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 | 刘知新老师的读书札记之《智者的思考》一书札记

以下文章选自《京师化学先锋号》
 
《智者的思考》一书札记
 
人类发展的目的在于扩大人们的选择。有三项是主要的:过长寿而健康的生活,获得知识,得到合适生活水平所需的资源。[1]
 
人类的寿命,人类可能将在今后641025年至9750万年之间绝灭,其概率为95%。[2]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强壮,还应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1978年,国际初级保健大会通过的阿拉木图宣言)健康涵盖了“身体、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
 
科学研究工作,一般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三类。
 
基础研究在各个学科的前沿上展开,以认识客观世界的物质结构、各种基本运动形态和运动规律为己任,不着眼于当前的应用,并基本上在实验室和大自然中进行。它的重大发现常常带来生产的革命性变化。
 
基础研究的新发现,常常会开辟出新的生产力革新的生产方向。例如1896年在实验室里发现了放射性现象,再借助于本世纪的重大基础研究成果——相对论,就导致了原子武器的诞生和今天的原子能产业。又如,1897年在实验室里发现了电子,再借助于本世纪的另一项重大基础研究成果——量子论,就导致了晶体管的诞生,产生了现在的整个电子产业。
 
应用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发展某门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拓宽应用领域,亦即合理使用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和生态等。应用研究也要从认识规律出发,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在应用研究中间,有一部分叫应用基础研究,指的就是认识客观现象中运动规律的研究。
 
技术开发从事生产的技术改造、工艺革新、产品更新等,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主要环节。
 
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成果不断推进生产进步,使生产过程合理,效率提高,产品更新,成本降低,它的发展受到社会需求的强烈推动。
 
科学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基本发展趋势是:科学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速度越来越快。由基础科学研究带来的新兴产业和产业革命将继续产生,由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带来的技术进步和产品更新将持续不断。[4]
 
科学成功的几个必要条件,怎么认识方向,怎么制造环境,怎么抓紧时间,这些对于培养人才都是相当重要的。培养能够创新的科学人才,一定需要好的导师。高科技的工具可以很快地传达信息,可是信息并不是理解。高科技工具是需要的,课堂教育也是需要的,可它不能完全代替理解与真正培养。可是光是培养人才,还是不够的,还要认识方向,创造研究的环境,抓紧时间和机遇,这就需要上一代的科学家以及政府政策的支持。[5]
 
科学是各种变革的强大因素,它不仅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人自身。科学价值,就是对于科学的方法、基本精神,尤其是对其作用、后果的评价。而所谓“人文”,不是在启蒙和文艺复兴的意义上讲人性和人道,而是指文化价值以人伦为核心。[6]
 
无论是从物质文明的角度去看,还是从精神文明的角度看,科学技术都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现代化社会离开了科学技术可以说寸步难行。社会要进步,国家要发展,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如果没有科学技术的发展简直是无法想象的。作为现代人,我们必须相信科学,依靠科学,全力推进科学进步,这是唯一正确的选择。自然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应该是相互协调、相互渗透和相互统一的,从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思想文化巨人身上就体现着这种完美的结合。[7]
 
讨论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归根到底是要探究科学技术与作为社会存在的人之间的关系。确定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要看它是否满足和如何满足社会里生活的人们的需要。[8]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科学与技术越来越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和相互转化,逐渐形成统一的科学技术体系。[9]
 
创新人才、创新文化和创新基地依然是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条件和基础。我们不但需要吸引和凝聚一流的创新队伍,而且需要建立和完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规律、鼓励创造、协调合作的创新文化,需要创建诸如英国卡文迪什实验室、德国马普学会、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以及AT&T的BELL实验室和IBM的汤姆生实验室那样的一流创新研究基地。[10]
 
当代知识创新有几个方面:第一它应该包括原始性的发现和发明。这当然很重要,但是很难,我们要努力做。第二是对知识创造性的整理和归纳。这也不容易,但是我看我们过去在这方面重视不够,对科学史上对知识创新性的整理和归纳所做的贡献不亚于原始性的发现和发明。知识创新还有知识创造性集成和应用,知识创新成果的创造性传播、转化和规模产业化等,这都应该属于知识创新的范畴。知识创新不仅是指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也包括体制与机制、经营管理和文化的创新。没有体制与机制、经营管理和文化的创新,科技创新也不可能持久,不可能成为广泛有效的体系。知识创新也应当涵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艺术、哲学与社会科学,以及经济和社会活动中的创新活动。[11]
 
高等学校要成为创新的源头,尤其是研究型重点大学,要成为研究与开发的重要基地。[12]
 
重点大学应当承担这样的任务:在科学技术、经济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联系与渗透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要有新的创造。重点大学应当是时代精神的折光境,是先进文化的研究者和传播者,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体。[13]
 
人文教育不同于理、工、医、农等自然科学教育,也不同于财经、政法等社会科学教育。人文教育不强调物质的功利性,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人的精神方面,讲人的精神世界的效果。人,既能创造物质财富,又能提供丰富的精神产品;通过这两个渠道去实现人的自身价值,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教育不但使人掌握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而且人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必然改变自己,使自己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这个目标的达到,必须依靠人文教育。科学理性代替不了人文理性,这二者需要结合,这是20世纪人类文明发展史所证明的真理。人们如果违反客观真理,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社会和自然的惩罚。[14]
 
研究“人”自身的学问即人文学科,以及由此引导人实现自身价值和理想即所谓“人文精神”,亦可视为科学技术和经济生活的本根。以“人”为本,在社会生活中对“人”的尊重,对人的价值的正确认知,以及实现现实生活的平等和公正原则,就成为伦理观、法律观需要继续努力解决的核心问题。[15]
 
参考文献
 
*杨东雄.智者的思考.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2
 
书中尚有以下各文:超越疑古 走出迷茫(宋健)、跨世纪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概述(朱光亚)、从近代科学的传入看中国科技发展前景(杨振宁)、金融全球化及我们的对策(戴相龙)、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化(王选)、当代世界军事发展趋势及战略思考(刘精松)、21世纪的地下城市(钱七虎)、“入世”与环境问题(施用海)、人类起源之我见(贾兰坡)、生物学在召唤(邹承鲁)、造福人类的遗传学(赵寿元)、甲骨百年话沧桑(李学勤)、基因和转基因动物(曾溢滔)、地理与对称(叶大年)、大脑的奥秘(杨雄里)、唐玄奘取经与《西游记》及其现代启示意义(任继愈)、文化危机与人性复苏(章开元)、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科学方法(席泽宗)、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精华与当今素质教育(郭齐家)等文。
 
[1][4] 周光召.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智者的思考.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2:18、4
 
[2] 吴汝康.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智者的思考.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2:305
 
[3] 顾方舟.健康在您手中.智者的思考.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2:342
 
[5] 李政道.物理的挑战.智者的思考.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2:82
 
[6] 徐友渔.科学价值在中国的命运.智者的思考.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2:631~632
 
[7][8][9] 汝信.科技发展呼唤人文精神.智者的思考.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2:600、606、596~597、593
 
[10][11] 路甬祥.我们的时代与科学技术.智者的思考.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2:99、101
 
[12] 徐匡迪.飞速发展中的现代科技.智者的思考.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2:134
 
[13][14][15] 张岂之.关于教育人文观的思考.智者的思考.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2:522、524、536
 
(刘知新辑录,2009年4月8日)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