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红楼小讲》之第四讲《石头下凡》
以下文章选自《指间渡》
1.我们讲过了《红楼梦》主题本旨,大家务必不要忘记——那本是“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
2.我们也讲过了经历者主人公并非是一块顽冥不灵的石头,而是“灵性已通”的美玉这一要害之点。
3.这块具有特别灵性的石头,下凡入世是“向人间惹是非”的。对此,雪芹在书的一开头也早有明文了,他说的是“原来近日风流冤孽又将去造劫历世去”。这“造劫”,须当特加注意,它和“惹是非”,说的都是一回事。由此可见,这块“凡心已炽”的石头,不单是消极地去向人间承受加之于它的种种经历,而且更要紧的是还要去积极地干涉人世。
4.下面忽然在甄士隐做梦的时候,却又让他遇见了这僧道二人,二人正在讨论携石下凡入世的事。士隐乃向他们求见这石头一面,竟然如愿以偿,正要细看时,梦已惊醒,“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笔又顿住了。雪芹用此妙笔“交代”了宝玉的降生,那时节是烈日芭蕉之景,应是初交仲夏天气。所以到第六十二、六十三两回大书,专写宝玉生辰的盛会时,整个写的都是开始进入仲夏的风物景色。脂砚斋批《石头记》,常说“一丝不错”。雪芹的笔法,是这样令你“不知不觉”地被他引之入胜,你这里还在“莫明其妙”,他那里却是“一丝不错”的呢。
5.雪芹开头以女娲补天领起全书,就是济世救民的思想。被弃的大石,为何日夜悲号感叹?正因它不得去参加补天的这场大事业。这已无可如何了,所以它一听僧道讲述人间尘世,就非要“下去”不可。《石头记》记的就是它下世的经过和经历,可是全文的最后,却有一偈子,说道是: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这说的就是一番补天,一番入世,都徒劳枉费,而毫无建树,白白在“红尘”(人间世)经历了那么多年!这乃是作者的一生叹恨,此怀难遣,万不得已,这才去写一部稗官野史、小说闲书!这是明明白白地诉与读者,难道这种情怀心境,却反而是消极虚无、离尘出世的?我是无法形成这种理解、达到这个结论的。
6.再如,古今中外,作者为了写好他自己的作品中的主人公,不知要费多少心血,除了真是以坏人(或反面人物)为主角者以外,大多数应当选用最得宜最恰切的措词和手法去刻画他自己心爱的中心人物的。雪芹十年辛苦,呕心沥血,为写贾宝玉而奋斗了一生,然而他在全书中对宝玉全用贬笔,几乎没有几句是说他好的话!他为何不去正面歌颂赞美宝玉,反而处处出以讥贬嘲谤之辞?这个特异现象,在我国文学史上应当引起极大注意,在我们的文艺理论上应当有所研析阐述才是。而不应视而不见,置而不论。
7.关于宝玉的生日,也是一个极有趣的问题。全书对谁的生日都以直接的和间接的(可以推算的)笔法点明是哪月哪日,惟独对主人公宝玉的生日反而绝口不提月日。是又何故?经过仔细研析,我们可以断定是在四月二十六日。(此处只说明一句,不详细罗列理由。异日写文细说。)这同样令人诧异:雪芹为什么又如此讳言一个日期?难道其中了无缘故?
本文属资料整理,感谢支持。
1.我们讲过了《红楼梦》主题本旨,大家务必不要忘记——那本是“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
2.我们也讲过了经历者主人公并非是一块顽冥不灵的石头,而是“灵性已通”的美玉这一要害之点。
3.这块具有特别灵性的石头,下凡入世是“向人间惹是非”的。对此,雪芹在书的一开头也早有明文了,他说的是“原来近日风流冤孽又将去造劫历世去”。这“造劫”,须当特加注意,它和“惹是非”,说的都是一回事。由此可见,这块“凡心已炽”的石头,不单是消极地去向人间承受加之于它的种种经历,而且更要紧的是还要去积极地干涉人世。
4.下面忽然在甄士隐做梦的时候,却又让他遇见了这僧道二人,二人正在讨论携石下凡入世的事。士隐乃向他们求见这石头一面,竟然如愿以偿,正要细看时,梦已惊醒,“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笔又顿住了。雪芹用此妙笔“交代”了宝玉的降生,那时节是烈日芭蕉之景,应是初交仲夏天气。所以到第六十二、六十三两回大书,专写宝玉生辰的盛会时,整个写的都是开始进入仲夏的风物景色。脂砚斋批《石头记》,常说“一丝不错”。雪芹的笔法,是这样令你“不知不觉”地被他引之入胜,你这里还在“莫明其妙”,他那里却是“一丝不错”的呢。
5.雪芹开头以女娲补天领起全书,就是济世救民的思想。被弃的大石,为何日夜悲号感叹?正因它不得去参加补天的这场大事业。这已无可如何了,所以它一听僧道讲述人间尘世,就非要“下去”不可。《石头记》记的就是它下世的经过和经历,可是全文的最后,却有一偈子,说道是: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这说的就是一番补天,一番入世,都徒劳枉费,而毫无建树,白白在“红尘”(人间世)经历了那么多年!这乃是作者的一生叹恨,此怀难遣,万不得已,这才去写一部稗官野史、小说闲书!这是明明白白地诉与读者,难道这种情怀心境,却反而是消极虚无、离尘出世的?我是无法形成这种理解、达到这个结论的。
6.再如,古今中外,作者为了写好他自己的作品中的主人公,不知要费多少心血,除了真是以坏人(或反面人物)为主角者以外,大多数应当选用最得宜最恰切的措词和手法去刻画他自己心爱的中心人物的。雪芹十年辛苦,呕心沥血,为写贾宝玉而奋斗了一生,然而他在全书中对宝玉全用贬笔,几乎没有几句是说他好的话!他为何不去正面歌颂赞美宝玉,反而处处出以讥贬嘲谤之辞?这个特异现象,在我国文学史上应当引起极大注意,在我们的文艺理论上应当有所研析阐述才是。而不应视而不见,置而不论。
7.关于宝玉的生日,也是一个极有趣的问题。全书对谁的生日都以直接的和间接的(可以推算的)笔法点明是哪月哪日,惟独对主人公宝玉的生日反而绝口不提月日。是又何故?经过仔细研析,我们可以断定是在四月二十六日。(此处只说明一句,不详细罗列理由。异日写文细说。)这同样令人诧异:雪芹为什么又如此讳言一个日期?难道其中了无缘故?
本文属资料整理,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