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七)

以下文章选自《刘国斌乱弹》
 
封面·黄山始信峰
 
毕达哥拉斯还有一些让你不得不叹服的格言,比如他谈到色欲的时候说:行乐应该在冬天,不可以在夏天;在春秋二季要很有节制,可是,不管在哪一季都是有害健康的。我特别想问一问他,为什么冬天是做爱的最好时节,因为它能让人更加暖和一些吗?或者他认为流汗会让人损失生命中的某些精髓部分?
 
 据说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灵魂可以轮回的人。他说,灵魂依照命运的规定,从一个生物体中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中。但是,他没有说明,这种“命运的规定”是否与个人的现世行为有关,比如行善或者作恶。同时,这个说法与他的另一种说法也相互冲突。我前面说过,他认为灵魂的理性部分是不死的,会飘荡在空气之中。整个空气里充满着灵魂。他的意思是不是说,这些飘荡的灵魂正在寻找着一个更适合于自己的转世体呢。或者也许可以这样认为,毕达哥拉斯认为灵魂的理性部分是不死的,而非理性部分则可以转世。这可以说明一个刚出生的孩子为什么对除了吃奶之外的任何事情都浑然不知。当然,后面不是毕达哥拉斯说的,是我对他的理解而已。
 
 我对于数字很麻木,所以他讲的关于数学的思想我一点都不懂,不知道他所谓从数到点,从点到线,从线到平面,从平面到立体,从立体产生感觉的一切物体到底是什么意思。勉为简单粗暴一点说说,可能他认为,一切的实在物都产生于数,数经由上述嬗变,到了立体,这个过程还是抽象的,然后,所有抽象的立体为各种物质内核所吸附,成为了立体的物质对象,也就是实体的对象,比如水、火,土,空气等等。
 
 这就是说,如果没有“数”作为万物的始基,没有它的一步步嬗变到达立体,所有的物质内核便无所依附,它们的各种成分都是松散的尘埃(或者连尘埃都谈不上,是后来的科学家说的肉眼看不见的原子分子离子等等)而无法集结。立体这一存在于概念中的对象产生之后,给物质的集结提供了母体,于是各种物质也就应运而生。
 
 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你来讲点线面立体之间的关系,当然很毛毛雨。但是,毕达哥拉斯是与中国古代的老子,孔子同时代的人,他在那个时候就发现了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二边平方的和,也就是我们说的勾股定理。我在先秦的典籍中,几乎从来没有发现中国古代人对于数字的兴趣。
 
 也许有一个例外,这就是《易经》。《易经》从阴阳二卦(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由八卦生发出六十四卦,再生发出三百八十四爻。这也算是一种数字活动。不过,这些数字的运动不是通过抽象的方法计算出来的,而是实证出来的。据《史记》说,文王在羑里七年,由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我的意思是,假如真有这个事情,而且真的花费了很长时间,那么,文王便是用蓍草穷尽了八卦的所有变化,最后得到的六十四卦。
 
 这是什么意思呢?
 
 从前小学生会接触到一个数学题,叫“鸡兔同笼”。这是南北朝时期的《孙子算经》中出现的一个数学问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数学好的学生可以用算式来计算出答案。不过数学不好的学生也可以得到正确答案,他在草稿纸上可以放进笼子里大致等量的鸡和兔,满足35个头这一条件,然后一个一个地去抓出来兔,放进去鸡,再抓出来兔,再放进去鸡,来满足94只脚的条件。最后数一数鸡兔的数量,得到终极答案。
 
 数学好的学生是通过算式演算出来的,数学不好的学生则是通过实证的方式检验出来的。这个数学题的实证过程非常简单,抓五次就可以得到答案。
 
 这就是东西方哲学,乃至于东西方文化思想的不同,因为它们各自有不一样的思想来源,一个是理性的,逻辑的思维方式,一个是经验的,实证的思维方式。所以我认为一个曾经很重要的思想命题的内核,站在哲学的立场上讲是矛盾的,这就是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是唯一的,而任何实践活动却都永无止境,在实践活动的某一个阶段,经验可能是有效的,或者是正确的,但是我们不能保证它的下一个阶段也一定是有效的或者是正确的。
 
 换一个表达方式,比如哥德巴赫猜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用实证的方法,它一点都没有错,但是,当你不能证明它的时候,它仅仅是一个猜想,而不会被认为是真理。原因就是,数字是无限的,你不可能穷尽所有的数字来实证这一命题。我们回到上一个命题(实践检验真理的命题),就是,你没法让实践活动的过程终结,因此也就没法通过实践的方法来检验真理。
 
 毕达哥拉斯学派对于的数学的讨论放到今天当然不算什么,当希帕索斯发现了无理数,打破了毕达哥拉斯及其信徒们的信条的时候,他们竟然将希帕索斯扔进了大海,可见这个学派的数学思考与接受能力还是有限的。但是,我们赞赏的不是毕达哥拉斯的数学能力,而是他给整个西方世界奠定了思想方式的基础。
 
 这才最重要。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