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 | 企业的资源和能力从哪里来?

以下文章选自《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简介
 
马浩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管理学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简称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管理学教授兼学术委员会主任。
 
马浩教授于1987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获得管理工程学士学位。1989年1月毕业于中美合办黄河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班,并留校任教。1989年秋赴美留学,入读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商学院管理系,于1994年毕业,获战略管理学博士学位。同年秋季受聘于美国博然特商学院管理系,任助理教教,2000年晋升副教授并获终身聘用教职。其后,曾出任美国伊利诺依大学春田校区管理学教授,日本名古屋商科大学研究生院教授,香港科技大学组织管理系访问学者,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以及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项目访问教授。
 
(来源于百度百科)
 
甫自战略管理领域研究传统形成之早期,印度学者就已经风头甚劲。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我开始入行的时候,读的很多都是印度学者的文章:N. Venkatraman,Vasu Ramanujam,Habir Singh,Sumantra Ghoshal,Sayan Chatterjee, Anil Gupta, Vijay Govindarajan, Pankaj Ghemawat,Aneel Karnani, Avind Bhambri, VK Narayanan,Deepak Datta,Paul Shrivastava,Balaji Charkravathy, CK Prahalad等。这些学者主要是哈佛商学院和匹兹堡大学毕业的博士,中间力量是八十年代的,有些是七十年代的。
 
到了九十年代,与战略相关的印度裔学者亦然势头不减,哈佛毕业的Ranjay Gulati和Tarun Khanna等,MIT毕业的的Zaheer夫妇,以及名气没那么大的沃顿毕业的Jaipeed Anand和Prashant Kale等。在整个九五后一代中,也许最为成就卓著的当是密西根(1996)毕业的Gautam Ahuja和沃顿(2002)毕业的Sendil Ethiraj。今天就说说二位的两篇文章。一个问,资源从哪里来?一个问,能力从哪里来?
 
印度学者Conceptualization和Framing的能力那是相当强的,更不用说英文拽得很溜溲了。而且Discussion部分更是口若悬河,精彩纷呈。
 
核心的结论都很简单直白。资源从哪里来?异质性资源从哪里来?不同企业面临独特的情境导致独特的搜索过程从而导致独特资源的获取。
 
能力从哪里来?有啥用?能力的类型和获取是具有情境特定性的。不是所有的能力都对绩效有同样的贡献。因此,问题不是能力有没有用,而是什么时候如何有用。
 
显而易见的事儿。
 
能把显而易见给整出来掰饬清楚,这就是研究。
 
知道1+1=2不是事儿,能证明出来1+1=2才是事儿。如果不能证明,至少能够在某些情景下演绎、归纳、展示、接近,也是事儿。研究不过如此。否则,都是那么一说,如何证伪呢?到底信谁说的啥东西呢?
 
要么,证明大家已然习以为常的信条(假说),要么推翻它。而最妙的,是部分地推翻。这就需要巧妙地设计和操纵。
 
从这个意义上说,常规性的研究不是为了发现真理,而是为了选择和呈现那些可呈现的貌似真理的东西。
 
Manipulative persuasion,refuting yet confirming,bringing you new stuff and revelation while still leaving you comfortable and at ease。Obvious,yet interesting!
 
这两篇做得都很精当。当是博士生研习的范本。尤其是找两个自变量来对比,在不同的情景下对比,结果怎么着也能变幻出点儿花样。真正好玩的不是一个变量怎么变,怎么影响因变量,而是两个变量的比较,至少也是一个变量的不同区段之间的比较。
 
常言说,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实际上,没有比较,就没有发表。单一要素理论只存在于《哈佛商业评论》上的那种信誓旦旦。
 
第一篇聚焦资源。第二篇主谈能力。第一篇的资源,其实也是能力,指的是技术能力。都是定义和称谓问题。资源可以包括能力。能力也是资源。还是巴尼想的清楚,虽然自称资源本位企业观,行文中一贯是资源与能力并列互等(Resources and Capabilities),不做具体细分。
 
资源的异质性从哪里来?独特的资源从哪里来?研究针对美国化工企业在技术资源获取时的搜寻过程。作者比较了科研搜寻和地域搜寻两个方面,分别探究两种路径的特点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Antecedents of Resource Heterogeneity:
 
Science Search vs. Geography Search
 
Hypothesis 1: The greater the degree of technological exhaustion faced by the firm, the greater the intensity of its subsequent science search. 
 
企业技术资源枯竭强化科研搜寻力度。
 
Hypothesis 2: Changes in a firm’s international product market 
 
presence will trigger changes in its international research presence. 
 
企业国际化的进展导致国际化搜寻足迹的变化。
 
Hypothesis 3: The intensity of science search will be curvilinearly (inverted U) related to the subsequent innovativeness of the firm.
 
Hypothesis 4: The breadth of geography search will be curvilinearly (inverted U) related to the subsequent innovativeness of the firm.
 
独特而又有惯性的搜寻乃是一个演化过程,偶尔突变,经常犯错。不同企业在独特环境中采用的独特的搜寻路径导致企业间资源异质性的产生。
 
能力从哪里来?有啥用?需要考虑下面三个方面:
 
能力涉及资源的配置和应用。
 
能力的演进取决于“自然(被动)的基于经验的学习”和“有目的之投资决策”之间的互动。
 
能力在外部要素市场上难以模仿和获取并因此具有生租可能。
 
针对印度软件业,作者区分了“客户特定能力”(Client-Specific Capabilities)和“项目管理能力”(Project Management Capability)。前者具体,后者通用。
 
该文重点检验如下假说:
 
Hypothesis 1: Development of client-specific capabilities based on repeated interaction with clients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project performance.
 
Hypothesis 2: Higher levels of project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will lead to higher levels of project performance.
 
能力的类别(具体和通用)和来源(经验学习和投资决策)因情景不同而表现不同。能力的改进对于项目盈利的边际贡献亦是因不同的情境而不同(Context-Specific)。
 
信息来源:马浩教授on战略管理
 
编辑:张维宁
 
审核:周轩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