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比歇夫《奇特的一生》读书笔记
以下文章选自《破六奔七》
《奇特的一生》早在1979年由外国文学出版社翻译出版,我是在2017年,从《整理的艺术》一书中得知此书,我买到的是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版的同名图书,作者是俄罗斯的格拉宁。该书主要讲述了一个怪人柳比歇夫,他用自创的时间统计法,坚持56年,精确到分钟记录下自己的每一天的工作生活。他记录的清单可以绕地球几十圈。
柳比歇夫何许人也?他是前苏联的生物学家,哲学家和数学家。他毕业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一生发布了70多部学术著作。他在业余时间研究地蚤的分类,写过不少科学回忆录。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注,大约一万二千五百多张的打字稿。即使对于非常专业的作家来说,这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了。
柳比歇夫流传于世的不仅仅是他那天文数字般的科学专注,最惊动人心的是他流传下来的时间管理法,他的实践是史无前例,无人能比。
按照柳比歇夫的观点:“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但是仔细分析一下这个生命,可以说,最宝贵的是时间。因为生命是由时间构成的,是一小时一小时、一分钟一分钟累积起来的。没人能预计他在下一分钟里能发生什么,但至少我们可以记得前一分钟我们做过什么。”
柳比歇夫通过他的时间统计法对自己进行了研究和试验:践行在写、读、听、工作、思索各方面,他到底能干多少?怎么干?他不让自己负担过重,力不胜任;他总是循着他能力的边缘前进,他对自己能力的掂量精确无疑。
如果每个人都能知道自己能干些什么,那生活会变得多么美好!因为每个人的能力都比他自己感觉到的大得多,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感叹自己因能力有限而导致一事无成。
“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一件事”。我相信对常人而言,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难以效仿。说起来方法很简单,关键是难以持之以恒。
无论如何,他的时间管理至少给我们很多启示。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也应该要做好自己的时间管理,做一份日常工作生活的清单,记录自己所作的事情,定期分析自己做事行为,总结提高办事效率,使自己的工作或生活井井有条。
我自己就有切身的体会。
也可能是因为我从技术岗位第一个转型岗位是计划管理的缘故,我基本养成了每周末制定下周工作计划的习惯,并坚持到退休,从未间断过。
我坚持用一种记录本,记录我的工作流水账。我基本上固定使用一种规格大小的软皮本子,32开80页。软皮便于携带,统一大小便于保管。每一本都有序号,开始时,记上起始日期,用完一本之后标上结束日期,每一本顺序编号。
2004年2月,我从研究室调到管理部门之后开始记,到退休的时候已经记到第170多本了,坚持了十四年。
在我的记事本中,从头到尾的方向是按时间顺序纪录着我的周计划和执行的情况,日常工作的记录。记事本从尾到头的方向,纪录着我的一些随想或者有感而发的想法。看到一些好材料的摘要。也包括下月计划构思表,作为一个工作提醒。
我坚持做定期的总结和梳理。每周都对上周的工作进行梳理,把没有完成的工作移到下周。同时,思考下周应该做什么?尽可能的落实到某一天。周一,一上班就全力推进。同时,把新承诺的或约定事也追加到当周计划之中,每完成一项,就做上标识,这样周而复始地制定计划,努力去完成计划。这对自己的制定计划的合理性是一个考验,对提高自己统筹安排工作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做周计划的好处,第一是养成工作的计划性,第二也提高了执行力,第三也避免承诺的事因各种原因忘记而失信于人。
后续几年我还将记录本的重要信息录入计算机,一是回顾,二是梳理一些重要的事件、经典的句子、重要信息的摘要和自己的有价值的想法和思路等,便于检索和在应用。
习惯成为自然。应该讲,只要坚持就能成为一种习惯。习惯成为一种自觉。我想柳比歇夫的时间管理法也是如此。希望大家可以借鉴。
下面就看看柳比歇夫的《奇特的一生》吧!
柳比歇夫的时间管理法
记录时间的账簿。从1916年起,柳比歇夫开始记录时间开销日记,一天没有间断。时间开销日记的格式是日期+事件+花费时间,每天记录5-7行。柳比歇夫根据时间开销日记,每个月做月度总结,年底做年度总结。……柳比谢夫以总结为镜,检查自己的工作效率。
精确感知时间。柳比歇夫肯定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时间感,时间估计得十分准确,精确到分钟。……时间的急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他仿佛置身于这急流之中,觉得出来光阴在冷冰冰地流逝。
柳比歇夫把时间当成金钱。从收入和支出两条渠道进行统计,最后计算出自己向目标前进了多少。通过时间统计法,柳比歇夫更加珍惜时间,对时间充满崇敬。……一个人只有向自己提出远大目标时,这个时间统计法才能成立。
令人叹而观止的编号文档。还在柳比谢夫生前,谁见过他的文档都免不了惊愕。他的文件都编了号,装订成册,好几十、好几百本。……信件、手稿都用打字机重新打过。
当然了,没有这个时间统计法生活会更轻松一些,就像一般说来,某个阶段不学习会更轻松;不提高自己,不为别人做事也更轻松。但是,如果不去考虑轻松不轻松的问题,而考虑需要不需要的问题,那么人必然会严肃地考虑如何利用他一天、一个月、一年中荒废掉的那些时间。
假如能把一个人在生产中、生活中花费掉的时间摆出来给他看,他一定会发现他白白地、糊里糊涂地浪费掉的那一部分生命,并为其大吃一惊。
其他科学家类似的做法
从分类到体系,从体系到行为,从行为到习惯,从习惯到成效。
门捷列夫有记录日常点滴的癖好。发现元素周期表的门捷列夫粘贴每次旅行带回来的照片的纪念册。实际上,这是些带有汇报性质的纪念册。纪念他某次旅行的册子里,粘贴了宴会的请帖、菜单、一些纸质纪念章和明信片。门捷列夫自己洗印照片,自己粘贴,并注上说明。
门捷列夫分门别类的爱好。门捷列夫也把这类事务性的工作看成是休息,是享受。从门捷列夫身上也可以看到,分门别类的爱好可以体现在一切嗜癖之中,而门捷列夫的这些卡片目录和账本,也完全不是什么弱点。凡是他碰到的东西,他都想加以分门别类,把它们相同和相异的程度确定下来。……很多科学家认为事务性的工作并不是分散精力,而是有利于创造的一项条件。……我们只有在失去了以后,才能发现这一点。
整理和组织材料的过程就是享受。对门捷列夫来说,整理和组织材料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每个科学家在某种程度上都有一种特性,那就是要把混乱的东西归纳成体系,发现其内在的联系,总结其规律性。……他们用各种各样的体系把日常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他们有保管资料的体系、通信的体系、保存照片的体系等。
对柳比歇夫的评价
死者比生者有更多的权利。他已经做古,能够盖棺定论了。对他的一生通盘推敲一番,作出定评。他的思想将得到公认……,不知道为什么,死者比生者有更多的权利,有更多的机会。
柳比歇夫的的魅力。他的魅力又在什么地方呢?乍看起来,吸引人的,是他在观点上标新立异。他所说的一切,似乎都是离经叛道的。最最不可动摇的原理,他都能提出怀疑。论据每每从别人没有想到过的地方突然冒出来。……一切都是他自己的,是他自己深思熟虑的结果。柳比歇夫最不能容忍的是无可争辩的真理、不可动摇的信仰、绝对的结论。
记录分析自己的一切是需要勇气的。做这样的分析,比做忏悔需要更大的精神力量。在上帝面前坦白,总要比在凡人面前坦白容易些。把自己的弱点、恶习、空虚等统统暴露在众人面前和自己面前,是需要勇气的。
什么也阻挡不了他去完成既定的任务。计划生活的骑士、机器人,献身于他的方法的苦行僧。
献身不被大众看好的工作是需要勇气的。在我们的时代,决心献身于一种旁人看来极不重要的工作,是需要有一定勇气的。
就拿昆虫学家施万维奇来说吧,他终身研究蝴蝶翅膀上的花纹。他遭到嘲笑。许多人,特别是在头几个五年计划期间,认为他干的不是正事,对国民经济、植物栽培等均无益处。蝴蝶翅膀的花纹,十足脱离实际的繁琐哲学!抽象科学!对此施万维奇能说什么呢?他一句话也答不上来。想必他也曾从事一种被众人认为古怪的事业而深感痛苦吧。
可是伟大的卫国战争开始了。列宁格勒被围困。军事目标必须被伪装起来。这时发现蝴蝶翅膀花纹构图原则乃是迷彩伪装最理想的自然界结构,是迷彩伪装的科学根据。当时所有人对迷彩伪装只有十分模糊的概念,于是吸收施万维奇参加列宁格勒军事目标的伪装工作,而他为保卫列宁格勒免于空中威胁做了十分重要、十分有益的事情。
我们需要“仰望星空的人”施万维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时间管理的意义
只有时间属于自己。一切都不是我们的,而是别人的,只有时间是我们自己的财产。……珍惜时间的方法也可能有助于培养道德感情。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对时间的感觉逐步强烈。人对时间的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强烈、逐步敏锐起来,到了老年,有生之年愈少,时间的脚步声就听得愈真。
我们的时间大部分虚抛浪掷。人人心里都有一座闹钟嘀嗒嘀嗒走着。我们一生的时间,大部分用于虚抛浪掷,无所事事。我们整个一生,几乎都没有用来干应该干的事。
我们的生活是以事件做标志的。我们的记忆是靠什么?靠事件。我们的生活是拿事件来做标志的。它们仿佛是路标,路标之间却是一片空白。
时间开销日记都是珍贵材料。任何一本日记,只要一年年认真地记,都是文学的珍贵材料。……日记要求不高,只要求老实、有思想和意志。文学才能有时候竟会妨碍目击者的陈述做到公允客观。未经雕琢的、最最朴实无华的记载日常生活的日记,不知道为什么如今是那么少。岁月流逝,蓦地发现,一些历史性、全民性的事件,虽然大家都是亲身经历了,虽然影响到千千万万人的命运,同时代人的记述却贫乏的可怜。
时间统计法有助于取得超越成就。柳比歇夫的一生证明了,连续系统的使用时间统计法,可以帮助个人把一切才能集中于一个目标上,取得超越天才的成就。
善于工作的人时间总是够用的。善于工作的人,时间总是够用的,他们的时间要比别人多些。……随时随地的利用“时间下脚料”。“碎片式”学习法即随时随地的利用“时间下脚料”。
柳比歇夫遵循自己的时间统计法,从不把半个小时看成是少量的时间,所以,他做了很多事。
其他有趣的观点
什么是天才。天才永远是那个促成结果的人。一种事业,总有许多先驱者为之献出智慧,最后轮到一个人来完成它,这个人就是天才。
在学术方面举手通过不说明任何问题。科学又不是国会,而且多数往往并不正确。
创造性的源泉要求兼及旁骛。有这么一句古老的寓言:一个医生,如果他仅仅是一个好医生,那就不可能是一个好医生。对科学家当然也可以这么说,一个科学家,如果他仅仅是一个科学家,那他也就不可能是一个大科学家。当想象力和灵感消失时,创造性的源泉也就枯竭了。创造性的源泉也要求兼及旁骛,否则科学家就只剩下追求事实了。
时间不知哪里去了,越来越少。进步不就在于替人们节约时间吗!为了节省时间,人们下了马车坐上火车,下了火车坐上飞机。发明了电报和电话来代替书信,电视代替了剧院,拉链代替了扣子,圆珠笔代替了鹅翎。电梯、计算机、百货公司、电传打字机、电动剃刀,这一切发明,都是为了替人们节省时间。然而,不知道为什么,人们越来越感到时间不够用。人们加速了速度,推广了电子计算机,把百货公司翻修成自选商场,采用照相制版法来印报纸,连说话都尽量说的简洁些,也不动手写了,而是利用录音机口授。但时间却越来越紧张。人人都感到时间的匮乏。……没有时间看朋友;没有时间写信;没有时间照料孩子;没有时间去想;没有时间到秋天的树林里去站一会儿,什么也不想,光去听听飞舞的落叶飒飒作响;没有时间吟诗;没有时间去给父母扫墓。小学生也好,大学生也好,老头儿也好,大家都没有时间。
《奇特的一生》早在1979年由外国文学出版社翻译出版,我是在2017年,从《整理的艺术》一书中得知此书,我买到的是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版的同名图书,作者是俄罗斯的格拉宁。该书主要讲述了一个怪人柳比歇夫,他用自创的时间统计法,坚持56年,精确到分钟记录下自己的每一天的工作生活。他记录的清单可以绕地球几十圈。
柳比歇夫何许人也?他是前苏联的生物学家,哲学家和数学家。他毕业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一生发布了70多部学术著作。他在业余时间研究地蚤的分类,写过不少科学回忆录。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注,大约一万二千五百多张的打字稿。即使对于非常专业的作家来说,这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了。
柳比歇夫流传于世的不仅仅是他那天文数字般的科学专注,最惊动人心的是他流传下来的时间管理法,他的实践是史无前例,无人能比。
按照柳比歇夫的观点:“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但是仔细分析一下这个生命,可以说,最宝贵的是时间。因为生命是由时间构成的,是一小时一小时、一分钟一分钟累积起来的。没人能预计他在下一分钟里能发生什么,但至少我们可以记得前一分钟我们做过什么。”
柳比歇夫通过他的时间统计法对自己进行了研究和试验:践行在写、读、听、工作、思索各方面,他到底能干多少?怎么干?他不让自己负担过重,力不胜任;他总是循着他能力的边缘前进,他对自己能力的掂量精确无疑。
如果每个人都能知道自己能干些什么,那生活会变得多么美好!因为每个人的能力都比他自己感觉到的大得多,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感叹自己因能力有限而导致一事无成。
“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一件事”。我相信对常人而言,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难以效仿。说起来方法很简单,关键是难以持之以恒。
无论如何,他的时间管理至少给我们很多启示。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也应该要做好自己的时间管理,做一份日常工作生活的清单,记录自己所作的事情,定期分析自己做事行为,总结提高办事效率,使自己的工作或生活井井有条。
我自己就有切身的体会。
也可能是因为我从技术岗位第一个转型岗位是计划管理的缘故,我基本养成了每周末制定下周工作计划的习惯,并坚持到退休,从未间断过。
我坚持用一种记录本,记录我的工作流水账。我基本上固定使用一种规格大小的软皮本子,32开80页。软皮便于携带,统一大小便于保管。每一本都有序号,开始时,记上起始日期,用完一本之后标上结束日期,每一本顺序编号。
2004年2月,我从研究室调到管理部门之后开始记,到退休的时候已经记到第170多本了,坚持了十四年。
在我的记事本中,从头到尾的方向是按时间顺序纪录着我的周计划和执行的情况,日常工作的记录。记事本从尾到头的方向,纪录着我的一些随想或者有感而发的想法。看到一些好材料的摘要。也包括下月计划构思表,作为一个工作提醒。
我坚持做定期的总结和梳理。每周都对上周的工作进行梳理,把没有完成的工作移到下周。同时,思考下周应该做什么?尽可能的落实到某一天。周一,一上班就全力推进。同时,把新承诺的或约定事也追加到当周计划之中,每完成一项,就做上标识,这样周而复始地制定计划,努力去完成计划。这对自己的制定计划的合理性是一个考验,对提高自己统筹安排工作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做周计划的好处,第一是养成工作的计划性,第二也提高了执行力,第三也避免承诺的事因各种原因忘记而失信于人。
后续几年我还将记录本的重要信息录入计算机,一是回顾,二是梳理一些重要的事件、经典的句子、重要信息的摘要和自己的有价值的想法和思路等,便于检索和在应用。
习惯成为自然。应该讲,只要坚持就能成为一种习惯。习惯成为一种自觉。我想柳比歇夫的时间管理法也是如此。希望大家可以借鉴。
下面就看看柳比歇夫的《奇特的一生》吧!
柳比歇夫的时间管理法
记录时间的账簿。从1916年起,柳比歇夫开始记录时间开销日记,一天没有间断。时间开销日记的格式是日期+事件+花费时间,每天记录5-7行。柳比歇夫根据时间开销日记,每个月做月度总结,年底做年度总结。……柳比谢夫以总结为镜,检查自己的工作效率。
精确感知时间。柳比歇夫肯定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时间感,时间估计得十分准确,精确到分钟。……时间的急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他仿佛置身于这急流之中,觉得出来光阴在冷冰冰地流逝。
柳比歇夫把时间当成金钱。从收入和支出两条渠道进行统计,最后计算出自己向目标前进了多少。通过时间统计法,柳比歇夫更加珍惜时间,对时间充满崇敬。……一个人只有向自己提出远大目标时,这个时间统计法才能成立。
令人叹而观止的编号文档。还在柳比谢夫生前,谁见过他的文档都免不了惊愕。他的文件都编了号,装订成册,好几十、好几百本。……信件、手稿都用打字机重新打过。
当然了,没有这个时间统计法生活会更轻松一些,就像一般说来,某个阶段不学习会更轻松;不提高自己,不为别人做事也更轻松。但是,如果不去考虑轻松不轻松的问题,而考虑需要不需要的问题,那么人必然会严肃地考虑如何利用他一天、一个月、一年中荒废掉的那些时间。
假如能把一个人在生产中、生活中花费掉的时间摆出来给他看,他一定会发现他白白地、糊里糊涂地浪费掉的那一部分生命,并为其大吃一惊。
其他科学家类似的做法
从分类到体系,从体系到行为,从行为到习惯,从习惯到成效。
门捷列夫有记录日常点滴的癖好。发现元素周期表的门捷列夫粘贴每次旅行带回来的照片的纪念册。实际上,这是些带有汇报性质的纪念册。纪念他某次旅行的册子里,粘贴了宴会的请帖、菜单、一些纸质纪念章和明信片。门捷列夫自己洗印照片,自己粘贴,并注上说明。
门捷列夫分门别类的爱好。门捷列夫也把这类事务性的工作看成是休息,是享受。从门捷列夫身上也可以看到,分门别类的爱好可以体现在一切嗜癖之中,而门捷列夫的这些卡片目录和账本,也完全不是什么弱点。凡是他碰到的东西,他都想加以分门别类,把它们相同和相异的程度确定下来。……很多科学家认为事务性的工作并不是分散精力,而是有利于创造的一项条件。……我们只有在失去了以后,才能发现这一点。
整理和组织材料的过程就是享受。对门捷列夫来说,整理和组织材料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每个科学家在某种程度上都有一种特性,那就是要把混乱的东西归纳成体系,发现其内在的联系,总结其规律性。……他们用各种各样的体系把日常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他们有保管资料的体系、通信的体系、保存照片的体系等。
对柳比歇夫的评价
死者比生者有更多的权利。他已经做古,能够盖棺定论了。对他的一生通盘推敲一番,作出定评。他的思想将得到公认……,不知道为什么,死者比生者有更多的权利,有更多的机会。
柳比歇夫的的魅力。他的魅力又在什么地方呢?乍看起来,吸引人的,是他在观点上标新立异。他所说的一切,似乎都是离经叛道的。最最不可动摇的原理,他都能提出怀疑。论据每每从别人没有想到过的地方突然冒出来。……一切都是他自己的,是他自己深思熟虑的结果。柳比歇夫最不能容忍的是无可争辩的真理、不可动摇的信仰、绝对的结论。
记录分析自己的一切是需要勇气的。做这样的分析,比做忏悔需要更大的精神力量。在上帝面前坦白,总要比在凡人面前坦白容易些。把自己的弱点、恶习、空虚等统统暴露在众人面前和自己面前,是需要勇气的。
什么也阻挡不了他去完成既定的任务。计划生活的骑士、机器人,献身于他的方法的苦行僧。
献身不被大众看好的工作是需要勇气的。在我们的时代,决心献身于一种旁人看来极不重要的工作,是需要有一定勇气的。
就拿昆虫学家施万维奇来说吧,他终身研究蝴蝶翅膀上的花纹。他遭到嘲笑。许多人,特别是在头几个五年计划期间,认为他干的不是正事,对国民经济、植物栽培等均无益处。蝴蝶翅膀的花纹,十足脱离实际的繁琐哲学!抽象科学!对此施万维奇能说什么呢?他一句话也答不上来。想必他也曾从事一种被众人认为古怪的事业而深感痛苦吧。
可是伟大的卫国战争开始了。列宁格勒被围困。军事目标必须被伪装起来。这时发现蝴蝶翅膀花纹构图原则乃是迷彩伪装最理想的自然界结构,是迷彩伪装的科学根据。当时所有人对迷彩伪装只有十分模糊的概念,于是吸收施万维奇参加列宁格勒军事目标的伪装工作,而他为保卫列宁格勒免于空中威胁做了十分重要、十分有益的事情。
我们需要“仰望星空的人”施万维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时间管理的意义
只有时间属于自己。一切都不是我们的,而是别人的,只有时间是我们自己的财产。……珍惜时间的方法也可能有助于培养道德感情。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对时间的感觉逐步强烈。人对时间的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强烈、逐步敏锐起来,到了老年,有生之年愈少,时间的脚步声就听得愈真。
我们的时间大部分虚抛浪掷。人人心里都有一座闹钟嘀嗒嘀嗒走着。我们一生的时间,大部分用于虚抛浪掷,无所事事。我们整个一生,几乎都没有用来干应该干的事。
我们的生活是以事件做标志的。我们的记忆是靠什么?靠事件。我们的生活是拿事件来做标志的。它们仿佛是路标,路标之间却是一片空白。
时间开销日记都是珍贵材料。任何一本日记,只要一年年认真地记,都是文学的珍贵材料。……日记要求不高,只要求老实、有思想和意志。文学才能有时候竟会妨碍目击者的陈述做到公允客观。未经雕琢的、最最朴实无华的记载日常生活的日记,不知道为什么如今是那么少。岁月流逝,蓦地发现,一些历史性、全民性的事件,虽然大家都是亲身经历了,虽然影响到千千万万人的命运,同时代人的记述却贫乏的可怜。
时间统计法有助于取得超越成就。柳比歇夫的一生证明了,连续系统的使用时间统计法,可以帮助个人把一切才能集中于一个目标上,取得超越天才的成就。
善于工作的人时间总是够用的。善于工作的人,时间总是够用的,他们的时间要比别人多些。……随时随地的利用“时间下脚料”。“碎片式”学习法即随时随地的利用“时间下脚料”。
柳比歇夫遵循自己的时间统计法,从不把半个小时看成是少量的时间,所以,他做了很多事。
其他有趣的观点
什么是天才。天才永远是那个促成结果的人。一种事业,总有许多先驱者为之献出智慧,最后轮到一个人来完成它,这个人就是天才。
在学术方面举手通过不说明任何问题。科学又不是国会,而且多数往往并不正确。
创造性的源泉要求兼及旁骛。有这么一句古老的寓言:一个医生,如果他仅仅是一个好医生,那就不可能是一个好医生。对科学家当然也可以这么说,一个科学家,如果他仅仅是一个科学家,那他也就不可能是一个大科学家。当想象力和灵感消失时,创造性的源泉也就枯竭了。创造性的源泉也要求兼及旁骛,否则科学家就只剩下追求事实了。
时间不知哪里去了,越来越少。进步不就在于替人们节约时间吗!为了节省时间,人们下了马车坐上火车,下了火车坐上飞机。发明了电报和电话来代替书信,电视代替了剧院,拉链代替了扣子,圆珠笔代替了鹅翎。电梯、计算机、百货公司、电传打字机、电动剃刀,这一切发明,都是为了替人们节省时间。然而,不知道为什么,人们越来越感到时间不够用。人们加速了速度,推广了电子计算机,把百货公司翻修成自选商场,采用照相制版法来印报纸,连说话都尽量说的简洁些,也不动手写了,而是利用录音机口授。但时间却越来越紧张。人人都感到时间的匮乏。……没有时间看朋友;没有时间写信;没有时间照料孩子;没有时间去想;没有时间到秋天的树林里去站一会儿,什么也不想,光去听听飞舞的落叶飒飒作响;没有时间吟诗;没有时间去给父母扫墓。小学生也好,大学生也好,老头儿也好,大家都没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