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功利主义》

以下文章选自《研马文析》
 
读书心得分享:《功利主义》功利主义的幸福和实现幸福的手段的分析
 
穆勒在他的《功利主义》一书中,探讨了人类社会的道德原则,即人的行为的对错的标准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穆勒的答案是人的趋乐避苦的欲求,而所谓的趋乐避苦就是指“唯有快乐和免除痛苦是值得欲求的目的,所有值得欲求的东西之所以值得欲求,或者是因为内在于它们之中的快乐,或者是因为它们是增进快乐避免痛苦的手段。”而这种所追求的快乐和免除痛苦的目的就是幸福,是基于基本的满足得以实现后的更高层次的欲求。
 
一、目的和手段
 
在穆勒看来,幸福是道德所追求的目的,而且是最终的目的,但是在追求这一目的的过程中,每个人多少都会借助一些手段,通过这些手段达到幸福的目的。但是,人们在通过手段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却容易陷入这些手段之中,因为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享受到了快乐,也避免了一些痛苦,因而便无法从中逃脱。于是,在目的和手段之间,往往会有人无法真的达到作为幸福的最终目的。
 
基于这种情况,我们便不能说一个人实现了最终的目的,自然也就没有真正的得到了幸福,但这个人的表现,或者说目前所追求的东西正是在向着幸福前进,那么对于种种手段,或者说可以用来实现幸福目的的方式,比如美德、金钱等,这些本来是手段,但是却逐渐成为了目的的一部分,穆勒便将其称之为幸福的组成部分。“他们不仅是手段,也是目的的一部分。根据功利主义学说,美德原本不是目的的一部分,但他能够成为目的的一部分;他在那些无私地热爱它的人中间,已成了目的的一部分,并且不是作为达到幸福的一种手段,而是作为他们幸福的组成部分,被欲求并被珍惜。”
 
但是,当这种手段已经成为了目的的一部分,而且比它们所追求的目的更为重要,那么我们又该在多大的程度上证明一个人实在追求幸福的目的还是已经陷入手段带来的快乐之中。幸福的组成部分毕竟不是幸福本身,追求这些组成部分,可以说是在向着幸福前进,但也可以说是停止了前进。在这里,要想解决这个困惑,我们必须要明确穆勒所说的幸福是什么,或者说其所应有的特点有哪些?
 
二、幸福的两个特点
 
幸福就是快乐和免除痛苦,这是一开始就说明的,但是这样的定义并不明确,快乐和痛苦本身就是两个非常宽泛的词,穆勒在书中也有过阐述,通过这种阐述从将幸福的特征加以明确。
 
其一,功利主义所追求的幸福应当是一种集体是幸福的实现。在穆勒看来,“功利主义的行为标准并不是行为者本人的最大幸福,而是全体相关人员的最大幸福。”这一点不仅表明了功利主义所指向的对象并非个人,也解开了一些人对功利主义的误解,认为这种主义是自私自利的。而且,尽管功利主义的道德不承认牺牲本身是善事,但是却承认那些为了他人或集体的幸福而做出的牺牲。因此要判断一个人是在追求幸福还是陷入那些追求幸福的手段之中,可以看他是单纯为了个人的幸福或快乐还是是否愿意实现大多数人的幸福,而当这种意愿会伴随着自身利益的损失的时候,个人又是否能继续坚持为大多数人的幸福而努力。
 
其二,功利主义将心灵的快乐置于肉体的快乐之上。“功利主义著作家一般都将心灵的快乐置于肉体的快乐之上,主要是因为心灵的快乐更加持久,更加有保障,成本更小等等——也就是说是因为它们所具有的外在优点,而不是因为它们所具有的内在本性。”对于个人来说,幸福的就是趋乐避苦,那什么样的快乐是更值得我们欲求的便不得不成为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肉体的快乐和心灵的快乐都比较容易满足,但一个人的肉体的快乐往往比较短暂,若是沉溺于此,便会不断地去努力追求这种快乐,那么不仅会占据个人的大多数时间和精力,也不利于身心的发展,即美德的培养。而注重心灵的快乐的人,往往因为这种快乐比较持久而感到满足,因此需求不多,更容易达到幸福的状态。所以,一个人是否是在追求目的,往往可以从这里看出一些情况,但也不是绝对的。
 
三、幸福的组成部分只是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起作用
 
我们可以从以上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个人在追去幸福的时候是否是真的在追求幸福还只是在贪图个人的享乐。但这两个特点并不能绝对的帮助我们分清幸福的组成部分和幸福本身。
 
一个人通过追求金钱使自己幸福,他用金钱来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用金钱来提升自己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使自己变成一个在社会上受人尊敬的人,他可以说自己是幸福,而且自己已经是达到了幸福目的。但是,为了这种幸福,他还需要不断的努力去维持,因此这种幸福的状态并不是真正的幸福的目的,只是说幸福的组成部分帮助自己得到了某些快乐和免除了一些痛苦。因此,功利主义的最终目的即实现幸福,并不是通过幸福的组成部分就能完全实现的,这一实现的行为是一个过程,而并非是结果。所以幸福应当不仅是大多数人的、精神上的,还是一种持久的状态。
 
功利主义的幸福,作为一种道德学说,尽管我们明确了它的内涵,也分析了它的两个特点,但我们仍然无法有效的认清穆勒所说的幸福这一道德目的,自然也无法完全说清楚幸福的组成部分,即手段给人带来的状态是真正的幸福还是虚假的幸福。原因就在于这种幸福仍旧是抽象的,非现实的。而现实的幸福应当是紧紧地与实际情况所联系,即与社会的经济基础相关联的。在现实的活动中认清这种道德学说的阶级性和历史性,这样才能有效的规范个人和社会的行为,调节利益矛盾。
 
作者: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责编:李纪
 
联系我们:微信wqlj12345
 
扫码关注我们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