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后感1000字_《道德经》读后感
一、原文
福祸相依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谜,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二、翻译
治国者看似无为无事,政治看似浑浊不清,其实人民生活安定,内心淳朴。治国者有为有事,一国的政治看上去条理分明,其实人民不堪束缚,内心反而狡诈。所以说灾祸里,未必不隐藏着幸福;而幸福里面,则可能隐藏着灾祸。
这种福祸交互存在的循环,是没有一定准则的,谁知道它究竟是什么呢?本是正直的东西随时可能突然间变作了虚假;本是善良的东西突然间变作了邪恶。长期以来,世人都看不透这个道理,每每总是各执己见,作为是非的标准,结果陷进回环往复的循环中,无法自拔。而圣人则因为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才会表现得方正但不迂腐,锐利但不伤害别人,直率但不放肆,光亮而不炫耀。
三、感想
好事与坏事会相互依存,正直和虚假会彼此转换,善良和邪恶也会相互易位,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存在。而世人却看不透这一点,只是执着于自己的理解和标准,结果陷入混乱之中,无法自拔。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一个人可以要求自己在内心坚持原则,但在处事上,便要学会圆融,不要用这种原则去苛责别人,以免伤害别人。我们总是抱怨生活抱怨别人,但是对待自己往往差不多就好了。孔子曾说自己每天反省自己有没有做不符合仁义的事情,却从来没有说要去衡量别人有没有符合仁义。这就提示我们,对待自己,不妨严格一些,而对待别人,则以宽厚为好。每当你要苛责别人的时候,要明白什么事情都没有绝对的标准,你认为对的未必就真的那么对。用一种并不绝对的准则去衡量别人,只能是一种自以为是,结果显得自己苛刻、狭隘,乃至愚蠢,最后被人厌烦。
“外圆内方”,“内方”,既是人格独立,灵魂正直,胸怀大义,坚持真理。而“外圆”则是指对待朋友、同事、左领右舍,要宽容、温和、平易近人,不要老是看不惯这个人看不惯那个人,不要得理不饶人。不苛责别人,不伤害别人,会使自己免受伤害。如果你对别人苛责,大家必然都不愿与你亲近,所谓水至清则无鱼,染指察则无徒。
曾国藩也在家书中告诫弟弟“立者,发愤图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
“光而不耀”,首先让我想到的就是刘备。三国时期鼎足三立的三大枭雄中,刘备的基础是最差的。他长期没有自己的地盘,寄人篱下,还多次处于危险之中,险些丢掉性命。他也之所以最终能够成就一番霸业,除了他志向高远之外,还有他隐忍、低调的性格,这种性格不就是老子所说的“光而不耀”吗?
世间的小智慧大道理比比皆是,想到是容易的,说到的简单的,但是要真正做到确是难上加难的。所以说人生就像一场修行。我想这条路跟西天取经的路一样艰辛、困难重重但是也充满乐趣。
福祸相依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谜,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二、翻译
治国者看似无为无事,政治看似浑浊不清,其实人民生活安定,内心淳朴。治国者有为有事,一国的政治看上去条理分明,其实人民不堪束缚,内心反而狡诈。所以说灾祸里,未必不隐藏着幸福;而幸福里面,则可能隐藏着灾祸。
这种福祸交互存在的循环,是没有一定准则的,谁知道它究竟是什么呢?本是正直的东西随时可能突然间变作了虚假;本是善良的东西突然间变作了邪恶。长期以来,世人都看不透这个道理,每每总是各执己见,作为是非的标准,结果陷进回环往复的循环中,无法自拔。而圣人则因为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才会表现得方正但不迂腐,锐利但不伤害别人,直率但不放肆,光亮而不炫耀。
三、感想
好事与坏事会相互依存,正直和虚假会彼此转换,善良和邪恶也会相互易位,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存在。而世人却看不透这一点,只是执着于自己的理解和标准,结果陷入混乱之中,无法自拔。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一个人可以要求自己在内心坚持原则,但在处事上,便要学会圆融,不要用这种原则去苛责别人,以免伤害别人。我们总是抱怨生活抱怨别人,但是对待自己往往差不多就好了。孔子曾说自己每天反省自己有没有做不符合仁义的事情,却从来没有说要去衡量别人有没有符合仁义。这就提示我们,对待自己,不妨严格一些,而对待别人,则以宽厚为好。每当你要苛责别人的时候,要明白什么事情都没有绝对的标准,你认为对的未必就真的那么对。用一种并不绝对的准则去衡量别人,只能是一种自以为是,结果显得自己苛刻、狭隘,乃至愚蠢,最后被人厌烦。
“外圆内方”,“内方”,既是人格独立,灵魂正直,胸怀大义,坚持真理。而“外圆”则是指对待朋友、同事、左领右舍,要宽容、温和、平易近人,不要老是看不惯这个人看不惯那个人,不要得理不饶人。不苛责别人,不伤害别人,会使自己免受伤害。如果你对别人苛责,大家必然都不愿与你亲近,所谓水至清则无鱼,染指察则无徒。
曾国藩也在家书中告诫弟弟“立者,发愤图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
“光而不耀”,首先让我想到的就是刘备。三国时期鼎足三立的三大枭雄中,刘备的基础是最差的。他长期没有自己的地盘,寄人篱下,还多次处于危险之中,险些丢掉性命。他也之所以最终能够成就一番霸业,除了他志向高远之外,还有他隐忍、低调的性格,这种性格不就是老子所说的“光而不耀”吗?
世间的小智慧大道理比比皆是,想到是容易的,说到的简单的,但是要真正做到确是难上加难的。所以说人生就像一场修行。我想这条路跟西天取经的路一样艰辛、困难重重但是也充满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