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
以下文章选自《叫我小蔡就可以》
每月读一本书
老舍说:人,即使活到七八十岁,有母亲在,多少还可以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就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但却失去了根。有母亲,是幸福的。只要有母亲在,你就有最后的包容和依靠。
——老舍
午休时候,无意间在阅览室翻到了龙应台的《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这应该是我近期读得最快的一本书。
美君是作者的母亲,93岁的她患了阿兹海默症,作者辞职搬到母亲身边照料,在照顾母亲的过程中,她提笔写下了19封写给母亲的信,并整理成这本书。
信里,作者就像是对着一个比自己年长26岁的女朋友那样,谈天说地。遗憾的是,收信人无法读信,也无法回复。
她还活着。可是失智,已经不认得我,不记得我,不能和我说话。事实上,她已经“离开”我了。
这本书写满了作者对亲情的眷恋、教育的深思和历史的回忆,书里还穿插了母亲生活年代的历史事件和母亲的家书日记。将个人情感烙在了真实的历史上,写尽了战争的残酷和生命的辽阔,道尽了对上一代的感恩致敬和下一代的温柔提醒。
上一代不会倾吐,下一代无心体会,生命,就像黄昏最后的余光,瞬间没入黑暗。
这个社会想来谈的都是我们要给孩子相处的“质量时间”,陪伴孩子长大。什么人谈过我们要给父母“质量时间”,陪伴他们老去?
弟弟住校,每周末回家,待的时间都没有超过24小时又走了。家里,最热闹是周末,最安静也是周末。他回家,老爸忙着给他洗换洗的衣服,收拾回学校的行李箱;老妈张罗着给他准备下周带去学校的“营养补品”,带他剪头发买书本。他回家,一半的时间关着房门复习功课,家里的电视也配合着他的时间。
“妈,下个月找个周末去南京看秋天吧!”
“想去啊!但是你还是安排在不是周末的时候吧。”
“可我工作日还得上班呢。”
妈妈一直在配合我们姐弟俩的时间。她只求自己的儿女健康成长、学业有成,可是孩子长大了,翅膀硬了,也离开她了。
我后悔,为什么在你认得我的那么长的岁月里,没有知觉到:我可以,我应该把你当一个女朋友看待?
为什么我把自己从“母亲”那个格子里解放了出来,却没有解放你?
为什么我愿意给我的女朋友们那么多真切的关心,和她们挥霍星月游荡的时间,却总是看不见我身后一直站着一个女人,她的头发渐渐白,身体渐渐弱,脚步渐渐迟,一句抱怨也没有地看着我匆忙的背影?
为什么我就是没有想到要把你这个女人看作一个也渴望看电影、喝咖啡、清晨爬山看芒草、需要有人打电话说“闷”的女朋友?
我清楚地记得身边女朋友们的生日,还会费一番心思准备惊喜,却把自己妈妈的生日忘了,该死。
妈妈,应该是在“女朋友”的名单里的呀。
她有名有姓有自己的性格和脾气,也有喜怒哀乐的时候,她也曾是一个小女孩,有自己的青春和阅历,可是我从来没有主动地想去了解她,倾听她,我不懂她。
面对慢慢老去的母亲,此生唯一能给的,只有陪伴。而且,就在当下,因为,人走,茶凉,缘灭,生命从不等候。
看完书,越发地想家。
大学毕业,选择来深,想的是自由。虽然两个小时的高铁就能到家,每个月回家最多也就待两个晚上。有时是因为朋友结婚,有时是因为陪朋友游玩,每次都来去匆匆。妈妈有次生气地开玩笑说“你这是把家里当酒店了啊。”
细想好像从来没有好好坐下来陪他们坐下来说话。很多时候,想开口跟妈妈倾诉,话到嘴边不知道该怎么组织语言,事情藏在心里憋着憋着就想不起来了。
如同大多数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我们好像缺少了向父母表达爱的能力,多数的时候,我们面对面坐着,是拘谨和沉默。
任何人,将来有一天都可能是美君。任何人,在每一天时间的进展里头,都在走向终点。对于衰老、失智、死亡这些事每天都在上演,如果我们能好好地去了解它、面对它,多点时间陪伴身边人,会不会就没那么多的遗憾。
人生的聚,有定额,人生的散,有期程,你无法索求,更无法延期。
不要在父母老去的时候才想起来爱他们,给他们温情,要把每一个片刻都当成天长地久。
常回家看看吧,趁一切还不迟。
每月读一本书
老舍说:人,即使活到七八十岁,有母亲在,多少还可以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就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但却失去了根。有母亲,是幸福的。只要有母亲在,你就有最后的包容和依靠。
——老舍
午休时候,无意间在阅览室翻到了龙应台的《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这应该是我近期读得最快的一本书。
美君是作者的母亲,93岁的她患了阿兹海默症,作者辞职搬到母亲身边照料,在照顾母亲的过程中,她提笔写下了19封写给母亲的信,并整理成这本书。
信里,作者就像是对着一个比自己年长26岁的女朋友那样,谈天说地。遗憾的是,收信人无法读信,也无法回复。
她还活着。可是失智,已经不认得我,不记得我,不能和我说话。事实上,她已经“离开”我了。
这本书写满了作者对亲情的眷恋、教育的深思和历史的回忆,书里还穿插了母亲生活年代的历史事件和母亲的家书日记。将个人情感烙在了真实的历史上,写尽了战争的残酷和生命的辽阔,道尽了对上一代的感恩致敬和下一代的温柔提醒。
上一代不会倾吐,下一代无心体会,生命,就像黄昏最后的余光,瞬间没入黑暗。
这个社会想来谈的都是我们要给孩子相处的“质量时间”,陪伴孩子长大。什么人谈过我们要给父母“质量时间”,陪伴他们老去?
弟弟住校,每周末回家,待的时间都没有超过24小时又走了。家里,最热闹是周末,最安静也是周末。他回家,老爸忙着给他洗换洗的衣服,收拾回学校的行李箱;老妈张罗着给他准备下周带去学校的“营养补品”,带他剪头发买书本。他回家,一半的时间关着房门复习功课,家里的电视也配合着他的时间。
“妈,下个月找个周末去南京看秋天吧!”
“想去啊!但是你还是安排在不是周末的时候吧。”
“可我工作日还得上班呢。”
妈妈一直在配合我们姐弟俩的时间。她只求自己的儿女健康成长、学业有成,可是孩子长大了,翅膀硬了,也离开她了。
我后悔,为什么在你认得我的那么长的岁月里,没有知觉到:我可以,我应该把你当一个女朋友看待?
为什么我把自己从“母亲”那个格子里解放了出来,却没有解放你?
为什么我愿意给我的女朋友们那么多真切的关心,和她们挥霍星月游荡的时间,却总是看不见我身后一直站着一个女人,她的头发渐渐白,身体渐渐弱,脚步渐渐迟,一句抱怨也没有地看着我匆忙的背影?
为什么我就是没有想到要把你这个女人看作一个也渴望看电影、喝咖啡、清晨爬山看芒草、需要有人打电话说“闷”的女朋友?
我清楚地记得身边女朋友们的生日,还会费一番心思准备惊喜,却把自己妈妈的生日忘了,该死。
妈妈,应该是在“女朋友”的名单里的呀。
她有名有姓有自己的性格和脾气,也有喜怒哀乐的时候,她也曾是一个小女孩,有自己的青春和阅历,可是我从来没有主动地想去了解她,倾听她,我不懂她。
面对慢慢老去的母亲,此生唯一能给的,只有陪伴。而且,就在当下,因为,人走,茶凉,缘灭,生命从不等候。
看完书,越发地想家。
大学毕业,选择来深,想的是自由。虽然两个小时的高铁就能到家,每个月回家最多也就待两个晚上。有时是因为朋友结婚,有时是因为陪朋友游玩,每次都来去匆匆。妈妈有次生气地开玩笑说“你这是把家里当酒店了啊。”
细想好像从来没有好好坐下来陪他们坐下来说话。很多时候,想开口跟妈妈倾诉,话到嘴边不知道该怎么组织语言,事情藏在心里憋着憋着就想不起来了。
如同大多数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我们好像缺少了向父母表达爱的能力,多数的时候,我们面对面坐着,是拘谨和沉默。
任何人,将来有一天都可能是美君。任何人,在每一天时间的进展里头,都在走向终点。对于衰老、失智、死亡这些事每天都在上演,如果我们能好好地去了解它、面对它,多点时间陪伴身边人,会不会就没那么多的遗憾。
人生的聚,有定额,人生的散,有期程,你无法索求,更无法延期。
不要在父母老去的时候才想起来爱他们,给他们温情,要把每一个片刻都当成天长地久。
常回家看看吧,趁一切还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