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中土 中国 黄河及甲骨文(2020-10-26))

以下文章选自《元平心语》
 
读书笔记之:中土 中国 黄河及甲骨文(2020-10-26)
 
——作者:元平
 
中华文明,早年仅限于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包括山西南部、陕西东部、河北山东的西部、安徽北部等,以河南为中心这一小片地区;这叫中原文明,也是原始“中国”这个词的来源。
 
远古所谓中国,不是指大国现代体系,而是指中原文明及其跟周边未开化区域的关系;中国古代把中原周边未开化人称为夷狄:北狄、西戎、南蛮、东夷。
 
中原文明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逐步扩展为华夏文明;再往后,外面这一个大圈才是所谓中华文明,已进入中古时代;我们从这里看可以看出,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这个称呼的来源。
 
中国古代三皇五帝,尧、舜、禹有诸多传说,但实际上,我们有文字甲骨文,也不过发生在商代中期的3300年前,因此我们此前的历史全是传说。
 
甲骨文的出现才缔造了信史时代,它很容易让我们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一种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体制早已发生的错觉;人类文明是从原始氏族社会逐步发展而来的;国家的出现是相当晚近的事情。
 
中国古人把所有动物都叫虫,把人类自己也叫虫,老虎叫大虫,蛇叫长虫,人叫人虫;甲骨文中:一个人从土里埋着,到手拉脚蹬挣出土面,最终探头出土的过程,就是尧、舜、禹三个字的来源;这就是为什么顾颉刚先生说:“大禹不过是一条虫”这个说法的来源。
 
在信史阶段,我们追究到的,最明确的历史记载是商代;商以前的历史,同属于非信史传说。
 
商代不是一个国家构型,它是十大部落联盟轮流执政的一个部落酋邦邦联体;在远古时代,没有天下共主,没有国家构型。
 
正如《尧典》所说,尧协和万国;舜“班瑞于群后”;直到战国时期的荀子在富国篇中还讲“古有万国”。因此商代是一个10大部族邦联制的一种社会构型。
 
商王王系,全都是用天干10个字来标注,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字。
 
1899年王懿荣最初发现甲骨文,;后来王国维第一次发现甲骨文中的天干十字,竟然和商王王系表所用的称号对应;这使得甲骨文成为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
 
商代十大部族,为什么用天干10字来表征,因为在人文早期,这10大部族能够制作独特的工具,于是以这种工具制作为骄傲,作为自己部族的图腾徽号,从而形成各部族的标志。
 
“甲”字,在甲骨文中早期就是画一个十字,人类早期文明早期部族之间开始发生冲突,打仗的时候一手持棍,一手用两个棍绑成一个十字架作为盾牌,这就是“甲”这个字的早期构型;它表明甲部族特别会制作盾牌。
 
“乙”字,画的是一条绳索,古人制作绳子,难度实在是太高了,首先得把亚麻放在水中,把它的肉质部分淋烂,然后把它短短的纤维素提取出来,然后要把它集成束,弥合成长绳,中间还不能打结。这个难度相当于今天放火箭上天的高技术。因此当年能制作绳子的部族以此为图腾徽号,这就是乙部族、“乙”字的来源。
 
“丙”字,是钻木取火的工具,人类真正开始有人造火种,是从钻木取火开始的。这个部族发明:一个木条,穿着绳子可以在拉动的过程中快速旋转,从而形成取火火源的这么一个工具;于是他就以丙作为自己图腾的标志。
 
丁部族,画的是一个铜锭,把一个铜锭的截面画在上面以后,才逐步转化为丁这个字形;它实际上是这个部族最早采矿业炼制做了铜器,于是以此为骄傲,形成丁部族。
 
戊字,是画了一个古代的兵器“戈”,手持的地方打一个指示符号,它标志着这个部族特别能够制造兵器。
 
己这个字,画的是这个部族特别会用绳子捆扎东西,用绳子打成结捆绑东西,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高难度动作,于是该部落以此作为自己的徽号。
 
庚字,画的是在玉器上打孔的钻,我们早在文字没有发生以前上千年,中国就已经有了玉文化;玉石是硬度极高的石料,古人要在玉石上打洞,或者做边缘的切割,用的方法是用沙子来住在这个圆孔中,然后用一个木棍不断的旋转,很快就把它旋转成粉末,然后再换。
 
远古时代要在一个玉石上打一个洞,它是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光;因此人类古代就会把一些奴隶放在一个枯井下,然后他天天,甚至几代人在这不断的打磨,才能打磨出一个玉琮之类的玉器。这就是庚这个字的来源。
 
辛字,画了一个木,木刨、木凿子,是人类早年制作木器,比如用木头盖房子等等所用的一个木头凿子。这个部族发明了这个工具,以此为图腾,作为自己部族的标号。
 
壬这个字,实际上画的是一个骨针,或者是一个标枪。人类古代要即使要为一条兽皮裙子,也有剪裁和缝制的要求,于是打磨一个骨针是需要很高的难度的,于是这个部族以此为徽号。
 
癸这个字很明显可以看出它是人类古代纺砖的象形描述,也就是早年编织麻布的那个纺锤的旋转状态,把它画出来。
 
这十大部族,两两构成两合部族,由此形成五大两合部族,轮流执政,或者说轮流祭祀,整个邦联部落祖先的祭祀活动的主持。
 
这就是商代的社会构型;商代最终的解体,跟各部落轮流执政,轮替不协有关,也就是五大部族,由甲乙丙丁和庚辛部族,掌握权力。
 
最终到帝辛,也就是殷纣王,他把这个部落的中心迁移到自己的本族所在地朝歌这个地方;打压其他各部族,导致其他各部族的人重要人物、领袖人物最终叛离,比如文子、微子、比干、箕子等等,周联盟最终解体。
 
《诗经》中记载,周族最初是从陕西西部、今天甘肃天水一带,逐步迁徙到今天陕西北部滨县一带,然后再由那个地方最终迁徙到周岐州之地;古书上有记载,说古公亶父,就是周文王的祖父说他来朝走马,率西水浒。
 
古公亶父带领周族从豳地来到岐山周原,来到渭水之滨,然后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说他来到中原以后,和周原的姜部族,发生两合氏族婚配关系,由此建立他的部落建筑和部落立脚之地;姜尚姜子牙很可能是将部族的首领两者形成共同的权力架构,甚至形成某种轮替结构关系。
 
所谓昭穆,是指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昭王、周穆王,五、六—这两代昭穆两王的名号;我们今天说昭穆制度,首先想到的是古代帝王的丧葬制度,也就是第一任国君埋在中间,或者皇帝埋在中间;他的儿子埋在左侧,他儿子的儿子埋在右侧;再下来又埋在左侧,再下来又埋在右侧,形成两系埋葬、隔代埋葬的坟制。
 
这个制度怎么来的,只有在这个轮替关系中你才能明白,就是个部族轮流执政。于是轮流执政的王死了以后,埋到本部族的公坟之地,这就是隔代双埋的昭穆制度的来源。
 
( 作者简介)
 
元平,生于50年代初,是在新中国的怀抱里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人,为此我深感荣幸与自豪。胜利得来不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如今老了,不回避老,活到老学到老,做能做的,做该做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岁月沉淀了心香一片,山河展示出最美的模样,不为写作,只因最真的情怀;不为迎合,执笔那一处本我。
 
文|元平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