读理解有何不同。
(完)
下面是个广告:
我们有一个短视频业务公司(我是股东之一),产品最出名的是《前方高能》系列动画,其中滑小稽是单集播放破亿的的动画短剧,目前可以提供视频拍摄制作、动画制作、IP合作等业务,如果你恰好有需求或者纯粹喜欢滑小稽(据说滑小稽的配音是创始人的儿子),可以跟创始人联系,微信:allen1900.
滑小稽抖音官方账户: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