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我与阅读

以下文章选自《山香境宽》
 
2020/秋,总第243期
 
人文微刊,境宽净宽
 
我与阅读,作者 / 王承鼎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我的阅读史大致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好奇。
 
幼小时,我便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往往看一本画画书,便幻想着一个故事。
 
而一个一个故事,串联起无邪的童年。
 
天马行空的日子里,真是尝到阅读的快乐和满足啊。
 
第二个阶段是求知。
 
这个阶段贯穿着小学、初中、中专、大专、本科的全过程。
 
那时,眼睛一睁便是锅底大的天,心里一直想,我虽渺小,何以走得更远。
 
那时候,“读书改变命运”的愿望竟是那么炽热。
 
第三个阶段是为了充电。
 
参加工作三十多年来,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二十多岁时,最爱读的是名人传记。
 
那个年代,少年的心事跟云彩一样多变。
 
想当画家,便看《白石老人自述》;
 
想当摄影家,便读《陈复礼传》;
 
想当作家,便找《徐志摩传》阅读。
 
当然,也抄了不少报刊文章。
 
此后,一发而不可收。
 
以藏书为乐事,买下不少,读过不少。
 
为了书,曾经节衣缩食。
 
为了书,曾经千寻万呼。
 
为了书,曾经浪里淘沙。
 
读书,铸成了我人生最亮的底色。
 
大约三十岁时,拿出三分之一的工资买书,花去三分之一的时间读。
 
假以时日,长期磨出的那一把剑,终于见出锋芒。
 
大约四十岁时,凭着不停的阅读,不断的写作,进入作家的序列。
 
成长的过程,便是阅读的过程。
 
如今,年近五十,藏书虽然达不到汗牛充栋的地步,但自信可以为自己贴上“藏书家”的标签。
 
英国作家毛姆在一本叫《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的书中写道 ,一个人若是养成了阅读的习惯,阅读也就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便是给自己营造了一座心灵的避难所,这个避难所是能够使人的精神之花永不凋谢。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阅读已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引领和谐社会的重要引擎。
 
如今,全民阅读时代已然来临。
 
从2012年11月,“开展全民阅读”被历史性地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到2014年“倡导全民阅读”首次写入政府报告。
 
阅读开始由个性化的精神追求,变成全民的刚性需求。
 
书仍然还在购买,看过的书仍然像码砖一样,堆砌在书架上。
 
却自然而然中,不再为传统阅读模式抱残守缺,手机、电脑成为阅读的另一个崭新平台。
 
忙亦读书、闲亦读书,读书之事,岂不快哉。
 
王承鼎  简介
 
王承鼎(鼎庐),号山香,字境宽,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70后,匠人之后。高级园艺师,长期执着于有关中国园林和绘画的研习。
 
2017年创办“山香境宽”公众号,意在以文会友。
 
立志做一个传统的中国文人,习字,治印。
 
期望以球会友,做一个民间乒乓球高手。
 
策划:净   宽
 
编辑:孙佳祎
 
统筹:小   双
 
审核:鼎   庐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