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毓:读书与饮茶

以下文章选自《陕茶网》
 
今天天热,喝茶能解暑热,今天是周末,周末的闲暇正适合喝点淡茶读读闲书,聊点闲书中的闲事情。
 
和闲书对应的是有用的书,比如考试的书,指导炒股炒到涨停的书,能升官赚钱的书。闲书没这些功能,闲书是无用有用的书。而这个“用”,又有点像空气,如空气之于我们的呼吸。
 
郭建军老师那天打电话的时候,我正站在窗边,窗外雷声轰鸣,闪电“哗哗”,空气里饱含大雨将来带着泥土雨气的美好味道。在炎热的西安的夏天,这是叫我振奋的时刻。电话响了,郭老师在电话里问我,想要在今天的茶会上和大家分享什么,给个题目。我想都没想就说,阅读的乐趣啊,行不行?他说行。几分钟后等我回过神来我就后悔了,我想我咋敢说读书,我想今天在座的每一位,个个都是比我读书多,会读书的读书人,关于读书的体会,没一个不比我深刻独到的——
 
我想我之所以和郭老师说要分享读书的乐趣,肯定是因为我当时手里正攥着某本闲书,然后我听见打雷的声音了,然后我看见闪电了,我跑到窗边看的时候早已忘了书籍,我如果在这样的时候还能读书, 那我肯定有那个卧龙先生的气质。
 
汉中勉县武侯祠大门边的墙上绘着一副壁画,画的正是“三顾茅庐”的故事,刘备,关羽,张飞伺立亭外,亭上,卧龙先生高卧不起,那三人神情肃穆,等啊等啊,等卧龙先生起来,如等那句:“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站在那幅画下,我心中满是怀疑,我猜卧龙先生在那样的时候是真睡还是假寐?假寐的成分大。
 
大家都知道诸葛先生上知天文下识地理,居于卧龙岗也能把天下事分析得清楚如现实,这样的一个人,在自己的人生将发生巨大变化的前夜,是能从风的味道里,从星星闪烁的光影里预知天明定会有贵人光临茅庐,绝不至于喜鹊喳喳却能沉沉睡去。他的睡梦里一定会有一串长尾巴的鸟雀舞翩跹。想到这里,我不觉要深深感慨,任何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都是写人心的,这里的人心是什么呢?是诸葛某大局的小小启幕,于是小说家才会这样笔墨,诸葛不动声色,就叫关羽张飞看清这个为他们的集团还未曾有一寸功劳的孔明先生未来的集团中的分量,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所谓人情练达即文章。
 
一个简单的人,要写出复杂的文章,难。
 
读书如品茶。
 
读好书如品好茶。
 
再比如说《红楼梦》吧,《红楼梦》成书的年代,中国的茶文化已臻成熟。《三国演义》《水浒传》中的饮品是酒,而你翻开《红楼梦》,在字里行间飘逸的,是茶香。这里既有茶之甘冽、醇厚的本味,又有世俗人心的较量揣度。
 
我想不出一部厚厚的《红楼梦》,用哪种茶来打比方会妥帖些。
 
有人数过,120回的《红楼梦》,就有112回里说到茶,写茶事的地方有300处。其中名目清楚的茶就有六安茶、老君茶、枫露茶、龙井茶、普洱、暹罗茶、杏仁茶、梅花茶…一杯简单的茶,在小说每一个地方出现的时候都跟随精彩的故事,茶待客,分出内外尊卑;同一款茶,说喜欢不喜欢,远远超出就茶论茶的单纯,带着更多人心事故的把握和揣度, 妙玉捧茶给贾母时,贾母初以为是“六安茶”,六安茶苦,贾母说不吃,于是贾母被告知,不是六安茶,是“老君眉”,贾母“方才吃了”。一个“方才吃了”,既说明了妙玉对贾母的曲折情感,又看出了贾母对妙玉的情感。林之孝向袭人索要的是普洱茶,快言快语的晴雯说的是“女儿茶”,当宝玉要早上泡了匆匆没吃的枫露茶(在宝玉的审美里,这种茶是要三泡之后才见真味的),单纯的茜雪回答说给李嬷嬷吃掉了,于是宝玉大发脾气,甚至闹出茜雪被撵的结局。风姐姐呢,她借言说暹罗贡茶调笑黛玉,“吃了我家的茶,怎不给我家做媳妇——”这里,却是以茶言媒了。
 
在《红楼梦》里,茶是大雅,更是大俗。
 
一个茶,带出吃茶人复杂的社会关系,在贾府这个小社会里,吃茶是闲事,也不是闲事,什么身份喝什么样的茶,不仅尊卑有别,更是富有暗喻,如老太君贾母,她要喝“老君眉”;贵公子宝玉喝的是“千红一窟”。《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写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给他饮的茶就叫“千红一窟”,脂砚斋批注“窟”隐“哭”字,所谓“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矣。小说一开始,就为整部书的悲剧底子作了铺垫。而黛玉呢?她多愁善感心细如丝,她喝“龙井茶”合适,凤姐诸位都觉得“淡”的暹罗贡茶黛玉恰觉得味道合适;至于林之孝和袭人等人,就喝“凡人茶”吧。这凡人茶落到最低处,是在晴雯那里,晴雯被撵回哥嫂家生命垂危宝玉去探视那一节,写到晴雯端起宝玉都怀疑那是否是给人喝的黑乎乎的茶壶里的剩黑水的时候,晴雯却如遇见甘露一般仰起脖子一饮而尽,叹一声,现在就算死了也值了。再对照一下从前在大观园里那样的一个花般清艳,露珠般洁净的挑剔的晴雯,你不为她的命运哽咽吗?
 
说喝茶,我们很珍惜,时时用个“品”字。但也有一个牛饮的例子每次想起都觉痛快,从前听评书《杨家将》,讲到寇准寇大人请客,他一因为清贫无茶——也就是说没有买茶的茶钱,但客人临门,也不能白水招待,情急之下的寇大人的促狭之心唤醒了,他看见院墙边有谁扔掉的破草帽,于是寇准喊人把帽子捡回来,撕扯一点半朽的麦秸,泡在水里给客人喝,想想吧,那个茶味道?客人也和我们一样,好奇,疑虑,小心询问:“大人这是什么仙茶呀”?寇大人爽快答:“圈茶”。
 
我每次想到“圈茶”,就觉得杯中茶个个都是尤物。不知今天在座诸位,哪天也烹制一杯色香味气比寇大人高明的“圈茶”尝尝?
 
烹茶雅致的典范当属沈复的妻子芸娘。清代的沈复在他的《浮生六记》之《闲情记趣》中写了他的妻子芸娘做荷花茶,说夏天荷花刚刚开的时候,观察过荷花的人都知道荷花是早上开放晚上闭合的,晚含而晓放,于是呢,芸娘就用小纱囊装一点点茶叶,把纱包放在荷花心里,第二天早上取出来,煮泉水,泡了,这个茶喝了,滋味如何呢?沈三白说:香韵尤绝。
 
这个真可以实践。诸位如有住在荷塘边上的,现在正是实践荷花茶的好时候。
 
南宋杨万里,就是那个写“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人,他感慨说:“读书必知味外之味。不知味外之味,而曰我读书者,否也。”否也,就是不合适的意思。而《诗经》里也说,‘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吾取以为读书之法焉。”——堇荼如饴,荼和荠相对,是一苦一甜的意思,但是也有人说唐代以前无“茶”字,说茶的时候就用“荼”代替。《神农本草经》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在我国最早的一部字书《尔雅》中也称茶为苦荼。这里,诗人把读书的辛苦比作“荼”,把读书的受益比作“荠”。我看,这就好比饮茶,先尝苦味,再觉甘甜吧。
 
编辑:叶子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