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19期] 青春读书会(第七期)

以下文章选自《王荣平工作室》
 
【总第19期】
 
青春期读书会(第七期)
 
内容提要
 
本期读书会的分享人是朱劲松、周春燕两位老师。她们分享的书籍分别是《正面管教》、《自卑与超越》。《正面管教》是一本介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的著作,《自卑与超越》是人类个体心理学经典著作。两位老师边阅读边思考边实践,将个人心得与同仁们分享。本期读书会的听后感悟人是俞张磊、冯宁、吴中三位老师。
 
青春· 爱基金
 
创立目的:
 
以爱的力量来帮助青春期少年
 
尤其是那些贫困、遭遇人生变故、
 
身处迷茫的青少年
 
创立组织:
 
青春期教育王荣平工作室
 
基金来源:
 
公众号付费文章、捐赠等
 
您阅读本文产生的费用
 
将纳入青春 ·爱基金
 
感谢支持!
 
01  读书分享
 
主持人(冯宁)
 
感谢各位如约而至,相约青春读书会第二季。本季我们将一起阅读《正面管教》或《自卑与超越》,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边读边做,提升面对青春期孩子的能力。
 
面对孩子的问题,传统的吼叫、打骂都不管用,家长老师筋疲力尽,感到深深的无能为力,该怎么办呢?请听朱劲松老师为我们分享《正面管教》读书体会,掌声欢迎。
 
朱劲松
 
重新看待孩子的不良行为
 
——读《正面管教》有感
 
《正面管教》作者简·尼尔森,她是7个孩子的母亲,18个孩子的祖母或外祖母。年轻的时候养育孩子遭遇痛苦和困惑。孩子吵架打架,早上上学出不了门,晚上就寝要争斗一番,还有作业、家务等问题。作者威胁,吼叫,打,不管用,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很沮丧。后来她研究阿德勒,学习阿德勒法。发现运用阿德勒法,孩子们有重大改变,孩子们争吵少了80%,而且家务完成也能极好的合作。她慢慢地体会到做妈妈的快乐。
 
她使用的方法就是正面管教。就是在惩罚和娇纵之间找到中间路线,既不惩罚也不娇纵,和善而坚定。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但不是取悦孩子,取悦孩子是娇纵。尊重孩子是用语言表达对孩子的感受的理解,“我看得出来你很失望”,“我感受到你的愤怒”,“我完全能理解你为什么伤心”,这样的语言就是对孩子的尊重,你在理解孩子,安抚情绪;坚定的重要性在于尊重我们自己,每件事应该遵循我们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就是不能允许孩子以不尊重的态度对待我们。假如孩子不尊重我们,有比惩罚更好的方法去化解。作者不认同惩罚的方式,认为那种效果很短暂,达不到长期效果。
 
 “和善而坚定”的方式是怎么处理呢?是你先走开,这里先用了坚定,虽然我们不能迫使孩子用尊重的态度对待我们,但我们可以先尊重自己,不在孩子伤害你的时候还击,不在无法控制情绪的时候做过激的事情。因为人在生气的状态下,本能的只会选择“战”或“逃”,战——争夺权利,逃——逃避沟通,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在这非理性的状态下,非常容易说出让自己后悔的话,做出自己后悔的事。冷静后,理性地解决问题,要和善地沟通,和善等于尊重。和善地说:“孩子,很抱歉你生这么大的气。我尊重你的感受,但是不能接受你刚才的做法。今后,每当你不尊重我时,我都会暂时走开一下。我爱你,愿意和你在一起,因此,当你觉得你能够做到尊重我时,就来告诉我,我会很乐意和你一起找出对你我都尊重的解决办法。
 
这就是最典型的和善而坚定的表达。归纳一下三步骤:1.共情,理解孩子感受;2.保持冷静;3.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本书共有12章,主要就是讲述如何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在“和善而坚定”氛围中,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以及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其中我感触颇深的是第四章重新看待不良行为。孩子的不良行为背后有其错误观念和行为目的,但孩子意识不到,那是隐藏的“密码”。大人们要识别出这些不良行为背后的错误目的,才能有有效地帮助孩子改变不良行为。下面用自己工作遇到的有不良行为的一个五年级的孩子,做案例分析,谈谈我的思考和收获。
 
【遇见】
 
2017年8月份我接手一个特殊班级——501班。我是第六任班主任。男生特别顽劣,举例说吧。上课插嘴、逗乐、起哄,下课砸柜子、踩草坪、拔竹子、掐花木,打架,哀嚎……我遇到“崩溃班”。
 
“熊孩子”中有一个男生印象很深刻。王同学,模样很英俊,大眼浓眉,皮肤白皙,身形灵活,看起来很儒雅斯文。其实很皮,很顽劣。每次上课,大家端坐着,而他翘起椅子两条腿,坐跷跷板似的晃荡。一边晃还一边啃着手指。每次你刚要布置作业,他就先质疑,今天怎么到现在还没有布置作业;布置作业后,又再发问作业写哪里,即使讲过仍然要问,作业写在哪里;你回答他的问题,马上又问第二个第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布置第二个作业?第二个作业要在学校完成吗?……貌似很认真的孩子,其实写作业字迹潦草,乱做一通。
 
音乐课上总是没完没了地问,瞎扯一些跟学习无关的事。比如为什么要学这首歌,为什么不学别的歌曲;不想吹口琴,问考试为什么要考口琴。期末音乐测试一直没考,放假了,还要来补考。音乐老师上课他就吵,课都很难上下去。让他拿本书看看,不要影响别人,他也不爱阅读,就爱瞎扯,有无穷无尽的精力。
 
【思考】
 
教这样的孩子其实很艰难,我一度很焦虑,苦恼,失眠。但我还是蛮幸运的,看了《正面管教》一书,对我有很大的启发。书里面说: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书里提到鲁道夫.德雷克斯反复说:“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他话很多,瞎扯皮,引别人注意他,刷存在感,为什么?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从全面了解开始吧。
 
我跟他母亲和托管他的地之坤老师联系。了解家庭基本情况:父母离异,父亲是警察,离婚后再婚。他判给母亲,母亲工作忙,也有自己私生活,经常不在家,交给外婆照顾,在“地之坤”托管学习。他母亲告诉我,他是个很难管的孩子,跟他爹一样身上有“痞气”。我感觉到她对前夫的怨气很重。他的外婆告诉我,暑假去老爸家生活几天,后妈没有帮他洗内裤,回来一沓脏内裤带回来。
 
他的周记写到,他母亲带他出去度假,去泳池游泳,可是一直她在玩手机,不跟他游泳,不跟他聊天,让他很失望。
 
缺爱原因:缺少父母的关心和有效陪伴,失去温情的家庭让孩子痛苦、烦躁、孤独。
 
面对这个缺爱的,没有安全感、归属感、价值感的孩子,我充满同情怜悯。他不停地插嘴,追问一些无价值问题,以求关注,好像在告诉我们,不要忘记我,我在这里呢?孩子内心的需求很强烈,他需要被关爱,爸爸妈妈给的太少,外婆不知道怎么给,不适当的溺爱其实他很烦(吃喝穿衣的事来烦他,早餐吃什么的问题)。有很多亲人在,但他没有感受到精神上的抚慰滋养,成长中的关心体贴,他缺失适当的爱。再加上学校走马灯似的换老师,班级里同学关系一般,他没有归属感,没有价值感,没有爱的幸福感。所以一直用过度寻求他人关注的办法表现出来。他没有得到合适的引导和帮助。家长、老师、家庭、学校都有责任。
 
 他经常被惩罚,为什么没有用?母亲和数学老师,他都很怕。母亲管控他的零花钱,自由;数学老师严厉惩罚。他表面上很怕,惩罚很严厉,效果有时是暂时的。昨天被罚站窗台写作业,不准进教室。第二天还是站窗台。惩罚可能要付出的代价是丧失自尊、自信、自爱。然后他的内在愤怒、沮丧等不良情绪积压着,一有机会就发泄出来。他的案例一再提醒我,慎用惩罚。多想其他办法。
 
【策略】
 
(一)正面引导,一起想办法
 
我多次找他谈话,问他为什么无效问题那么多?他一本正经回答说是真有问题。还说自己举手了,老师也不叫他,以后干脆不举手,不思考好了。满脸愤愤不平,好像自己受了很大的委屈。告诉他,是轮流发言的,没有被叫到的同学可以怎么做?他不回答。我要求他跟我一起想办法解决,他没有想出来。我就说倾听,思考同学的发言有哪些地方特别值得学习,哪些地方不足,为下一次接力发言做准备。另外请他不要乱插嘴,影响同学学习。要尊重同学和老师。还是说教为主,一起想办法有困难,他不回应。
 
(二)持续关注,给予鼓励
 
从那以后,我关注他,只要他举手,我是经常叫他。但他有些结巴,往往表达不是很清楚。同学要笑,被我制止。课堂上我是给每个孩子充分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他更留意。但他一瞎扯,我绝不回答,但我要看这他,就是在告诉他不用瞎扯,老师看得见你。刚开始有几个学生跟着扯远,我不吭声。时间一长,没人搭话了。他的闲话没有市场,就不大讲了。但只要他举手,有好的观点建议,我经常性表扬。慢慢有点起色。课堂安静下来,不闹腾了。
 
有一次美术课(2017.11.27)他不去上,说自己丢了20元钱,心情不好,课不上了。我劝他去上课,劝不动。放学我把他留下来。让他反思为什么被留下,要他想一想以后应该如何处理这样的事情,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我是批评引导,软硬兼施。没有用,油盐不进呢。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说自己脑袋缺氧,老师求求你放我回去吧,我快晕倒了。我也很纠结,如果此时退让,以后会很难管教他。他想怎样就怎样了?我打电话通知他妈妈,他跟他妈妈通话。哭声惊天动地,撕心裂肺。我拿过手机,跟他妈妈通话,他的哭声戛然而止,做口算去了。
 
那晚折腾到五点半天都黑了,还在哭,说地之坤的饭菜没有了,只到五点半,嚎啕大哭。我顶住哭声,平和地告诉他,下次不准逃课,下次逃课还得来我这里反思。
 
 这次管教之后,好很多。很长时间比较平静。给我的启发是,孩子犯错,不要说教、惩罚、控制,而是让他知道,你要学习反思,还要和老师一起找到解决办法。如果孩子不配合,给他时间让他思考,关键时刻要坚持,态度和善,有耐心,坚持几次,你会发现孩子在改变,慢慢地改变。和善而坚定这条路何其艰难。
 
 和善而坚定,大概就是你自相信生命是奇迹,要去珍爱他,所以一直艰难,却一直坚持。 
 
主持人(冯宁)
 
感谢朱老师的精彩案例分享,朱老师在读中悟,悟中学,学中做,带给我们深深的触动。
 
主持人(冯宁)
 
俗话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每个人都会碰到比自己更厉害和无法企及的强者,自卑情结便由此而生。
 
作为老师该如何帮助学生走出自卑情结,从而超越自我呢?有请周春燕老师带来的读书分享,掌声欢迎。
 
周春燕
 
我能行,我可以
 
——读《自卑与超越》有感
 
《自卑与超越》这本书需细读才能读出其中内涵,我在读读停停中反思自己、分析学生,只想将此书读得更加明白和透彻。
 
书中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更加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就学生而言,即便他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在老师和同学眼里是全面发展的优等生,是家长们眼中别人家的孩子,也有自卑的时候。他的自卑或许源于别人的否定,或许源于对自己更高的要求,因为大家都想让自己更加优秀,而更加“优秀”似乎没有上限,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因此,每个人都会碰到比自己更厉害和无法企及的强者,自卑情结便由此而生。
 
作为老师该如何帮助学生走出自卑情结,从而超越自我呢?在第七章节“学校的影响”中阿德勒这样说: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全面设法增加儿童的勇气和信心,并帮助他们消除由于他对生活的解释而为自己的能力订下的各种限制。”
 
“在性格教育中,我们不做严格而僵化的要求。”
 
如果孩子在学习中“相信自己再也无法进步了,看到别人遥遥领先,认为自己再也无法企及。”这是非常可怕的自我限制。学生为什么会给自己的能力订下各种限制?我觉得分数比较、成绩排名、老师和父母的批评鼓励等等对此都有巨大的影响,有些是学生自己感知的,有些是家长和老师言行举止中表露出来的,这些就像一张等级标签贴在了孩子的额头之上,他们以为自己再也无法企及其他同学,便缺乏了力争上游的积极性,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致。
 
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徐同学,网课后回校,向来成绩优异的她挺长一段时间情绪低落,一让写作业她就长吁短叹,眉头紧锁,和她以往的积极主动相比简直判若两人。我意识到这孩子可能有轻微的厌学倾向,于是找她谈话。我刚问原因,她就潸然泪下,很伤心地说自己记性不好,最近的数学考试不理想,心里很难受,觉得学习是一件烦躁的事。我有些奇怪:这孩子的记性一直挺好,背诵是班里速度最快的之一,为什么会给自己贴上记忆力不好的标签呢?排除了学校的因素,我便打电话给她妈妈,她妈妈说有时候看女儿丢三落四或背诵打卡重录的次数一多,她就会说“你怎么记性这么差。”妈妈随口的一句话如同野草在徐同学心头滋长,潜意识当中,她觉得自己的记性力是有问题的,不如同学们,便产生了自卑,而这次数学没考好更是雪上加霜,她开始认定自己不如别人聪明,于是郁郁寡欢,排斥学习。在了解情况后,我和徐同学谈心,举例子肯定她记忆力好,学习成绩优异,并引导她疏导情绪。此外再次和家长进行沟通,叮嘱她像徐同学这样学习自觉,对自己有高要求的孩子家长要更加注重她的心理状态,有问题时要正向引导,而不是挖苦讽刺,因为,对孩子而言,鼓励和认可就是激发他们继续往前的驱动力。
 
 通过这件事情,我也充分意识到,对待孩子,批评和评价他们时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因为我们要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我能行,我可以。只有这样,信心和勇气便能常驻孩子心间,激励他们努力向前。
 
阿德勒在书里说:“注意儿童的困难,纠正父母的错误,这都是学校教师的工作。”
 
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跨不过去的坎儿,开始畏难和逃避,作为老师的我们要敏感地察觉,并用我们的教育手段去引导和帮助,有时候甚至要和家长进行沟通,获得他们的配合和支持,数管齐下,才能帮助孩子走出自我限制的困境,从而不陷入自卑,乐观向上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最终实现自我超越。
 
主持人(冯宁):
 
感谢周老师精彩的分享,周老师一边反思自己,一边分析学生,不给学生贴标签,对照书中的做法去共情学生,值得我们学习。
 
02 听后感悟
 
俞张磊
 
听了周春燕老师关于《自卑与超越》一书的分享,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孩子为什么会自卑?因为他(她)遇到困难、挫折、批评、压力等违逆自身正常情绪的事件出现,所以孩子会有自卑感出现,这都是正常的,因为任何人都会出现这样的自卑情结,包括大人也是这样,这是正常的。作为教师,我们面对的群体是孩子,让孩子走出自卑情绪更需要策略,因为他们是成长中的人,需要健康成长,就需要走出自卑情绪。周老师依托自己的教学案例,来阐释她是如何理解用鼓励和正面引导的方式帮助孩子走出自卑情绪。听的过程中,我也发现,有时候自己不经意间的一些言论竟然会加剧孩子的自卑情绪。因此,我认为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应该,注重孩子的心理动向,将之纳入自己的管教体系,注重鼓励的作用和正面引导的影响,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
 
而朱劲松老师关于《正面管教》一书的分享,恰恰解决了我刚刚的疑惑,何为正面管教?朱老师的分享让我对正面管教的策略有了了解,作为教师,管教学生再普通不过,关键是如何去有效管教学生,而正面管教就带来有效思路,对我以后的教育教学产生启发。特别是朱老师结合自身教学当中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进行阐释说明,师生之间要有和善的关系,老师要理解学生的感受,同时也要控制教师自身情绪,最后一起帮助孩子找到错误的改正之道。整个过程,都秉持正面理解、正面沟通和正面引导,在一步一步耐心教导和鼓励中让孩子对错误进行反思,然后持之以恒,进而对孩子的整个成长造就积极影响。要想让正面管教发挥效用,就必须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愿意和你敞开心扉,教师愿意同学生平心静气对话,这样才是策略要义。
 
冯宁
 
和善而坚定,在路上
 
每周二,我们如约而至,相约读书会,第二季我们将共同阅读《正面管教》和《自卑与超越》,今天听了朱老师和周老师的分享,我带着思考静静聆听,一些思绪和感受慢慢沉淀,教育上的道路慢慢清晰。
 
 朱老师分享的案例中的孩子,刚好是我第二届带的学生。我对这个孩子印象很深,今天听了朱老师的分享,又勾起了我和他之间的一些回忆。这个孩子就是令人头大的孩子,每天跟他斗智斗勇,软磨硬泡,死缠烂打,使出浑身解数,直到筋疲力尽。那个时候的我也是血气方刚,一心想要扭转他,我不是他的班主任,但是我是他的语文老师,他不写作业,课堂纪律很差,净跟我作对。但是,当我走近他,了解他的家庭,了解他的生存状态,我就心软了。但是八年前的我只有温和,很多时候没有足够坚定,只教了他一年半。今天听了朱老师的案例分享,想到这样一个孩子,能遇到朱老师这样和善又足够坚定的人,真是他的幸运。朱老师说道:“人在生气的状态下,本能的只会选择‘战’或‘逃’,战——争夺权利,逃——逃避沟通,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在这非理性的状态下,非常容易说出让自己后悔的话,做出自己后悔的事。冷静后,理性地解决问题,要和善地沟通,和善等于尊重。”
 
 要做到尊重学生实属不易,必须要真正发自内心去接纳他,接纳他的全部,宽容一些,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立场去理解他,同时又要角色坚定,坚定执行公约。因为老师的角色需要维护大多数学生的公约,需要坚定地执行,放任他对他来说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既要理解他,又要对他负责,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班集体对他人贡献,做出利他行为,非常艰难,但很值得。因为这个孩子,最近突然开始主动联系我了,时隔八年,他突然联系我,我第一个反应是这个孩子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他现在正是八年级,会不会学习上生活上遇到什么问题了?但是他的性格,肯定不会说的。我先不要打草惊蛇,还是先保持联系再行动。
 
 当我听到周春燕老师分享的案例中,说道:“老师能做的就是在语言上给予孩子更多的正向评价和引导,帮助他们消除‘自我限制所犯的错误’,对学习生活充满自信,从而取得惊人的进步。”我深有感触,我们作为学生的重要他人,对学生说的话,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深远的影响。不给孩子贴标签,又要坚定执行一些公约,不说假话,套话,帮助孩子走出误区,该怎么办呢?这几年我慢慢学着客观描述看到的现象,适当表达“我信息”,建设一种宽容的班级氛围,反而孩子容易看到自我的错误,我始终相信,当一个人真正被接纳,就会离开原地,开始前进。
 
在教育的道路上,我们正在一边学,一边做,脚步愈加坚定。
 
吴中
 
信任和坚持,
 
定能花开
 
周二,小伙伴们又如约在空中相聚,相聚在青春期教育王荣平工作室的空中会议厅——钉钉直播间。
 
今天分享的老师是朱劲松和周春燕两位老师。
 
朱劲松老师分享的是《正面管教》读后感。她在读书分享中,突出了这本书的书题——“正面管教”几个字。然后给我们分享了用正面管教去教育学生的一个特殊例子。她在2017年带了一个特殊的班级,然后遇到了很多特殊的学生,其中一个王同学尤其突出。
 
王同学的表现是:看起来很斯文,可是会有很多事情出来。行为很特别,坐没有坐相的,椅子摇晃、两条椅子腿着地,每天布置作业时,他会很大声地问你,“今天怎么到现在还没有布置作业啊?”作业布置了之后,又会问:“作业写在哪里啊?”你告诉他很多遍以后,他还是这样继续地问你,作业写在哪里?作业很潦草,乱做。音乐课老师拿他没有办法,“为什么要学这首歌”“为什么不学别的歌”“为什么要考口琴”┄┄
 
朱老师说,这个孩子让他焦虑了。不过,她当时正在阅读一本叫《正面管教》的教育作品,于是她想起其中的几句话:“最让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需要爱的孩子”“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她决定用书中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 教育实践活动。于是,朱老师做了很多的备课工作,从孩子的母亲、外婆、托管班老师等处了解这个孩子,做了大量的工作。得出结论:这 是一个极度缺爱的孩子,缺少父母的关心和有效陪伴。由此引起的安全感、归属感等等的丧失或者部分丧失。于是他就给出种种不当的行为,似乎要告诉老师:我在这里。而且他的信号很强烈的那种。
 
有了这些前期的准备工作,朱老师就开始着手正面引导这个孩子,可是最开始的温水式正面引导收效甚微。2017年11月27日,这个孩子因为某事件逃课,然后朱老师仍然用正面引导,不过此次非常强硬,终于让教育看到了一些曙光。这个孩子此后一段事件,行为习惯有了比较大的改善。
 
朱老师的这个读书分享,让我想到一句话:老师要有一颗好心,但是不能有一个好脸。对于学生,我们首先是教他们做人,但是他们因为种种的原因,导致在做人这个环节出了问题。此时此刻,我们不应该过度忽略这一点,而继续突出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而是应该从正面教育学生,引导他回归到正常的人的状态,再引导他去正常的学习。说到底,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有一个正面的态度,然后才能正面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行为改善。
 
 信任学生,信任自己, 坚持教育,一定能开花。
 
周春燕老师分享的是《自卑与超越》的读后感。她在读书分享中,突出了这本书的“超越自卑”的主题。周老师说她是在读读停停中反思自己、分析学生,来读这本书的。
 
她从书中说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更加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这句话,读到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就学生而言,即便他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在老师和同学眼里是全面发展的优等生,是家长们眼中别人家的孩子,也有自卑的时候。
 
 她也用自己读到的心得来指导自己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周老师讲了一个关于徐同学的故事:徐同学是一个优秀的学生,记忆力非常好,可是网课后,她的情绪非常低落,而且怀疑自己的记忆力。周老师就想到借用书中的观点“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全面设法增加儿童的勇气和信心,并帮助他们消除由于他对生活的解释而为自己的能力订下的各种限制。”本着这样的初衷,周老师找徐同学谈心,并且找徐同学的父母谈心,通过几次沟通,终于有了成效。这样的教育事件,让周老师感到:对待孩子,批评和评价他们时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因为我们要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我能行,我可以。只有这样,信心和勇气便能常驻孩子心间,激励他们努力向前。
 
确实,对于孩子的自卑,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去引导他们克服,这是个很接地气的命题。每个孩子、甚至每个成年人,都有自己自卑的时候,那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该怎么显出我们专业的一面来呢?我们唯有积极努力帮助孩子克服这样的困难。要给学生传递“我能行,我可以”的理念。这是不是就是我们要信任自己,也要信任学生呢?答案是肯定的。就是用我们自己的自信和对学生的自信,来引导他们,让他们最终克服自卑,找到彼岸自信的花。
 
最后想说一句:信任自己,信任学生,必能引导孩子走出成长中的泥沼,采到彼岸自信、快乐的花朵。
 
——THE   END——
 
青春期教育
 
王荣平工作室
 
编辑|吴中
 
审核|王荣平

相关读后感推荐:

《视觉、权力与身体:尤多拉·韦尔蒂作品中的凝视机制研究》读后感500字_《视觉、权力与身体:尤多拉·韦尔蒂作品中的凝视机制研究》读后感

《名家文学读本:小学生老舍读本》读书有感_《名家文学读本:小学生老舍读本》读书有感500字-800字

《宇宙冒险王7:怀特战队的复活》读书感想_《宇宙冒险王7:怀特战队的复活》读书感想500字-800字

活动预告 | 中南大学第三届读书文化节重磅来袭!

《随便问吧:关于中国文化的108个趣味问题》读书感悟_《随便问吧:关于中国文化的108个趣味问题》读书感悟500字-800字

《昆虫记》读书有感800字_《昆虫记》读书有感

《魔法少年罗西3:神秘的字符》读书感悟_《魔法少年罗西3:神秘的字符》读书感悟500字-800字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必读书目测试题,没有答案

"让书香伴我成长“读书读后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