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读书体会文章选登之六:《未来学校》阅读体会
以下文章选自《邢台信都政协》
《未来学校》阅读体会
住信都区市政协委员 赵兴军
近期认真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未来学校》,受益匪浅,对信都区的“未来教育”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关于未来学校的样子
《未来学校》以“学习中心”为核心对学校未来进行了全面描述,在物理形态上未来的学校将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教室和教学楼,学校不再是唯一的教育场所。在学习内容上将更加个性化、有针对性,学生既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去选择学习,同时借助于人工智能“学习中心”将主动向学生推送学习所需,功能将类似于现在的“抖音”。在学校对象上,“学生”范围将更广,幼儿、少年、青年、老人都可以是“学习中心”的学生。以上“学习中心”各种功能的实现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信息化、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及大数据的运用。
二、关于未来学校的到来
学校势必要走向未来,就好像社会一样,在向前发展,向未来发展。朱永新教授在《未来学校》里说这个未来可能是5年、10年、20年。面对当今社会信息化、智能化的迅速发展,未来学校的到来可能没有那么长,也许可以说未来学校的雏形已经到来,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慕课”、STEM课程及各大学、教育机构的网络课程就是实例,只是缺少“学习中心”这个节点、核心,这就需要学校、教育机构等紧跟教育变革步伐,在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的政策引导下,建立课程、评价、内容、模式完善的“学习中心”。
三、关于未来学校的教师
传统的学校教师更多承担的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未来学校”的教师更多承担的是指导者、陪伴者的角色,教的内容将主要是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未来学校教师需要具备更高层次的专业素养。一是研究素养。教师要明晰未来教育的变革方向,了解信息化、数字化与教育教学融合、联通的内在机制,能够借助心理学、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工具、手段,基于学生差异,为学生做好个性化、定制化的学习安排。二是信息素养。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已将到来,教师要能够主动从生活实践和教育教学中查找、获取、探索新信息,具备对各类信息进行选择、评估、处理的能力,有效利用“信息”开展教育教学,并为学生学习提供信息支持与服务。还要具备运用各种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数字化学习资源、创设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能力,实现内容、方法、技术与策略的高度融合,从而将各种信息的运用融于数字化课程、学习资源与环境的建设和运用中。三是创新素养。教师要对教育保持挑战心和想象力,把教学看作引领学生成长的创新过程,把教学作为创意实施过程,通过自我创新激发、激活学生创新意识和潜能,营造好的创新氛围。
四、应对教育变革,学校需作出的改变
一是要将信息技术能力、数字化课程开发能力及学习资源整合能力,作为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重要内容、关键手段,形成能够顺应未来学习、教学与教育发展趋势并致力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教师专业能力体系。二是学校、教师、专业机构和政府须联合行动起来,制定与未来学习、教学、教育变革相适应的“学习中心”模式、教师专业标准,为未来学校发展指明方向。走向“未来学校”是一个在不断发展、融合、建立的过程,我们的教育工作,在走向未来的基础上应逐步发展、培养、树立起自己的特色,更好走向教育的未来。
《未来学校》阅读体会
住信都区市政协委员 赵兴军
近期认真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未来学校》,受益匪浅,对信都区的“未来教育”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关于未来学校的样子
《未来学校》以“学习中心”为核心对学校未来进行了全面描述,在物理形态上未来的学校将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教室和教学楼,学校不再是唯一的教育场所。在学习内容上将更加个性化、有针对性,学生既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去选择学习,同时借助于人工智能“学习中心”将主动向学生推送学习所需,功能将类似于现在的“抖音”。在学校对象上,“学生”范围将更广,幼儿、少年、青年、老人都可以是“学习中心”的学生。以上“学习中心”各种功能的实现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信息化、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及大数据的运用。
二、关于未来学校的到来
学校势必要走向未来,就好像社会一样,在向前发展,向未来发展。朱永新教授在《未来学校》里说这个未来可能是5年、10年、20年。面对当今社会信息化、智能化的迅速发展,未来学校的到来可能没有那么长,也许可以说未来学校的雏形已经到来,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慕课”、STEM课程及各大学、教育机构的网络课程就是实例,只是缺少“学习中心”这个节点、核心,这就需要学校、教育机构等紧跟教育变革步伐,在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的政策引导下,建立课程、评价、内容、模式完善的“学习中心”。
三、关于未来学校的教师
传统的学校教师更多承担的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未来学校”的教师更多承担的是指导者、陪伴者的角色,教的内容将主要是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未来学校教师需要具备更高层次的专业素养。一是研究素养。教师要明晰未来教育的变革方向,了解信息化、数字化与教育教学融合、联通的内在机制,能够借助心理学、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工具、手段,基于学生差异,为学生做好个性化、定制化的学习安排。二是信息素养。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已将到来,教师要能够主动从生活实践和教育教学中查找、获取、探索新信息,具备对各类信息进行选择、评估、处理的能力,有效利用“信息”开展教育教学,并为学生学习提供信息支持与服务。还要具备运用各种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数字化学习资源、创设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能力,实现内容、方法、技术与策略的高度融合,从而将各种信息的运用融于数字化课程、学习资源与环境的建设和运用中。三是创新素养。教师要对教育保持挑战心和想象力,把教学看作引领学生成长的创新过程,把教学作为创意实施过程,通过自我创新激发、激活学生创新意识和潜能,营造好的创新氛围。
四、应对教育变革,学校需作出的改变
一是要将信息技术能力、数字化课程开发能力及学习资源整合能力,作为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重要内容、关键手段,形成能够顺应未来学习、教学与教育发展趋势并致力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教师专业能力体系。二是学校、教师、专业机构和政府须联合行动起来,制定与未来学习、教学、教育变革相适应的“学习中心”模式、教师专业标准,为未来学校发展指明方向。走向“未来学校”是一个在不断发展、融合、建立的过程,我们的教育工作,在走向未来的基础上应逐步发展、培养、树立起自己的特色,更好走向教育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