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读书笔记

以下文章选自《守亮》
 
· 《价值》要点摘录 
 
· 延伸思考:其他相关文献要点解读
 
《价值》要点摘录
 
三个投资哲学:守正用奇;弱水三千但取一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风物长宜放眼量;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理念、品质:超长期主义、延迟满足、自我驱动、终身学习、学院派研究,第一性原理、多元思维模型、理性的好奇诚实与独立,拥抱变化、理解时间的价值、做时间的朋友,人文精神、运动精神、平常心。
 
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伟大的格局观,超强的同理心,没有终局,没有组织边界,以终为始;不断的疯狂的创造价值。
 
人、生意、环境和组织:一方面希望Think big think long--谋大局,思长远,架起望远镜去观察变化,捕捉机遇。另一方面用显微镜研究生意的本质,看清它的基因、细胞,还有能量。
 
三把火:凡是能被火烧掉的东西都不重要,比如金钱房子或者其他物质财富,而无法被烧掉的东西才重要,结合起来有三样,那就是一个人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这也是深藏于内心,并真正属于自己的三把火。
 
在奋斗的过程中,难以预料前路如何,选择与谁同行,比要去的远方更重要。
 
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找一帮你喜欢的真正靠谱的人,一起做有意思的事。(ps还有找一个同甘共苦的人,相互扶持过一生。)
 
我们是创业者,恰巧是投资人。
 
永恒不变的只有变化。人尚未奔跑,时代却已策马扬鞭。
 
零售本质:零售即服务,内容即商品,所见即所得。
 
方法论:逻辑上的升维,决策上的降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抓住可理解、可预期、可展望的有限关键变量。
 
战略与战术:精确的数据无法代替大方向上的判断,战术上的勤奋不能弥补战略上的懒惰。
 
资产与费用:每一个投资人都要搞清楚的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加深护城河的才是资产,时间越久对生意越不利的则是费用。
 
护城河:世界上只有一条护城河,就是企业家们不断创新,不断的疯狂的创造长期价值。早死早超生,从内部颠覆自己。
 
所谓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是相对于周期性思维和机会主义而言的,核心是反套利,反投机,反零和游戏,反博弈思维。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的核心是格局观,不断颠覆自身,重塑产业,为社会持续创造价值。
 
延迟满足:在多数人都醉心于即时满足的世界里,懂得延迟满足道理的人已经先胜一筹了。
 
警惕机械的价值投资,就是要警惕右,防止左,但主要是防止左。价值投资的右是指机会主义者,要拒绝投机。价值投资的左是指激进主义者比右更可怕。
 
投资之道,万千法门。坚持何种投资理念,都不能以名门正派自居,更不能自认高手包打天下。武林之大,但凡修得暗标神剑者,亦可独步江湖。
 
受托人责任:我宁愿丢掉客户,也不愿意丢掉客户的钱,坚持高度的道德自律。
 
企业文化必须在创业一开始就建立起来,不能出问题,也无法推倒重来。
 
真正的价值投资应该掘弃通过精确计算的功利方法来实现所谓成功的方式。无论处于怎样的金融周期,经济有没有泡沫,价值投资者都应该依靠企业的内生增长获得投资收益,不能依靠风险偏好或估值倍增。
 
延伸思考:其他相关文献要点解读
 
价值投资根本的出发点,是看投资回报的来源是哪里。企业持续地创造价值,投资人去分享收益,这才是价值投资的方式,才是基于基本面的投资。
 
第一,在行业上,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选好赛道事半而功倍。要选择增长性的行业,处于生命周期早期阶段的行业,这些行业往往容易创造巨大的价值增量。当然也有很多行业,或者说所有的行业都会走向成熟。这个时候就要看行业的竞争结构,不同的竞争结构会带来不同的股东回报,竞争结构决定了长期的股东回报。
 
第二,选择好的公司。中国市场上,投资者偏好概念或重组,想要抓黑马,炒小公司,希望短期内获得高回报。但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一定是好的公司、优秀的公司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有更好的成长,有更高的利润,更好的股东回报。优胜者往往是踩着失败者的尸体走出来的,越往后发展,越会形成这样一个终极的状态。选择好的公司,选择运营卓越的公司,选择管理高效的公司,是一个更好的做法。
 
第三,好价格永远是最重要的,价格决定了你的回报率。
 
在市场效率不断提高的新环境里必须要求变,简单而明显的机会在减少,要与时俱进,持续学习、终身学习,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创造社会价值增量的行业和公司上面。
 
因为我们内心觉得这个资本市场不是一个零和的赌场,它是一个企业创造价值,投资人去分享收益的市场。社会在向前发展,哪些行业、哪些公司正在创造巨大的价值,未来还会创造巨大的价值,我们必须要把更多精力,更多时间,更多的研究花在这个上面。
 
好的基本面投资是通过广泛、深入、前瞻的研究,把市场众多的复杂变量减少到能够把握的少数几个最为重要、又长期有效的变量,并且只在少数领域做出最简练、含金量最高的决策,以此把投资的确定性与预期收益大幅度提高。同时,对于投资者个体的认知能力来说,基本面研究的能力可以在时间与空间上不断自我复制与持续积累,形成某种报酬递增效应。这就是基本面投资的本质。
 
研究产业、企业以及人(企业家及其团队),远比研究市场波动好玩,好的基本面投资能够参与、帮助产业进步或为企业创造价值,这个过程赋予了投资更多其他意义。
 
判断一个新生意是否会成为主航道生意,有5个要点:
 
一是新生意的体验或者效率要有数倍提升;
 
二是这个生意要有足够的规模,小生意不可能成为主航道生意;
 
三是这个生意必须要有足够的增长速度,在如今这个时代要符合摩尔定律;
 
四是生意还要在商业上可行,可以在现在或可预见的未来产生卓越的资本回报率;
 
五是第一批消费者已经在使用并且体验满意,能引领更多的人使用。
 
接下来我们对具体的行业和特征做一些归纳。
 
1
 
TMT行业
 
从宏观逻辑看,技术进步是经济长期增长潜力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过去几十年,TMT行业集中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技术进步与商业模式创新,也是全球过去几十年最为重要的增长动力。科技革命,尤其是过去20多年的互联网革命,完全重构了全球经济格局、产业演进和人类生活方式。
 
但从另外的角度看,也许技术进步的速度已经超过了宏观总需求的增速,再加上创造性破坏的特征,在过去10年显示出经济总量低增长与低就业的效应。科技革命加上现代金融技术与资本的力量,又使得初次分配更容易集中到技术精英与资本(股东)身上,普通劳动者的所得报酬并没有显著提高,全球包括发达国家的贫富分化继续加剧,也许这也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之一。就像《人类简史》中论及的,普通民众,无论作为劳动者(更可能被机器与数据替代,机器生产率的提升空间可能大于人),还是作为消费者(报酬提升很少,消费弹性降低),其经济价值可能仍将持续贬损。
 
从产业逻辑看,TMT的技术演进路径、技术成果的商用普及,以及由此带来商业模式的创新路径尤为重要。技术与商业模式的领导者将由于“报酬递增原理”,其领先优势与市场份额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持续扩大,行业集中度迅速提高。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服务,都显示出这个特征,比如芯片、显示、存储、应用软件、流量平台、社交网络等各个细分行业都是如此。所以,在同一个细分行业,不同公司的命运可谓天壤之别,产业的中观研究尤为关键。
 
站在现在时点看,智能手机的普及与流量红利基本上结束,新的技术进步需要跨越到下一个S形曲线。大级别的技术创新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探索,大数据、云计算、下一代智能终端的形态(AI、AR/VR,难以形成几亿元量级的标准化大单品,更可能的是硬件、软件、内容、服务的融合)与前20年的发展逻辑相比,又将有新的变化。
 
从企业的业务逻辑看,TMT行业的技术路径选择错误的成本非常高,错误的选择会是灭顶之灾。经典商业畅销书《追求卓越》中所提案例的一些“伟大企业”,现在不是在惨淡经营就是已经不复存在。主流技术的领先性所主导形成的全产业链研究尤为重要。
 
从财务逻辑看,技术导向型的企业,其收入、利润、现金流的变化,不像传统制造业那样呈线性变化。对于技术研发型的企业来说,最先增加的可能是技术人员与研发费用,然后才是收入,净利润与现金流更为滞后。对于商业模式创新的服务型企业来说,最新体现的可能是流量与用户,然后是收入的增长,最后是净利润与正的现金流。
 
对上述四类行业的分析,区分并不严格,这些粗线条的大逻辑只是简单说明了一些重要的共性与规律。很多产业本身可能具备多个特征,当然这些特征会有显著的主次关系,对于具体的细分行业还要做更为深入的分析,并形成严谨的逻辑框架。另外,在目前的经济与产业背景下,跨学科、融会贯通的研究越来越重要。
 
股票市场的投资方法五花八门,似乎没有绝对的好坏,令人无所适从。但是总结下来,不管是哪种方法,要想获得长期的成功,必须具备三个特点:稳定性、可重复性、可持续性。否则,我们终其一生,只是在瞎子摸象,成为随机致富或者随机亏钱的傻瓜。
 
稳定性。这是成功股票投资的根基。所有的投资结果最后都可以从数学角度拆分成胜率和期望收益,这种源于量化投资的视角同样适用于基本面投资和其他方法的投资结果分析。不管我们选择何种投资方法,最终都要保证自己具备获取长期稳定胜率和期望收益的基础,同时避免犯大的错误。
 
可重复性。长期投资面临的最强约束是时间带来的复利效应。如果一种投资方法不能带来可重复的投资机会,那么即便天上偶尔掉馅饼砸在你头上,也始终无法成为你的长期饭票。
 
可持续性。由于个体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我们现在做的事情能够为未来积累价值和打造护城河,这样的路才会是越走越宽的路。基本面投资、量化投资,都是如此。在此基础上,慢就是快。
 
现在大家对汽车业的电动化+智能化的方向没有太多的分歧,路径也看得比较清楚。汽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是各方面推着往前走,既有传统的汽车企业,也有新的进入者比如特斯拉,相信未来还有潜在的进入者。中国的汽车业是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一起在往前走,配套特别全,真正的赢家现在还没有出来。方向确定了,后面就是一个赛马的过程,在赛马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更明确的东西出来。这几年电池行业就特别明确了,已有国内公司做得非常好,已经遥遥领先了,但两年前还看不清楚。
 
所以,一个产业的升级,隔几年会看得很清楚,这是一个过程,不能简单预设,需要循环地假设—跟踪—修正,看最后的结果。有很多公司,我们可以从逻辑上去判断,从产品和商业模式的角度去看,如果有问题我们会做一些否定,但哪些最后能成,现在还不好判断,我们会对一些有潜力的备选公司进行不断扫描、不断观察、不断缩小范围。
 
当你有了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好产品,还要能够批量生产,并且有稳定性。能够做到这一点,即使之前不是很强大的公司,更多的社会资源也会向你倾斜,也有机会成为赢家。这是社会整体创新的过程,创新大规模分解了,从上游的原材料到下游的终端产品,中国市场大、需求大,供应链也很全,更容易帮助最后的赢家出来。
 
比如前些年的智能手机,苹果带动整个产业链向前走,给了整个产业链更新、进步的机会。智能手机在中国的终端市场大,产业链又全,方便企业进步或者改进。行业混战到现在,只剩下6家公司了:苹果、三星、华为、vivo、OPPO、小米,其他公司很难发展了。
 
互联网行业本身还在原有的轨道上不断进步,只不过这几年变成巨头越来越主宰行业的发展,中国和美国的互联网巨头在带动行业向前走。但互联网本身还处于试验的早期,阿里巴巴在很多商业上的探索也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云业务、人工智能应用等也处于产业发展的早期。这些年中国的产业链在不断往上走,而且有需求,云业务可能成为一个大市场,比如基础设施在向云上面迁移,企业业务发展也在向云上面迁移;人工智能终端的应用在中国的需求也很大,包括在安防、手机、汽车上的运用,还有云服务商需要大量计算,可能成为人工智能最主要的使用者,这给产业和公司提供了机会。
 
互联网发展到现在,确定程度越来越高,已经比较清晰了。在资本市场上,互联网开始向传统产业回归,评价互联网也要考虑生意的盈利能力。商业模式的早期,没有出利润,竞争高度不确定,市场会给不确定很高的溢价,但当竞争格局比较清晰的时候,市场的溢价就消失了,会集中到优势的企业上,优势企业的利润比较好、估值水平高,差的公司则垫底。
 
可以从4个逻辑来看企业基本面:
 
宏观逻辑,即一家企业所在的行业和企业业务是不是为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进步创造了价值,企业利润是为社会创造价值后、社会回馈给它的报酬。
 
产业逻辑,不同产业的经济逻辑与商业模式逻辑,虽不相同但可以触类旁通。
 
业务逻辑,要看公司的业务是否符合前面两个大逻辑,业务能力是否在产业上具有竞争优势,并通过持续的创新形成长期的壁垒与护城河。
 
财务逻辑,财务是公司经营的数字化总结,也是对前面三个逻辑的验证。
 
2
 
护城河
 
每三四年就得重挖一次的护城河其实不能算是护城河,而没有护城河就不断会有前浪死在沙滩上。在一个先发优势不断被颠覆、没有永远的赢家的行业里,只有勇于自我否定、因时而变才能生存。
 
3
 
成长vs门槛
 
多数人喜欢成长,但门槛更关键。成长是未来的,难预测;门槛是既成的,易把握。高门槛行业,新进入者难存活,因此行业供给受限,竞争有序,有利于企业盈利增长。低门槛行业,行业供给增长快,无序竞争,谁也赚不到钱。(门槛,即行业护城河)
 
成长vs门槛:案例
 
中国白色家电行业2000—2005年增长迅速,但利润不佳,股价疲软;2006—2010年行业增速减缓,但利润大增,龙头股价上涨十几倍。拐点是2005年行业大洗牌,小厂退出,之后龙头企业在规模、渠道、成本、品牌等方面优势扩大,阻止了新进入者,行业格局从野蛮生长的无序竞争转变为有门槛的有序竞争。
 
4
 
新兴行业看需求,传统行业看供给
 
新兴行业讲的是需求快速成长的事,不必纠结于供给。而传统行业则只有控制供给,企业利润才能快速增长。过去12个月里表现好的传统行业要么是寡头行业,要么是淘汰落后产能的行业,二者的供给增长相对于需求而言都受到了有效控制。
 
5
 
行业集中度
 
很多人认为小股票的成长性普遍好于大股票。如果这是事实的话,那么大多数行业的集中度就会越来越低。但是只要关注一下工程机械、汽车、家电、啤酒、原料药、互联网等众多行业,你就会发现这些行业的集中度在过去几年都是持续提高的,这说明还是有许多行业里的大企业增长快于小企业。在这些行业里,低估值、高成长的行业龙头的投资价值就远高于行业内的小股票。
 
6
 
未得到、已失去与正拥有
 
以高估值买新兴行业而落入成长陷阱的是沉迷于“未得到”,以低估值买夕阳行业而落入价值陷阱的是沉迷于“已失去”。投资中风险收益比最高的还是那些容易被低估的“正拥有”。
 
7
 
周期性成长股
 
市场低迷时,周期性成长股是最值得关注的,因为它们的估值会因其周期性而被恐慌性杀跌,但业绩增长却能因其成长性而跨越周期。与非周期性成长股(估值不低)和新兴行业成长股(估值过高)相比,周期性成长股在当前股价下的性价比更高。
 
8
 
买入时机
 
最好的买入时机是卖家不得不在短期内快速清仓的时候。当许多卖家因为风控止损、产品清盘、客户赎回、基金经理撤换等原因而不顾价格地急抛时,往往能砸出股价的阶段性低点。只可惜,当许多人不得不急卖时,其他人往往也面临减仓的压力而不能买。事后回头看,觉得几乎不可理喻的低价其实就是这样产生的。
 
9
 
保持独立性
 
市场悲观情绪弥漫或者乐观情绪泛滥时,若要保持独立性,最好是不和别人讨论,不看盘,不读当期卖方报告,关起门来读本老书、翻些旧报告,心里重温一下那句老话:人类的智慧如果压缩成一句话,就是“这很快将会过去”。这样做有点阿Q,有点鸵鸟,但不会人云亦云。
 
10
 
消息与股份
 
一样的消息,由于市场环境和市场参与者情绪的不同,在股价中可以有截然不同的体现。弱市中,利好消息常被当作出货的机会;强市中,利空消息常被当作补仓的机会。当市场对坏消息不敏感、对好消息敏感时,表明市场的人气在恢复,也表明悲观预期已经充分反映在低估值中了。
 
免责声明
 
本微信公众号涉及的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所述证券或产品的出价、征价、要约或要约邀请,不构成任何合同或承诺的基础,不构成买卖任何投资工具或者达成任何交易的推荐,不构成私募基金的公开推介或变相公开推介,亦不构成财务、法律、税务、投资建议、投资咨询意见或其他意见,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微信涉及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微信的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本公众号事先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方法修改、翻版、分发、转载、复制、发表、许可或仿制本微信公众号中拥有版权或经许可使用的任何内容。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