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法》---读书笔记
以下文章选自《丁轩轩》
1
序章:追问人生的意义
在《西游记》中,唐僧每次介绍自己时都会重复三句话,“贫僧唐三藏,从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拜佛求经。”
看似简单的三句话,实则回答了很关键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可能是唐僧在去西天取经的路途中一路披荆斩棘、克服心魔走到最后的心路历程与哲学逻辑。
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在什么时候幸福感最强?有人尝试着回答这个问题:饿的时候吃饭最幸福,困的时候睡觉最幸福,孤独的时候遇到爱的人最幸福。
可是这些幸福感都是被动承受或者仅仅是那一刹那的感觉。
我们怎么才能主动追求幸福感或者永远做 一个幸福的人呢?
稻盛和夫在《活法》序章中给出了答案,人生的意义在于磨炼灵魂。
我们总有一种感觉,自己总是事事不顺,命途多舛,有时我们甚至会怨恨神佛,怨恨出身,怨恨基因,为什么让我经历那么多苦难?可是这些真的是苦难吗?
我们应该有一个常识,真正触动我们灵魂的一直都是悲剧,流传千古传诵的诗词与小说大多数也都很悲情。哭泣很多时候远比笑容更有力量,哭泣往往代表着新生,如同婴儿一般呱呱坠地,哭代表着灵魂的一次洗礼与超脱。
我们伟大的艺术家们绞尽脑汁的思索着还原生活场景,把一个个悲情故事呈现给我们,试图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力量,获得灵魂的共鸣。
那么,我们所经历的一次次艰难困苦似乎更是灵魂的磨炼,是一种修行。每个困境其实都是一次新生的契机,度过一次困难,你的心境与灵魂都会充实一些,内心的幸福也再潜移默化的增长。
我们降临俗世,经受各种风浪的冲击,尝尽人间的苦乐,或幸福或悲伤,一直到呼吸停止之前,我们都不懈地、顽强地努力奋斗。这个人生的过程本身,就像磨炼灵魂的砂纸,人们在磨炼中提升心性,涵养精神,带着比降生时更高层次的灵魂离开人世。我认为这就是人生的目的,除此之外,人生再无别的目的。
节选自《活法》序章
2
开篇:实现理想
一、持续强烈的愿望最重要
万物生灵得以生存,离不开基因深处的愿望。鲜花为了繁育后代,耗尽一生营养,开出芬芳的鲜花吸引昆虫过来采蜜授粉。我们人类的基因也会生产各种欲望,促使人类吃饭、睡觉、性爱,完成生命的成长与进化。
而人类作为精神能量最高的动物,不由自主的追求了更高层次的需求,比如说财富、事业、梦想。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败了,有的人放弃了,他们的区别在哪里?人们立即会说,那是因为运气、因为命运,而稻盛和夫却认为原因在于他们所持的愿望在高度、深度、热度、大小程度上的差异。
实现理想的必要条件就是把这种欲望融入到基因里,就像人类基因会催生各种基因本能欲望一般,饥饿的时候渴望吃饭,像困的时候想睡觉,像初恋的时候发自内心的喜欢自己爱的人,让理想成为自己的基因本能。
二、万事皆可准备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每个理想都可以实现,关键在于你是否为此进行了足够充分的准备。稻盛和夫在文中举了个例子,冒险家大场满郎先生是全世界第一位单独徒步穿越南极和北极的人,与大场先生见面的时候,稻盛和夫先生一开口就赞扬大场先生冒险犯难的勇气。但大场先生却露出尴尬的神色,并立即否定:“不,我并没有那么神勇。正好相反,我是一个胆小怕死的人。正因为胆怯,我就不能不作细心周到的准备,恐怕这才是我成功的原因。如果冒险家一味大胆,我认为那就是他直接的死因。”
人与人的差距,不外乎精神、身体上的差距,我们时常会被自媒体的“你正在被同龄人抛弃”的这种话题搞得心中凉凉,可是我们是否为此多做了一些准备呢。比如说读书与跑步,让自己的精神领先同龄人5年,让自己的身体延缓衰老5年,那么你就可以争取到10年的时间。
三、在工作中修行磨炼
在这个世界上,恐怕再也没有比工作更具有性价比的事情了。工作可以获得报酬,实现了物质层面的基本需求满足。工作可以实现自身价值,让人的心灵获得安全感,认为自己是有存在必要的。稻盛和夫认为,工作最大的作用应该是让人获得修行的机会,当你专注工作的时候,似乎神灵都会眷顾于你,会突然的获得灵感,获得神灵的启示与指引。专注的男人或者女人也会突然变得更加魅力,让人着迷。
每个人都渴望着被指引走向幸福之路,在工作中,工作努力会获得赞誉与回报,工作失误会得到否定的评价,这种天然的、修行过程的正负反馈不正是我们在前进路上所需要的么,总比一个人苦苦思索不得要领要好很多。
3
中篇:以利他心度人生
心理学中引入了一个词汇“爱自己”,仿佛突然一切的问题都有了答案,姑娘,你为什么那么不幸福呢?因为你不会“爱自己”。可是什么又是“爱自己”呢。
其实真正的“爱自己”依然是爱别人,“当我越来越喜欢你,我就越来越爱我自己”,被爱是幸福的,但是爱别人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幸福,比如对恋人的爱,父母对子女的爱等等。
我们会发现,站在利他的角度考虑问题,会收获更多的幸福感,甚至会带来更多的感情回报。其实婴儿是会笑的,当母亲哺乳好婴儿后,婴儿睡着的时候是会露出笑容的,那种幸福感会让每个母亲陶醉其中。
站在这个角度思考,就会明白三大宗教创始人受尽人间磨难,依然坚持不懈地传道布教,他们都希望自己的思想让更多的人摆脱对未知的恐惧与迷茫,获得人生的指引与精神的安顿。
每个灵魂都是伟大的,关键在于对自身灵魂的磨炼与觉醒。而利他之心就是打开灵魂幸福的钥匙。
但是在现实中,这个钥匙似乎很难得到,妻子总会埋怨丈夫的无能,不能提供更好的物质。丈夫也会埋怨妻子,不是个贤妻良母,不能与自己共患难。父母会埋怨孩子不争气、不听话、不礼貌。孩子会埋怨自己的出身,基因。老板总认为员工不努力,不能提供更多的价值。员工认为老板不能提供好的报酬。
似乎一切都又陷入了无解的充满戾气的环境之中,其实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成功的企业也是相似的。
相似之处就在于,夫妻双方认为爱对方就是爱自己,父母明白自己的现在就是孩子的未来,会以身作则,而不是一味的埋怨说教打骂。企业会认为员工是最宝贵的财富,引导他们与企业共同成长,员工的成长就是企业的成长。员工会利用好企业的平台,让自己多的符合企业需求的价值,在为企业做出贡献的时候实现自己增值。
4
终篇:感悟命运与因果
人生复杂,却又极其简单,不外乎命运与因果。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植物来理解自身的命运。
日月循环,四季更替,植物总会经历春夏秋冬,风吹雨打,这就是它的命运,什么时候发芽,什么时候开花结果,什么时候枯萎都受到宇宙法则的控制与支配。但是植物会就此认命吗,当然不会,比如说蒲公英,会把自己的种子进化成可以随风飘扬的絮状,种子长成以后成千上万的种子随着风飘到悬崖边、池塘边等各种不同的环境中成长,去实现后代对各种 生长环境的适应与基因优化。小蒲公英长大后再次的让种子飘向远方实现基因优化重组。这种似乎有自我意识的进化就是因果,让蒲公英美丽顽强的生存着,生存在每一个有风吹过,适合发芽成长的土地上。
同理,我们作为宇宙的一种生命,也会受到这种宇宙法则的束缚与控制,会随着日月循环等季节更替而出生、成长、衰老、死亡。也会出现人生的各种顺境与逆境,经历风吹雨打、霜冻冰寒。而改变这种命运的契机就是因果,在科学上称为蝴蝶效应。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过去是因,现在是果。我们当下所经历的幸运与磨难都是在过去种下的因,那么未来会如何,其实不难预测。
把握当下,未来一切皆可准备。
1
序章:追问人生的意义
在《西游记》中,唐僧每次介绍自己时都会重复三句话,“贫僧唐三藏,从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拜佛求经。”
看似简单的三句话,实则回答了很关键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可能是唐僧在去西天取经的路途中一路披荆斩棘、克服心魔走到最后的心路历程与哲学逻辑。
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在什么时候幸福感最强?有人尝试着回答这个问题:饿的时候吃饭最幸福,困的时候睡觉最幸福,孤独的时候遇到爱的人最幸福。
可是这些幸福感都是被动承受或者仅仅是那一刹那的感觉。
我们怎么才能主动追求幸福感或者永远做 一个幸福的人呢?
稻盛和夫在《活法》序章中给出了答案,人生的意义在于磨炼灵魂。
我们总有一种感觉,自己总是事事不顺,命途多舛,有时我们甚至会怨恨神佛,怨恨出身,怨恨基因,为什么让我经历那么多苦难?可是这些真的是苦难吗?
我们应该有一个常识,真正触动我们灵魂的一直都是悲剧,流传千古传诵的诗词与小说大多数也都很悲情。哭泣很多时候远比笑容更有力量,哭泣往往代表着新生,如同婴儿一般呱呱坠地,哭代表着灵魂的一次洗礼与超脱。
我们伟大的艺术家们绞尽脑汁的思索着还原生活场景,把一个个悲情故事呈现给我们,试图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力量,获得灵魂的共鸣。
那么,我们所经历的一次次艰难困苦似乎更是灵魂的磨炼,是一种修行。每个困境其实都是一次新生的契机,度过一次困难,你的心境与灵魂都会充实一些,内心的幸福也再潜移默化的增长。
我们降临俗世,经受各种风浪的冲击,尝尽人间的苦乐,或幸福或悲伤,一直到呼吸停止之前,我们都不懈地、顽强地努力奋斗。这个人生的过程本身,就像磨炼灵魂的砂纸,人们在磨炼中提升心性,涵养精神,带着比降生时更高层次的灵魂离开人世。我认为这就是人生的目的,除此之外,人生再无别的目的。
节选自《活法》序章
2
开篇:实现理想
一、持续强烈的愿望最重要
万物生灵得以生存,离不开基因深处的愿望。鲜花为了繁育后代,耗尽一生营养,开出芬芳的鲜花吸引昆虫过来采蜜授粉。我们人类的基因也会生产各种欲望,促使人类吃饭、睡觉、性爱,完成生命的成长与进化。
而人类作为精神能量最高的动物,不由自主的追求了更高层次的需求,比如说财富、事业、梦想。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败了,有的人放弃了,他们的区别在哪里?人们立即会说,那是因为运气、因为命运,而稻盛和夫却认为原因在于他们所持的愿望在高度、深度、热度、大小程度上的差异。
实现理想的必要条件就是把这种欲望融入到基因里,就像人类基因会催生各种基因本能欲望一般,饥饿的时候渴望吃饭,像困的时候想睡觉,像初恋的时候发自内心的喜欢自己爱的人,让理想成为自己的基因本能。
二、万事皆可准备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每个理想都可以实现,关键在于你是否为此进行了足够充分的准备。稻盛和夫在文中举了个例子,冒险家大场满郎先生是全世界第一位单独徒步穿越南极和北极的人,与大场先生见面的时候,稻盛和夫先生一开口就赞扬大场先生冒险犯难的勇气。但大场先生却露出尴尬的神色,并立即否定:“不,我并没有那么神勇。正好相反,我是一个胆小怕死的人。正因为胆怯,我就不能不作细心周到的准备,恐怕这才是我成功的原因。如果冒险家一味大胆,我认为那就是他直接的死因。”
人与人的差距,不外乎精神、身体上的差距,我们时常会被自媒体的“你正在被同龄人抛弃”的这种话题搞得心中凉凉,可是我们是否为此多做了一些准备呢。比如说读书与跑步,让自己的精神领先同龄人5年,让自己的身体延缓衰老5年,那么你就可以争取到10年的时间。
三、在工作中修行磨炼
在这个世界上,恐怕再也没有比工作更具有性价比的事情了。工作可以获得报酬,实现了物质层面的基本需求满足。工作可以实现自身价值,让人的心灵获得安全感,认为自己是有存在必要的。稻盛和夫认为,工作最大的作用应该是让人获得修行的机会,当你专注工作的时候,似乎神灵都会眷顾于你,会突然的获得灵感,获得神灵的启示与指引。专注的男人或者女人也会突然变得更加魅力,让人着迷。
每个人都渴望着被指引走向幸福之路,在工作中,工作努力会获得赞誉与回报,工作失误会得到否定的评价,这种天然的、修行过程的正负反馈不正是我们在前进路上所需要的么,总比一个人苦苦思索不得要领要好很多。
3
中篇:以利他心度人生
心理学中引入了一个词汇“爱自己”,仿佛突然一切的问题都有了答案,姑娘,你为什么那么不幸福呢?因为你不会“爱自己”。可是什么又是“爱自己”呢。
其实真正的“爱自己”依然是爱别人,“当我越来越喜欢你,我就越来越爱我自己”,被爱是幸福的,但是爱别人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幸福,比如对恋人的爱,父母对子女的爱等等。
我们会发现,站在利他的角度考虑问题,会收获更多的幸福感,甚至会带来更多的感情回报。其实婴儿是会笑的,当母亲哺乳好婴儿后,婴儿睡着的时候是会露出笑容的,那种幸福感会让每个母亲陶醉其中。
站在这个角度思考,就会明白三大宗教创始人受尽人间磨难,依然坚持不懈地传道布教,他们都希望自己的思想让更多的人摆脱对未知的恐惧与迷茫,获得人生的指引与精神的安顿。
每个灵魂都是伟大的,关键在于对自身灵魂的磨炼与觉醒。而利他之心就是打开灵魂幸福的钥匙。
但是在现实中,这个钥匙似乎很难得到,妻子总会埋怨丈夫的无能,不能提供更好的物质。丈夫也会埋怨妻子,不是个贤妻良母,不能与自己共患难。父母会埋怨孩子不争气、不听话、不礼貌。孩子会埋怨自己的出身,基因。老板总认为员工不努力,不能提供更多的价值。员工认为老板不能提供好的报酬。
似乎一切都又陷入了无解的充满戾气的环境之中,其实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成功的企业也是相似的。
相似之处就在于,夫妻双方认为爱对方就是爱自己,父母明白自己的现在就是孩子的未来,会以身作则,而不是一味的埋怨说教打骂。企业会认为员工是最宝贵的财富,引导他们与企业共同成长,员工的成长就是企业的成长。员工会利用好企业的平台,让自己多的符合企业需求的价值,在为企业做出贡献的时候实现自己增值。
4
终篇:感悟命运与因果
人生复杂,却又极其简单,不外乎命运与因果。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植物来理解自身的命运。
日月循环,四季更替,植物总会经历春夏秋冬,风吹雨打,这就是它的命运,什么时候发芽,什么时候开花结果,什么时候枯萎都受到宇宙法则的控制与支配。但是植物会就此认命吗,当然不会,比如说蒲公英,会把自己的种子进化成可以随风飘扬的絮状,种子长成以后成千上万的种子随着风飘到悬崖边、池塘边等各种不同的环境中成长,去实现后代对各种 生长环境的适应与基因优化。小蒲公英长大后再次的让种子飘向远方实现基因优化重组。这种似乎有自我意识的进化就是因果,让蒲公英美丽顽强的生存着,生存在每一个有风吹过,适合发芽成长的土地上。
同理,我们作为宇宙的一种生命,也会受到这种宇宙法则的束缚与控制,会随着日月循环等季节更替而出生、成长、衰老、死亡。也会出现人生的各种顺境与逆境,经历风吹雨打、霜冻冰寒。而改变这种命运的契机就是因果,在科学上称为蝴蝶效应。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过去是因,现在是果。我们当下所经历的幸运与磨难都是在过去种下的因,那么未来会如何,其实不难预测。
把握当下,未来一切皆可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