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熟的人》读书笔记
以下文章选自《女侠明月 书剑江山诗酒花》
《晚熟的人》读书笔记
—— 此文作者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得到老同学
本周参加“博观读书会”的线上分享活动,我报名解读的书叫《晚熟的人》,这是莫言先生今年刚刚出版的一本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从2011年12月到2020年6月的12篇文章,完稿地点是高密南山和陕西户县。
前者是莫言文学的精神家园,后者据说是莫言在陕西户县秦岭脚下有个朋友,莫言2012年曾在此住过一段时间,写下了这几篇几乎“纪实”的小说。这部作品我剩下《火把与口哨》一篇还没有读,先说说看完其他篇目的感受。
我总结为四句:
戛然而止的短篇;
意犹未尽的故事;
最新的社会热点;
晚熟的每一个人。
1.戛然而止的短篇
短篇小说的魅力,就像戏剧里面的折子戏,通常不会把背景讲得太详细。
破题开始,后面往往就是疾风骤雨了。
最近得到上总是说“峰终体验”,讲的是用户体验最关键的就是两个点,一个是最巅峰体验的瞬间,另一个就是结尾的感受。
莫言先生手法老道,有时候这两个时刻完美结合在一起,形成戛然而止的效果,有时候不疾不徐,在结尾突然笔锋一转,之前的故事都一笑而过。
说起来,这只是普通的写作技巧,但看看原作就知道,这是大师的功力。
2.意犹未尽的故事
因为短篇的本身的特点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用最短的篇幅来满足作者无限的表达欲。
好的作品总是能恰到好处的留白,给人意犹未尽的想象空间。
比如《贼指花》这篇,从的文化人的一次社交活动开始,看到中间才知道“贼指花”是什么意思。
直到后来才明白,这个故事讲的是——
文人风流,
雅去俗存,
卿本佳人,
奈何做贼。
只是在故事最后,莫言也不忘嘲讽了一下自己,恍惚中,仿佛自己就是那个贼。
或者是他明白,真相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连他自己都已记不清。
3.最新的社会热点
土地流转,稀土矿,按摩小姐,底层互害,手机短视频,造谣,还有“口哨”,等等。
因为这些文字,属于几乎“纪实”的文本,我在看的时候基本是精神紧绷的。
在莫言这里,高密东北乡的故事总是取之不竭。
山东有莫言,河南有阎连科,我们陕西有路遥、贾平凹,家乡的形象,只有在这些作家的小说里,才那样的丰满和迷人。
最喜欢看的是那些文革时代的故事。
《红唇绿嘴》里那个怪诞的覃桂英,从身体缺陷(六趾足)到年少黑化,从幻想攀高枝不成到委身下嫁,从仕途无望到老来变成老赖。
四十多年的人事变迁,社会洪流中,那些变坏的老人,和变老的坏人,他们身上都有自己的故事。
4.晚熟的每一个人
《晚熟的人》,这一篇在整本集子里篇幅大概只能排第三,但以它作为全书的名字太合适不过了。
“有的人,小时候胆小,后来胆越来越大,有的人,少时胆大,长大后胆越来越小,这就是早熟和晚熟的区别。”
——这是小说里的蒋二说的,我其实没太明白对于蒋二的总结莫言先生是赞同还是反对,但这个唯“胆”论确实是听来很熟悉——清华北大不如胆大,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胆,是人体一个不大的器官,但在中国文化里,却是判断一个人气质的标准。
《晚熟的人》这一篇,结尾用非法用地被政府强拆作为结尾,莫言先生用“继续晚熟吧”结束了这个短篇,既是对蒋二的讽刺,也是对自己的讽刺,更是对所有人、这个社会的讽刺吧。
晚熟的何止是故事里的人,晚熟的是每一个人。
那为什么说“晚熟的人”最适合做整本书的名字呢?
我觉得这是必然,所有的故事,都是人的故事,晚熟是一种状态,晚熟更是一种选择。
有的人是后知后觉的真晚熟,有的人是主动选择晚熟。
成熟是好的,晚熟不一定不好。
以上是我的一点读后感,属于盲人摸象版,要领略莫言先生的作品,最好自己阅读原文。
这是老年莫言的新作,是诺奖之后的首次出版,放心,没有了露骨的丰乳肥臀,没有了窒息的暴力美学,也几乎没有了魔幻,少了纸背后的咬牙切齿。
先生老道的文字功力,倒是越来越精进,总是先用惊人的语句抓住人的眼球,再慢慢展开讲述,这一点像极了其他名篇。
最后,说一下我自己喜欢看莫言作品的原因。
其实并不是因为喜欢魔幻现实主义,而是喜欢莫言先生笔尖的灵性。
那是一种自由跳动的节律,像抖动的音符。
在这一部作品里,有很多对于自我的嘲讽,既有“三哥”视角的自嘲,也有他者的视角群嘲。
嘲讽的原因,既有功名,也有利禄,还有无名的排斥感。
喜欢看莫言先生笔下,这些视角的自由切换。
喜欢看自由切换下,对同一件事的多角度解读。
喜欢看多角度下的乡情和乡愁。
我很喜欢《晚熟的人》这本短篇集,但如果问我最喜欢的一部莫言作品是什么,答案是《檀香刑》。
它是暴力美学的经典,是对最痛苦和最强大的死的诠释。
我怀念看这本书看到流泪的日子。
有机会再分享。
书中每篇的手绘插图
书中文章创作年表
《晚熟的人》读书笔记
—— 此文作者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得到老同学
本周参加“博观读书会”的线上分享活动,我报名解读的书叫《晚熟的人》,这是莫言先生今年刚刚出版的一本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从2011年12月到2020年6月的12篇文章,完稿地点是高密南山和陕西户县。
前者是莫言文学的精神家园,后者据说是莫言在陕西户县秦岭脚下有个朋友,莫言2012年曾在此住过一段时间,写下了这几篇几乎“纪实”的小说。这部作品我剩下《火把与口哨》一篇还没有读,先说说看完其他篇目的感受。
我总结为四句:
戛然而止的短篇;
意犹未尽的故事;
最新的社会热点;
晚熟的每一个人。
1.戛然而止的短篇
短篇小说的魅力,就像戏剧里面的折子戏,通常不会把背景讲得太详细。
破题开始,后面往往就是疾风骤雨了。
最近得到上总是说“峰终体验”,讲的是用户体验最关键的就是两个点,一个是最巅峰体验的瞬间,另一个就是结尾的感受。
莫言先生手法老道,有时候这两个时刻完美结合在一起,形成戛然而止的效果,有时候不疾不徐,在结尾突然笔锋一转,之前的故事都一笑而过。
说起来,这只是普通的写作技巧,但看看原作就知道,这是大师的功力。
2.意犹未尽的故事
因为短篇的本身的特点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用最短的篇幅来满足作者无限的表达欲。
好的作品总是能恰到好处的留白,给人意犹未尽的想象空间。
比如《贼指花》这篇,从的文化人的一次社交活动开始,看到中间才知道“贼指花”是什么意思。
直到后来才明白,这个故事讲的是——
文人风流,
雅去俗存,
卿本佳人,
奈何做贼。
只是在故事最后,莫言也不忘嘲讽了一下自己,恍惚中,仿佛自己就是那个贼。
或者是他明白,真相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连他自己都已记不清。
3.最新的社会热点
土地流转,稀土矿,按摩小姐,底层互害,手机短视频,造谣,还有“口哨”,等等。
因为这些文字,属于几乎“纪实”的文本,我在看的时候基本是精神紧绷的。
在莫言这里,高密东北乡的故事总是取之不竭。
山东有莫言,河南有阎连科,我们陕西有路遥、贾平凹,家乡的形象,只有在这些作家的小说里,才那样的丰满和迷人。
最喜欢看的是那些文革时代的故事。
《红唇绿嘴》里那个怪诞的覃桂英,从身体缺陷(六趾足)到年少黑化,从幻想攀高枝不成到委身下嫁,从仕途无望到老来变成老赖。
四十多年的人事变迁,社会洪流中,那些变坏的老人,和变老的坏人,他们身上都有自己的故事。
4.晚熟的每一个人
《晚熟的人》,这一篇在整本集子里篇幅大概只能排第三,但以它作为全书的名字太合适不过了。
“有的人,小时候胆小,后来胆越来越大,有的人,少时胆大,长大后胆越来越小,这就是早熟和晚熟的区别。”
——这是小说里的蒋二说的,我其实没太明白对于蒋二的总结莫言先生是赞同还是反对,但这个唯“胆”论确实是听来很熟悉——清华北大不如胆大,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胆,是人体一个不大的器官,但在中国文化里,却是判断一个人气质的标准。
《晚熟的人》这一篇,结尾用非法用地被政府强拆作为结尾,莫言先生用“继续晚熟吧”结束了这个短篇,既是对蒋二的讽刺,也是对自己的讽刺,更是对所有人、这个社会的讽刺吧。
晚熟的何止是故事里的人,晚熟的是每一个人。
那为什么说“晚熟的人”最适合做整本书的名字呢?
我觉得这是必然,所有的故事,都是人的故事,晚熟是一种状态,晚熟更是一种选择。
有的人是后知后觉的真晚熟,有的人是主动选择晚熟。
成熟是好的,晚熟不一定不好。
以上是我的一点读后感,属于盲人摸象版,要领略莫言先生的作品,最好自己阅读原文。
这是老年莫言的新作,是诺奖之后的首次出版,放心,没有了露骨的丰乳肥臀,没有了窒息的暴力美学,也几乎没有了魔幻,少了纸背后的咬牙切齿。
先生老道的文字功力,倒是越来越精进,总是先用惊人的语句抓住人的眼球,再慢慢展开讲述,这一点像极了其他名篇。
最后,说一下我自己喜欢看莫言作品的原因。
其实并不是因为喜欢魔幻现实主义,而是喜欢莫言先生笔尖的灵性。
那是一种自由跳动的节律,像抖动的音符。
在这一部作品里,有很多对于自我的嘲讽,既有“三哥”视角的自嘲,也有他者的视角群嘲。
嘲讽的原因,既有功名,也有利禄,还有无名的排斥感。
喜欢看莫言先生笔下,这些视角的自由切换。
喜欢看自由切换下,对同一件事的多角度解读。
喜欢看多角度下的乡情和乡愁。
我很喜欢《晚熟的人》这本短篇集,但如果问我最喜欢的一部莫言作品是什么,答案是《檀香刑》。
它是暴力美学的经典,是对最痛苦和最强大的死的诠释。
我怀念看这本书看到流泪的日子。
有机会再分享。
书中每篇的手绘插图
书中文章创作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