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让学生学会阅读》读后感第⑥辑

以下文章选自《春风弦歌》
 
十月·秋日无声告白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
 
写在前面
 
什么是群文阅读?优质的群文是如何形成的?不同的文体如何做群文阅读?通过群文阅读可以学什么?……在本书中,蒋军晶老师将自己多年做群文阅读的经验全部呈现出来。
 
蒋军晶老师通过群文阅读,让学生的阅读量大增,促使学生向往精神生活,同时培养学生思考、发现的能力。他的群文阅读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一条可操作性极强的新思路。
 
本期开始,与大家分享思齐成长阅读小组成员的《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读后感悟,敬请大家阅读、指正。
 
-October-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读《让学生学会阅读》
 
张锐
 
蒋军晶老师的这本书很好读,第一,他的思路很清晰,并且讲的都是大实话,我喜欢这样不故弄玄虚、不居高临下的风格。第二,他是一位一线教师,书中有大量上课的课例和教学实录,这也是很实在的东西。我很喜欢看教学实录,因为通过实录可以在短时间内把握一位教师教学设计的思路,还可以反复研究他的提问方式和反馈方式。虽然蒋老师是一位小学语文教师,但他的理念和做法对我们正在进行的高中语文新教材新课改很有启发和借鉴意义。我在一周的时间里把这本书读完了,有些地方还反复读了几次,收获颇丰;但觉得读得还不够,这本书值得反复地阅读。
 
下面我想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这本书中的观点带给我的启发和共鸣。
 
一、“群文阅读”的核心在于通过比较进行归纳。
 
通过阅读蒋老师书中的课例,我觉得他其实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比较”。这种比较大部分是在“求同”,通过有相同要素的文本,让学生自己归纳出这种要素是什么。比如关于神话故事的叙事结构,关于各国创世神话的共同元素,关于小说的情节设计特点等等。这类问题,如果只有一个文本,学生想自己归纳出来基本是不可能的,主要还是靠老师讲授。有的老师讲授完了,会找一些有共性的文本给学生,能再加深一下印象。但这肯定比不上学生通过几篇文本自己归纳得出结论印象深刻。
 
我想到高三一轮复习时曾经讲到小说的双线结构,当时的做法是由老师出示例文《马兰花》,讲解这篇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又讲了鲁迅的小说《药》中华家和夏家这两条线索,以及回顾初中课文《麦琪的礼物》中的两条线索,随后再配上篇同样结构的小说作为习题巩固。可能这是很多老师的做法,我一直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读了这本书之后,我觉得难道不应该是倒过来做吗?先给学生这几篇小说,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这几篇小说的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好处是什么。这样对学生思维的调动的程度、达成的效果,肯定是要胜于灌输讲解的方式的。
 
由此我也想到,很多时候一些老师(也包括我)都做过一种名为“拓展”的工作,就是学完一篇课文后,会推荐给学生一篇到几篇不等的文章,这些文章,可能是和课文出自同一作者,也可能和课文有着同样的主题。但我们可能只是让学生读,或者简单分析几句,大概效果是寥寥。现在我想:若是课外拓展的文本没有与课文可比较之处,那这样的拓展就可以不必有了;若是课外的文本确有可比较之处,那不如试试做成群文阅读。
 
二、重视语言表达教学。
 
蒋老师在书中说,“我们一直强调语文课要教表达……群文阅读,就是要更集中、更结构化地呈现一种表达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学习独特的表达方式,发现文学的奥秘,发现故事的密码,发现写作的技巧。”在课例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他除了重视学生的口头表达,也很重视学生的书面表达:他会让学生用自己归纳出的童话的叙事特点自编童话;在教诗的时候强调以写为重心,并让孩子们补写诗歌(课例:最后一句・诗);或者让孩子们了解环绕诗的特点并模仿创作(“绕啊绕”的儿童诗)。
 
在做法上,他建议提供大量的具备某一共同特点的语言素材,学生会更容易发现规律,学会仿写。他举了一个“甄嬛体”写作的例子,给出了三段用“甄嬛体”写作的材料,并且说,“上面三段话一读,学生自然就发现了“甄嬛体”的句式结构——若是……想必是极好的……但……倒也不负……并且有相对较多的学生可以仿写。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理解为群文阅读。它的优点是,老师在课堂上反而显得轻松,学生自己可以在阅读中发现表达的规律。”读到这里,不由得豁然开朗,感觉为自己的做法找到了理论支持和更好的操作指导。
 
我在教授新诗这个单元的时候,往往会给学生布置仿写任务。前几天我布置的是汪国真的一首诗  《只要明天还在》:
 
只要春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只要生命还在,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陷身茫茫沙漠,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在
 
只要明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
 
冬雪终会慢慢融化,春雷定将滚滚而来
 
部分学生仿写片断如下:
 
张鼎卓:只要远方还在,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风沙滚滚无际涯,仍有小桥流水常在
 
•只要彼岸还在,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滔天巨浪沉舟楫,仍有我所思者远道而来。
 
庄雯雯:只要梦想还在,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受缚于脚下泥泞,征途仍是星辰大海
 
•只要希望还在,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深渊在侧,也会义无反顾奔向未来
 
庄舒媛:只要回忆还在,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身影渺小如尘埃,还有人为我等待
 
•只要心跳还在,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宇宙浩瀚胜星海,还有热血证明着存在
 
靠思雨:只要青春还在,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跌倒在泥地中,还可以拍拍土灰站立起来
 
•只要理想还在,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徘徊于灰暗的迷雾,明亮的光芒还会照射进来
 
王宏坤:只要双腿还在,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脚下的道路坎坎坷坷,远方的壮丽画卷仍会铺展开来
 
•只要双目还在,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眼前团团迷雾笼罩,光明会穿透阴霾向我走来
 
•只要未来还在,我就不会悲哀
 
•跬步终能积成千里,小流也会汇聚成江海
 
以上是写的比较好的,高中的学生理解力毕竟比较强,绝大部分的同学句式都正确,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仿写前后没有逻辑,也没有使用意象。而用抽象的概念代替。这可能是因为我只是简单的领学生读了读,没有把三组诗句中的意象单独拎出来,让学生品读、琢磨其中的关系。那时我还没有看到蒋老师的课例,读过他的课例《绕啊绕的儿童诗》,我反思了这次仿句训练,课前学生分享了这首诗,我觉得适合作为仿写材料就作为课后作业布置了下去,批改之后也只是把较好的作品展示点评,随意性太强了。要想达到大部分人都能写好的效果,就应该耐心领学生把这首诗的三个部分比较一下,让学生自己发现三个部分除了有相同的句式以外,每个部分都有三个意象,三个意象之间又存在怎样的联系,自己应该选取什么样的意象。总之虽然一在小学,一在高中,可是训练语言表达的思路是相通的,但蒋老师的设计、启发、引导和点评要厉害得多,看了他的课例,我受到很大启发,今后还要细细琢磨、认真学习。
 
三、阅读教学离不开优质的问题设计
 
即使是群文阅读,其实也是离不开教师的问题引领的。提什么样的问题,问题的开放性如何、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的思考质量。我读了蒋老师的几则课例,觉得他在问题设计上和对学生回答的反馈上做的很好。
 
1.教师经过研读材料,精心选择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巧妙切入点。例如在《用感叹号和问号向虫子致敬》这一课,提的问题:
 
三个感叹号
 
师:很明显,作者郭枫在不断感叹:微观世界太奇妙了!一个人写文章感叹时,一般会用到哪个标点?(学生答“感叹号”) 是的,感叹号,家扬暑假去了新加坡,晨悦去了欧洲,钱浩去玩了漂流,我看到你们的游记里就用了不少感叹号。请你们仔细默读文章,画出有感叹号的句子。
 
这个问题提的多巧妙,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知道在什么时候会使用感叹号,又一下子抓住了材料的关键点,通过一个小切入口可以分析整篇文章,这样的问题,妙啊。我还非常喜欢这个指令“画出有感叹号的句子”,语文课上只张嘴不动笔是很多学生的毛病,其实这个毛病,也和教师的授课方式有关,如果教师多发出一些明确的动笔的指令,学生也会习惯写写画画的学习方式。
 
2.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有话可说。蒋老师经常会问这样的问题:“你读懂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我过去觉得这样的问题太简单或者说太开放了,但有一次一位家长对我说起,她的孩子觉得我的课上的很好,何以见得?她说孩子说老师让我们说自己喜欢的句子和词语。我不禁哑然失笑,但也反思,让学生愿意表达,有话可说,只要教师恰当引领,开放性的问题往往也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3.注重比较和整合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例如在课例《比较:最实用的阅读策略》中,蒋老师提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刚才有人提到环境描写。这篇文章很多地方写到了洪水,找一找,画一画。这就是一个整合性的问题。接下来问了这些句子写出了什么,然后是放在一起比较作者写洪水运用的手法,更精彩的是再比较这些句子的相似之处,学生就发现了这些句子的表达特点:简短。如果把这些描写一处处进行分析,既琐碎又低效,可我也经常做句句分析的工作,特别是小说教学中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就说《百合花》吧,我上完了,写这篇读后感时才发现了自己分析人物形象时不能提整合性的问题、琐碎分析的毛病。
 
写了三千多字了,感觉要说的话还没有说完。读这本书,让我感到很惭愧,过去自己确实没有用功,好在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正是最早的时候,“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此自勉,也感谢蒋老师写出这么具备实操性的书。(完)
 
-October-
 
-END-
 
编辑 | 苒苒  茜茜
 
校对 | 如怡  昕昕
 
审核 | 思琪

相关读后感推荐:

【工会福利】分享读书心得,超百元购书券等着你!

《蓬蓬裙在春天降落》读后感_《蓬蓬裙在春天降落》读后感500字-800字

《流浪地球》读后感500字_《流浪地球》读后感

《给孩子的自然博物课:一学就会的视觉笔记》读书心得_《给孩子的自然博物课:一学就会的视觉笔记》读书心得500字-800字

《飞上天的自行车》读后感500字_《飞上天的自行车》读后感

《给孩子们的大美古诗词》读后感_《给孩子们的大美古诗词》读后感500字-800字

《闪闪奇遇记五:闪闪的魔法》读书体会_《闪闪奇遇记五:闪闪的魔法》读书体会500字-800字

《妖怪奇谈2:怪数魅影》读书体会_《妖怪奇谈2:怪数魅影》读书体会500字-800字

《雷曼兄弟三部曲》观后感_《雷曼兄弟三部曲》观后感500字-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