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阅读感想(1-5)
以下文章选自《知媒设计》
第一部分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提到了在教育的脑力劳动领域存在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这种现象,作者提到,“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作者提到,“有经验的教师,在一节课上给一个学生布置2、3道甚至4道应用题,而给另一个学生只布置1道。这个学生做的是比较复杂的应用题,而另一个学生做的则是比较简单的。这个学生在完成语言的创造性作业(例如写作文),另一个学生则在学习文艺作品的片断。
在这种做法下,所有的学生都在前进——有的人快一点,另一些人慢一些。儿童完成作业而得到评分时,从评分中看见了自己的劳动和努力,学习给他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和有所发现的欢乐。在这下,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心与相互信任相结合。”
在阅读这篇文章以前我从来没有意识到,在教育的脑力劳动领域存在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这种现象。我甚至单纯的认为差生是自己不够努力所以才学习不好的。
回想我的学习生涯,在我那个十八线小县城,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高中,似乎所有的老师都在要求,我们必须达到同一个标准,对差生的要求也没有降低。我们的作业也一直都是同样的任务量,怪不得我小妹在上小学时经常写不完作业,当时我认为是她太笨了,其实她知识在脑力劳动领域属于弱者,别的孩子能拎20桶水,她属于只能拎5桶那种小孩,但是却被要求和别的孩子一样,难怪她一提到作业就头脑发昏只想玩儿不想学习,而她的家长也一直在逼迫她按时完成老师每晚布置的作业,我在上小学时几乎一两个小时就能写完作业,她却要一直拖到半夜十一点也写不完。因为老师给她布置的任务超出了她能承受的量。这样只会损耗她对学习的热爱。
作者举了帕夫雷什中学教师阿格阿里辛柯和姆阿雷萨克的数学课的例子。他们在一个班级里将学生按照学生的能力分成几个小组,而且小组人员是流动的,对不同水平的孩子老师们的要求也不一样。这样可以使老师在一堂课的教学中更轻松,也能是不同水平的孩子收获到属于自己层级的提高、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他们的分组似乎更像我们初高中的分班制,但是分班制不能完全解决学生层次这个问题,即使是在尖子班,仍然存在学习能力落后的学生,他们在尖子班的学习生活我觉得可以用惨淡来形容。老师讲课可能会顾及到班级的大多数人,但是对于末尾,他们永远都是末尾,他们是班级中心抛弃的一部分人,永远在边缘。这种班级内部流动的分组制度,我觉得非常棒非常好,我很羡慕这样的制度。如果我们小学初中高中的班级也能做到这种流动,那么我想每一个学生应该都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然后作者阐述了自己对调皮捣蛋的孩子的观点,如果能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在进行脑力劳动,那么孩子是不会出现调皮捣蛋的现象的。
他提到,“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取得成功的个人的、人格上的欢乐,那么这种课就不会把教师弄得心情焦躁、精疲力尽。教师不必紧张地等待着会发生不愉快的事,他不必去监视那些由于无事可做而不时地用调皮行为来“招待”教师的那些机灵而坐不安稳的孩子们,因为在这样的课上,他们的精力都被纳入了正当的轨道。”
教师心情焦躁、筋疲力尽也是我在学习生涯中遇到的一个问题,而且我从小学开始当班长一直到现在。我基本上没有什么时间是和我的同学们统一战线的,我也很担心自己在课堂上说话、玩会被班主任发现。班主任不仅自己管纪律,还要我帮他管理。到高三的时候我们班总是很吵闹,我对他们的管理根本没人听,本来也没人听,到快毕业的时候,班主任也无法管理我们这个班级了。
她在讲台上,公开和我们说,她觉得是这他作为一个教师,二十多年工作生涯最大的失败。她说他以后不会再做班主任,她说觉得自己心力交瘁,她觉得自己再也无法管理好班级了。因为她无法让班级安静下来。她说完之后自己去办公室哭了很久。分析一下当时班级吵闹的原因,班级内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老师大多数时间在照顾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对差生不太关注,而且班主任也没有采取明智的管理班级说话问题的措施,我们只要吵闹她就用各种词语辱骂我们,我们从她的话语和做法中完全体会不到尊重,自然学生们也对她产生了不尊重的情绪。如果学生们能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并且能在课堂上进行脑力劳动,那么我想我们的班级绝对会安静下来的。
第二部分
主要内容
教师经常面临着没有时间的难题,而这对教师的伤害是很大的,严重影响他们的幸福指数。教师的时间来源于不断地阅读和学习。随着教学时长的增长,教师所具备的知识和与他教给儿童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也应该是递增的。
这里作者举了一个例子,一名有30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的公开课深深地吸引了听课的每一个人。这位历史教师说这节课她准备了一辈子,总得来说对每节课都是用终生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不断地阅读来达到这样的状态,“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
第三部分
主要内容
讲了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
小学老师们无休止地给孩子们补课徒劳地想把尾巴学生拉上来,这件事情侵占了老师的大部分时间。“为了无休无止地然而却又完全徒劳地把那些“尾巴学生拉上来”,这件事无情地吞噬了教师的许多时间。教师刚刚开始讲解新教材,就发现一部分学生无力掌握它,与其说是考虑怎样沿着认识的崎岖小路前进,倒不如说是首先得考虑如何克服一部分学生跟不上的状况(有时候,这个“一部分”相当大,弄得教师不得不几乎是给全班学生进行补课)。这就侵占了教师的许多时间——包括在校的时间和回家后的时间。”
因此,对小学老师来说,小学首要任务是:教会儿童学习;主要操心的事情是:确定儿童应当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之间正确的相互关系。这样做可以使班级内学生的学业不会落下,从而节约老师给各个学生补课的时间,保护老师的个人健康。
针对如何教会儿童学习,首先教会儿童熟练地读和写,因为这是学生日后学习的基础。其次需要教会儿童如何阅读:因为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这一点也是学生日后学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教师需要教会儿童在阅读的同时思考在思考的同时阅读。
学生们掌握了这两点就不会轻易地在学业上落后,而如果学生不落后那么教师的工作就容易多了。
针对如何确定儿童应当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之间正确的相互关系,小学教师应当仔细研究每一个学生的各个阶段的能力是怎样发展的。
作者这样说道,“你还可以向自己提出一个更具体的目标:你给学生讲述一点什么,让他们一边听讲一边思考你所讲述的内容,而同时还要把他自己的思想简明扼要地写出来。应当在三年级就教会学生做到这一点”,“我建议小学教师提出这样一个努力目标:到四年级结束时,一定要使儿童掌握迅速地、半自动化地书写的能力”。
第四部分
主要内容
作者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基础知识对学生的重要性:
中高年级学习落后的孩子多是从小学开始基础知识就出了问题。并且提出了小学老师最重要的任务是——“构筑一个牢固的知识的地基”。小学老师应该给孩子们打好基础,让孩子们具备基本的读写能力,使用记忆的技术,多重复重要的知识。并且使作业带有游戏性质,这能让孩子们对学习感兴趣不厌烦。
第五部分
主要内容
主要介绍了作者的两套教学大纲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希望能减轻儿童的劳动,把实际技能作为掌握知识的基础——知识的识记和把知识保持在记忆里。教师之所以感到时间不够用,是因为儿童学习有困难,解决了儿童学习的困难教师的时间自然多了起来。
作者认为在实际工作中教师需要始终把握住两套教学大纲:第一套大纲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第二套大纲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
针对第一套大纲,他建议教师分析一下知识的内容,把其中那些要求学生牢牢记住和长远保持在记忆里的知识明确地划分出来。
“在有经验的教师那里,学生都备有专门的本子,用来抄录那些必须熟记和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
针对第二套大纲,他建议建议所有的教师们尽力为你们的学生识记、记熟和在记忆里保持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而创造一个智力背景。
“学生要能牢固地识记公式、规则、结论及其他概括,他就必须阅读和思考过许多并不需要识记的材料。阅读应当跟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 因为只有当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他才能掌握教材。教师需要考虑一下,怎样才能把现在学习和即将学习的东西,变成学生乐于思考、分析和观察的对象。
作者举了两个例子,讲了他在教授初中物理和生物的时候,是通过给学生准备相应的有趣的书籍来完成智力背景的布置的,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思考、学习,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初高中语文老师都要求我们准备抄写本,专门用来记一些需要背诵的古诗文和优美段落。初中的物理老师为我们每个同学准备了一份他自己写的必背公式,以及我的高中生物老师很喜欢在课前给我们介绍一些前沿的和本节课相关的科学知识或者生物技术或者生物现象,在讲克隆人那一课的时候他给我们放了一个关于克隆人的电影片段,那段视频激发了我对克隆知识的兴趣,他的讲授也让我对生物学科特别感兴趣。
END
扫描关注我们
知媒设计
第一部分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提到了在教育的脑力劳动领域存在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这种现象,作者提到,“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作者提到,“有经验的教师,在一节课上给一个学生布置2、3道甚至4道应用题,而给另一个学生只布置1道。这个学生做的是比较复杂的应用题,而另一个学生做的则是比较简单的。这个学生在完成语言的创造性作业(例如写作文),另一个学生则在学习文艺作品的片断。
在这种做法下,所有的学生都在前进——有的人快一点,另一些人慢一些。儿童完成作业而得到评分时,从评分中看见了自己的劳动和努力,学习给他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和有所发现的欢乐。在这下,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心与相互信任相结合。”
在阅读这篇文章以前我从来没有意识到,在教育的脑力劳动领域存在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这种现象。我甚至单纯的认为差生是自己不够努力所以才学习不好的。
回想我的学习生涯,在我那个十八线小县城,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高中,似乎所有的老师都在要求,我们必须达到同一个标准,对差生的要求也没有降低。我们的作业也一直都是同样的任务量,怪不得我小妹在上小学时经常写不完作业,当时我认为是她太笨了,其实她知识在脑力劳动领域属于弱者,别的孩子能拎20桶水,她属于只能拎5桶那种小孩,但是却被要求和别的孩子一样,难怪她一提到作业就头脑发昏只想玩儿不想学习,而她的家长也一直在逼迫她按时完成老师每晚布置的作业,我在上小学时几乎一两个小时就能写完作业,她却要一直拖到半夜十一点也写不完。因为老师给她布置的任务超出了她能承受的量。这样只会损耗她对学习的热爱。
作者举了帕夫雷什中学教师阿格阿里辛柯和姆阿雷萨克的数学课的例子。他们在一个班级里将学生按照学生的能力分成几个小组,而且小组人员是流动的,对不同水平的孩子老师们的要求也不一样。这样可以使老师在一堂课的教学中更轻松,也能是不同水平的孩子收获到属于自己层级的提高、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他们的分组似乎更像我们初高中的分班制,但是分班制不能完全解决学生层次这个问题,即使是在尖子班,仍然存在学习能力落后的学生,他们在尖子班的学习生活我觉得可以用惨淡来形容。老师讲课可能会顾及到班级的大多数人,但是对于末尾,他们永远都是末尾,他们是班级中心抛弃的一部分人,永远在边缘。这种班级内部流动的分组制度,我觉得非常棒非常好,我很羡慕这样的制度。如果我们小学初中高中的班级也能做到这种流动,那么我想每一个学生应该都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然后作者阐述了自己对调皮捣蛋的孩子的观点,如果能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在进行脑力劳动,那么孩子是不会出现调皮捣蛋的现象的。
他提到,“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取得成功的个人的、人格上的欢乐,那么这种课就不会把教师弄得心情焦躁、精疲力尽。教师不必紧张地等待着会发生不愉快的事,他不必去监视那些由于无事可做而不时地用调皮行为来“招待”教师的那些机灵而坐不安稳的孩子们,因为在这样的课上,他们的精力都被纳入了正当的轨道。”
教师心情焦躁、筋疲力尽也是我在学习生涯中遇到的一个问题,而且我从小学开始当班长一直到现在。我基本上没有什么时间是和我的同学们统一战线的,我也很担心自己在课堂上说话、玩会被班主任发现。班主任不仅自己管纪律,还要我帮他管理。到高三的时候我们班总是很吵闹,我对他们的管理根本没人听,本来也没人听,到快毕业的时候,班主任也无法管理我们这个班级了。
她在讲台上,公开和我们说,她觉得是这他作为一个教师,二十多年工作生涯最大的失败。她说他以后不会再做班主任,她说觉得自己心力交瘁,她觉得自己再也无法管理好班级了。因为她无法让班级安静下来。她说完之后自己去办公室哭了很久。分析一下当时班级吵闹的原因,班级内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老师大多数时间在照顾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对差生不太关注,而且班主任也没有采取明智的管理班级说话问题的措施,我们只要吵闹她就用各种词语辱骂我们,我们从她的话语和做法中完全体会不到尊重,自然学生们也对她产生了不尊重的情绪。如果学生们能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并且能在课堂上进行脑力劳动,那么我想我们的班级绝对会安静下来的。
第二部分
主要内容
教师经常面临着没有时间的难题,而这对教师的伤害是很大的,严重影响他们的幸福指数。教师的时间来源于不断地阅读和学习。随着教学时长的增长,教师所具备的知识和与他教给儿童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也应该是递增的。
这里作者举了一个例子,一名有30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的公开课深深地吸引了听课的每一个人。这位历史教师说这节课她准备了一辈子,总得来说对每节课都是用终生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不断地阅读来达到这样的状态,“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
第三部分
主要内容
讲了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
小学老师们无休止地给孩子们补课徒劳地想把尾巴学生拉上来,这件事情侵占了老师的大部分时间。“为了无休无止地然而却又完全徒劳地把那些“尾巴学生拉上来”,这件事无情地吞噬了教师的许多时间。教师刚刚开始讲解新教材,就发现一部分学生无力掌握它,与其说是考虑怎样沿着认识的崎岖小路前进,倒不如说是首先得考虑如何克服一部分学生跟不上的状况(有时候,这个“一部分”相当大,弄得教师不得不几乎是给全班学生进行补课)。这就侵占了教师的许多时间——包括在校的时间和回家后的时间。”
因此,对小学老师来说,小学首要任务是:教会儿童学习;主要操心的事情是:确定儿童应当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之间正确的相互关系。这样做可以使班级内学生的学业不会落下,从而节约老师给各个学生补课的时间,保护老师的个人健康。
针对如何教会儿童学习,首先教会儿童熟练地读和写,因为这是学生日后学习的基础。其次需要教会儿童如何阅读:因为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这一点也是学生日后学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教师需要教会儿童在阅读的同时思考在思考的同时阅读。
学生们掌握了这两点就不会轻易地在学业上落后,而如果学生不落后那么教师的工作就容易多了。
针对如何确定儿童应当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之间正确的相互关系,小学教师应当仔细研究每一个学生的各个阶段的能力是怎样发展的。
作者这样说道,“你还可以向自己提出一个更具体的目标:你给学生讲述一点什么,让他们一边听讲一边思考你所讲述的内容,而同时还要把他自己的思想简明扼要地写出来。应当在三年级就教会学生做到这一点”,“我建议小学教师提出这样一个努力目标:到四年级结束时,一定要使儿童掌握迅速地、半自动化地书写的能力”。
第四部分
主要内容
作者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基础知识对学生的重要性:
中高年级学习落后的孩子多是从小学开始基础知识就出了问题。并且提出了小学老师最重要的任务是——“构筑一个牢固的知识的地基”。小学老师应该给孩子们打好基础,让孩子们具备基本的读写能力,使用记忆的技术,多重复重要的知识。并且使作业带有游戏性质,这能让孩子们对学习感兴趣不厌烦。
第五部分
主要内容
主要介绍了作者的两套教学大纲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希望能减轻儿童的劳动,把实际技能作为掌握知识的基础——知识的识记和把知识保持在记忆里。教师之所以感到时间不够用,是因为儿童学习有困难,解决了儿童学习的困难教师的时间自然多了起来。
作者认为在实际工作中教师需要始终把握住两套教学大纲:第一套大纲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第二套大纲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
针对第一套大纲,他建议教师分析一下知识的内容,把其中那些要求学生牢牢记住和长远保持在记忆里的知识明确地划分出来。
“在有经验的教师那里,学生都备有专门的本子,用来抄录那些必须熟记和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
针对第二套大纲,他建议建议所有的教师们尽力为你们的学生识记、记熟和在记忆里保持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而创造一个智力背景。
“学生要能牢固地识记公式、规则、结论及其他概括,他就必须阅读和思考过许多并不需要识记的材料。阅读应当跟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 因为只有当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他才能掌握教材。教师需要考虑一下,怎样才能把现在学习和即将学习的东西,变成学生乐于思考、分析和观察的对象。
作者举了两个例子,讲了他在教授初中物理和生物的时候,是通过给学生准备相应的有趣的书籍来完成智力背景的布置的,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思考、学习,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初高中语文老师都要求我们准备抄写本,专门用来记一些需要背诵的古诗文和优美段落。初中的物理老师为我们每个同学准备了一份他自己写的必背公式,以及我的高中生物老师很喜欢在课前给我们介绍一些前沿的和本节课相关的科学知识或者生物技术或者生物现象,在讲克隆人那一课的时候他给我们放了一个关于克隆人的电影片段,那段视频激发了我对克隆知识的兴趣,他的讲授也让我对生物学科特别感兴趣。
END
扫描关注我们
知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