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读书笔记2:智能医疗设备

以下文章选自《产品复盘》
 
本书中描述的设备名词是可穿戴医疗设备,但其实将目光放在当下,放在整个医疗领域,可穿戴医疗设备本身太过科幻,能尽可能的实现全覆盖的民用智能医疗设备的普及,就可以将整个医疗进行颠覆了。
 
智能医疗设备作为可以采集并上传用户体征数据的设备,可以协助医生掌握用户病情数据,调整治疗方案,提交治疗效果,这是未来院外健康管理的方向课题。
 
智能医疗设备尤其在体重、体脂、血压、血氧、血糖、心电等相关慢病管理领域,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也是目前商业化的主流领域。
 
智能设备需求的产生,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大的社会发展趋势:
 
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导致市场上出现一个大的需求:远程连续监控老人的身体健康数据,便于快速发现问题,快速救助诊疗。
 
慢性病的治疗需求,慢性病的特点就是治疗时间跨度长,易反复。因此需要能够居家便捷地连续监测患者的体征数据。
 
民众对健康的认知水平提高,互联网医疗的用户培育。
 
随着智能医疗设备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轻便,可穿戴。人类将持续不断的观察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多的体征数据被实时监控,一个虚拟的量化自我将在云端存储更新并与万物互联,我们的医疗行为终将被彻底改变。
 
目前常见的应用于智能医疗设备中传感器,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体温传感器:以测量体温为主,实时监控人体体温变化
 
热通量传感器:用来检测热量消耗能力,可以用于血糖辅助计算和新陈代谢能力计算。
 
体重计量传感器:用于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
 
脉搏波传感器:推算血压、脉率等数据
 
生物电传感器:用于心电、脑电数据采集,也可用于推算脂肪含量
 
光学传感器:推算血氧含量、血流速。
 
智能医疗设备的局限性,或者说发展方向总结下来有以下五点:
 
拓宽应用范围,检测更多的人体的重要的生理体征数据。
 
数据更准确,目前的很多民用医疗设备没有二级医疗器械许可证,不被医疗机构作为标准参考数据,在数据稳定性及真实性上存在较大的问题
 
智能设备更轻,更无感,集成度更高。虽然可穿戴设备的突破是非常难得,但这确实是医疗设备领域的理想方向,一个未来的手表通过集成大量元器件,可以检测大多数的体征数据并保证其医疗数据的准确性。
 
智能设备价格更低,更亲民。
 
测量方式的智能化,目前的很多体征数据的检测并不智能,设备体型大,检测原理原始。譬如:传统血压的检测是基于物理原理,通过对测量部位进行力量压迫,然后通过血管壁的压力反馈来测量,这种方式显然无法满足设备的智能化发展。
 
 

相关读后感推荐:

《马思纯发读后感被骂》感想1800字_《马思纯发读后感被骂》感想

《好性格是管教出来的》读后感500字_《好性格是管教出来的》读后感

【五星三名 文化育人】文澜周末读书会|审美初体验

《墨·中国艺术启蒙系列·第1辑:顾恺之和他的《洛神赋图》》读书有感800字_《墨·中国艺术启蒙系列·第1辑:顾恺之和他的《洛神赋图》》读书有感

《The Miracle Worker》读后感_《The Miracle Worker》500字

《暴龙父子》读后感500字_《暴龙父子》读后感

【感悟共享】“恩师相伴,共抗疫情”活动读后感分享——2019级历史学(师范)专业赵婧如

《看不见的大狗》 读后感500字_《看不见的大狗》 读后感

《画出来的语文课:轻松学古诗词》读书感悟_《画出来的语文课:轻松学古诗词》读书感悟500字-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