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文学课》

以下文章选自《樱桃悦乐吧》
 
作者说,阅读文学作品时,可以遵循一些模式和规则,故事也好,小说也罢,都有大量的惯例、规则及其他探究的东西。
 
读书时,能提出我喜悦、悲伤或焦虑的原因是什么?这本书中的人物和我读过的别的书里的类似吗?这种场景在哪儿见过?如果能提出这些问题,你就能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去阅读理解文学作品,其结果自然是收获多多,乐趣多多。
 
带着这样的好奇,读这本书,同时也做点摘抄笔记。
 
一、探险故事的必备要素:
 
1.探险者(无论你是否有意识是在探险)
 
2.要去的地方
 
3.要去的公开的理由
 
4.途中的艰难险阻
 
5.要去的真正的理由
 
真正的理由和公开的理由永远不会是一样的。事实上,探险者往往无法完成公开的任务。那他们还为什么前往呢?因为他们相信公开的任务是自己的使命,同时还存在着教育意义,探险的真正理由永远是认识自我。
 
二、很高兴和你一起用餐:圣餐仪式的故事
 
communion一词在书里是人物一起吃吃喝喝,那就是交流和沟通。在基督教“圣餐仪式”的意思:掰开面包,一起吃,是分享与和平的行为。
 
有时书中只设计一个用餐的场景就足够了,根本不需要去品尝任何东西。如罗尔德达尔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里讲的全是吃的,但是小查理和爷爷用他的积蓄买了一块巧克力,没有必要写他们在一起吃巧克,读者也知道他们分享的是什么?他们分享的是乐趣,是激情,是构成童年一部分的期待和憧憬,分享的是笑声和希望,他们的关系更加紧密了,这样就够了。
 
如果是一顿没有想用完的饭菜,那就是厄运的象征,这样的场景在电视里也经常出现。
 
三、很高兴吃你:吸血鬼的故事
 
吸血鬼并非是最吓人的,往往他们身上有一种怪异的魅力,但总是非常危险,神秘,目光总是放在未婚的美女身上。
 
鬼故事永远都超出自身的范畴,如鬼或邪恶的二重身幽灵。即使是德高望重的人也有黑暗的一面。
 
鬼魂和吸血鬼从来就不仅仅是在描述鬼魂和吸血鬼。真正可怕的不是吸血鬼,而是人类本身。
 
吸血鬼故事的精髓所在:利用别人,实现自我;否认他人的生存权利;把自己的欲望,尤其是邪恶的欲望,凌驾于他人的需求之上。只要自私的念头伴随着人类,吸血鬼就会永远伴随着我们。
 
四、如果是方形的,一定是十四行诗
 
每首诗14行,每行10个音符,正好构成一个方形。
 
诗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8行,第二部分6行。模式8/6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分4部分,前三部分每组4行,第四部分是一个对句。也是8/6模式。
 
诗人从选择到谋篇布局,每个细节都要力争做到尽善尽美。当你拿起一首诗,准备读时,首先要看一下诗的形式或者诗体。
 
五、在哪儿见过他
 
世界上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原创文学。
 
把一个需要家庭的孤儿,放在丛林里,便有了拉德亚德•吉卜林的《丛林故事》,把一个需要家庭的孤儿放在坟地里,便有了尼尔•盖曼的《坟场之书》,书名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
 
读一本书时,找到了另一本书的影子,或者是一个主人公找到另一本书中主人公的影子,那你就有了一种碰到熟悉东西时的愉悦感“啊哈”。那一刻,尽管你很快乐,但还远远不够。
 
一旦看出了相似点,你就会进一步对两本书进行比较,开始琢磨它们之间的意义所在:思考原野的象征意义,琢磨吉卜林和盖曼要给我们传递的更深远的意义:一群狼和一群鬼魂收养,一个人类的幼童,并竭力保护他,这对人类来说意味着什么?当丛林或者坟场变成了家,当动物和怪物成了家人,这对于本该是为他们提供家园的人类或者社群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一旦意识到两本书在对话,就越能发现其中的相似之处,书中的文字和内容也会因此变得越来越生动。
 
语文老师的作用就是会告诉你:蘑菇已经近在咫尺,一旦掌握了诀窍,你就可以自己出发去寻找蘑菇了。
 
六、不明白?那也许是来自莎士比亚……
 
看到了著作之间的联系,我们对他们的理解会更加深刻,故事的意义也会因此更加丰富。
 
对于作家来说,最易引用且值得引用的那个人,是我们最熟悉的,我们甚至还没有阅读过,就已经知道他的名言与戏剧作品的,这个人,只能是莎士比亚。
 
七、不明白?也可能是来自于《圣经》
 
不是每一个季度使人物都拥有清单里的19个特征,人物不必非得是男性,不必非得是人类,不必非要是基督徒,也不必非得是好人,但是如果一个人物到了一定的年龄,做了某些事情,经历了很多磨难,为他人牺牲,那么你就应该注意了。
 
为什么要塑造“基督式”人物?简单地说,就是作者想借此立意。如果人物的牺牲与基督那最伟大的牺牲非常类似,那么,它对我们的意义就会更大。
 
也许,这与拯救某人或者拯救人类有关,也许这意味着希望或者是奇迹,无论如何,作家都有自己的用意。
 
八、希腊罗马神话
 
神话指的是有助于人们了解物理,哲学,数学或者化学,无法解释的东西。这种解释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现的,形成群体意识,形成文化,塑造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这些故事成为人们观察世界,观察自我的一种方式。
 
作家书中的人物会因为同样的需求,同样的欲望,以同样的形式去战斗,会保护家人而战,如赫克托尔;他们会为了找回尊严而战,如阿基里斯;他们会为了回家而战,如奥德休斯;当然他们也会为忠诚和希望而战,如珀涅罗珀。
 
在借用这些神话故事时,我们能完全理解作家的用意,有时,只是从中得到某种暗示而已。
 
九、关注天气和季节
 
雨:下雨了,人物或寻找避雨的地方,或滞留在某个地方,或迷路了,或陷入困境,等待雨停,雨也可以用来渲染气氛,下雨天比其他时候更加神秘,阴郁、孤独,另一个因素是苦难,雨能让你比外面见到的任何东西都显得更加狼狈。
 
雨还包含着民主的气息,下雨了,谁也跑不了,无论贫富好坏,无论男女老少,无论权贵草民都一样,都要变成落汤鸡。
 
雨可以净化心灵,让他在雨中行走,等他到达目的就会洗心革面、焕然一新。
 
雨带来新的生命和新的希望,例如把雨和春天联系在一起。
 
雨把生命重新带回人间如诺亚的故事。
 
雾,常常意味着某种混乱与困惑,雾出现了人物就很难看得清楚,此时往往会出现一个迷失了方向,需要帮忙的人物。
 
雪,洁净,平凡,温暖;既充满诱惑,又令人恐惧;既让人轻松,又让人窒息;雪的功能也是无限的。
 
秋代表即将步入暮年。
 
任何一位作家来说,四季的含义都是一样的。春天与童年青春有关;夏天代表成年、浪漫、激情和满足;秋天代表机体衰竭,虚弱、中年、倦怠,也代表丰收,储备冬粮;冬天代表老年、幽怨和死亡。
 
美国:年轻、热情、直接、坦率(女孩黛西)
 
欧洲:古板、沉闷、束缚多多、无聊、世故。(男人)
 
利用季节写作:黛西,英语中有雏菊之意,雏菊无法在冬天生存,故事的结局也如此。
 
十、一切都是政治
 
作者说所有的作品都与政治有关,只是不同程度而已。所谓与政治有关,指的是作品探讨的是人类的问题,也就是人们在社团中如何互动、个人权利,以及掌权者渎职方面的问题。
 
爱伦•坡的小说好像是与政治无关,他的目的就是要让读者有惊悚的感觉。不过也是与社会中的某个阶层有关的,就是通常在书中才能读到的阶层:贵族、公爵和公爵夫人,伯爵和伯爵夫人,王子和公主等。
 
举例的几本书特别有代表性.p91
 
坡,总是对那些家到殷实,拥有花俏头衔,有着显赫家世家族史的人“有话要说”这就是政治。
 
作家都是关心周围世界的人,而世界里所发生的大事小事大都与政治有关,谁说了算?他们是如何掌权?又是如何利用手中的权利的?谁有钱怎么挣来的?又是如何利用的正义和权利的问题,男人和女人之间的问题?以及男女如何相处的问题。种族和民族问题。他们如何看待彼此,如何打交道的问题?这些问题最终都会与某种形式出现在书里。
 
十一、地理环境至关重要
 
地理环境告诉读者很多东西:主题、象征、情节。
 
地理环境还有助于观察人物的内心活动,尤其是当它不断变化的时候。作者举例《厄舍府的倒塌》《哈利波特》《秘密花园》。
 
小说和诗歌里的那些地方——远近高低,东西南北,都很重要。那不仅仅是个场景,那些地方让我们思考,帮助我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去理解作者的意图。
 
插曲:同一个故事
 
作家写的任何东西都与其他已经出版的作品相关,有点类似“万维网”式的创作过程。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有联系的。
 
作家写作时会不厌其烦的使用各种原型,读者随着阅读经历的丰富,就会时不时的发出“啊哈”这样的感叹!
 
十一、伟大的烙印
 
文学作品中体貌特征往往透露出人物的身份。心理缺陷:伤疤、跛行、截肢、扭曲的脊柱,丑陋的面孔都可能是一种象征。外表的不同几乎永远暗喻着内心的不同。
 
如哈利波特的伤疤,俄狄浦斯的受伤的脚。
 
十二、失明自有失明的道理
 
当书中出现“失明”这一要素时,一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发生,作者也一定要引出另外一种“视觉”,一种超出自然规律的“视觉”。
 
当失明和视力、黑暗和光明出现时,丧失视力和拥有视力都具有了象征意义,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俄狄浦斯的遭遇(弑父—娶母—众人愤怒—惩罚自己—自己弄瞎自己),使他再次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他不再是世界上那个最不可饶恕的罪犯,而变成了众神的宠儿,他们以一种神奇的死亡方式,把他引进了另一个世界,他的智慧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他失明之前,无论如何?也无法企及的。
 
作者还举例:《珊瑚岛》一书中白人小男孩菲利普乘坐的船只在珊瑚岛上失事了,他要和一个叫提摩西的老黑人在一起,他非常讨厌黑人,但是那却不能离开这个老黑人,为什么呢?因为他乘坐的船只被纳粹的鱼雷击中时,他的头部受伤,导致他失明了。
 
因为看不见,这就成为他们友谊的开端,也让菲利普渐渐地把种族歧视抛在脑后。
 
作者的写作意图就出来了。在他失去视力之前,他是无论如何做不到这一点的,因为他的心灵,他的大脑,他的眼睛一样,也都“失明”了。等他渐渐了解了提摩西,渐渐认识到了这位老人的勇气,慷慨和力量,使他便不再“失明”了。
 
十三、绝不仅仅是疾病
 
文学作品中人物生病时,别的事情也会随之发生,我们一定要注意看看他们究竟得的是什么病。
 
心脏病:除了作为维系生命的压泵以外,还常被视为情感的源头,可以感受到它的跳动。经常会被描写为另一番景象,很有诗意,是一个象征。
 
 有了心脏病,就会出现无数症状:失败的感情、孤独、残忍、不忠、胆小、缺乏决心等。还代表:现实世界中残缺的爱情故事。
 
《小妇人》中的贝斯•马奇“不好的心脏”,不代表她人品的缺陷和污点,恰恰反衬出了她姐妹们的自私,以及其他人,也折射出真世界的自私、懒惰等。
 
文学作品中如何利用疾病来刻画人物,突出主题,有一定的规律可行。不是所有疾病都生而平等。
 
如霍乱和肺结核(猩红热)相比,就很少有人使用霍乱,因为它“形象”不好,名声不好,丑陋可怕。
 
什么样的疾病有文学价值呢?
 
1.好的画面感
 
2.病源必须很神秘
 
3.要有很好的象征意义
 
以上三点,肺结核都具有,象征被消耗的生命。
 
还有疟疾,也叫“罗马热”,象征污风,詹姆斯对黛西的描述这里,指下流的传闻、恶意的评论,以及遭到她想接近的人的冷遇。黛西的死,是其年轻活力与欧洲旧世界的污浊腐朽之间相互冲突的必然结果。
 
一本作品中作者不会只使用一个象征或者是比喻,而会把很多象征或者比喻叠加在一起。
 
所以作品中人物生病了,或者死亡了,那就要注意他究竟得的是什么病?如何得的?什么可以让他感到好受点?书中人物不会无缘无故的晕倒,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外表的疾病恰恰反映出人物内心世界。
 
十四、不要用眼睛去读
 
不要用眼睛去读意思是说:不要用今人固定的眼光去阅读,而要回到故事发生的年代,用那个时代人的眼光去阅读。
 
伯内特创作的秘密花园的目的,不是为了揭露玛丽和玛莎之间的阶级差异。他写的是一个自私自利,郁郁寡欢的女孩和一个娇生惯养,可怜兮兮的男孩的故事写的是他们两个人生活当中缺少爱的故事。当他们找到友谊,找到了需要照顾的花园,也就找到了健康,找到了幸福。
 
读《伊利亚特》古希腊人古老的眼光去读才能读懂,因为我们必须要接受这样的事实,对书中的人物来说,暴力、奴役、杀戮、复仇都是正当行为。这样的读法还真的是需要先去读一些希腊故事。
 
十五、作者是严肃的,还是讽刺呢?
 
文学作品中如果事情没有朝着人们预期的方向发展,那么这种手法就叫做讽刺。
 
比如《等待戈多》中两个流浪汉旁边的那条路就在旁边,那是一天逃生之路,但他们却从未走过,甚至连想都没有想过要去走,这就是讽刺。
 
《坟场之书》里的男孩跌跌撞撞来到坟地,照顾他的是幽灵,保护他的则是一个吸血鬼。想到现实中的话,一想到坟地就会是死亡、恐惧、鸡皮疙瘩等,但是这本书却并非如此,书中所有的危险都发生在坟地之外,只有坟地才是最安全的。
 
《蝇王》中的荒岛,一群男互相攻击,残杀。孩子象征着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原始野性(连天真无邪的儿童也不例外),这种野性随时都在等待机会出来兴风作浪。
 
《选美皇后》女孩子们的外衣也被撕的粉碎,成了她们发现自我的地方,也就是说她们在这里发现了勇气,怜悯,友谊和爱,而不是残忍暴力和谋杀,这也是讽刺。
 
所有的作家都会偶尔用到讽刺讽刺给文学这道菜添加了不少味道,也让读者时刻保持着警觉,讽刺过一切,讽刺让读者透过文字本身去探求作者的真正用意。
 
书后面,作者还推荐了一些书中提到的书目,我很喜欢。
 
教育与学习相辅相成,我选择先读起来,再教起来。
 
欢迎关注爱学习、有温度、有爱心的微信公众号@樱桃悦乐吧,每天都走在学习的路上,永不停止。
 
 

相关读后感推荐:

《作家榜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读书感想_《作家榜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读书感想500字-800字

《兵马俑复活:无敌兵马俑军团》读书有感_《兵马俑复活:无敌兵马俑军团》读书有感500字-1000字

《科恩作品系列:火焰+陌生人音乐》读后感500字_《科恩作品系列:火焰+陌生人音乐》读后感

《老人与海》读后感200字_《老人与海》读后感

《乌雀镇》读书感想800字_《乌雀镇》读书感想

《杨译童书经典:格林童话(中)》读后感500字_《杨译童书经典:格林童话(中)》读后感

【大鱼共读】阅享教育‖第六十五期预告

读书笔记:培养自律的孩子

《安娜和她的粉红兔》读后感500字_《安娜和她的粉红兔》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