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读书了吗?——校区学子优秀读书感悟【1】

以下文章选自《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
 
暖风习习,书香逸逸,你可曾为书籍的芬芳所着迷。当你缓缓拨开书籍的心房,撩动那优美的文字,你可曾为此心动。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校一直以来倡导“书香育人”,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在寒假期间,同学们更是充分利用时间,在阅读的同时展开与作者心灵的对话,将自己的感悟和思考跃然于笔下。由于受疫情影响,我们将以线上的形式来分享优秀读书感悟。让我们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去浏览那字里行间流淌的妙语,品味他们心中的“故事”,发现深藏于书中的能量吧!
 
1
 
第五临床医学院
 
2019级精神医学2班 
 
刘满萱
 
《青春之歌》
 
“青春”是美好和希望的代名词,看到这个词语,就好像看到了生机勃勃的春天,看到了爱与温暖。可是在读完《青春之歌》这本书籍之后,我发现,“青春”好像又多了几分红色与炽热。
 
《青春之歌》是一本半自传体小说,以作者杨沫的亲身经历为素材,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和爱国学生“一二九运动”的背景下展开,讲述了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故事和卢嘉川、许宁、罗大方这些革命人士为国牺牲、不屈不挠的英勇感人事件。这本书也成为了叙述革命历史的红色经典,同时揭示出了在当时的时代洪流下,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的历史必然。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而且也在思考一个问题,是什么能够让一个原本柔弱、不堪一击的林道静不畏惧敌人的打压和迫害,走上革命的道路?是什么能够让手无寸铁的有志青年不畏惧生与死的考验,在日月无光、一片混沌的中国大地上,谱写出震撼人心的乐章?我想,应该是那一代青年的民族觉醒,是他们意识到的自己应有的责任担当,是民族的荣誉感,是他们对千疮百孔的祖国的深沉热爱......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展眼间,历史的车轮已经来到了二十一世纪。现在,在中国九万六千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没有了残酷的战争,也没有了为躲避战争而苟活的人民。但是林道静、卢嘉川、许宁、罗大方他们用一生谱写的具有革命精神的青春之歌却穿越历史,在当今社会中回荡。用红色染满记忆,用战斗抒写勇毅,这本书铿锵而激昂的文字唤起了一代又一代青年的壮志豪情。而如今,我们也正处于青年一代,虽然时代不同、社会需求不同,但是我们同为青年,同为这泱泱大国—中国的青年!书中的人物是当时青年的缩影,更是我们应该致敬的前辈,他们身上的这种热爱祖国、甘于奉献的精神,是我们当代青年应该传承发扬的。前辈筚路蓝缕、前赴后继救中国,我们必须贡献全部力量发展中国,续写华章!把所学知识化为国之长城,把炽热爱国情化为国之力量,从此,心比金坚、智比刚强,以报国为己任、以国之富为担当。高呼:此生无悔入华夏,神州四海俱为家,我与中国共成长!
 
没有经历过夏日的酷暑,就不会有秋天的硕果累累。革命道路如此,当今社会亦然。我们每一个人又何尝不是这样,总是经历了风霜,才会成长,才会有所作为。作为中国青年,现在要做的就是用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坚强无畏,准备着日后为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添上自己绚丽的一笔!
 
2
 
基础医学院
 
2019级医学影像技术本科2班
 
牛菁菁
 
读《巴菲特给儿女的一生忠告》有感
 
当我步入大学的校门时,我有幸获得了我觉得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一本书籍《巴菲特给儿女的一生忠告》。为何说此书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书籍呢?是因为它让我学习到了书里所介绍到的人生忠告、处世忠告、性格忠告、事业忠告、财富忠告,并且让我明白了一个人该如何去经营并管理你整个的人生。
 
当时,《纽约时报》的一位记者对巴菲特这样问道:“您把大部分的财富都捐了出去,您会给您的儿女留下什么呢?”巴菲特这样回答道:“我已经把最珍贵的财富留给了我的儿女啊。”而当时我的想法却是:除了经济,财富还能是什么呢?当我读完了整本书时,我才真正的解开了我在前言所看到的这个疑问,答案就是:快乐,而并非是他的经济财富。是啊,人的一生如此的短暂,那我们为何不选择快乐的活着呢,快乐而丰富的人生这才是人们所应当追求的。
 
现在已是21世纪,科技的发展已经超乎当前,现在的我们享受着电子产品所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但很大一部分人却沉迷于这会迷失自我的“快乐”里。我们在享受新的时代所赋予我们的物品时,也不要忘记了最初的那一份人生快乐。如果你管理不好你自己的时间,只会沉浸在电子的世界里,那么你将会一事无成。现在大多数的人们已经不会利用好由分秒所构成的零星时间,很多时候或许你只要利用好那空闲的一分钟,你都会在今天这个时间多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时间往往不是一小时一小时浪费掉的,而是一分钟一分钟悄悄溜走的。如巴菲特所说:“我是利用‘三余’来学习的。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也就是说在冬闲、晚上、阴雨天不能外出劳作时,他都会用来学习,这样日积月累,终有所成。正所谓时间是最昂贵的稀有商品。一个成功者应该有的座右铭应是:毫不迟疑,马上开始。所以,如何去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是非常之重要的,只有你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你才会向成功靠近一大步。
 
要坚信你的一生是由你打造,父母不可能保护你一辈子,学会独立才能走得更远,摒弃不良习惯,拒绝为不良习惯买单。要学会独立思考,不能让习惯左右你。其中细节往往决定成败,永远不要忽略了细节的力量。人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唯有经历暴风雨才能使树木深深扎根。跌倒是学会走路前的必修课,挫折只会磨炼勇者的心,要相信暴风雨后的彩虹是最绚丽的。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散发出属于我们的光芒,一起加油吧少年!
 
3
 
医学检验与技术学院
 
2017级医学检验技术1班
 
张炜笛
 
我将成为你
 
——读《雷锋日记》有感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颗螺丝钉,你是否会永远坚守在自己的‘岗位’?”《雷锋日记》中这些脍炙人口的词语,经过近60年的沉淀升华,在今天焕发了新的活力。雷锋,这个名字离我似远似近。
 
我想走近你。
 
虽隔60年,可你的步伐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遥远,我追寻着你的步伐,走近了你,你就像那悬挂在天空中最亮的星星。“我们不愿当英雄,我们也不愿当烈士,但我们不能当逃兵!”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抗疫战争中,众多青年党员、共青团员和志愿者们主动请缨,自愿报名参与到战疫行动中,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彰显新时代青年人的责任和担当。“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嘹亮的歌声在我的耳边响了起来。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雷锋精神一直支撑着这座温暖与文明的大厦。我走近了你,也了解了你。
 
我想融入你。
 
60年的岁月随波而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是古训中的热心衷肠,再看一看当今社会的人,热心衷肠已不足以形容。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一位老人让无数国民为之震撼和感动,他就是钟南山院士。17年前,他领军战胜“非典”;17年后,耄耋之年的他再次挂帅出征,奔赴一线。尽管满脸沧桑,但他仍为抗击肺炎四处奔波,辛劳操持,深入病区,奋战在科研的最前线。他把自己为祖国服务、为党工作,看得比自己的健康和生命更加宝贵。在这场“战役”中,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忙碌在一线的白衣天使、冲锋在前的交警武警、挨家挨户网格化管理的社区工作者、还有奔忙在世界各地为一线医务工作者们筹集物资的无名英雄们······他们都是平凡人,但他们身上都有着雷锋精神。因为有了他们,这座温暖与文明的大厦才不曾倒下。
 
我走近了你,也融入了你,最终我将成为你。
 
长发飘飘的护士毅然选择了剪短青丝,哪怕是留了10年的长发;95后的“幸运女神”出征武汉,那份爱情的牵挂期待着她回来完成约定······看着那些白衣天使们脱去被汗水浸透的防护服,摘下口罩护目镜苍白的脸上久未恢复的勒痕。那一刻,我不禁湿润了眼眶。这是怎样的付出啊!在这样无悔付出的背后又矗立着怎样的精神!
 
“一线岗位全部换上党员,没有讨价还价。我带头上。”“硬核医生”张文宏是一名党员,胸前的党章格外醒目,提醒着他入党时的宣言“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还有很多的医务工作者在“战场”上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们希望在防控疫情的一线接受党的考验,“不计生死,全力以赴”是他们的心声。在这场战役中付出的每个人都是平凡的,但他们的事迹却处处透露着伟大;他们很普通,但他们的精神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正如春晚《爱的桥梁》这个节目中所说:“病毒能够被隔离,但绝不会被隔离的是爱。”千千万万的医务工作者们面对疫情勇往直前,不顾个人安危,迎难而上,一次次与时间赛跑,一次次从死神手中抢回鲜活的生命,一次次挽救将要破碎的家庭。
 
雷锋,你走了,但你的精神一直被人们发扬着,也震撼着我!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面对突如其来的新挑战、新考验,中国青年用青春的力量托起青春的担当,他们责任在肩,勇于担当,敢于奉献,用实际行动发扬了雷锋精神,诠释了当代青年的赤子之心,成为了疫情抗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你——雷锋,也看到了你的精神。你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我们将一直弘扬你的精神。
 
我走近了你,也融入了你,雷锋,我将成为你。
 
4
 
青年志愿者协会
 
2019级健康服务与管理2班
 
庹媛媛
 
《文化苦旅》读书感悟
 
“这个时代,是最大争议出大成就,我们有幸遇到了一批大人物。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得风气,开生面。他有关文化的研究,蹈大气,出心裁。他无疑拓展了当今文学的天空,贡献巨大。这样的人才百年难得,历史将会敬重。”
 
这是当代著名文学家贾平凹先生对另一当代文学家余秋雨先生及其代表作《文化苦旅》的评价,其评价之高可见一斑。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万象更新,不管是经济、科学还是文化,都有着急剧的变化和发展。这其中就离不开各领域领头人对实现领域百花齐放繁荣景象责任的担当。
 
新时代新气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中国文学领域,余秋雨先生不可不谓之为时代楷模。而《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先生的代表作,该书以余秋雨先生在全国各地的文化之地的浏览过程为线索,思想深刻,语言表现力极具震撼力,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其中还包含了对人性的拷问。
 
在书中,余秋雨先生凭借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
 
《文化苦旅》由自序、后记和37篇文章组成,通过一个个古老地物象,描述大漠荒荒,黄河文明的盛衰,历史的深邃苍凉。以柔丽凄迷的小桥流水为背景,神形俱佳地表现了清新婉约的江南文化和世态人情。余秋雨先生通过对文化人格、文化良知的描述和回忆,展示了中国文人艰难的心路历程以及文化的走向。
 
从《文化苦旅》的字里行间,我读到了余秋雨先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对文学邻域的敬畏。这使我相信,真正的文化精英是存在的,而且对国家社会的发展非常地重要。有人说,“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先生在读书理论之中引发的对祖国山河的一种向往。这种对历史古迹和历史人物的身世忧患感源于一种生命的感叹,生命总是如此博大却又如此多舛;总是如此轰轰烈烈却又是如此寂寞难耐。
 
透过文化苦旅的文字,我似乎明白,人生在世不免向往轰轰烈烈,但回头发现历史一切皆枉然。微小的生命可能留下深刻和启示,伟大的生命也可能留下不尽的遗憾。
 
在一个国家的发展历程中,一个人的奋斗也许并不能留下浓重的印记,但江山奇美的画卷必定有每一个生命轰轰烈烈的影子。70年画卷的江山,我们的脚步未必能踏上每一寸土地;但未来的中国芳华,我们应该用心去丈量。
 
“给自己过不去的劳累活,一提笔就感到年岁徒增,不管是春温秋雨,是大喜悦大悲愤,最后总得要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重。”这是《文化苦旅》中余秋雨先生的自序。合上书页,走向窗前,看着街上车水马龙,每每、处处无不宣泄着一种文化,我们真的应该去辽阔的土地上走走、看看、体味,释放自己那涌动着满心、满眼、满脑的热情。
 
5
 
人文社会科学系
 
2019级健康服务与管理1班
 
苏缘缘
 
烈火如歌,唱响精神中华
 
——读《中国抗日战争60位著名人物》有感
 
疫情于家,身不自由心自由,值抗疫时期,我读了《中国抗日战争60位著名人物》以感受抗战时期的热血与激荡。捧起这本书,我感受着它的重量,这不仅仅是一个个文字,更是昔日为国而撒的血,为和平而去的骨。
 
这本书是一部介绍抗日战争名人生平事迹的书籍,着重记述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积极主张抵御日寇,并有卓著贡献的部分抗日将帅的英勇事迹,以颂扬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超的战略战术,共计60名中国抗日英雄和将帅的传奇故事。十四年抗战中多少英雄儿女浴血沙场,他们大多不为人知晓姓名,可他们的精神与理想却代代传播永被铭记。而这60位代表是他们凝聚,是他们永存的一种形式。书中有伟大的毛主席,周总理,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两位则是刘伯承将军,赵一曼同志。
 
太行用兵新孙武 设伏打援敌胆寒。刘伯承先生的一生,经历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全部过程。他判断敌情准确,计划战斗周密,善于出奇制胜,以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著称。抗日战争中,刘伯承任一二九师师长,与政委邓小平率部深入敌后,在太行山建立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组织指挥了奇袭阳明堡、伏击神头岭、巧胜七亘村等战斗,粉碎了日军的九路围攻,打破了敌人的十三路“围剿”。在抗战胜利前夕,他率部大举对日寇反击,歼灭五万余,收复县城五十九座。在小学课本中我便认识了这位铁血战士,他为保护头脑不打麻药反数刀数的坚强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而在这本书中我又见识到了将军足智多谋的一面,智勇双全及多年来的感动让我进一步敬由心生,赞叹不已。“勇是男儿头上的桂冠”、“无角绵羊受欺压,有蛰的黄蜂不可惹。”刘将军的英雄气概定将永存。
 
人生自古谁无死 冒取丹心照汗青。赵一曼同志的一生短暂却无憾,生得光辉,死得光荣。头可断,血可流,国不可丢,这是她被日军抓捕严刑拷打之中表现的不屈气魄,她不怕死,为国牺牲,死而无憾。“誓志为人不为家,跨江渡海走天涯。男儿若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乐观,爱国,勇敢,无私,年仅31岁的女同志为孩子留下“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的信后,让丑恶凶残的日本鬼子夺取了性命,却抹不去那闪耀的灵魂。生为国人,死为国魂!
 
几十年过去了,和平的国度里,我们不必接触战争,而最近发生的防疫战让我们清清楚楚地明白中国魂长存,医疗工作者不畏病毒争相前往一线,人民与政府积极配合,控制病情传播,无数爱心物资来自四面八方。当日本某火爆漫画借机拿731事件辱华时,我们这一代青年也没有继续痴迷,坚决抵制,致使其损失惨重,有外国人问,为什么放弃了一直喜爱的它,因为我们深切明白我们为什么可以安逸地在家阅读漫画!
 
烈火如歌,唱响中华精神。十四年抗战烽火无情夺人去,奈何英雄铁骨千年不朽振人魂!
 
6
 
社团联合会
 
2019级康复治疗学2班
 
孔令柔
 
《皮囊》读书分享
 
韩寒认为,好的文字往往带给人两种阅读感受:一口气读完或者舍不得读完。拿到这本书,真正走进这本书的世界,我觉得我是后者,其在畅销榜上名列前茅也必有其原因。
 
作者本着对故乡亲人的情感,用一种客观、细致、冷静的方式,讲述了一系列刻在骨肉间故事。让我感受到作者的真挚,没有掩饰凡人难免的喜、怒、哀、乐、贪、嗔、痴,所以很真,极有代入感。一个福建渔业小镇上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在这些温情而又残酷的故事中一一体现。作者用《皮囊》这个具有指向本质意味的书名,来表达作者对父母、家乡的缅怀,对朋友命运的关切。
 
文中第一次提到“皮囊”这个概念是在阿太的口中。阿太认为,肉体是拿来用的,而不是拿来伺候的;死后没有皮囊这个包袱,才是真正的解脱。以现代人的思维来看,一定会觉得是迷信,但我觉得这无关迷信,或许这样想,我们能更坦然直面更多挫折。只有皮囊经历风吹雨打,灵魂才有处安放。
 
这本书最感动我的部分,是发生在那两百平方米奇怪房子里的辛酸故事。父亲意外残疾,成为全家人的不幸,而母亲依旧用独特的方式维持爱情。建完一座即将被拆掉的房子,是她的执着,也是对父亲爱的坚守。母亲从不迷信到愿意相信神灵,是因为生活的压力让她开始寻求心灵的寄托。作者也理解了母亲坚持建房子的做法,因为他即使工作在外,也依旧有家可回。
 
最让我痛心的就是张美丽的人生,她从未做过伤天害理的事情,只因她与这个存在着旧制度的小镇格格不入,她像一个新事物,她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却被人们所唾弃,她不被人们理解,甚至在多年以后作者的同学聚会,依旧被当作笑料。她也曾努力求得他人认同,可是她失败了,于是她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文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带给了我无尽的深思,他们处于那个已远去的年代,却也是真实存在过的年代,不只是作者成长的泉州,而是整个中国都曾经历过的一个时代。不只那个时代,如今也一样,社会上都有形形色色的人。我们是别人生命的旁观者,也是自己生命的经历者。苏珊·桑塔格说过:在生活中、行动中遭遇的人,认识他们,照亮他们,由此你就知道自己是谁。人,必须在人的世界里求取意义。总之,一切经历都在教会我们成长。
 
我相信皮囊只是标志了人生命的限度,而灵魂却可以永存。因此外在的欲望和需求都是次要的,灵魂的清澈和满足最重要。读好书能让我们享受心灵被洗涤的过程,同时也可以享受与名家对话,带给我们不同于生活经历的成长,并同时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的灵魂。
 
7
 
校学生会
 
2019级精神医学1班
 
孟鹏宇
 
读《看见》有感
 
 假期利用闲暇时间读完了柴静的《看见》,文如其名,柴静将她“看见”的东西不加感情色彩得呈现在了书中,她将事实展现给我们,其余的交给我们自己去思考、去探索。
 
《看见》这本书自问世之后就颇受争议,人们对于它的评价有褒有贬。喜欢的人说这本书带给他震撼与感动,不喜欢的人说这本书是假慈悲流水账。但就我而言,柴静采访时看似波澜不惊的话语总能精准切入最尖锐的问题,它其中的文字带给我的不仅是惊喜,更是另一个看世界的角度。
 
“采访不是用来评判,只是用来了解;不用来改造世界,只是用来认识世界。记者的道德,是让人明白。”
 
书中讲述的虐猫事件、药家鑫事件等等这些,在当时都是极具争议的。在正义的人们纷纷指责谩骂、仿佛要将当事者生吞活剥时,柴静给了他们一个可以诉说的出口,让人们可以有机会了解事件背后当事人的心路历程,在这些事件发生背后的原因,也许更加发人深省。
 
给我最震撼的一个章节是“沉默在尖叫”,里面采访了许多杀死家暴自己的丈夫而被判入狱的女人。这些被家暴的弱者长期带着恐惧生存,承受着日积月累的伤害,最终因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爆发。事实上,对于家庭暴力预防和惩戒更为成熟的国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家暴只要第一次发生时干预得当,之后就不会在发生。而在我们国家,只是因为她是妻子,他是丈夫,许多旁观者都以息事宁人的态度来对待家暴,似乎家庭成为了暴力的温室,关起门来就可以肆无忌惮得滋长。反观许多人成为家庭施暴者,究其原因,大概与他童年的自卑感有着密切的联系。童年受到了伤害,成年后便学会了用暴力宣泄恐惧。“一个没有得到爱和教育的人,是没法对社会负责的”,如同多米诺骨牌,施暴者给予的伤害制造了一个又一个悲剧。
 
不仅是家庭暴力,非典、汶川地震、北京奥运等等这些话题,都给了我很大的触动,让我看到一个柴静努力给读者呈现的不一样的世界。
 
生活中我们总是被媒体和舆论牵着鼻子走,看到那些带有敏感词汇的新闻标题就不假思索得谴责、谩骂,而往往事实真相水落石出时,又有多少人羞愧难当。所以当我们被“标题党”蒙住双眼时,不要忘了独立思考,不要被轻易左右。《看见》之后,学会不再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来观察这个世界,就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意义。
 
8
 
药学院
 
2019级药物制剂2班
 
张春旭
 
读《把栏杆拍遍》感悟
 
南宋时期战乱频发,爱国诗人层出不穷,那时的文化氛围就像是一层轻纱盖在了时代的体质上,既有着浓厚的神秘感,也有着猛烈的感染力。当代诗人辛弃疾便将他的雄心壮志完全地挥洒在他著的诗篇里,每翻一篇皆是经典,皆是传奇之作。凡是看过这类诗篇的人不得不感慨辛弃疾的胸怀和理想。
 
《把栏杆拍遍》是我国当代著名散文作家、新闻理论家梁衡所写的一篇人物评传性质的散文,塑造了一个叱咤风云而又命运多舛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形象,揭示的是辛弃疾怎么从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过程,是解读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散文名篇。
 
辛弃疾的一生是坎坷的,荣辱成败都经历过。辛弃疾在幼年时期就明白自己的家族与金人有不共戴天的仇恨,也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因而他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从那之后,辛弃疾便把自己所学和理解的东西夹带着爱国情怀,一起注入了砚台中的墨水中。由此他得到了当朝皇帝的青睐,他凭借着自己的才华进入朝廷为官,他拥有了参政的资格。现实对辛弃疾是残酷的。他虽有出色的才干,但他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却使他难以在官场上立足。另外,“归正人”的尴尬身份也阻拦了他仕途的发展。使他的官职最高为从四品龙图阁待制。
 
也许战争对于我们来说真的太遥远了,现在的中国武装力量雄厚足以捍卫国家的安全,维护国家的荣誉。而普通百姓也无需紧张国情,也不用担心自己的温饱问题。但是在南宋年代,一切都是那样的让人心碎,国破家亡是当代战争的真实写照,统治者无法左右政治上的权威,进谏者也不能提出正确有效的见解,受够了排挤的辛弃疾告别了官场,之后便将自己的经历和期许都寄托在了一篇又一篇的诗词之中,历史的风云变化,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激荡,在这南宋三百年的积淀,最后成就了一位这样的辛弃疾。
 
我们无法想象当时他经历的一切,也无法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这位伟大诗人的诗篇我们钻研不透,所以他的文章流传千古,篇篇值得每个人精打细琢,虽然我们未曾见过那个被战争充斥着压抑的画面,但是我们能感受到在民不聊生中的不卑不亢,一种热烈似火的雄心壮志感染了每一颗堕落的心。一位成功的诗人经得起人生的锤炼,也能为后辈做出优秀的表率。南宋时期的战争过去了几百年,那些逝去的人们也不会再经历战争的痛苦,当年的雄心壮志也被时光褪去了光芒,现在大街小巷都流露着幸福,我们不曾亲身感受过那份痛苦,但是读过辛弃疾诗篇的人都能感受到爱国情怀的猛烈。即使白驹过隙,沧海桑田,这份经典一直流传,爱国的火苗在每个人的心中燃烧。
 
9
 
护理学院
 
2018级护理学本科3班 
 
王宇新
 
《蛙》读书感悟
 
莫言先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描写了中国城市与农村的真实现状。1955年出生的莫言,童年正值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年困难时期”,11岁时他辍学到农村劳动,一直到21岁……我想,这样一个历经沧桑的作家定会写下属于那个时代的独特印记。
 
2011年,莫言凭借《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通读这本书,我想这是“现实与魔幻的结合”。这本书以作者自身的经历,从侧面描述了姑姑万心传奇坎坷的一生。万心小的时候深受作者大爷爷的影响,红色的基因深深地流淌在她的血液中。她不但在面对日寇时临危不惧、怒目相视,在建国后,更是凭借冷静的头脑和好学的态度,成为了天才妇科专家。她和土接生婆们一番较量,结合新的接生手法,挽救了数以千计的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群众们敬仰她,甚至将她神化,把她称为送子观音。
 
她神化的前半生,和她的后半生,形成了鲜明对比。
 
姑姑空军飞行员的男友曾是他们一家人的骄傲,可在他的叛国给姑姑带来的多重打击下,再加上姑姑骨子里的红色基因和那个时代每个人都有的些许封建态度,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万心被派到公社计生办,这一干就是几十年。期间,万心坚决执行政策,有勇有谋、手段强硬,可谓铁面无私六亲不认。
 
在这几十年中,她亲手流掉了包括侄媳妇王仁美孩子在内的两千余个计划外胎儿,这一“成绩”将万心在群众中的威信一扫到地,她在群众心中,从送子观音变成了魔鬼。进入晚年,当作者带着小狮子去看望她时,他们看到了一个个泥娃娃。她嫁给现在的丈夫郝大手,除了因为他救了她,更多的则是因为夜光娃娃透露出来的灵气吧。
 
《蛙》通过姑姑万心的经历,不单描述了一部底层干部个人史,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我国农村计生工作史。在这段历史中,莫言先生以敏锐的眼光,捕捉社会的风云变幻,给人以振聋发聩般的心灵震撼。
 
《蛙》是那个时代的缩影。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看着国家一点点变强,人民的声音一点点被重视听见。一个民族的成长,体现在科技、经济、文化。而这些的基础,便是成千上万的百姓。《蛙》是文学作品,它反映现实、超越现实。只有扎根现实的文字,才是有生命有色彩的文字。莫言能够秉笔直书我国计生工作的历程,而且是站在农村沃野上看计生,这是作家的使命感使然。《蛙》有生活基础,《蛙》是当之不愧的出色的文学作品。
 
我珍惜以前的文学作品,因为那不仅只是一份吸引人的故事,更是一个时代的独特印记。感谢莫言,感谢《蛙》,让我对我们的过去更有印象,对我们的现在充满感激,对我们的未来充满期待。
 
10
 
医学信息学系
 
2018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班
 
左昕卉
 
争做改革先锋,续写辉煌传奇
 
 ——读《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期刊》有感
 
在假期期间,我响应学校的号召,通读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期刊》,不禁感叹,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继承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基础上,立足新的时代条件,赋予中华民族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我国科学,社会,生活正在与时俱进,中华民族人民在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目前,我国的7919大飞机,高铁,轮船,墨子号卫星,正是我国与时俱进的表现。“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保护学生奋不顾身,在生死关头展现出人间大爱,展现出了人性的光辉和当代最美中国人的精神的风采。“最美女护士”我们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的一名护理学院的学姐,在哈尔滨西客站英勇对晕倒的路人进行施救,为病人的抢救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在生死线上和死神作斗争,挽救病人生命。“最美警察赵连杰”13年的刑警生涯,4000多个日日夜夜,冲锋在前,无数次直面罪犯、巧妙周旋,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哪怕只有一点希望,赵连杰也会付出百倍努力,为地方百姓带来安全,守护人民的幸福。在这一桩桩一件件感人的英雄事迹背后,始终有一个千年不变的道理,为人民服务。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向改革先锋学习,学习他们的精神与智慧。在书中,有习主席主持会议并发表的重要讲话“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主义是一场伟大社会革命,要求我们必须时刻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让我们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作为新时代的我们,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历史使命是我们新一代青年大学生的重要使命,我们需要弘扬中国精神来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争做改革先锋,续写精彩传奇,从我们自己做起,用实际行动展现出中国精神的绚烂青春风采。如今,我们正处在人生发展最重要的时期——大学期间,是我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大学期间,我们要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人民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我们的执着追求,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专业知识,为同学们做出表率。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从三皇五帝的夏商西周到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民族已经有了5000年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民族可以不断向前,生生不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的过程中,有许许多多严格要求自己的伟人,用自己的英雄事迹,为后人做出表率,让我们不禁想向前人学习,学习他们一心为国,忠心向党的精神。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 我们肩负着历史使命,我们应该勇担时代责任,坚定理想信念,胸怀报国之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争先创优,做成才表率,为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古人尚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人一杯沽酒对月自酌的时候尚发出过“遥望中原怀故土,静观落叶总归根”这样心系国家,寄情于物的深情诗句,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怎么能不心怀祖国,为了实现祖国伟大复兴历史使命而奋斗呢?我认为,我们应该学习先人的“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的精神,争前恐后并且全身心投入到响应十九大号召的队伍,努力学习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会创造,用我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将其运用到生活中,促进民族兴旺和国家富强。四十年间,沧桑巨变,科技在进步,历史的时间线在推进,我们的思想也应该紧跟党和国家的步伐,努力学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争做改革先锋立标杆,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我们的中国梦而尽一份微薄之力。
 
11
 
天使乐团
 
2018级护理学本科6班
 
胡诗音
 
驰而不息,奋斗不止
 
——读《马云的真实世界》心得体会
 
《马云的真实世界》全面讲述了马云从出生至2014年五十年间的奋斗历程,展现了一个现代商业传奇人物的精彩故事。该书以马云极富个性的商界形象和创业思想,依托马云悲喜的人生故事,完整再现了马云影响当今社会、引领无数“马云迷”追捧的来龙去脉。
 
在此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马云的一句格言:如果我马云能够创业成功,那么我相信80%的年轻人都能创业成功
 
马云非但不是名校毕业生,更不是海归,甚至一度还是江南的差等生。马云一共参加过3次高考,第一次数学只考了1分;第二次数学19分,总分比最低录取分数线还要差140分,面对这个分数他的父母都想要劝他放弃,在这期间他当过秘书、搬运工,踩着三轮车帮人送书,即便如此他也没有丝毫动摇过考大学的念头坚持白天上班、晚上念夜校,就是在这样的努力和坚持之下这次数学考了79分。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他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终于考上了大学。他自称不懂电脑,却凭着他的那份执着,白手起家创建了现在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
 
马云曾发微博这样激励高考落榜生:人生变化无常,今天的顺利未必未来就一定会成功。今天不成功也不意味着未来就没有机会。有些人是天生会读书,会考试!我们不会考试,我们也许不如别人会算会背书,但在其他地方我们并不比他们差。也许我们生下来不是为了考试的,但我们会努力干活、努力工作!我们也许确实需要考几次才会成功。我们的运气不是在考试中,我们的运气一定是在其他地方!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而已。
 
就像马云所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部分是死在明天晚上,所以每个人不要放弃今天。我们是新的一代,是改变和创造新世界的一代,确实,我们还年轻,现在我们还不懂以后,更多的人对未来是迷茫的,其实大家都一样, 哪怕是如今叱咤风云的成功人物当初能想到几十年后他们能达到何种境界吗?他们共同处在于他们有理想,更重要的是他们能正确的看待生活,正确的看待人生,往往成功的人在坚持他们的事业时往往具有惊人的意志力和韧劲,难道毅力就是人天生的吗?我们现在有多少人在大学里醉生梦死,他们(当然也包括我自己)就天生没有动力,没有激情么?我想不是的吧,每个人也许蜗居在寝室之中的时候偶尔也会想到自己以后会干什么,能干什么,然后由于找不大答案而灰心丧气,又继续沉沦于舒适安逸的环境之中。借用别人的一句话:这真的好比生活在一种堕落的生活中,被它慢慢吞噬,逐渐陷入窒息,而自己毫无挣脱治之力。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改革开放40多年,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物质条件越来越丰富,但正是这种优越的生活环境让我们消磨掉了很多艰苦奋斗的意识。古人云: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反观我们这一代人有多少人尝受过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之事呢?所以趁年轻多吃苦,任何无法击垮我们的苦难,必然使我们更加强大!正值意气风发的我们有着钢铁一般的腰脚,此时不搏更待何时!
 
读书滋养心灵,知识改变命运。汉代诗人刘向曾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地载万物,书载希望,书中藏着我们的诗和远方。品一杯香茶,读一本好书,得一纸感悟,我们在这里等你继续挥毫泼墨....
 
(注:所展示的作品均为各院系推送)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新媒体工作室
 
总策划:校团委
 
图文编辑:张莘笛
 
审核:王晶  张雷  高靖宇
 
投稿邮箱:hyddqxqxmt@163.com
 
欢迎大家积极投稿!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