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以下文章选自《她读SheReads》
 
内容简介  《知鱼之乐》是一本哲理随笔,汇集了作者数十年的思想精髓。在阅读这本哲理随笔之前,请读者诸君做好迎接一场思想地震的心理准备。自然存在、精神存在、社会存在,这是三个截然不同、无法贯通的领域吗?答案是否定的,《知鱼之乐》的作者要告诉我们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想方法,原来这三者统一于一个更基源的自然律——递弱代偿。
 
《知鱼之乐》(豆瓣)
 
去年某日,偶然在网络上看到了王东岳先生的讲座视频,竟一听倾心,被他睿智的语言、犀利的视角和缜密的思维深深吸引。
 
连刷了几十个相关的小视频后,觉得这只言片语的零碎信息只是管中窥豹,太不过瘾。即便如此,我能隐隐感受到,王先生显然对这个世界有着系统、庞大而又深刻的认知。
 
搜索了一下,才发现这位高人是半路上由理入文。其大学和研究生读的是西方医学,毕业后隐居终南山,读书思辨,研究哲学。
 
先生著有《物演通论》《人类的没落》《知鱼之乐》。我得知后便悉数买来,奉若至宝。
 
其中,《物演通论》最厚重,文字也比较晦涩,有很多的证明、推理和逻辑推演,读之颇耗脑力。
 
《人类的没落》则收集了先生在不同时期的讲座讲稿,以及对《物演通论》的导读,读之稍稍轻松些许。
 
而《知鱼之乐》是读起来最为轻松愉悦的一本,因它是哲学随笔,篇篇短小精悍,却又精彩纷呈,文字朴实无华,毫无证明、推理等学术气息。所以这本书虽是三者中最薄的一本,却是我读得最细、最久的一本。
 
读完这三本书,只觉得作者已然从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提取出自己的一套见解。而这套认知竟可以用来解释这世界,从至大无外的宇宙天文,到至小无内的微粒子,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种种生物非生物的演化历史、演化趋势,让人惊诧不已,然又回味无穷。
 
今天我就把最触动我的一些文字摘出来分享给大家。由于缺少上下文,这些内容可能会显得突兀。但是我写这些文字本就是抛砖引玉,让大家在短短的几分钟内一窥先生思维的璀璨所在。如果感兴趣,大家可以去读原著,定会受益颇多。
 
〇、人类在精神上的好奇、追问,似乎是自然赋予的天性
 
一、自然趋弱:弱归天性
 
1、哲学是什么?
 
(1) “哲学对于人的精神,至少也相当于电脑里的操作系统”
 
(2) 西方人务虚(数、理、精神),东方人务实(儒、墨、法、道)。
 
(3) 知识有厚薄远近之分,也有OS与APP的区别。
 
2、有为与无为
 
(1) “有为者总是把衰弱的无奈夸张成聪敏和骄横,无为者总是把永恒的强势掩藏于守拙和静默。”
 
(2) “物质的存在效价(有为或无为)或存在度具有一种倾向衰落的演动态势。”
 
5、人性之根:贪、烦、畏
 
(1) “无贪则不进取,进取必然烦忙,烦而无为、贪而不得则畏生,进而更加贪婪。”
 
(2) “分化造就了条件,条件造就了依存......分化进程使条件递繁,条件递繁使属性递增,属性递增又使依存的要求愈发强烈。”
 
(3) “人性是物性的集成和发扬。”
 
6、“快乐公式”题解
 
(1) “每个人最终收获的苦乐量比注定是完全相等的。”
 
7、唯求存在与通权达变
 
(1) “世间万物......各有不同的属性代偿,但任何属性都只是为了达成载体的求存,并且都只是由于不得已才变通缔造出这种代偿产物。”
 
(2) “‘变化’是‘存在趋于失存’的必须,‘存在’是‘衰变以求存续’的流程。”
 
8、另论“可怜天下父母心”
 
(1) “按照(生物学上的)自然规定,任何物种的亲代与子代之间都必须遵循利他行为的不对称原则,即父母投向子女的情感和辛劳等...资源,一定远远大于子女回报父母的部分。”
 
(2) “东方文化古往今来总体上一直有些偏向老迈,注重孝道,崇尚权威,压抑竞争,轻蔑新奇,因而特别容易去关怀‘父母心’。”
 
9、苦海有边,回头无岸
 
(1) 宇宙有开端(大爆炸),时空有极限。
 
(2) “递弱代偿衍存原理:随着生物属性或能动性的提高(代偿度升高),它的可生存性倾向逐步趋于零(存在度降低)。”
 
(3) “我们的自然生活质量、心理生活质量以及社会生活质量都在不可遏止地下降,我们正在堕入水深火热的天演苦海之中。”
 
10、哥白尼与内耳前庭
 
(1) “感官的愚钝未尝不是一种十分必要的保护机制?理智超越感觉又将意味着什么?”
 
(2) 感官机能的设立仅以维护集体自身的稳态生存为极限。
 
 
 
二、精神趋知:知归茫然
 
11、听蚊子说:智者多忧
 
(1) 低级动物的“不智”恰与它的生存状态相匹配。而智慧之于人类,更像是借以维系自身弱态生存的一种必须。
 
12、庄周梦蝶与笛卡尔的疑虑
 
(1) “说到底,人最信任的东西莫过于自己的感官。”
 
(2) “呈现在我们意识中的世界图景或客观表象,实际上只是我们生理构造的产物。”
 
(3) 我们的感官和感觉都在扭曲着世界的本来面目,它们不是为了“求真”设定的,而是为“求存”设定的。
 
13、我知道我一无所知
 
(1) “人类的认知活动无不建立在‘不自觉武断’的基础之上,即,你并不知道你的知识平台下面是一个怎样的空洞或伸冤。”
 
(2) “恰恰是‘武断’才成全了‘知’。”
 
14、“真”作假时假亦真
 
(1) “人通常缺什么才喊什么,如此推论,国人大概最缺乏‘真’、‘善’、‘美’了。”
 
(2) “‘真’一旦经过‘感’和‘理’的过滤,马上就变成了‘失真’。”
 
(3) “‘对象’已不是‘客体’,它一开始就注定是一个主观化的产物,或者说,它原本只能是一个随主体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的‘假象’。”
 
15、“善”的缺憾与辉煌
 
(1) “所谓‘善’不过是‘利他行为’的表现...生物进化到一定阶段,原本自私的基因只有变异出某些利他组型,才更有利于自身的繁衍和扩张,这就是‘利他善举’为什么首先显现于生物亲缘关系之中的原因。”
 
(2) “你若‘圆满自足’,自然无需‘善待他人’,一旦相互‘残而依存’,彼此便要‘与人为善’。”
 
16、“美”是不美好的尺度
 
(1) “‘知’的源头是物的‘感应’,确切地说,是‘感’。”
 
(2) “‘应’是目的,‘感’是手段,感应分离遂生‘美’,它是一系列诱惑式的吸引力,在主、客体之间,感与应之间保持某种张力。”
 
(3) “不美”绝非“丑”,因“丑”不过是“美”的抑扬顿挫的旋律罢了。
 
(4) “美”与“真”一样,它的华丽程度直接就标示着其派生主体的失存程度。
 
17、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1) “身体是灵魂的坟墓。”
 
(2) “感应者本身亦是被同类客体感应的客体,且其可感属性亦是其本身作为主体时的感应属性。”
 
(3) “处在后衍位相上的主体相对于之前的客体而言是‘不可换位的主体’,固两者的位相不等位。”
 
(4) “我只所知,仅限于我之所需,我之所需,仅限于我之所存。”
 
21、波普尔悬念:科学的真面目
 
(1) “科学与非科学的唯一区别恰恰在于科学的可证伪性。”
 
(2) “倘若非科学是不证即伪的学识,而科学又是凡证皆伪的学识,那么...一切人类思想成果,其可靠性或有效性的基点又在哪里呢?”
 
22、逻辑比事实更真实
 
(1) “人不会为事物所左右,但会被他们对于事物的思想所左右。”
 
(2) “在你面对任何一个‘事实’发言之前,那‘事实’早已是一个‘逻辑事实’或‘逻辑命题’了。”
 
(3) “一切所谓的‘客观事实’都不过是‘主观事实’罢了,只不过,人们通常把‘感官上的事实’看作是‘客观’的,把‘观念中的事实’看作是‘主观’的。”
 
 三、社会趋繁:繁归动摇
 
23、猴子与人:分歧源头上的疑点
 
(1) 猴子为何会变成人?变成了人的猴子为何如此嚣张跋扈?
 
(2) “一切‘分歧现象’均属自然天成......(因为)只有那些一路保持分化态势的东西,才能让这棵宇宙物演的进化树越长越高。”
 
(3) “自身状态的不圆满和不稳定是进一步分化前衍的先决条件。”
 
(4) “有关东西方文明如何发生了兴衰分歧......乍一看,仿佛西方文明正在消灭其他类型的多元社会分化,其实不然......它最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结构的进一步分化。”
 
24、天演的自由之路
 
(1) “所谓‘自由’,说到底不过是指某个系列的自然衍生物所具备的‘自主能动性’。”
 
(2) “任一载体的‘自由度’必与其存在度成反比,‘自由化’趋势是生物衍存及其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定。”
 
(3) “人类是靠精神代偿维系生存的至弱物种,而‘意志自由’是一切精神创造活动的基础属性和代偿前提。”
 
25、普罗米修斯的天谴词
 
(1) “衡量人类文明或社会进步的最佳指标,莫过于看其能量消耗的递增程度。”
 
(2) “宇宙结构化的代偿进程随着能量分布的递降而日趋繁复,随着能量消耗的扩张而日趋动摇。”
 
26、社会标本:膜翅目王国的故事
 
(1) “膜翅目群体中的任一成员,由于自身体质性状的畸形或残化,都无法在个体独立的意义上实现生存,它们的社会织体,其实仅仅是为了达成性状残化的生机重组罢了。”
 
(2) “‘社会学’的根本问题不在于浅议人的行为怎样铸成了社会,而在于深研自然地规定怎样铸成了人的社会行为。”
 
27、缘的解说:偶然与选择
 
(1) “‘偶然性状态’正是‘必然性进程’处在贯彻途中的位相指标。”
 
(2) “人类的生存形势表现为极端偶然的自由和失离状态——这就是‘缘分’、‘选择’乃至于‘天命所归’的综合本质。”
 
(3) “社会一旦形成,它就有了自身演化运动的规律,而且它必然反过来影响你的‘缘分’、‘自由’和‘选择’。”
 
28、恋爱的小花招与大背景
 
(1) “‘性分裂’的降临正好扮演了‘社会结构化’舞台上的第一组滑稽角色。”
 
(2) “婚配关系一旦达成,恋爱的激情自当消退...以便为繁琐拉杂的家庭建设和繁育后代做长远准备。”
 
30、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
 
(1) “天下万物一概用不着生出疑问,它们照样都好端端地存在着或生存着,何以唯独人类必须边问边活?”
 
(2) “我们之所以必须边问边活,乃是由于我们已经发展到自然演运的至弱阶段;我们之所以显得知识丰厚,乃是由于我们不得不借助于属性进化来维系弱存。”

相关读后感推荐:

北大愿降219分录取她!网友被这个女孩圈粉了

《野马的草原》读后感_《野马的草原》读后感500字-800字

《幼师》读书心得800字_《幼师》读书心得

《四大名著里的大语文·笑读《红楼梦》》读后感500字_《四大名著里的大语文·笑读《红楼梦》》读后感

《小木屋8:快乐的金色时代》读书感想_《小木屋8:快乐的金色时代》读书感想500字-800字

恭祝青华长乐界大慈仁者:太乙救苦天尊圣诞!读诵太一救苦护身妙经

《神秘的快递家族8:春天支配的国度》读书体会_《神秘的快递家族8:春天支配的国度》读书体会500字-800字

《商业人格与工作结果、价值导向》学习感悟(十一)

《古典的春水:潘向黎古诗词十二讲》读后感500字_《古典的春水:潘向黎古诗词十二讲》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