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的本貌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

以下文章选自《商聚八方》
 
摘要
 
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所著《乡土中国》,通过逐层探讨传统社会的诸多特点,希望描述乡土中国原貌。本文通过乡土社会总体特征、宏观社会结构、微观社会结构三个层次,力争能够将本书所表达内容做出总结,并融入个人看法,着重于对微观社会结构特征的探索。
 
关键词
 
基层社会;传统中国;社会结构;差序格局;道德
 
正文
 
《乡土中国》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所著社会学作品。费孝通先生希望通过《乡土中国》一书展现中国基层社会的原貌,从而讨论核心问题: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即传统中国(乡土中国)是什么样子的?生活在传统中国里的中国人是什么样子的?
 
中国人民大学郑杭生指出:“《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在社区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探讨中国社会结构的著作,分别从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各方面分析、解剖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及其本色。”北京大学王铭铭指出:“如果说《江村经济》侧重讨论社会制度变革,那么《乡土中国》则在讨论与之相匹配的社会道德。”
 
“世界并非它看上去的样子”,社会学之要义本在于解释社会。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的?因何如此?它与之前的社会有何不同?阅读《乡土中国》,有助于认识中国传统社会的原貌,思考社会变化的原因,思考自己所处社会的过去与未来,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其伟大而激励人心的事情。
 
一.
 
乡土中国的本质与社会的总体特征
 
本书开宗明义地指出:“从基层看上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著者将目光聚焦于中国社会基层,即“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认为“这些乡下人由于历史的、生计等原因,是离不开‘土’的”,而他们正是中国的底层,是最广大的群众。继而,著者阐述了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的区别,为全书奠定了基础。
 
之后,著者着重说明了“乡土社会不用文字决不能说是愚的表现”。著者两论文字下乡,说明:所谓乡下人的“愚”是知识性的而不是智力层面的,著者认为乡下人由于不存在空间间隔与时间间隔,大可不必应用文字,不需要文字所附属的助力记忆的功能。“乡下社会中不怕忘,而且忘得舒服。只有在轶出于生活常规的事,当我怕忘记时,方在指头上打二个结。”
 
著者在乡土中国总体特征的论述部分着重分析“文字下乡”的问题,有何意义?
 
著者通过论述得出结论:中国如果是乡土社会,怎么会有文字呢?用书里的话来回答:中国社会从基层上看是乡土性的,中国的文字并不是在基层上发生。如果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发生了变化,也只有在发生了变化之后,文字才能下乡。
 
著者在通过“文字无法下乡”来给乡下人正名,为处于中国基层位置的乡土社会摆正论述位置,放在全书的论述之初,别有匠心。
 
二.
 
宏观社会结构及道德体系
 
著者在论述完中国社会的乡土性与文字下乡问题之后,引入的极其重要的概念:差序格局,论述中国人的差序格局与西方式团体格局的异同,以及由其引起的社会关系问题,最终解决了中国乡下人“私”的来由问题,并进而论述了中国人私人道德的问题。著者认为,传统的中国人格局具有独特的可伸缩的特点,差序格局就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而每个人就是这个圈子的中心。这种差序格局决定了我国社会基本结构的特性,即注重“伦”与个人主义。
 
继而,著者说明在差序格局所决定的以自己做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络中,道德体系的出发点——也就是最重要的事情即“克己复礼”、“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著者认为:“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
 
北京大学王铭铭指出:“如果说《江村经济》侧重讨论社会制度变革,那么《乡土中国》则在讨论与之相匹配的社会道德。”
 
三.
 
微观的社会结构
 
著者在讨论结束宏观社会结构及道德体系之后,进一步深入讨论了乡土社会的微观社会结构。其中囊括:
 
1.
 
微观社会关系——家族、男女
 
2.
 
乡土中国的秩序——礼治、无讼
 
3.
 
血缘、地缘
 
4.
 
乡土社会的四种权力结构
 
著者从最小的社会关系圈“家庭”切入研究,在西方家庭(family)——小家庭的基础上,提出乡土社会中的基本社群——大家庭(extend family),即“家族”。在乡土社会里,家的主轴不像今天在夫妻之间,而是在父子之间、婆媳之间;家是一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具有纵的而非横的主轴。
 
而对于乡土社会中男女、夫妻之间的关系,著者写道:“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所谓了解,是指接收着同一的意义体系。同样的激励会引起同样的反应。”“乡土社会是靠亲密和长期的共同生活来配合各个人的相互行为,社会的联系是长成的,是熟习的,到某种程度使人感觉是自动挡。”
 
之后,著者提及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与无讼的特点。用西洋社会的“法治”与中国乡土社会的“人治”进行对比,提出乡土社会相比于现代社会在秩序维持问题上的多方面不同。礼治的核心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著者认为,“乡土社会的礼治是通过长期的教育把外在的规则化成内在的习惯,因此维持礼俗的力量不是在身外的权力,而是在身内的良心”。
 
在血缘与地缘问题上,著者主要论述了基于乡土社会缺乏变动的文化特征,年长者对年幼者具有极强的权力,这种稳定的权力基于血缘,其所决定的社会地位不容个人选择。而基于人口流动的必然性与商业原因,在血缘的基础上又产生了地缘的定义。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是契约社会的基础。
 
最后,著者通过无为政治、长老统治、名实的分离三章,着重讨论了乡土社会中的四种权力:横暴权力与同意权力、教化权力、时势权力,并在《从欲望到需要》一章中做出总结与延伸。
 
阅读明恩溥的《中国人的素质》或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无不可以了解中国人、中国社会与传统文化的特质。而阅读《乡土中国》,可以全面地、详细地了解传统中国社会的全貌,著者深入浅出地讲解乡土社会的特质,并有条理地从宏观到微观论述道德、礼治、权力等诸多问题。反复研读,可谓意味无穷。
 
作者/张元泽
 
编辑/包诺敏
 
 

相关读后感推荐:

《年轻人的国文课》读书笔记之忠孝篇

《趣味科学馆:其实这是物理》读后感500字_《趣味科学馆:其实这是物理》读后感

《重遇未来的自己》读后感300字_《重遇未来的自己》读后感

《高原牧场的孩子》读后感100字_《高原牧场的孩子》读后感

《流浪狗奥利奥:黑夜骑士的眼睛》读书感想_《流浪狗奥利奥:黑夜骑士的眼睛》读书感想500字-800字

5分钟孩子的逻辑思维训练〔成为高手〕

【STEAM启动】发明俱乐部1:崭新的发明时代来临

《治学之道与著述之道:杜泽逊教授讲演录》读后感500字_《治学之道与著述之道:杜泽逊教授讲演录》读后感

《墨·中国艺术启蒙系列·第1辑:顾恺之和他的《洛神赋图》》读书感想800字_《墨·中国艺术启蒙系列·第1辑:顾恺之和他的《洛神赋图》》读书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