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别裁》读书笔记(一)
以下文章选自《麻雀校长张学勇》
《<论语>别裁》读书笔记(一)
2020年9月1日——10月27日
《学而第一》
至于孔子学说与《论语》本书的价值,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对它的原文本意,只要不故加曲解,始终具有不可毁、不可赞的不朽价值,后起之秀,如笃学之、慎思之、明辨,融会有得而见之于行事之间,必可得到自证。P2
中国历史上,每逢变乱的时候,拨乱反正,都属道家思想之功;天下太平了,则用孔孟儒家的思想。P5
佛学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样样俱全,有钱有时间,就可以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不买东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以,但社会需要它。道家像药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非去不可。生病就好比变乱时期,要想拨乱反正,就非研究道家不可。道家思想,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等无所不包,所以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儒家的孔孟思想则是个粮食店,是天天要吃的。P6
孔家店为什么会被打倒?因为这个店本来是孔孟两个老板开的股份有限公司,下面还加上一些伙计曾子、子思、荀子等等,老板卖的东西货真价实。可是,几千年来,被后人加了水卖,变质了。还有些是后人的解释错了,尤其是宋儒的理学家为然。这一解释错,整个光辉的孔孟思想被蒙上一层非常厚重的阴影,因此后人要推倒孔孟思想。P7
世界上没有 一种语言能完全表达意志和思想,把语言变成文字,文字变成书,对思想而言,是更隔一层了。P8
学问在儒家的思想上,不是文学。学问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做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整部《论语》孔子都在讲究做人做事,如何完成做一个人。P10
学问不是文字,也不是知识,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做人做事上去体会的。这个修养不只是在书本上念,随时随地的生活都是我们的书本,都是我们的教育。因此,孔子说“观过而知仁”,我们看见人家犯了这个错误,自己便反省,我不要犯这个错误,这就是“学问”,“学问”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他这个研究方法,随时随地要有思想,随时随地要见习,随时随地要有体验,随时随地要能够反省,就是学问。开始做反省时也不容易,但慢慢有了进步,自有会心的兴趣,就会“不亦说乎”了。P11
做学问要不怕寂寞、不怕凄凉。要有这个精神,这个态度,才可以谈做学问。P12
一个人在为国家、千秋万代思想着眼的时候,正是他寂寞凄凉的时候,有一个知己来了,那是非常高兴的事情。任何一个人做了一辈子人,包括你的太太、儿女、父母在内,可不一定是你的知己,所以人能得一知己,可以死而无憾。一个人哪怕轰轰烈烈做一辈子,不见得得一知己,完全了解你,尤其做学问的人更是如此。P12
人能够真正做到了为学问而学问,就不怨天、不尤人,就反问自己,为什么我站不起来?为什么我没有达到这个目的?是自己的学问、修养、做法种种的问题。自己痛切反省,自己内心里并不蕴藏怨天尤人的念头。P13
司马迁作《史记》是一件大事。他当时对汉武帝的有些做法是反感的,但又不能不服从。服从吧,又良心不安,他就作《史记》,将自己的思想容纳到《史记》中去。如记帝王的事,称为本纪,而他将未做皇帝的项羽也列到本纪中去,就是暗示汉高祖与项羽一个是成功的英雄,一个是失败的英雄。“世家”本来是记载诸侯和大臣的事,而孔子不是诸侯,也列入世家,司马迁的意思是孔子有千秋的事业,说孔子的言行思想,影响将及于千秋万世,所以将他列入世家。P14
有时候有许多话,许多心情和苦痛,上不可以对父母,下不可以对妻儿讲,只有找朋友讲,所以朋友为五伦之一。P16
君子务本。文学再好,知识再渊博,那都是枝节的,学问之道在自己做人的根本上,人生的建立、内心的修养。P18
有的人不一定像小丑那样的“巧言令色”,但每个人都喜欢戴高帽子,人若能真正修养到戴高帽子感觉不舒服,而人家骂我,也和平常一样,这太不容易。P19
古代的“忠”是指对人无不尽心的态度——对任何一件事要尽心地去做,这叫做“忠”。P20
所谓做学问,是要从人生的经验中去体会,并不是读死书。假使一个人文章写得好,只能说他文学好;这个人知识渊博,只能说他“见闻广博”,不一定能说他有学问。一个人即使没有读过书,可是他做人做事完全对了,就是有学问。P22
师道的精神就形成了中国人尊师重道的观念,所以老师称学生为弟子,弟等于兄弟,有朋友之间的友情,又等于自己的孩子,所以学生称为弟子,再传称为门人。P23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一个人没有自信也不自己重视自己,不自尊,“学则不固”,这个学问是不稳固的,这个知识对你没有用,因此我们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人格、自己的信心来。P30
“终”就是结果,“远”就是很远的原因,用现在观念的一句话来讲就解决了,“一个人想要好的结果,不如有好的开始。”欲慎其终者,先追其远,每件事的结果都是由那远因来的。“菩萨畏因,凡夫畏果”。P32
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蔑;《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 《春秋》之失,乱。
礼之用,和为贵。礼义的基本精神,是调节一件事物,中和一件事物,但是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又要重新把它调整。P42
所谓恭,就是内心对事情的庄重认真,并不是看见人敬礼就是恭;虽然不敬礼,当朋友有困难的时候,那种无限关心的神态,不说出来不知道。所以,恭敬不恭敬,表面态度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事。P45
一个人做学问,只要做到“贫贱不能移”一句话——能够受得了寂寞,受得了平淡,所谓“唯大英雄能本色”,无论怎么样得意也是这个样子,失意也是这个样子,到没有衣服穿,饿肚子仍是那个样子。P48
君子,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好礼,不一定仅仅讲礼貌,而是在学问做人各方面随时虚心求进。P49
《为政第二》
所谓“无为而治”是制其机先,看起是没有事。譬如说,一个领导的人,一个主持的人,对任何一个方法,一开始你就要先透析它的流弊,毛病出在哪里,先找到病源,把它疏通了,再不会出毛病,然后才能无为而无所不为。P57
天下的事,没有突变的,只有我们智慧不及的时候才会看到某种事是突变的,其实早有一个前因潜伏在那里。P60
你是人,不是神,不是佛,人有人的问题,硬用思想把它切断,是不可能的。人活着就有思想,凡是有思想一定有问题,没有问题就不会思想。孔子的“思无邪“就是对此而言。人的思想一定有问题,不经过文化的教育,不经过严格的教育,不会走上正道,所以,他整理《诗》三百篇的宗旨,就为了”、“思无邪”。P64
一切政治问题、社会问题都是思想问题。P64
为政的人,除了领导思想不走邪路以外,对于自己的修养,更要有诗人的情操,才能温柔敦厚,才能轻松愉快地为政。P66
英雄与圣贤的区别:英雄能够征服天下,不能征服自己,圣贤不想征服天下,而征服了自己;英雄是将自己的烦恼交给别人去挑起来,圣人自己挑尽了天下人的烦恼。P66
不管是为政或是做事,是要靠人生经验的累积,而人生经验累积成什么东西呢?简单的四个字——“人情世故”。P69
领导别人的,或者做部下的,都“色难”——态度最不容易做好,内心上更难。“敬”,真爱人,更不容易做好。你说你对部下是最爱护的,可是你对他开口就骂,把脾气都发在他的身上,发了脾气以后,对他再好也没有用了。
有心无相,相由心变;有相无心,相随心转。P2
上等人,有本事没有脾气;中等人,有本事也有脾气;末等人,没有本事而脾气很大。P84
坐着想睡,躺下来却睡不着。哭起来没有眼泪,笑起把眼泪笑出来了。讲现在的事,当面讲当面忘,对过去的事,连小时候的都记得起来。讲他好话听不见,骂他的话马上听到了。P86
学问最难是平淡,安于平淡的人,什么事都可以做。因为他不会被事业所困扰。安于平淡的人,今天发了财,他不会觉得自己钱多了而弄得睡不着觉;如果穷了,也不会觉得穷,不会感到钱对他的威胁。所以,安心最难。P86
为政要通才,通才就是要样样懂。“不器”就是并不成为某一个定型的人,一个为政的人,就要上下古今中外无所不通。从表现上看,一个很好的大政治家,好像是一个很好的演员,演什么角色,就是什么角色。“君子不器”这个学问,就是成为了真正的通才,否则只有变成专才、专家。P88
把实际的行动摆在言论的前面,不要光吹牛而不做。先做,用不着你说,做完了,大家都会跟从你,顺从你。真正的君子,是要少说空话,多做实在的事情。P88
一个大政治家和宗教家一样,爱人是不能分彼此的,我们对于人,好的固然好,爱他;但对不好的更要爱他,因为他不好,所以必须去爱他,使他好。这样一个真正的大政治家,也是宗教家,也就是教育家的态度。这就是“周而不比”,要周全,不能比附一方。P88
有品德的人,可以守成,教这种人到大后方坐镇,好得很;教他设法打开一个局面,冲出去,那他办不到,他没有这个才,他只有守成之才,没有开创之才。所以,守成之才,偏重品德,而才德两个字很难兼全的,但有一个东西可以补救,那就是学,用学问来培养那所缺的一面。有些人虽然天生有才有德,但还是需要学问来培养的。P89
无论古今中外,每一个人的学问、事业的基础都是建立在少年时期的这一段,从少年时期的这一段,从少年的修改就可以看到中年老年的成果。一个人的一生,也只是把少年时期的理想加上学问的培养而已,到了中年的事业就是少年理想的发挥,晚年就回忆自己中少年那一段的成果。P90
聪明的人做事一定有办法,但是正反两面的方法不能相违。勇与力看起来似乎也是一样,但勇敢的人不一定有力气,而个子高大孔武有力的人,教他去前方打仗、为国牺牲,他怕死了不干,这是有力没有勇。P94
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是最高的智慧。不懂的事,不要硬充自己懂,否则就真是愚蠢。P97
想做一个好干部,找一个好工作,要知识渊博,宜多听,多看,多经验,有怀疑不懂的地方则保留。等着请教人家,讲话要谨慎,不要讲过分的话。本来不懂的事,不要吹上一大堆,好像自己全通,最后啥也不是,就丢人了。P98
所谓服与不服,在德不在力,权力的使人服是霸术、霸道;道德的使人自然顺服,才是王道。一个人到了某个权位的话,就很难说了。我们常说,假如我做了某一位置的事,一定公正,但真到了那一天,就做不到绝对公正。P99
真正爱人,人对你自然尽忠,一个人对部下与群众,付出爱儿女一样的心肠,付出了真情,则没有不收到忠的反应的。P100
对于为政来讲,不可只顾目前,事情因时间的发展改变而情况不同,就变成言而无信,结果就是朝令夕改。早上下的命令,晚上认为不好,去赶快改过来。究竟哪个对?老百姓搞不清楚,这就是大问题。所以,孔子说做人处世、对朋友,“信”是很重要的,无“信”是绝对不可以的。尤其一些当主管的人,处理事情不多想想,骤下决定,以致随时改变,使部下无所适从,所以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P102
夏朝的文化尚忠,殷朝的文化尚质,但殷也尚鬼,那时的社会风气,每个人都诚恳老实,迷信的成分也多;周朝尚文,注重人文文化。P104
“阅读悦读”系列 相关链接:
1、
2、
3、
4、
5、
6、
7、
8、——《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一
9、
10、
11、
12、
13、
14、
张学勇,男,山东泗水人,一级教师。北京睿师育人教育科技研究院特聘专家、深圳道弘教育集团特聘讲师,泗水县首届儒学讲堂名师、泗水县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泗水县小学语文教学能手、泗水县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能手,第二届“爱心杯”全国优秀班主任获得者。在各类杂志报刊发表文章近百篇,著有《守望教育——大山深处的“香格里拉”》一书。《中国教师报》《校长》《中华校园》等杂志报刊曾对其进行了专题报道,《课堂内外·中国好老师》杂志封面人物。在山东、湖北、甘肃、安徽、广东、浙江、四川、贵州、江苏、云南、河南等地与交流分享100余场次。
转变源于自我
成长不可替代
长按
关注我
《<论语>别裁》读书笔记(一)
2020年9月1日——10月27日
《学而第一》
至于孔子学说与《论语》本书的价值,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对它的原文本意,只要不故加曲解,始终具有不可毁、不可赞的不朽价值,后起之秀,如笃学之、慎思之、明辨,融会有得而见之于行事之间,必可得到自证。P2
中国历史上,每逢变乱的时候,拨乱反正,都属道家思想之功;天下太平了,则用孔孟儒家的思想。P5
佛学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样样俱全,有钱有时间,就可以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不买东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以,但社会需要它。道家像药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非去不可。生病就好比变乱时期,要想拨乱反正,就非研究道家不可。道家思想,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等无所不包,所以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儒家的孔孟思想则是个粮食店,是天天要吃的。P6
孔家店为什么会被打倒?因为这个店本来是孔孟两个老板开的股份有限公司,下面还加上一些伙计曾子、子思、荀子等等,老板卖的东西货真价实。可是,几千年来,被后人加了水卖,变质了。还有些是后人的解释错了,尤其是宋儒的理学家为然。这一解释错,整个光辉的孔孟思想被蒙上一层非常厚重的阴影,因此后人要推倒孔孟思想。P7
世界上没有 一种语言能完全表达意志和思想,把语言变成文字,文字变成书,对思想而言,是更隔一层了。P8
学问在儒家的思想上,不是文学。学问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做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整部《论语》孔子都在讲究做人做事,如何完成做一个人。P10
学问不是文字,也不是知识,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做人做事上去体会的。这个修养不只是在书本上念,随时随地的生活都是我们的书本,都是我们的教育。因此,孔子说“观过而知仁”,我们看见人家犯了这个错误,自己便反省,我不要犯这个错误,这就是“学问”,“学问”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他这个研究方法,随时随地要有思想,随时随地要见习,随时随地要有体验,随时随地要能够反省,就是学问。开始做反省时也不容易,但慢慢有了进步,自有会心的兴趣,就会“不亦说乎”了。P11
做学问要不怕寂寞、不怕凄凉。要有这个精神,这个态度,才可以谈做学问。P12
一个人在为国家、千秋万代思想着眼的时候,正是他寂寞凄凉的时候,有一个知己来了,那是非常高兴的事情。任何一个人做了一辈子人,包括你的太太、儿女、父母在内,可不一定是你的知己,所以人能得一知己,可以死而无憾。一个人哪怕轰轰烈烈做一辈子,不见得得一知己,完全了解你,尤其做学问的人更是如此。P12
人能够真正做到了为学问而学问,就不怨天、不尤人,就反问自己,为什么我站不起来?为什么我没有达到这个目的?是自己的学问、修养、做法种种的问题。自己痛切反省,自己内心里并不蕴藏怨天尤人的念头。P13
司马迁作《史记》是一件大事。他当时对汉武帝的有些做法是反感的,但又不能不服从。服从吧,又良心不安,他就作《史记》,将自己的思想容纳到《史记》中去。如记帝王的事,称为本纪,而他将未做皇帝的项羽也列到本纪中去,就是暗示汉高祖与项羽一个是成功的英雄,一个是失败的英雄。“世家”本来是记载诸侯和大臣的事,而孔子不是诸侯,也列入世家,司马迁的意思是孔子有千秋的事业,说孔子的言行思想,影响将及于千秋万世,所以将他列入世家。P14
有时候有许多话,许多心情和苦痛,上不可以对父母,下不可以对妻儿讲,只有找朋友讲,所以朋友为五伦之一。P16
君子务本。文学再好,知识再渊博,那都是枝节的,学问之道在自己做人的根本上,人生的建立、内心的修养。P18
有的人不一定像小丑那样的“巧言令色”,但每个人都喜欢戴高帽子,人若能真正修养到戴高帽子感觉不舒服,而人家骂我,也和平常一样,这太不容易。P19
古代的“忠”是指对人无不尽心的态度——对任何一件事要尽心地去做,这叫做“忠”。P20
所谓做学问,是要从人生的经验中去体会,并不是读死书。假使一个人文章写得好,只能说他文学好;这个人知识渊博,只能说他“见闻广博”,不一定能说他有学问。一个人即使没有读过书,可是他做人做事完全对了,就是有学问。P22
师道的精神就形成了中国人尊师重道的观念,所以老师称学生为弟子,弟等于兄弟,有朋友之间的友情,又等于自己的孩子,所以学生称为弟子,再传称为门人。P23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一个人没有自信也不自己重视自己,不自尊,“学则不固”,这个学问是不稳固的,这个知识对你没有用,因此我们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人格、自己的信心来。P30
“终”就是结果,“远”就是很远的原因,用现在观念的一句话来讲就解决了,“一个人想要好的结果,不如有好的开始。”欲慎其终者,先追其远,每件事的结果都是由那远因来的。“菩萨畏因,凡夫畏果”。P32
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蔑;《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 《春秋》之失,乱。
礼之用,和为贵。礼义的基本精神,是调节一件事物,中和一件事物,但是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又要重新把它调整。P42
所谓恭,就是内心对事情的庄重认真,并不是看见人敬礼就是恭;虽然不敬礼,当朋友有困难的时候,那种无限关心的神态,不说出来不知道。所以,恭敬不恭敬,表面态度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事。P45
一个人做学问,只要做到“贫贱不能移”一句话——能够受得了寂寞,受得了平淡,所谓“唯大英雄能本色”,无论怎么样得意也是这个样子,失意也是这个样子,到没有衣服穿,饿肚子仍是那个样子。P48
君子,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好礼,不一定仅仅讲礼貌,而是在学问做人各方面随时虚心求进。P49
《为政第二》
所谓“无为而治”是制其机先,看起是没有事。譬如说,一个领导的人,一个主持的人,对任何一个方法,一开始你就要先透析它的流弊,毛病出在哪里,先找到病源,把它疏通了,再不会出毛病,然后才能无为而无所不为。P57
天下的事,没有突变的,只有我们智慧不及的时候才会看到某种事是突变的,其实早有一个前因潜伏在那里。P60
你是人,不是神,不是佛,人有人的问题,硬用思想把它切断,是不可能的。人活着就有思想,凡是有思想一定有问题,没有问题就不会思想。孔子的“思无邪“就是对此而言。人的思想一定有问题,不经过文化的教育,不经过严格的教育,不会走上正道,所以,他整理《诗》三百篇的宗旨,就为了”、“思无邪”。P64
一切政治问题、社会问题都是思想问题。P64
为政的人,除了领导思想不走邪路以外,对于自己的修养,更要有诗人的情操,才能温柔敦厚,才能轻松愉快地为政。P66
英雄与圣贤的区别:英雄能够征服天下,不能征服自己,圣贤不想征服天下,而征服了自己;英雄是将自己的烦恼交给别人去挑起来,圣人自己挑尽了天下人的烦恼。P66
不管是为政或是做事,是要靠人生经验的累积,而人生经验累积成什么东西呢?简单的四个字——“人情世故”。P69
领导别人的,或者做部下的,都“色难”——态度最不容易做好,内心上更难。“敬”,真爱人,更不容易做好。你说你对部下是最爱护的,可是你对他开口就骂,把脾气都发在他的身上,发了脾气以后,对他再好也没有用了。
有心无相,相由心变;有相无心,相随心转。P2
上等人,有本事没有脾气;中等人,有本事也有脾气;末等人,没有本事而脾气很大。P84
坐着想睡,躺下来却睡不着。哭起来没有眼泪,笑起把眼泪笑出来了。讲现在的事,当面讲当面忘,对过去的事,连小时候的都记得起来。讲他好话听不见,骂他的话马上听到了。P86
学问最难是平淡,安于平淡的人,什么事都可以做。因为他不会被事业所困扰。安于平淡的人,今天发了财,他不会觉得自己钱多了而弄得睡不着觉;如果穷了,也不会觉得穷,不会感到钱对他的威胁。所以,安心最难。P86
为政要通才,通才就是要样样懂。“不器”就是并不成为某一个定型的人,一个为政的人,就要上下古今中外无所不通。从表现上看,一个很好的大政治家,好像是一个很好的演员,演什么角色,就是什么角色。“君子不器”这个学问,就是成为了真正的通才,否则只有变成专才、专家。P88
把实际的行动摆在言论的前面,不要光吹牛而不做。先做,用不着你说,做完了,大家都会跟从你,顺从你。真正的君子,是要少说空话,多做实在的事情。P88
一个大政治家和宗教家一样,爱人是不能分彼此的,我们对于人,好的固然好,爱他;但对不好的更要爱他,因为他不好,所以必须去爱他,使他好。这样一个真正的大政治家,也是宗教家,也就是教育家的态度。这就是“周而不比”,要周全,不能比附一方。P88
有品德的人,可以守成,教这种人到大后方坐镇,好得很;教他设法打开一个局面,冲出去,那他办不到,他没有这个才,他只有守成之才,没有开创之才。所以,守成之才,偏重品德,而才德两个字很难兼全的,但有一个东西可以补救,那就是学,用学问来培养那所缺的一面。有些人虽然天生有才有德,但还是需要学问来培养的。P89
无论古今中外,每一个人的学问、事业的基础都是建立在少年时期的这一段,从少年时期的这一段,从少年的修改就可以看到中年老年的成果。一个人的一生,也只是把少年时期的理想加上学问的培养而已,到了中年的事业就是少年理想的发挥,晚年就回忆自己中少年那一段的成果。P90
聪明的人做事一定有办法,但是正反两面的方法不能相违。勇与力看起来似乎也是一样,但勇敢的人不一定有力气,而个子高大孔武有力的人,教他去前方打仗、为国牺牲,他怕死了不干,这是有力没有勇。P94
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是最高的智慧。不懂的事,不要硬充自己懂,否则就真是愚蠢。P97
想做一个好干部,找一个好工作,要知识渊博,宜多听,多看,多经验,有怀疑不懂的地方则保留。等着请教人家,讲话要谨慎,不要讲过分的话。本来不懂的事,不要吹上一大堆,好像自己全通,最后啥也不是,就丢人了。P98
所谓服与不服,在德不在力,权力的使人服是霸术、霸道;道德的使人自然顺服,才是王道。一个人到了某个权位的话,就很难说了。我们常说,假如我做了某一位置的事,一定公正,但真到了那一天,就做不到绝对公正。P99
真正爱人,人对你自然尽忠,一个人对部下与群众,付出爱儿女一样的心肠,付出了真情,则没有不收到忠的反应的。P100
对于为政来讲,不可只顾目前,事情因时间的发展改变而情况不同,就变成言而无信,结果就是朝令夕改。早上下的命令,晚上认为不好,去赶快改过来。究竟哪个对?老百姓搞不清楚,这就是大问题。所以,孔子说做人处世、对朋友,“信”是很重要的,无“信”是绝对不可以的。尤其一些当主管的人,处理事情不多想想,骤下决定,以致随时改变,使部下无所适从,所以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P102
夏朝的文化尚忠,殷朝的文化尚质,但殷也尚鬼,那时的社会风气,每个人都诚恳老实,迷信的成分也多;周朝尚文,注重人文文化。P104
“阅读悦读”系列 相关链接:
1、
2、
3、
4、
5、
6、
7、
8、——《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一
9、
10、
11、
12、
13、
14、
张学勇,男,山东泗水人,一级教师。北京睿师育人教育科技研究院特聘专家、深圳道弘教育集团特聘讲师,泗水县首届儒学讲堂名师、泗水县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泗水县小学语文教学能手、泗水县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能手,第二届“爱心杯”全国优秀班主任获得者。在各类杂志报刊发表文章近百篇,著有《守望教育——大山深处的“香格里拉”》一书。《中国教师报》《校长》《中华校园》等杂志报刊曾对其进行了专题报道,《课堂内外·中国好老师》杂志封面人物。在山东、湖北、甘肃、安徽、广东、浙江、四川、贵州、江苏、云南、河南等地与交流分享100余场次。
转变源于自我
成长不可替代
长按
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