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的《论读书》(附阅读体验)

以下文章选自《耕读语文》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矣。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笔记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阅读带来的获得感
 
在经典阅读中,翻开装帧精美的《诗经》,迎面而来的是纯净真挚的情感——“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热烈喜庆的祝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是忠贞不变的誓言——“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的物是人非的伤悲——“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在诗歌的海洋里,我们采撷朵朵精华,欣赏那些美丽的辞藻、动人的情感、美好的生活,也领悟那些深刻的哲理、活泼的意象、脱俗的诗境。
 
打开厚重的先秦散文,可以感受到《春秋》之简洁严谨,《论语》之辞约义丰,《孟子》之犀利善辩,《墨子》之朴实易懂,《老子》之隽永深邃,《庄子》之汪洋恣肆,《荀子》之通达浑厚,每一部经典都自有风格,真可谓是各呈异彩。其中,我最喜欢、受影响最深的是《荀子·劝学》。这篇文章,一般在高中阶段都是节选学习,但如果通读全文,会有更大的收获。因为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说理深入、论证严谨、文采斐然,代表了先秦论说文成熟阶段的高水平。
 
不管是诗歌、散文,还是辞赋、小说,或是词作、戏剧等,只要翻开细读,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可以让我们“诚于中、形于外、秀于言、慧于心”,让我们看到更多的善恶美丑,感受到一个更为广阔丰富的世界。有人说:“读书人是世间的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阅读让一个人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体验内心的微妙变化,感受自然社会的变化革新,在不断的阅读体验中成长受益。回想这些年的阅读经历,想到自己能读到那么多优秀的作品,和优秀的作家、哲人进行思想的交流对话,真是感到庆幸不已。
 
如果你想阅读更多高质量、富有思想的原创文章,如果你想深入了解我们国家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孩子及亲友的孩子在小升初、中高考语文科目取得更为理想的成绩,请扫码关注下方的耕读语文公众号二维码,欢迎大家积极评论、转发、收藏、点赞!非常感谢!

相关读后感推荐:

《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兽谱》读书感悟_《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兽谱》读书感悟500字-800字

【读书感悟(四十二)】追梦教育,绚丽绽放——读《致教师》有感

《毒舌律师》观后感_《毒舌律师》观后感500字

《恩里科·费米传——物理教皇与原子时代的诞生》读后感500字_《恩里科·费米传——物理教皇与原子时代的诞生》读后感

《神奇树屋·故事系列·进阶14:音乐家奇妙夜(中英双语)》读书体会800字_《神奇树屋·故事系列·进阶14:音乐家奇妙夜(中英双语)》读书体会

《水彩画技法入门基础教程》读后感500字_《水彩画技法入门基础教程》读后感

《偶然中的必然:概率的故事》读后感500字_《偶然中的必然:概率的故事》读后感

《数点梅花天地心》读后感500字_《数点梅花天地心》读后感

《儿童恐惧心理学:从涂鸦中读懂孩子的恐惧情绪》读后感500字_《儿童恐惧心理学:从涂鸦中读懂孩子的恐惧情绪》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