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关雎〉》 | 读书笔记

以下文章选自《问题是门的把手》
 
读无竟寓先生《诗之为诗:诗经大义发微卷一》之《关雎》篇
 
风教所以调柔人情之不仁能相感,矫正人欲之过偏使能中正也(《诗之为诗》p66) 
 
思考:
 
此篇发微了风之为风,风之何以风。而读柯老师这本新书,不也是一时风起吗?而“关关雎鸠”,有其风,就得其应。有“关关”之应,有沉默以应,有“在河之州”之水声相应,有舟行水上,荡波采流之相应。有琴瑟,有钟鼓,有辗转,有反侧。有思,有求,有求,有思,然后相应乎。“参差荇菜”,人间之事,人间之人,莫不参差乎?“左右采之”,“左右芼之”,但人事天命又岂可左右。虽然,“荇菜”当行,“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勉之,勉之。
 
20.10.19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不但是《关雎》这一篇的起兴,也是整部《诗经》之为风教的起兴。(《诗之为诗》p67)
 
思考: 
 
为何此句诗能成为整个风教的起兴呢,整篇诗,整本诗,六经,起“中国不绝若线”之兴?“关关”之音,或既是“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的喟叹,呼唤,又是对回响的漫漫等待。“德不孤,必有邻”,但有其独乎。千年之大圣,又旦暮遇之尔。“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当为“在河之洲”而有所发乎?绵绵荡荡,跌跌洋洋,汪流大川,千长万长。“子在川上”,何以在川上?有所立乎,无所立乎,有而无,无而有立乎?“兴于诗,立于礼”,或立于道路乎,或立于桥梁乎?桥梁作为道路的桥梁,无不是行道之道,又有所克而达乎?“克己复礼,为仁”。而时间流过的就是我呀,万千,千万的桥梁,要通达的,最后也不过是我们自身。
 
通过打字,诵读,吟唱,这一切都开始拥有了我们的体温。
 
20.10.20
 
从思考的发轫来说,自然是有好坏,不然我们都用不着反复讨论美善。但这个,又未必有一个僵化的,固执的标准在那里。所谓易之变易,不易,简易。但我想多说说简易,那就是要有一种直击人心的通达,感通响应在里面吧。当然这问题本有一种艰难在里面,还可反复琢磨。
 
20.10.20
 
风之所咏者情也,而诗之所教者道义也。” “今日世界情欲泛滥,名实错舛,《诗》与《春秋》之教正当其时。(《诗之为诗》p66)
 
思考:
 
“风之所咏者情也”,情之为何物,总让人疑惑,总惹人疑惑。若非“淑女”,何生情焉?若无所感,何求之有?求而即得,何思之有?思而不远,何其悠哉?失去悠远,何又反侧?“憧憧往来”(咸卦)“往来井井”(井卦)。徘徊反侧,几多心忧,几多何求,世人不过往来如织,婆娑市中,车水马龙。然后才有独与天地相往来乎?独者天也,感者亦天也。天与天要打上一架吗,打架与拥抱,总归纠缠。但情与名又有何干?名与物又有何系?知物,在格乎?一个个格子间的楼房,在夜里参差明亮。一个个格子的工作台,埋首噼啪,一个个工厂的车间,一块块格子的田野,街道,小区,公园,站台,招牌。然而不格乎?混混然,噩噩然,一日复一日的熟视无睹?闻“关关”之声,然后得“淑女”之“好逑”?求思反侧,然后知“关关”之“雎鸠”?往来,来往,井水甘冽。井水亦有所照乎,亦有所涤乎?然后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得其物乎?得其“琴瑟友之”之友,“钟鼓乐之”之乐乎?乐之有成乎,无成乎?风吹万物,如鼓。
 
20.10.21
 
天地万物之韵脚为何?或许留些残缺与追想,未尝不是人事之固然,也未尝不好。“慎终追远”,有其“慎”之顿挫,又“追”之深情万远
 
当然也有其当辩处,当断处,当凌冽处。诗经之诗之韵脚,读法又为何?音不害意,却辅翼之,有有声之音,有无声之乐。
 
20.10.21
 
《尔雅》“仇,匹也”,毛传“逑,匹也”,都是艰难的匹配,犹如《易》之乾坤、春秋之君臣,都是富有张力的匹配,需要去教、去学、去求的匹配。(《诗之为诗》p70)
 
思考:
 
为何这所有的里面,都有艰难在呢?就像艰难,是这些美善的一部分。但说美善的时候,我们又有一种纯粹化,净化的倾向。所谓的温柔敦厚,是与艰难相离的吗,还是不离的吗?或者离与不离的追问,本就跌入了艰难?就像所有的好的杂凑,并不比任何一部分好更好,或许还要更糟。而好是什么,不好又是什么?虽然,高下相倾,长短相较,前后相随,难易相成。琢磨这些有的,无的,总要生出些许的烦恼。那只要不去求,便不就好了吗?但“关关”的叫声,总是在日里夜里,鸟爪一样在心头抓挠。某一个雪白的早晨,我们以为一切都覆盖,都覆盖。而稀疏的爪印,还尝试着紧紧抓住,那已然飞离的飞离,尽管显得徒劳。而“寤寐思服”之间的“寤寐”就像一场梦,醒也是梦,梦也是梦,说你在做梦,而说你做梦本身也是梦。这多少有点儿像一个小孩儿,慌张的朝着空中乱抓,想要抓住那些音乐,音色,音调。但艰难是那么的具体,坚硬如石,具体如石。而行于梦上的轻舟,就要满载着它的轻,在晨雾中,一路吃水而行。而江水深流之下的深度,是泥沙、石头、所有生命、所有死亡的沉积,起起伏伏的凸凹。然后知温柔敦厚,如湖,如海,如天,平阔粹蓝。
 
20.10.22
 
“好逑”的夫妇之义要求相当,“相当”的意思既包含相感、相求、相互悦乐、也包含感而不滥、求而有节、悦乐而不淫,也就是雎鸠之“挚而有别”(郑笺:“雌雄情意至,然而有别”),淑女之“幽闲贞专”(“窈窕”)”。(《诗之为诗》p73)
 
“而在现代夫妻关系中,夫妇只不过互为宠物:一朝有宠一朝欢,一朝失宠一朝离。(《诗之为诗》p74)
 
思考:
 
这个“挚而有别”的“别”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既然有“别”,为什么要相感呢?还是说因为有“别”,所以才相感呢?若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应与求之间相互的的“相”,都是应了“同”。那“关关”这到底是一只鸟的叫声,两只鸟的叫声,或者说根本是一声呢?从两个同样的“关”来说,可以说是同一个叫声。哪怕是这只鸟叫了一声“关”,另一只鸟回了一声“关”,这就像镜子回应了我们自己的眼睛一样。那既然是“两个”“关”,又怎么能说成是一个呢?
 
或者一个是另一个的回声,回声就像是影子?有时候,我们便是如此来理解男女双方的关系的,或者所谓阴阳,不也是光与影的交织错落吗?光与影,听起来,或者要是我们固化的思考,好像就是有这样一种压迫在里面。这里面难道没有上与下的势在吗?
 
而蝴蝶是阴,还是阳呢?它翩翩的扇动,不是飞吗,但又是那么强烈的飞吗?蝴蝶不是像火焰一样的,在燃烧着飞吗?但它不也像彩色的,那样轻的燃烧的灰烬,被火的热浪,抛撒随波在空气中吗?而蝴蝶终于消失在这所有里,早晨的光碎,从这边,撒落到那边,并变幻着自己的图形。或者撒落的本就是阴影。我们看到的到底是那另有其真的影子,还是说我们看到的就是光。你猜,一阵风来,是光斑,还是影斑,先飞呢?一条大河正在从树叶又树叶子的缝隙间,流将下来啦。
 
20.10.23
 
此书为柯小刚老师的新书《诗之为诗》
 
六经编修之于孔子,很可能是从《关雎》开始的,也是自始至终伴随着《关雎》的基本情思和诗乐节奏的。(《诗之为诗》p78)
 
易曰:“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王者之事,仁也智也,化百姓于无形,“民无德而称焉”(《论语 泰伯》)。(《诗之为诗》p79)
 
思考:
 
为什么作为开始的开始,会有这么大的力量,把这样的“诗乐节奏”,一直保持到最后呢?“诗者持也”,这样的“持”又是怎样的一种持呢?难道是抱成一个雕像吗?像那个微生高执着的抱持着,然后被时间的洪流冲溃、淹没吗?而与“自始至终”相伴随的,自始至终相伴随的却又是若有若无的“若有如无”。那什么又是“若有若无”,什么又是“冯冯翼翼”?
 
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两个,两个人,还是我们自身的两部分,为什么却没有打起来呢?往往我们听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又放松了下来,甚至能相视一笑。仁智之间,为何是无形呢?
 
每一个早晨,都有那么多的声音,或者那么多的无声。而我的倾听,就像是一个通道,那些声音从这面穿到了那面,或者从那面穿到了这面。
 
冯冯翼翼的穿越,我能听到它哒哒的马蹄,或是看见船行隐没后,残留的水迹。但水迹又会在水迹之中消散,就像大海,倒映着一万条河流的影子。记得,忘记,忘记,记得。我们曾经互相拥抱,就像把各自相互的高高举起。你的重量就是我起飞展开的羽翼,我的深沉却是你推波空行满载着他乡。尽管水里满是破碎的破碎,但终究又结成了一块明月的伤疤。夜晚,我们一头扎入梦中,在睡眠里潜游,潜游。终于憋不住一口气,撞出水面,醒来。晨光如此锋利,锋利得把屏息喉咙的绳子睁开。而梦的残存,将是这整个秋日的暖阳,令人目眩的低音。
 
20.10.24
 
诗是发之于言文的情志,诗教则是一种达情以至性的文教。(《诗之为诗》p82)
 
周文诗教和礼乐之教的要点就在性情、物我、内外之间的疏贯与通达。(《诗之为诗》p82)
 
情、文之于周虽然重要,但文教之明在于反质(反通返),用情之义在于复性。(《诗之为诗》p82)
 
思考:
 
反为什么通返呢,这两个不是反着着的吗?但反为什么不通返,明明都是同样的读法呢?而这 “明明”又明明显得难以捉摸的晦暗。
 
反到底要反什么呢?或许就是那个突然的开端。开端总是显得突然。但有时当我们回顾过往的时候,又发现,事情、两人的关系就不知不觉的开始了。当然,这样的对不知不觉的察觉,是一次回顾,一次回返,一次调转头来的追认。
 
开始,总是朝向一个结束的开始,朝向一个远方。但真当行到了远处,那个开始之为开始,越加的成为了开始,同时也远了起来。起来,总是让人翘首以盼。
 
那一开始我们不动不就好了,何须后面回返的麻烦呢?但不,就不,似乎事情就是要和你作对,和你反着来。
 
开始本就像是对自身的一种溢出,而朝向远方、他乡的远与他,又像是要把自身注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亚里士多德说朋友就是另一个自己。或许这在某种意义上说,自己并不完全是自己。或者自己,单单是自己,本就是自己的残缺。回归
 
所以溢出,并不是因为我们太多了,注入,也不是因为我们太空了。越是不完满,才越是向往着远方。而两个、三个、四个、千千万万个自己,才期盼着远方之人的到来与归来。
 
“挚而有别”的“别”,似乎就是在这样的开始与回返中,相互“反”与“别”。而只有在这种长久的,遥远的,捉摸不透的阔别中,我们才深情的期待着归返。
 
而今春的桃花又开了,之子于归,记忆被桃花鲜红的绽放所点燃,燃烧,毁灭,凋零,绚烂。桃子一天天就膨胀得,像种子的梦。
 
20.10.25
 
 

相关读后感推荐:

《青鸟》读后感500字_《青鸟》读后感

《每个教师都可以使用的178个教学工具》读后感500字_《每个教师都可以使用的178个教学工具》读后感

《他是猫》读书有感800字_《他是猫》读书有感

《巨人的时间》读后感_《巨人的时间》读后感500字-800字

《中国梦·劳动美青少年劳动教育丛书 这就是劳动精神》读书感想800字_《中国梦·劳动美青少年劳动教育丛书 这就是劳动精神》读书感想

读书使人进步——阅读心得分享

《可爱城的秘密》读后感500字_《可爱城的秘密》读后感

《怎样冲出太阳系》读后感500字_《怎样冲出太阳系》读后感

《巴比伦的好野人:让年轻人不再喊穷(最新译本,畅销书《富爸爸,穷爸爸》作者理财启蒙之书)》读后感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