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饥饿的盛世》

以下文章选自《唐君 BD》
 
约翰·巴罗在《我看乾隆盛世》中说:“不管是在舟山还是在溯白河而上去京城的三天里,没有看到任何农民丰衣足食、农村富饶繁荣的证明......除了村庄周围,难得有树,且形状丑陋。房屋通常都是泥墙平房,茅草盖顶。偶尔有一幢独立的小楼,但是决无一幢像绅士的府邸,或者称得上舒适的农舍。事实上,触目所及无非是贫困落后的景象。”
 
~~历史的真相总是让人抓狂,当然,如果你愿意一直通过狗血的影视剧去补齐认知的空白,也能保持自我感觉良好。
 
虽然登峰造极,但乾隆的统治并没有任何新意。乾隆盛世不过是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大总结和大重复。
 
~~历史的可怕之处,在于你以为自己在进步,其实却是原地打转。开眼看世界,和更多不同、更多优秀的人连接,才可能有正确的坐标。
 
不过作为一个情商极高的人,弘历绝不会泄露心中的任何一丝兴奋。他迅速调动起全部精神,投入到“孝子”角色中去。
 
~~极高的情商,到底是情绪大张大合、拿捏自如,还是面若平湖、看不到任何波澜?但可能有一点是真的,就是情商高的人,通常给你你想要的东西,体察你的需求或是难处。
 
虽然“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但真正伟大的政治家绝不会让任何一个空洞的道德字眼束缚住自己的手脚。雍正的丧礼办得无比盛大,接下来,乾隆却毫不犹豫地与父亲唱起了反调。就在雍正驾崩后第三天,乾隆就把父亲十分信任、供养在宫中的道士张太虚、王定乾赶出了皇宫。
 
~~历史能留下名姓的人物,大都也具备优良的表演天赋,说是一套做是一套。
 
~~厉害的人物,都不受限于常规、空洞的世俗约束。
 
从“宽则得众”的原则出发,乾隆对那些受罚过重的官员都予开释,比如著名将领傅尔丹、岳钟琪都因贻误军机被判死刑,乾隆给予释放。查嗣庭、汪景祺这样令人同情的文字狱要犯,已经被雍正处决,乾隆放回了他们被流放的家属。雍正去世时正因追赔赃款而倾家荡产甚至家破人亡的官员一律获得宽大,赔款到此为止,不许株连。他在位三个月,一次就免除了69名官员的欠款。乾隆初年,从轻处罚的官员,多达2100多名。这个举动,一下子赢得了官僚阶层的欢心。雍正皇帝统治时期,每个官员成天提心吊胆,惴惴不安。这下,官僚集团终于放下了紧张了十三年的心。
 
~~建立连接也好,拉拢人心也罢,核心就是三个字——给好处。花钱、花心思、花时间。
 
中国式皇权一言以蔽之,就是剥削天下的权力,其自私性决定了它终日处于被觊觎和窥伺之中。“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所有有能力的人无不对这一权力垂延不已。因此皇权权力的性质天生就是高压的、排他的、敌视一切异己力量的,它必须建立在严格的等级秩序之上。如果统治者能牢牢掌握权柄,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就是说,保持权力链上严格的分享顺序,天下才能长治久安。一旦最高权力被侵夺或者分裂,利益分享次序出现混乱,那么国家必然陷入无序,各种势力杀成一团。
 
~~中国式皇权,都是家天下的逻辑,土地是私产,百姓是奴才,一切的一切,在皇帝眼中不过是狗一般的存在。
 
农业文明并非尚武型的进取文明。一般情况下,汉族与周围名族的战争,都是少数民族主动挑起的。几千年来,中原王朝对边疆民族一直缺乏必要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几乎从来没有政治家和学者认真研究过这些蛮夷内部的政治结构和军事行动规律。历史上汉人王朝对待边疆少数民族,通常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羁縻”。也就是说,被动应付,委曲求全,用金钱和布匹收买。他们认为,这些蛮夷是“犬羊之性”,思维方式不同于人类,完全不可理喻。他们来如急雨,去如飘风,无法抵抗也不可预测。汉人对他们的莫名恐惧积累了几千年,已经凝聚成了中原民族的集体潜意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去研究你的对手,就没有资格上战场。
 
~~自认天朝上国,四下皆是蛮夷之辈,于是被蛮夷蹂躏千年。出征前就认定自己必败,那结果一定如你所愿。
 
历代汉族帝王对周围的“四夷”,一贯抱存而不论的蔑视心态。清代帝王却从来不这样想。清代帝王本身就起自“夷狄”,自身的边疆少数民族身份,使得他们能够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对待和处理边疆民族问题,他们知道,只有深入了解每个民族的历史、现状、内部关系,才能恰到好处地进行统驭。
 
~~对不熟悉或内心不认可的事物蔑视,似乎是每个人的写照,然后书生般的假想后武断的处理。
 
清王朝所有的官员几乎都没有看到这个趋势,皇帝与大臣意见针锋相对,除了对战争的观念不同之外,更主要的是双方知识储备、国家视野、掌握的信息量不同。乾隆站得高、看得远。而朝中大臣们则对这些“蛮夷”很少关注,对乾隆这一决定难以理解。
 
~~想要做到与人相处时想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因为你和对方根本就是两个世界、两种经验、两个大脑,能做到真诚待人,欣赏对方,就算是很不错了。
 
乾隆不像传统帝王那样,重德不重才。对那些高分低能、只知谨守官箴、缺乏实际操作能力的书呆子,他一直厌恶有加。
 
~~有更大的能力和手腕,才敢任用有才无德之人。
 
虽然在经济上对农民、特别是贫民慷慨大度,但是在政治权利上,乾隆确是有史以来最为吝啬严苛的皇帝。他全力维护农民的生存权乃至温保权,但是绝不允许农民有政治表达权。因为统治者最热爱的是稳定,而维护稳定最核心手段则是维护纲常。一旦纲常紊乱,则统治者必然受到威胁。
 
~~思考的起点是强化帝王集权统治,行为的终点必然一脉相承。
 
传统社会中,永远有那么一类读书人,身无分文,心忧天下。虽然终身不仕,他们却总不甘心放弃“献身政治”、“致君尧舜”的宏大理想,因为圣人告诉他们,这是士人活着的唯一目的。
 
~~月薪3000的人,通常满嘴国际大事、中美关系。年薪50万的人,琢磨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照顾好家庭和事业。
 
现实政治使乾隆头脑中儒家治国的理想主义破灭了。原来“愚民们”只记得住鞭子带来的痛苦,而记不住主上的仁慈。他们多是愚昧而轻信的,没有头脑,没有判断,只热衷于享受传播小道消息的快感,极易受不实之词的蒙骗,寄希望于他们给统治者一个公正的评价几乎是不可能的。
 
~~即便是当代,也是如此,乌合之众。
 
以上诸案,经过审核,与宗教和起义无关,乾隆仍然不放过。这固然是统治者的过度防御,背后仍有其他策略考虑。对乾隆来说,这是一种低成本的、省事而高效的处理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个别心怀不轨者装疯卖傻,逃过法网。同时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制造恐怖,恫吓“愚民”,使那些正常人越发不敢犯法。底层民众的几条性命,在他的统治大局中是不值一钱的。
 
~~乾隆的统治艺术越发高超,距离清朝灭亡就越发迫切。
 
对于极端珍视权利的乾隆来说,不让人掌握他的统治定势,是极为重要的事。使人们永远处于战战兢兢不知斧头何时落下的心理状态,是他既定的统治目标。乾隆一贯认为,适时制造一两起出奇的、出格的大案,才能最有效的起到震慑、恐吓的作用。
 
~~高手往往就是出其不意,让你不知道他的招数。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一种娱乐方式,既然可以“污染思想”,也可以“净化思想”。历代统治者都有一个极大的误区,那就是只看到戏曲“伤风败俗”的一面,而看不到它在“正面教育”方面的威力。戏曲其实是教育底层民众的最好方式。很多时候,你组织群众学习圣谕,换来的往往是逆反情绪,而看戏比枯燥的学习和说教效率要高千万倍。
 
~~努力发掘事物两面性中于自我有利的一面。
 
传统社会有个不成文的政治习惯,就是那些政绩卓著的地方官离任后,当地官民往往会通过送万民伞、立碑、建祠等形式加以表彰和纪念。然而乾隆却通令各省,将各地的德政碑“概行扑毁”,并严禁为官员制造生祠。在他的严令下,全国各地纷纷将康雍以来所建祠堂、石碑摧毁。乾隆认为应该由皇帝垄断的所有伟大、光荣、正确,不给其他人留一点荣誉空间。乾隆所需要的,不是站着的大写的人,而仅是工具和奴才。
 
~~为了统治,煞费苦心。将所有权利收归到自己手中的同时,也为未来可能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长期执政的人容易形成一种“权力幻觉”。权力成为一个洞穴,而这个权势人物就成为穴居人。他是自己权力的俘虏,他看到的、听到的,都是支撑权力的正面信息,负面的信息都作为错误的信息被清洗掉了。在他的周围形成了一个机制,它自动的过滤错误的信息,输入正确的信息。在此情况下,这个领袖无法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世界,他甚至都无法对自己的力量形成恰当的符合实际的判断。
 
~~与外界建立连接是多么重要,别做装在套子里的人。
 
极衰之世的大破坏,正是盛世出现的必要条件。中国传统王朝崩溃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口压力,而大战乱则为新王朝解脱了人口压力,提供了兴起的宽阔舞台。事实上,在大动荡过去之后,新王朝只要能几十年内不发生大的政治动乱,那么并不需要它提出多么高明的发展策略,只需无治而治,顺势而行,自然就会收获一个丰盈的经济自动恢复期。所以说,每一次盛世,都是对前一阶段大灾难大破坏的一种反弹、一种弥补。
 
~~出现盛世的前提是有衰世,若是没有深入思考如何走出衰败,那么盛世只能是幻想。
 
从盛到衰,如此迅速,其原因当然是这些盛世的出现依赖人治。中国历史上的几大盛世,只在史书上留下统治者手腕的高明,人格的强大,却没有留下太多制度性的成就。
 
中国历朝历代,官府处理民众上访,一直是这样的思路:一方面严惩不法官员,另一方面,对于上访者也绝不给好脸子,以免鼓励这种歪风。所有带头上访者,不管有理没理,最后很少有好下场。
 
~~只要是在汉文化的世界里,这种情况会一直延续下去。
 
英国人发现在暴力威胁下生活的中国人的道德品质与传教士所描述的大相径庭。那些伺候他们的中国人给英国人留下来这种印象:“撒谎、奸诈、偷得快悔过得也快,而且毫不脸红。”“他们一有机会就偷,但一经别人指出就马上说出窝藏赃物的地方。有一次吃饭时,我们的厨师就曾欺骗我们。他给我们上两只鸡,每只鸡都少一条腿。当我们向他指出一只鸡应有两条腿时,他便笑着把少的鸡腿送来了。”
 
~~贫穷和善良,应该是互为反义词吧。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先辈早已洞察人性。
 
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
 
~~当翻开一本书开始认真阅读时,突然感觉自己好像从未读过书,或者说,以前读的都是婴幼儿读物。
 
 

相关读后感推荐:

《兵猴》读书心得800字_《兵猴》读书心得

【书香校园】我读,我思,故我在——锡市七校学生读书感悟作品分享(六)

《看不见的城市》读书笔记100字_《看不见的城市》读书笔记

《跟孩子聊音乐》读后感500字_《跟孩子聊音乐》读后感

《迷你世界奇幻小说(仙家学园):寒假修炼秘籍3》读书感悟_《迷你世界奇幻小说(仙家学园):寒假修炼秘籍3》读书感悟500字-800字

《侦探小白菜-逃离火星风暴》读后感_《侦探小白菜-逃离火星风暴》读后感500字-800字

《木偶奇遇记:插图本》读后感500字_《木偶奇遇记:插图本》读后感

体验“行走党课”阅读历史建筑 | 市住宅中心第一党支部参加红色线路参观学习活动

《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读书笔记(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