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 what if》读书笔记900字

问题确实很古怪,答案却非常具有科普性(也非常难懂,尽管其中夹杂着美式的幽默)。作者非常严谨的,利用他所拥有的知识以及想象力,尽可能全面地分析着一个个“古怪”的问题,探讨着它的结果,试图给提问的人一个满意的答案。

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_what_if1.jpg

说实话,因为有些答案真的太物理,太化学,太“科普”了,很多部分是看不懂的。但是那些问题却又让人非常非常的好奇,所以又忍不住看看他的结论大概是怎样的。尽管不能完全弄懂,了解一下,大概知道一些概念总是好的。

严谨性,或者沟通体现在几个方面我是可以学习的:

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_what_if.jpg

1 数字化,并进行类比。比如一摩尔的鼹鼠会发生什么,一摩尔有多少,作者写到大概和地球上的沙粒数量差不多,给人印象很直观。

2 变化程度。作者经常在回答完问题本身后,玩的不爽,还要自告奋勇的继续玩下去,把数字成倍的增加,或者把时间往更前/往更后来推测,让人们对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进行类似的程度变化教学。

3 图例证明。很多观点尽管用了很复杂的语言描述,也不及一张图来得更直观些。这也是信息传达,或者设计的很重要的一部分。

4 不躲闪。有的时候提问题的人并不能问出准确的问题,作者是知道他的意图的,并且他不会躲闪。这意味着,作者在回答完看似的问题后,会自己把提问者想问的问题抛出来,并进行解决。这是一种非常棒的不躲闪,不推卸的态度,但同时也非常困难,对精力和智慧的挑战巨大。

5 逻辑顺序。无论哪种顺序,相同的是都会以一个幽默的意料之外结尾。

a) 作者用的比较多的是一种先总后分,最后以幽默的评价结尾的方式。比如在乏燃料水池里游泳会怎样?先给出答案——只会因为体力不支而昏迷并溺水——然后给理由,介绍辐射强度(核心部分)——结尾采访相关工作人员,却得到相反答案——会死的很快,在触水之前就被警卫打死了。

b) 候选者进行一一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比如所有人类都消失了,那么最后一个人造光源会何时熄灭。

c) 时间顺序。比如匀速上升篇

6 别人已经回答了的问题,他会延伸答得更远更深入。比如所有人类一起起跳的例子,就像科学杂志解说的,是会没什么影响,但他接下来分析了可能造成的网络瘫痪,交通瘫痪,暴力抢劫,最终数十亿人会死亡,逃出去的人进行文明重建。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