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 |《中国的经济制度》

以下文章选自《广外财税》
 
中国的经济制度
 
/// ///
 
财政学1801庹䶮迪
 
张五常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中国的经济制度》一书以合约理论为一般性理论支持,对承包合同制、县际竞争等现象进行分析,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两大奇迹:其一,是在高通胀转为通缩的年代,长三角的经济发展迅速反超起步早十几年的珠三角;其二,中国在重重困难下获得举世瞩目的成绩。
 
书中写道:“从这个世纪转换的时候看,以一个天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而言,我认为中国的经济制度是人类历史上对经济增长最有效的制度。” 那么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制度到底是怎么在世纪转换的特殊之际发挥出如此有效的作用的?在精读该书之后,本文首先对全书内容进行提炼概括,其次用经济学理论知识深度解读该书涉及的中国经济制度的密码,再从 20 世纪末中国与其它国家的横向对比的角度发出思考感悟,最后对该书提出质疑并总结。‍
 
书籍通读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面临很多问题:人口基数大、教育医疗公私分界不明、司法制度不完善等,这些问题使得社会交易费用奇高,且当时社会对“私有”的态度较为抵触。在此背景下,作者提出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理论与科斯的资产权利界定发挥了重大作用,有效地冲击了国内思想。
 
合约是为约束资源配置竞争而产生的,配置资源过程中产生的交易费用是经济制度的映射。为了降低交易费用,私产及市场接连出现,而作者认为,私有产权制度可以降低中国高昂的交易费用、提高国民收入。而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 便在于创造出一种前所未见的经济制度——“承包责任合约”。
 
“承包责任合约”是县际竞争的基础。它逐渐被引用到地理划分的区域中去, 这使得县政府官员能够掌控地方土地实际使用决定权,将土地作为筹码与其它县进行竞争,促进经济发展,这种竞争关系便是本书的重点:县际竞争。
 
县际竞争可以在土地得到最大化利用的同时,帮助政府谋取最高的总租值, 并在激烈的竞争下保证经济效率,使高租值与高效率相一致。由于土地成本包括对农民交地补偿额和农地改造工商业用地的开发成本,县政府会通过分成方程式,统筹降低土地成本,保证在分成租金的背景下的经济效率,推动中国经济水平快速发展。
 
县际竞争的兴起,得益于承包责任合约的发展。作者认为,承包责任合约将使用权界定与市场成交相结合,明确各方责任。国家掌握土地所有权,只需通过合约的方式下放土地使用权。同时又以适当的政府干预,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市场选择下出现的投机者。产权与市场合约的组合实现,进一步促进了竞争效应。
 
中国经济体制是一个复杂的合约结构,这一制度下促成的县际竞争使得稀缺资源得到最大效益的配置,经济增长速度也因此加快。中国共产党对制度的执行力、政府的宏观调控,同样也成为解释经济奇迹的密码。‍
 
中国经济制度的思考感悟
 
(一)合约理论界定经济制度本质——一场买卖行为
 
合约理论是支撑《中国经济制度》的一般性理论,也是作者在该书的原创理论,他以合约约束竞争的角度,将中国经济制度看作为一个庞大的合约组织,并基于此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阐释。
 
《经济学通识》中说过一句话:“卖家并不和买家竞争。”在中国,国家是最大的地主,它将土地的使用权出售给了众多的县,而原本在中国这个商品并不出售。正是得益于合约理论,县要缴纳一部分的分成给国家,所以县与县之间并不会考虑如何以更低的价格从国家那拿到土地——因为这意味着它们收的增值税也更低,而是考虑如何把土地以更高的租金销售出去。
 
(二)县际竞争推动经济发展——良性竞争的结果
 
国家拥有土地所有权,而县级行政单位却有资格决定土地的使用权划拨给谁,这种最终使用决定权催生了县际竞争。正如书中所言,县际竞争实际上是在争取土地的最高租金从而使效率最大化。
 
图 1 土地供需模型
 
在土地供需模型中,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固定的垂直于横轴的直线,政府为争取土地的最高租金,便需要将供需均衡点推得够高。因此,能催生更高的需求、带来更大经济效益的产业自然会更受到各县政府的青睐。在寻租理论中,县政府掌握了更多权力,资本家为了获得资源使用权愿意付出更多资金来讨好特权阶层。但在中国的良性竞争氛围中:优质资本家及其掌握的技术才是炙手可热的资源,他们能够为官员带来政绩,为县带来更多效益,他们相当于是为地主服务的佃农。在分成方程式的作用之下,作为分成的增值税,除了上缴中央的部分以外(75%),其余部分会留在县内(25%)作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一部分。本来全国收取统一的分成税——17%的增值税是不利于效率的提升的,但是由于地方政府掌握了土地使用决定权与这部分可以自主掌握的分成,他们便可以与资本家做一笔交易,只需要最后的结果对于当地发展有益,政府便愿意提供更低价格的土地给你。
 
但是在改革初期,中国的优质资本家供不应求。所以政府为了吸引投资,会更加倾向于通过收取负的地租的方式来拉拢资本家并留住其技术。在这场交易中,资本家收获了更加优质的营商资源以及更低的成本,官员获得了政绩以及奖金,从而以县际竞争的方式促进经济效率的提升。强烈的县际竞争促使中国形成一种良好的竞争氛围,从而推动具有更好条件土地的地区在发展中反超对手,并辐射其所能覆盖的其它区域,比如文中所提到的长三角反超珠三角并辐射影响全国的中西部地区。因此,县际竞争便是造就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的直接原因。‍
 
中国经济发展的横向对比
 
精读全文后,我们希望从全球观的角度,进一步思考分析为何中国相比同时代的其它国家更有效率。因此我们引入其它两个与中国条件相似的主体来进行横向对比:印度与俄罗斯。
 
对比相同点,三个国家都是从九十年代开始对完全的计划经济制度进行改革,三国的人口基数均偏大。虽然印度和俄罗斯相对于中国拥有更好的赋禀,如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制度更加贴近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等。但中国能在这场横向对比中获得更好的成绩,使经济发展更加具有效率,我们觉得主要得益于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具有以下三个优点:
 
(一)中国政府权力集中,掌握土地所有权
 
其它两国为联邦制国家,而中国的中央政府更加具有权力,便于资源的合理调度,这极大的促进了国内交易成本的下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国家把西部盈余的能源以一种较为低廉的价格出售给东部发达工业区,使得东部地区工业发展的成本降低,使其更加具有市场竞争优势。
 
进入九十年代后,三国相继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俄罗斯急于按照西方的市场经济理论改革,希望短期内完成经济自由化、市场化,但因建立制度时期的失误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国家对经济控制力减弱。而印度的经济改革是由中产阶级和土地所有者主导,国家很难通过税收将生产剩余收归国有。中国一直强调着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改革。而中国创新性的土地承包制度使得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保证了改革的成果。得益于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拥有使用权的各级政府都致力于管辖范围内营商环境的优化改善,从而促使中国效率的提高。而中央政府掌握的所有权,为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改善全国范围内的营商环境做出了贡献。
 
(二)政府官员激励措施完善
 
在县际竞争普及的背景下,中国具有较好的官员激励措施,为政府谋求租金最大化。这点更多的可以用寻租理论来解释,书中并没有阐述中国的官员都不贪污的观点,但其提出了一个观点:中国的官员没有一个愚蠢的。联邦制的国家中, 地方官员需要对地方人民负责以获取选票,但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地方官员需要对整个国家负责,以获取政绩。因此,中国的官员们所做出的政绩,与改革的目的紧紧挂钩。不论官员清廉与否,只要其渴望做出政绩以获得升迁,便需要不断贯彻改革,发展当地的经济。
 
(三)社会身份等级阶层差异较小
 
不同于印度的种姓制度,中国并没有明显的身份等级阶层差异,社会对于改变命运的意向较强。这点发挥作用的经济学机制我认为主要在于激发每个中国公民对于工作时间及闲暇时间的无差异曲线的调整,从上个世纪著名的:“时间就是金钱”论断就可以看出大家如火如荼的奋斗热情,众人对工作所得报酬的偏好程度可见一斑。‍
 
质疑与思考
 
高中政治课本曾经讲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发展。”《中国的经济制度》一书诚然用经济学的原理,透彻的分析了为何改良后的经济制度能够很好的发挥作用,却忽视了中国的经济制度只能适用于中国独特的政治环境,一定程度上低估了上层建筑的反作用。
 
《国富论》中强调:人的天性都是自私的。县际竞争之所以如此激烈且有效正是因为官员们都需要通过县际竞争来为自己谋求更多政绩,来源于官员们是对国家负责,而不是为选民们的选票负责。让部分地方先富起来的发展策略只有在中国才能取得如此之大的收获,因为在西方民主中,没有地方官员敢利用本地人民的部分利益无偿的帮助其它地方变得富裕。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体制,使得中国在改革发展中可以像张五常说的推动长三角后来者居上。因此我们认为,分析中国独特的成功经验之时,绝不可低估中国独特的政治制度这基础以及其发挥的反作用的威力。‍
 
总结
 
中国在过去四十多年中,以 GDP 年均 9%的增长速度逐渐超过其他国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究其原因,经济学家张五常从承包合约的角度撰写了原创思想,进行了详细分析。张教授认为,相比于国外,中国利用合约——承包责任合约进行对竞争的约束从而减少租值消散,推动工农业发展。工农业的承包制使得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县竞争加剧,加上县际竞争和官员权位紧密结合,对干部形成强有力的激励,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其中还提出在中国政府提供的负低价条件下,制定分成合约比制定固定合约成为更有效率的手段。
 
立足今天,我们可以看到,过去二十五年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到底在哪。相比于俄罗斯及印度所提交的经济成绩单,中国所做出的成绩十分抢眼。现如今,中国的发展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对过往优秀经验的总结。不可否认《中国的经济制度》这本书对于解读中国经济腾飞有重大意义,同时也说明我们对我们的体制要有自信的观点,要客观的看到我们经济制度的优势,不断取长补短。‍
 
作者: 张五常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副标题: 中国经济改革三十年
 
出版年: 2009-10
 
往期回顾
 
广外财税
 
投   稿   邮   箱   :
 
gwjmcs@126.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相关读后感推荐:

《赫尔曼·黑塞权威全译典藏版:知识可以传授,但智慧不能》读后感500字_《赫尔曼·黑塞权威全译典藏版:知识可以传授,但智慧不能》读后感

学生读书心得系列之一百一十八

《少年强则国强 - 学习二十大·贯彻二十大》读后感_《少年强则国强 - 学习二十大·贯彻二十大》读后感500字-800字

【研修随笔】《统编教材阅读教学的关注点》部分心得

《老舍儿童文学作品选·小说卷》读后感500字_《老舍儿童文学作品选·小说卷》读后感

《奥巴马给女儿的忠告》读后感500字_《奥巴马给女儿的忠告》读后感

带孩子读书要不要“指读”和“认字”?四年亲子阅读后我的体会 …

《阳明心要》学习心得体会_《阳明心要》学习心得体会3400字

《凯斯宾王子》读书体会_《凯斯宾王子》读书体会500字-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