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培《中国经济2020》读书笔记

以下文章选自《揣书》
 
《中国经济2020》是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德培。中美贸易摩擦尚未停息,香港暴乱行为持续升级,第四次金融危机逐渐展开,信息文明进入高级阶段,数字货币走上历史舞台,产业领域面临大洗牌……“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抬头黑天鹅漫天遨游,低头灰犀牛满地撒野”,不确定的外部环境让人备感焦灼,对中国经济走势的认知也愈发迷茫。本书旨在对2020年的中国经济进行深入解析和预测,探讨究竟是谁开启了破碎化的序幕,指出中美贸易冲突既是终极也是过程,提出中国“三个世界”观点,带领读者穿越重重迷雾,寻找中国经济新亮点。
 
顶尖杂志《经济学人》曾刊登一篇文章,研究的是基金经理面部宽高比对业绩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基金经理的脸越大,业绩越差。
 
《行长的面部宽高比影响银行绩效的路径研究》——南开大学和天津外国语大学的学者研究发现,银行行长面部宽高比通过体现出的权力感影响银行内部绩效。
 
第一性原理本义是一个计算物理或计算化学专业名词,通俗地讲,即破解复杂、回归本质,对一系列现象与问题进行收敛。打破知识藩篱,回归事物本质,去思考最基础的要素,从事物本源出发寻求突破口,才能快速、直接地寻找到答案,不致落入窠臼。
 
通过第一性原理,我把事情升华到最根本的真理,然后从最核心处开始推理。
 
以第一性原理洞穿事物本质,是一种科学理性的思维,可帮助人们坦然面对大拐点,迎接大时代的到来。
 
01 百年一遇之大变局
 
市场经济、世界贸易、资本金融、科技创新这四大变量极大释放了正面推动力,也逐渐释放出负面效应,造就当下看似穿越不了的迷雾,也酝酿了这百年一遇之大变局。
 
第一,市场经济万马狂奔,却也造成全球性产能过剩。
 
第二,世界贸易如火如荼,却遭遇贸易战乃至全球去WTO(世界贸易组织)化。
 
第三,资本金融前所未有地“爆炸”,却也暴露了前所未有的风险。
 
第四,科技创新加速迭代,却也走向了难以跨越的瓶颈期。
 
2018年中国人均GDP高达9900美元,其中我国内地共有15座城市人均GDP已超过了2万美元。按世界银行标准,发达国家人均GDP门槛约为1.25万美元,这意味着中国将成功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在2022年前后跨入发达国家行列。
 
从地缘而言,所谓世界体系就是一种全球分工与产业价值链体系,它是由“中心—半边缘—边缘”组成的一种结构,同时也是一种规则和机制,决定资本、资源、人才和财富的流向、循环与分布。
 
农耕文明能走多远,取决于欧几里得几何。蒸汽技术革命的文明高度,取决于微积分和解析几何如何影响牛顿力学。电气技术革命的文明高度,取决于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对建模技术的影响。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革命的文明高度,取决于集合论和布尔代数如何影响电子计算机技术。可以说,算力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人类文明的高度。
 
一面让人类对奇幻般的未来无限憧憬,一面又会让人对未知中潜藏的危机感到惴惴不安。
 
人类复杂的爱恨情仇、四大皆空等感情到底是来自大脑还是心脏?
 
很多前沿科技有了新突破后常常表现为跳跃式前进,省略渐进式步骤。
 
新技术以偶然、跳跃式方式突然到来,其他技术连迭代升级的机会都没有,就直接被淘汰了。
 
把业务延伸到国外的跨国企业越做越大,对母国的损害也就越大。
 
02 中国经济向何处去
 
我国面临导致经济形势下沉的“空头6+1”——去产能、去商能、去红利、环保风暴、第四次金融危机、中美贸易冲突+政策波动。
 
美国在维护其当代世界霸主地位的过程中,存在一个“60%定律”——当另一个国家经济规模达到美国的60%,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甚至有快速赶超美国的可能之时,美国就一定会将其定为对手,千方百计地遏制对手的成长。
 
长期的单打独斗,导致地区之间出现画地为牢、各自为政、以邻为壑、产业同构、资源浪费、千城一面等现象,并在更大范围内加剧了区域发展不平衡,如愈来愈大的南北差距。
 
目前规划发展“19+2”个城市群,以及提出34个都市圈建设,导致地区小圈子被打破,最终将趋向区域协调联动式发展。
 
商业模式的变革方向在于链接与生态,从“白桦林”时代演进到一个“热带雨林”的时代。所谓“白桦林”,是指原来的商业模式大多是高度同质化,一眼望去,大家都是同样的物种,高高低低一起奋力生长。而“热带雨林”是一个生态圈的概念,这个生态圈里,各物种是共生共存的,即便是一片苔藓,也是不可或缺的。
 
碳排放权本质上就是未来发展权,未来谁掌握了清洁能源技术、拥有更大的市场,谁就将掌握更多的话语权。
 
说到底,地球只有一个,但中国对资源的消耗已对美国的生存空间产生严重挤压,这才是当下美国高官歇斯底里的真正原因。
 
如果中国“第二世界”的10亿人进入发达国家水平行列,还能保持能源环保等方方面面界面友好,那就意味着中国为世界提供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这亦是检验“中国模式”最有效的标准。
 
03 中美贸易战走向何方
 
中美之间的争端是超级大国之间命中注定的矛盾和摩擦,对此要做好攻守、文武的两手战略准备,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中美贸易是结构性失衡,不是中国不想弥补贸易逆差,而是中国想要的高科技产品,美国根本不肯卖,更别提在服务贸易、金融贸易上,美国对中国是远远顺差的。对此美国心知肚明,只是拿贸易平衡当作针对中国的借口罢了。不管是对中兴、华为的刻意打压,还是在科技前沿领域对中国“封锁”,都已透露出美国对中国科技赶超和实力崛起的恐慌。
 
即便美国内部急剧撕裂,可在对华态度上,竟连分歧的两党都形成统一战线,当下美国社会唯一高度统一的意见就是遏制中国。
 
这就使美国这个巨人的身材变得相当畸形——有着硕大无比的脑袋(高科技核心技术)、粗壮的下肢(农业)和太过瘦弱以至于无法支撑头部的躯干(制造业)。
 
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美国国际收支就会发生长期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币值稳定,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国际贸易收支长期顺差国,这个悖论就是有名的“特里芬难题”。
 
根据政治学家布鲁斯·拉西特和约翰·奥尼尔《三角和平论》一书的理论,对任何一对国家而言,有3个变量决定它们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一是经济关联度,二是民主传统,三是参与国际组织的程度。
 
04 中国5G“弯道超车”
 
4G动摇了传统产业,5G则将直接革了传统产业的命。美国试图绕过5G直接开建6G,但实现6G的基本条件还不成熟,以卫星做基站、捆绑式构建6G的形式存在着天然的局限性,显然难以成功。
 
“全球有5G技术的只有几家,全球能做到微波的公司也只有几家,而全球能把微波和5G技术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基站的,却只有华为”
 
在5G通信链条上,从前端的芯片到中间的基站再到终端的手机,甚至到更高端的围绕无线电系统通信的各种游戏规则,如5G的极化码编制,华为都处于领先地位。
 
作为一个系统性的商业服务,只是能造5G还不够,能不能有足够大的消费市场去兑现5G产业链的价值和产品的价格才是关键。
 
根据埃隆·马斯克的说法,6G就是能在5G基础上集成卫星网络来真正实现全球无死角覆盖,保证世界上的任何角落都能通信。
 
实际上5G系统包含三层:一是顶层,内含编码标准、操作系统及各种应用软件;二是中间层,主要是基站设备、光通信设备等;三是底层,囊括终端设备、各类感应器以及手机。
 
5G系统分为6个领域,即标准主导、芯片研发与制造、系统设备的研发与部署、手机的研发与生产、业务的开发与应用,还有运营商的能力。全世界的5G发展,欧洲强在系统,美国强在芯片,中国强在综合实力,这也注定了任何国家发展5G产业,都免不了要与其他国家和企业合作。
 
05 货币“变天”
 
无论各国政府如何严防死守,都不过是最后挣扎——发币权从政府向数字世界转移是大势所趋。
 
如果说农耕文明的货币是金银、工业文明的货币是纸币,那么数字货币将是信息文明的货币。
 
Libra本质上是“中心化的钱包+联盟链的支付架构+国际化的货币”。尽管同为搭载在区块链技术上发行的数字货币,但区别于比特币、莱特币等“空心币”,Libra理论上锚定多国法定货币组成的“一篮子货币”,且是一个100%备付金的货币。
 
如今摩根大通的摩根币、Facebook的Libra等正成气候。随着更多的变量加入,构成“燎原之势”,不无可能。
 
人类文明进步的本质,其实就是商品、信息的流通及资源和人力的有效配置,而为实现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币从商品世界中脱颖而出,在历史沉浮中变迁。
 
历史已启动,底层架构是数学、中层思想是哲学、顶层是人性的区块链,已成大众的启蒙哲学。
 
06 牛市还将姗姗来迟
 
“炒股千万条,安全第一条;投资不谨慎,亲人两行泪”。
 
美国企业利润重在信息、科技、医疗领域,中国企业利润却集中在金融和房地产上,可见中国经济的偏态。中国必须培育更多科创企业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美国市场经济走到金融的最高形态,最终还是误入歧途,导致产业空心化,其一味让市场做主,暴露了资本逐利的本性,甚至不惜为暴利铤而走险。
 
且不说中国股市的初衷是为国企脱困,以致企业上市就为圈钱,仅是IPO审批,就成为从财务造假到权力腐败的重灾区,以致股市如赌场一般鱼龙混杂。
 
市场监管跟不上金融创新速度,这才有了股市三波去杠杆。从2015年去场外配资,到2016年去场内融资融券,再到2018年股权质押的去杠杆,每次都来不及反应就酿成苦果,不得不事后救市。
 
07 产业之变
 
当下,各个领域都处在新旧交叠的转型敏感期,传统套路玩不下去了,新玩法还在萌芽。
 
过去靠机会,未来靠智慧!过去靠模仿,未来靠创新!过去靠体力,未来靠脑力!”顺便补充一句:未来的行业都是脑力劳动,再不补充“脑力值”就晚了!
 
未来的创业将更偏重于抓链接、抓联系、抓关系,创业将从形变到神变,逐渐从业务架构、雇佣关系、组织架构等方面构建一个复式结构。企业既虚又实,创业“虚虚实实”。
 
未来,新零售需要变交易思维为功能思维,重新定义场所空间,走上“科技+文化+体验+模式”的融合重构之路。
 
人类社会经济文明已经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的更迭,而服务经济的下一步将是体验经济。体验经济恰恰是服务经济的版本升级,“人”作为服务经济与体验经济的主体,将占据核心地位,谁抓住了“人”的需求,甚至创造了“人”的需求,谁就掌握了服务业的关键所在。
 
消费断崖式下跌最厉害的不是手机业,不是汽车业,而是白酒行业。
 
整治不良官商行为、生命健康意识觉醒、在国际市场上努力无果“三把利剑”一起落下,将白酒业逼向“夕阳产业”。
 
在一定时间内,美、欧、中或呈现阶段性的“三足鼎立”之势,其中欧美凭借新兴技术革新占得创新性优势,中国则凭借全球最全的工业体系、最发达的基础设施,形成产业链合力优势。
 
08 房地产S形走势
 
鉴于中国区域落差太大,“一城一价一策”将成常态,进而呈现中段横盘、两头反向的S形走势。
 
可以肯定的是,土地财政是难以退出的,房地产仍是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
 
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
 
一是新房与二手房价格分化,新房“坚挺”,二手房价格持续下跌。事实上,新房与二手房最大的差别不是新旧,而是决定价格的机制不同,前者有政策帮助“限价”,后者已完全市场化,更能反映真实的市场状况。
 
当下中国22.4%的房屋空置率,是日本的1.66倍,更是远高出国际合理标准(不超过10%)。
 
中国房地产除了遵守“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的经典规律,还倾向于遵循“长期看政策,中期看政策,短期看政策”的非典型规律。
 
在后开发时代,房企或需明确三大转型方向:一是内部品质升级,深耕住宅开发——绿色化、精品化、智能化、人文化。二是纵向产业拓展,提高附加值,向家装、物业、租赁、智慧社区等上下游延伸产业链。三是横向产业集成,与金融、健康、教育、科技、文旅、物流等产业融合发展。
 
09 汽车行业大洗礼
 
触发汽车行业大变局的关键点还在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大碰撞。
 
全球汽车股票的总市值比2018年1月高峰时下降了57万亿日元(约合5100亿美元),跌幅约为21%。
 
中国新车的金融渗透率在2014~2018年的5年中从13%增长至约40%,即为实证。经销商们通过以金融的名义收手续费、直接向金融机构收引流费、借助金融杠杆提前回款等手段“创收”,成了行业潜规则。
 
2019年的《外资投资法》又进一步强调内资外资一视同仁,这意味着自主品牌与外资贴身肉搏的时代来临了。
 
另一方面,贸易战一波三折,拉宽汽车市场短期振幅。
 
由此观之,外有宏观经济下行,内有供求关系失衡、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还有外商投资法、贸易战叠加造成的不确定因素影响,难怪汽车市场出现行业性的“天塌地陷”。
 
从根本上说,汽车产业大洗牌的幕后推手是汽车产能过剩、经销商过剩和金融资本过剩这“三大过剩”。
 
“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共同驱动下,汽车原有的DNA正在急速被替换,无数巨头正在跨界袭来。
 
自动驾驶并非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系统性的社会工程,需要政府、整车厂商、汽车运营运输企业多方配套服务、同步跟进。
 
一辆车60%的速度是多余的,50%的功能是无用的。
 
新老势力若是能在前行的途中多一些理智、少一些冲动,多一些研发、少一些投机,多一些融合共赢、少一些恶性竞争,未来在自动驾驶时代、新能源汽车时代,将不再经历“鹿死谁手”的悲壮,更可能是跨越拐点的顺理成章!
 
燃油车退出历史舞台已是大势所趋。挪威、荷兰计划2025年停售燃油车;德国、印度拟议中的停售时点为2030年;英国、法国均为2040年;奥地利、丹麦、爱尔兰、日本、葡萄牙、韩国、西班牙等均为电动车制定了发展规划。
 
如果单纯比续航里程更长,比充电速度更短,纯电动汽车完全不可能超过汽油车。所以,智能化、自动化才是新能源汽车转换使用场景、拓宽使用维度、颠覆传统燃油车的利器。而5G对汽车智能化的推动,或将成为新能源车弯道超车的关键。
 
在生产端,未来汽车若要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定制,就要用到物联网,将所有产品、零件和制造工艺流程等全部连接起来,而且速度要快。
 
正是“煤炭+蒸汽机+火车+印刷术”的系列变革,带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而后来的“石油天然气+内燃机+汽车+电信技术”的系列变革,又带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未来,“新能源+电机+汽车、高铁+5G”,也有可能带来下一场工业革命。
 
10 文化产业进入长周期
 
文化产业在资本、科技、审美、权力、历史与未来、东方和西方六大领域还存在分歧与争议,关键在于勾兑取舍、动态平衡。
 
文化通过各种艺术形式,使孤独的个人为自己说不出的喜悦、痛苦等情绪找到了名字和定义,意识到个体的经验不是孤立的而是可分享的集体经验,进而产生归属感,转型成精神相通、忧戚与共的社群。
 
后工业时代的工业产品除了要质量过硬,文化内涵将成为产品的主要竞争力。
 
英国捍卫言论自由,但也有“女王的禁忌”。英国有个笑话是“一个英国人掉进了湖里,喊救命没人来,于是喊了一声‘打倒女王’,结果两个警察立刻从远处跑过来,把他捞起来送进警察局”。
 
中西文化有诸多差异,就哲学思想而言,前者以社会为出发点,以伦理为核心,后者以自然为出发点,以实验数据为核心方法;就普遍观点的区别而言,前者是群体主义的,注重人际关系协调的“絜矩”,而后者是个人主义的,注重个人独立的“自由”。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用这句话来形容特色小镇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最恰当不过。
 
通过“超越商业逻辑的投入+市场化运作+产业链衍生+功能叠加”的经营,文化产业将走入发展新通道,最终从文化产业化进入产业文化化,文化成为引擎、嫁接因素,甚至成为像互联网一般的工具,格式化各行各业,与经济、社会、生态各领域,进行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层次的融合创新,推动产业业态裂变,实现产业结构优化。
 
11 寻找中国经济新亮点
 
“灯光一亮,黄金万两”——提振夜间经济、繁荣夜间消费,早已成为不少国际大都市的选择。
 
“夜间经济”是由市场行为主导的自发行为,既是社会压力释放的阀门、社会的稳定器,又吻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还符合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更是城市消费经济强有力的延伸和补充。
 
当人类由物质生产拐入创意营销阶段,稀缺的从来不是产品,反而是众多的展销平台。
 
比如1945年2月,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3人在黑海北部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了雅尔塔会议。除了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协调作战行动,商讨如何惩治战争罪犯、消除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的影响,与会者还做了一件对世界格局及全球发展影响至今的事——筹划建立联合国。
 
常言道“会展不分家”,会议、展览相互结合、互为促进,往往是标配。
 
如果凡事以价格来计算,我们可能会错过很多重要的东西。
 
通过放大“会议+”的链式延伸,借“会议+展览”“会议+旅游”等,上下勾连、周边辐射,借助会展业来壮大平台经济,构建超级枢纽,促成城市功能顺利完成二次迭代。
 
在一定程度上,当下基因编辑的争议很大程度上皆因混淆了人体细胞基因编辑的两大概念——体细胞基因编辑和生殖细胞基因编辑。两者最大差别在于,前者没有遗传性,而后者则会代际相传。
 
基因传播到整个人群的最快速度是6万~15万年的时间,前提是这个基因拥有无可辩驳且能维持万年的巨大优势。倘若基因引发了不利的性状,它甚至会自行消散。
 
中国天生携带非一般的优势,为中国决胜生物经济时代提供了底气:既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和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研发实力,又有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还有庞大人口基数下的人力资本支撑及生物经济潜在市场,更重要的是没有宗教对生物技术的僵化约束,所谓人与人性,不过是碳氢氧氮的构造之物,中国天然成为生物生命技术先行先试之地。
 
互联网企业作为外行进入制造业,必然走的是应用驱动路线。
 
未来的新制造,大数据与云计算将是生产资料,互联网、物联网是生产关系,而科学技术将是第一生产力。在此格局下,制造业的面貌也将焕然一新。
 
尤其是当思维和创新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力时,夜晚的寂静和孤独的确能在某种程度上促进思维的活跃。
 
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使用智能手机的人中有65%在睡觉时将手机放到床上或床边。睡眠不再是彻底的休息,而只是一种“待机模式”,一种随时可以被“唤起”的状态。
 
上帝为了补偿人间诸般烦恼事,给了我们希望和睡眠。
 
时代越是高速运转,越需要慢下来深耕细作,以精益、专注、创新为内涵的“工匠精神”充当经济发展的有效引擎。
 
“懒人经济”往往又和以下几种形态相伴相生:一是无聊经济,大量生产力从流水线上解放,更多的无聊时间无处消耗,于是微信公号、抖音头条就成了最好的产品形式,将碎片化的内容推送到无聊的你面前。无聊经济是时间管理上的“懒人经济”。二是鸡汤经济,互联网让名人的心路历程走进千家万户,“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让多少人欣然向往,仿佛跨越社会阶层鸿沟只差一篇文章。这背后折射的是人们对成功的焦虑和对捷径的渴望,随之催生的各类“知识付费”便是对此的印证。鸡汤经济是自我成长上的“懒人经济”。三是“佛系”经济,当前世界千变万化,奢侈品、日用品种类让人眼花缭乱,如何彰显自己的独特审美和与众不同,或许“佛系”和“小清新”是当下年轻人最好的选择。对于懒得花时间打造“自身人设”的你来说,“佛系”经济是文化选择上的懒人经济。
 
“懒人经济”并非要我们从头到脚原地不动,要警惕从“身懒”到“心懒”的蜕变,懒人思维要不得。
 
生物学上的演化性适应让人类天然亲近萌宠,即“幼体滞留”——喜欢一切有幼体特征(大眼睛、大头)的东西是人的天性,幼体的可爱特质能够引发成人的养育之心。如爱猫狂人海明威所言:“一个人不会被打败,但是可以被猫毁灭。”
 
就个人而言,宠物是陪伴,需要尊重生命,对其尽职尽责养护;就社会管理而言,需要将其上升到社会公共事务高度,政策机制需及时配套甚至先一步到位。
 
2018年我国二手闲置市场规模为7420亿元,估计2020年有望超过12539亿元,成为万亿级别的大市场。
 
共享经济=闲置资源+共享平台+人人参与
 
简而言之,闲置经济的爆发将是人们对过去消费主义时代的反思。
 
12 城市发展大调整
 
前工业经济时代,城市追求规模,到了后工业时代,商业、服务和体验经济占据主导,城市的竞争已非简单的争夺资源,而是作为超级枢纽打造“朋友圈”——就看谁的磁场更强大。
 
中国城市化也由此逐步形成“城市群—都市圈—中心城市—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特色小镇—乡村振兴”统筹发展的全尺度空间组合链条。
 
中国城市经济进入新常态,人口加速向一二线大都市、都市圈集聚,三线稍有流入,四线基本平衡,五六线持续净流出。
 
“资本逐利而行,人随产业而走”的市场铁律。
 
“京津冀是北京和他的仆人们,珠三角是亲密的表兄弟们,长三角则是上海和他的小伙伴们。”
 
直到两次世界大战的硝烟重挫整个欧洲,美国偏安一隅坐收渔翁之利顺势崛起,才让世界经济中心从伦敦转到了纽约。
 
城市实力与资产家底固然重要,但开放、创新、融入世界、影响世界,进而改变世界,无疑更重要。
 
如果说工业文明时代,各地通常是先发展产业再招商引资,吸引人口集聚后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那么到了后工业及服务体验时代,城市竞争赛道切换到了创新和质量,发展顺序从原来的“人跟着生意走”转向“生意跟着人走”,倒逼城市先做好环境,吸引人才、机构,才能衍生出创新成果和产业转化。
 
13 地方经济变局
 
中国整个组织实行的都是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世界只看到中国特色举国体制的战绩是多么辉煌,却不知这些年,地方才是中央决策的具体实施者和推动者。
 
2019年4月8日,国家发改委出台《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针对不同城市提出了更为细化宽松的落户要求。文件明确,城区常住人口100~3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人口成为超出物质生产要素的第一生产要素,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一些要素集中的大城市会形成一些大而全的个性,成为领袖城市,一些三四线城市则可以针对自身特点,形成小而专的个性,成为地区中有特色的节点。在此过程中,那些率先进行调整、找到自身定位的城市将会更快脱颖而出。
 
目前全国整体形成“东部三大区域(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六大中西部核心城市(重庆、郑州、武汉、成都、长沙和西安)”的人口增长格局。
 
传统举国体制中,“对上”负责明显压过“对下”负责,容易滑向个人崇拜;而新型举国体制中,权力制衡、群众监督、不忘初心等将驱除“人治”的可能,从而回归执政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中美为什么搞贸易战?其核心矛盾就是在未来的领先性产业群中,谁执牛耳。
 
14 东北振兴拐点
 
一方面,东北拥有过硬的第二产业底子,是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基础,东北工业基地是5G、AI、机器人、智能制造等新技术落地的首选地;另一方面,东北地广人稀特征明显,发展互联网农业具有先天优势。
 
一旦俄罗斯开发远东,朝鲜实行改革开放,仅弥补双方板块的落差,就将让东北从产业、贸易到商业,注入外在的新动力和新发展。
 
15 企业N次迭代
 
“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
 
企业将沿着生产经营——科技创新——生产型服务——资本金融——超级枢纽——模块集成——复式组织——战略产品这八大台阶拾级而上。
 
一是核心业务。“任何企业仅做后台支持而不创造营业额的工作都应该外包出去”。
 
“企业经营失败往往不是因为采取了错误的战略,而是由于好的战略没有能够被准确执行”。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读书笔记
 
点亮“在看”,好运不断!▼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