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阅读学习的体会

以下文章选自《夜读你的故事》
 
公众号:夜读你的故事
 
你来,就有故事
 
关于现当代文学专业阅读学习的体会
 
文史类专业要看的书尤其多,每次课上完后又总有新的书籍新的论文推荐,上次的可能还没读完,这一次的又加上了,这样的结果就是不但能引起人的苦恼情绪,还容易像无头苍蝇一样,乱出飞,手忙脚乱。
 
每个人兴趣点,共鸣点会有不一样,所阅读的也会有不同之处,但万物有法,有理可顺,以下是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1
 
第一 先读通史,了解学科的发展与流变。这是从大的角度来说,在脑子里植入一个宏观观念,一个大的框架,而以后涉及的作品阅读基本不出于此,通过无功利的细心阅读,也能在其间确认自我的阅读兴趣和研究点,其实学位论文也可以说在里面了。另外一点重要的是,在史里面还布有许多相关研究视界著作,写论文时不妨顺藤摸瓜,找足资料。
 
2
 
第二,阅读理论,熟练掌握至少一到两种。理论素来是研究作品的利器与武器,可称为倚天剑屠龙刀。通过阅读西方理论以及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等方法,我们会变得更加专业,对作品的理解以及初次阅读体验都会更加深入肌理。
 
3
 
第三,及时阅读上课提到的论文,那都是教学的典型实例。论文总是以解决问题或给出新理解为目标指向的,一方面,我们能够了解过去以及当前所属学科的动态;另一面,能够习得写作论文范例和技巧,培养学术眼光和问题意识,
 
4
 
第四,关注学科核心刊物。无论哪种史哪种理论都是体验一时期学界思考后的精神产出,对于目前研究者来说具有一定滞后性,为此,我们要知晓当前那些学界前辈、著名学者在思考什么,在解决什么问题,在探索什么,那么阅读这些刊物会是一个捷径,同时能够给人灵感。
 
5
 
第五,以兴趣与共情为指向,阅读相关著作。这种往往可能会与正在上的课,推荐的书籍论文脱节,但在有源动力的影响下大量阅读,其收货也较快,印象更深,记得更牢靠,关键的是,说不定这些会成为最终的学位论文,将来的研究方向。
 
以上具有一定顺序性,但不代表不可以同时进行,交叉进行。甚至,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我们往往只能交叉进行。
 
下面是针对阅读书籍的处理方式,因为我们这专业出身的人需要的书籍太多了,然而我们不可能都看,更不可能都买,既无精力与时间,也无经济与能力,何况是我这样常常囊中羞涩的。一句话,读书人总不算是有钱人的那一个。
 
1
 
首先是通史和通理论或某理论书籍,这些书就像工具书,案头书,随时都可能要拿起来用的。比如钱理群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当学术著作写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像开辟文学内部研究、外部研究的《文学理论》(韦勒克与沃伦著),也是值得买的。另外,这些书,只有用纸质版,读起来才更有感觉,事实上,需要购买的书都有这种功能。
 
2
 
某些研究著作也值得购买,这类可能不是文学史,也不是介绍理论,但阅读过程中能拓宽知识与理论面,涵养性情,作为论文典范都是可以的。如袁行霈的《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喜欢古典诗歌的绝对值得种草!这类著作也往往可能常读常新,甚至可以作为精神寄托,暂时的避难所。
 
3
 
某些喜欢作家的作品集和相关著作。这些作品或者是图书馆没有的(情况比较少),或者是有的但个人愿意收藏的。
 
4
 
没必要买但需要阅读需要研究,而图书馆没有、电子书籍也找不到的书籍也是可以买的。因为需求,所以就值得入手。
 
5
 
其他直接需要买的情况似乎没有了,因为通过图书馆可以阅读到,通过研科服务中心可以找到电子版本。针对阅读过不错的书,觉得用得上,要引用的都可以收集电子版本,以后要用就很方便。关于论文的话,典范性或者涉及学科性很强的论文打印出来是有必要的,个人感觉看着更舒服,但大多都是可以作为pdf等格式下载,阅读,然后存放,以待可用。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