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药动保”推荐阅读【地方猪种】优质黑猪育种30年工作体会

以下文章选自《猪业科学》
 
摘要
 
品种是影响养猪生产中的最重要因素,猪育种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程,文章从育种素材筛选、育种方案设 计、育种方法选择、品种审定以及扩群产业化推广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并结合育种经验提出相应猪育种建议。
 
关键词 
 
黑猪;育种;方法
 
猪育种工作是一项漫长但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猪育种团队有多年从事猪育种的经验,经过几代养猪人的努力,先后培育出吉林黑猪,东辽黑猪等地方优质特色黑猪,奠定了育种科研工作的基础和团队精神,在继承老一辈光荣传统的基础上,在近 30年先后培育出了松辽黑猪以及参与培育吉神黑猪,多年的育种工作使笔者认识到要想培育一个好的猪品种,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品种资源来源应广泛,纯正
 
资源是决定猪品种性状的遗传基础,没有好的资源,谈什么都是空话。松辽黑猪之所以成为我国国内优质黑猪的种源,就是因为其遗传基础好。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猪地方品种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在东北地区有东北民猪、吉林本地黑猪(二民猪)、金宝屯黑猪等,笔者团队在选择母本时,重点选择了具有品种特点的东北二民猪,具体要求有 :乳头 7 对,乳腺发育良好,乳头呈油瓶型,四肢强健不跛蹄 ;头中等大小,八字眉,耳朵大但不能遮眼 ;背腰略有弯曲。长白猪的选择对象是丹系长白。终端父本是美系杜洛克,从美国直接进口 75 头,8 个血统 25 头公猪,50 头母猪,皮毛的颜色是黑红色,淘汰金黄色和黑色。
 
2  育种方案设计要根据市场的需要,要有长远的预期
 
黑猪屠宰后由于不好褪毛,屠宰率和瘦肉率较低,20世纪80年代黑猪在市场上并不受欢迎,出售商品猪也要比白猪每kg少0.1元。但是,笔者团队为了满足当地农户养黑猪习俗(杀年猪、各种商家的开业及传统习惯)的要求,也为了满足有些人对肉质风味的需求,同时也预测到了市场对优质特色产品的需求会不断地增加,笔者团队开展了漫长的黑猪育种工作。因此,团队设计的育种目标就是被毛黑色,产仔性能要好,适应性好,抗逆性强,瘦肉率较高,肉质好。通过近30年的努力,团队目标终于实现,笔者团队所培育的松辽黑猪已成为农业农村部主推培育品种,吉神黑猪成为国内产业化最好,规模最大的黑猪群体。松辽黑猪成为目前国内研究优质特色肉猪企业的首选品种,产品推广到福建、广西、四川、江西、安徽、山西、内蒙,北京、天津、黑龙江等20多个省市,受到了广泛好评。
 
3  专业的育种团队和稳定的育种环境
 
一个猪品种的育成,大约需要20多年的时间,没有一个专业的团队持续开展工作,那是不可能实现育种目标的。笔者团队总结经验主要有以下两点:
 
1)一个稳定的育种环境。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原种猪场是一个有多年育种历史的猪场,建设面积7000多m2,各种设备设施齐全,有专业的测定猪舍和测定设备,为育种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稳定的育种团队和科研经费。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在猪育种领域中先后培育了吉林黑猪和吉林中型猪,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一直有一支稳定的猪育种专业团队。并有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科研经费主要用于猪群的饲养扩繁、试验、测定、肉质检测、人工等费用。如果没有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维持较大的猪群是很困难的。笔者团队在育种的过程中得到了原农业部、科技部、吉林省牧业管理局、吉林省科技厅等部门的大力支持。
 
4  育种过程中应用的主要技术与方法
 
4.1 建立完善的现场种猪档案
 
1)种猪基本情况:包含种猪的品种、耳号、性别、出生日期、初生重、断奶重、乳头数、毛色、外貌特征等;
 
2)种猪个体系谱:指该种猪向上三代的耳号;
 
3)生长发育记录:含后备猪2、4、6月龄的体重、体尺;体重25~90kg平均日增重、体尺、活体背膘厚、活体眼肌面积、饲料转化率等。
 
4)种猪繁殖记录:包含公猪的繁殖记录(初配年龄、射精量、精液品质等)、母猪配种记录(配种时间、公猪品种、公猪号等)、母猪产仔哺乳记录(分娩时间、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死胎及畸型数、毛色、初生重、断奶重、仔猪乳头数等)等档案资料。
 
4.2 建立猪场种猪免疫记录
 
免疫记录主要包括注射疫苗的种类、注射的时间、剂量、免疫途径等。
 
4.3 建立群体系谱图
 
把场内的种猪根据亲缘关系绘制成系谱图,使系谱图可以清晰地反映出猪群中种猪的遗传关系。猪场内所有测定数据及档案系谱均应由指定的专人负责归纳、整理。并将档案资料放到指定的固定的档案柜中。为育种工作提供数据资料。
 
4.4 各选育阶段和选留比例
 
各选育阶段和选留比例见表1。公猪:断奶时选留哺乳期仔猪的20%,4月龄选留断奶后仔猪的50%,到配种前选留4月龄的50%。母猪:断奶时选留哺乳期仔猪的60%,4月龄选留断奶后仔猪的60%,到配种前选留4月龄的80%。(见表1)
 
4.5 世代更新和选留依据
 
品种培育的选种标准要严格按照科学的育种方法,育种群体组建初期,受当时的生产条件限制,习惯上选择春季生产出的仔猪进行留种,并确保每个家系的公猪都留存后代。
 
4.5.1 重叠式不完全小群闭锁选育法
 
在松辽黑猪选育0世代时,基础母猪群体中含有“杜长本”群体占整个基础群19.15%,到第一世代时,这一比例增加2.06%。尽管在选育过程中未达到每年一个世代,但却扩大了选育基础群血缘数量,提高了选育基础群的有利基因,同时也延缓了选育过程中近交系数上升速度。为保证育种工作的顺利进行,育种团队要求每个育种场按一定比例选留群体,通常为每一世代中母猪核心群的数量60头,公猪核心群数量12头,在选种过程中,除对初产母猪后代选留外,对部分母猪二胎后代也会择优进行选留,三胎以后的群体会被安排到养殖基地或者成为观察群体。在松辽黑猪的选育过程中,为防止近交系数过快增加和增加选育群体家系数量,在三世代以后育种团队新增3个家系。
 
4.5.2 指数选择法
 
培育成专门化母系品种是在育种初期制定的育种目标。因此后备母猪的选育偏重于繁殖性能,将主要繁殖性状合并成选择指数进行选种,并对每头后备猪进行相应的性能测定,对群体测定数据开展遗传评估。对后备种公猪选种更加侧重于生长性能,主要的生长性状为日增重及活体背膘厚,以此制定选择指数,并对所有选留个体开展性能测定及遗传评估。
 
4.5.3 猪的活体测膘
 
在松辽黑猪选育过程中,采用超声波和刺尺等方法对后备猪测定背膘厚,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育种团队对部分活体背膘厚测定数据进行了验证,通过比较发现其与经屠宰测定的真实数据基本相同。经过对背膘厚以及生长性状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证实该选育品种的背膘厚度和胴体瘦肉率之间存在强负相关,因此依据背膘厚开展选育个体瘦肉率,增加了选育的准确性。育种团队依据大量的性能测定数据及分析,得出了如下方程:
 
Ⅰ=0.0135X1(日增重)-3.86X2(活体背膘厚)-1.8。
 
4.5.4 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与松辽黑猪的分子遗传特性研究
 
研究猪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基因多态性对松辽黑猪生产及胴体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AA型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AB型和BB型,AA型猪的瘦肉率显著低于AB型和BB型。
 
研究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多态性对松辽黑猪肉质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选育“HHdd”基因组合对松辽黑猪可以提高其肌内脂肪含量,从而达到改善肉质的目的。
 
研究肥胖基因(ob)基因多态性对松辽黑猪胴体性状与肉质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T基因频率占优势(0.82),而且T基因对平均背膘厚、肌内脂肪、瘦肉率等是有益基因。
 
研究骨桥蛋白(OPN)基因、催乳素受体基因(PRLR)基因多态性对松辽黑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OPN基因BB基因型松辽黑猪的初产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个体重、断奶仔猪数都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对该基因型的选择可以有效提高松辽黑猪母猪的繁殖性能;4PRLR基因AA基因型个体的断奶仔猪数、乳头数显著高于AB、BB两个基因型。
 
5  群体的扩大和产业开发
 
根据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品种审定的要求,培育一个猪地方品种需要至少纯种基础母猪1000头以上。因此,没有一个很好的产学研的结合模式是很难达到的,为此笔者团队同省内养猪大企业,吉林红嘴种猪繁育有限公司和吉林精气神有机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养猪企业密切合作,使所培育生猪群体迅速扩大。同时通过优质特色肉猪产品的开发,也使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本文选自《猪业科学》2020年第4期“地方猪种”栏目:P126-128(版权归《猪业科学》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出处)。阅读更多内容可见网站:http://www.csis.cn。
 
《猪业科学》征稿
 
如您有好的文章希望与广大同仁分享,请将稿件发至邮箱:
 
swineonline@263.net
 
招聘启事
 
 《猪业科学》(月刊)杂志自2006年更名以来,受到业界普遍关注和欢迎。据中国知网统计,该刊物成为行业刊登文章、发行量、广告刊登、订阅量之最。目前实施全媒体拜访报道,多平台联动呈现发展战略,需要大批有志青年,面向社会招聘实习生或毕业生。
 
 联系人:孙德林
 
 电话:13701057839
 
E_mail:delin518@x263.net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