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学校“专业写作”梅花教师第二阶段读书感悟展示
以下文章选自《武陟县育才学校》
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
------苏霍姆林斯基
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近专业写作组的老师们,欣赏她们近期共读《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的活动吧!
苗新艳:
有效交流 解决冲突
——读书有感
每个人都生活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总要和身边的人打交道。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性格特点,造就了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冲突也就在所难免。尤其是家庭中的文化冲突伤害性更大。至少会涉及到两代人。其实,文化冲突,更多的是观念的冲突,依然是不能有效沟通惹的祸。所以,要想缓解家庭中的文化冲突,交流、沟通就显得特别重要。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爱压抑孩子,打击他们的想法,总认为自己走过的桥比他们走过的路都多,而且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们好。只要他们听我们的话,就一定会少走很多弯路。可是,我们却忘了这样一句话:没有一个人能真正走进另一个人的世界,哪怕这个人是我们的孩子。有时候,我们自以为自己的做法一定会让孩子感激涕零,其实,带给孩子的很可能是意想不到的伤害。我们在等待孩子的感恩,而孩子却一直在等待我们的道歉。
当然,两代人成长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观念不同,总会引起冲突,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每代人都是无可替代的,每个人也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不是因此才更让人留恋吗?
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要努力学习,多和孩子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哪怕我们暂时做不到理解,无法完全接受青少年的一些想法,至少我们应该先做到尊重。做到不以父母的价值观念去强行干预,或者去否定他们的一些想法。只要我们尝试着去尊重孩子的想法,就能够极大地减少孩子情绪压抑和内心冲突的产生。当然,后期如果能够有更多的交流和沟通,实现彼此以诚相待,相互理解,就是最理想的状态了。
文化观念,没有对错,没有好坏。错的是我们不恰当的交流方式。
宋新菊:
《文化与家庭之战》读后感
家庭就由人组成,而人会受到文化的影响。在当今这个育儿焦虑的时代,各种理论似乎都将矛头引向了家庭。我们习惯以道德的指标来评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的行为和互动方式。标定哪些正常,哪些不正常。开朗活泼即为正常抑郁内向即为不正常;积极向上即为正常消极逃避即为不正常;不拘小节即为正常敏感细腻即为不正常……甚至在很多评价体系中,有情绪问题,不按大众期待的方式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就会被称为不正常。但很少人询问这种不正常背后的原因,我们期望通过一遍遍去指责去教育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却忘记关于心理和家庭的问题本就不是简单的对错是非题,其背后深刻的影响因素超乎我们的想象,就比如文化的影响。什么是家庭的相处方式?应该是怎样的?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地位如何?如何在家庭中解决问题和矛盾?凡此种种我们以为是按照个人的意愿在处理,其实背后都有鲜明的文化烙印。文化观念不同所引发的冲突,在家庭中随时可以演变为一场战争。
李琳:
原生家庭错误根源
--读《文化与家庭之战》有感
每每看到孩子,看到成人身上的问题,我们便会归咎于原生家庭,说什么原生家庭害人,说什么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如果复印件出了问题,那一定是原件的问题。诸如此类的说法,还有很多很多。那么原生家庭的问题又该归咎于哪里呢?通过阅读《文化与家庭之战》,我明白了很多原生家庭的问题出现在文化的差异上。比如大部分中国家庭的文化观念就是重男轻女、男主外女主内长幼尊卑观念、家族荣辱观念等等。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自己出生的家庭,我的父母就不善于表达,无论是高兴还是不满,都不知道用语言来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久而久之,我们姊妹三个也默认这种家庭氛围。后来通过学习心理学,我明白了表达的重要性,知道了爱就一定要大声说出来。就像文中那个女孩,她的感受能够表达,能够被家人看到;她的妈妈的辛苦能够被爸爸理解和支持;她爸妈会明白家庭中每个人都是需要他,期待他能够回归,站在他们身边。
读过这个小故事我还明白了,家庭中的每个人,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位置。如果家庭中的孩子没有位置,或者一直在一个错误的位置上,一个给父母添麻烦的位置上,他们就不能正常的生活下去,他们就必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这个情况该如何去解决呢?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尊重。父母尝试着去尊重孩子的想法,才能够极大的减少青少年情绪压抑和内心冲突的产生,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真心的希望所有的家庭都能是和睦和谐的,我也真心的希望有问题的那些家庭能够通过心理学来解决一些家庭里的矛盾。所以我们一起来学习,并且用心的学习吧!
王菲:
《文化与家庭之战》片段分享及感悟
近几年一出现问题孩子,我们很自然地想到可能是他父母的问题,想到他的原生家庭原因。读了《文化与家庭之战》后,让我有了新的认识。
家庭由人组成,而是人就会受到文化的影响。案例中的女孩儿出现这样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家庭中的文化冲突所致。家庭中的代沟冲突常牵涉到三代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孩子,这三代人的冲突当中,谁最先受不了?最先受不了的通常是孩子。所以孩子就会出现心理疾病的症状,这其实就是在冲突过程当中的一个表现。
案例当中,妈妈也是文化动力的冲突者,只是她还保持着一部分传统文化里边的忍受宽容,就是说她对于辛苦和压力的忍耐性要更强一些。但孩子不一样,孩子的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心理的容量相对较小,尚处于一个没有足够的忍耐力的阶段。另一方面,他们也不愿意忍,我为什么要忍?孩子接受的更多的是现代西化的教育,他们更遵从自我意愿,因此他们不想“忍”。于是小孩最后就成了率先“起义”的人,是被动也是主动。
文化没有对错,没有好坏,它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价值观。面对文化冲突,人的本能反应是尽力为自己找到一个好位置,但是,当我们的父母都争抢着找好位置时,甚至有时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要来找一个“还不错”的位置,作为弱势群体的孩子就没有位置了,他们会觉得无所适从。长时间无所适从,孩子就病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如果我们暂时做不到理解,无法完全接受青少年的一些想法,看不惯他们的“亚文化”,至少先做到尊重。做到不以父母的价值观去压抑、去强行干预,或者去否定他们的一些想法。先尊重他们,后期进行更多的交流和沟通,实现彼此以诚相待,相互理解。
张慧:
《文化与家庭之战》片段分享及感悟
近几年一出现问题孩子,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他的原生家庭原因。读了《文化与家庭之战》后,让我对现在热议的隔代教育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两代人之间在教育观念与生活观念上的差异与冲突,这就是所谓的代沟。老人的教育理念与生活方式往往比较落后,跟不上时代发展,不利于孩子性格心理的发展。隔代教育的弊端主要表现为老人对孩子的包办溺爱、放纵放任或家长制的强硬态度。传统型的隔代教育的弊端是溺爱,也有强势的老人对孩子的隔代教育是对孩子缺乏平等、民主、耐心的沟通对话,而动辄失去耐心,或强制命令,或大声呵斥,甚至打骂。这样的方式将个人家长权威凌驾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发展上。这是传统社会的教育方式与现代民主社会教育方式巨大的分野。
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的差异与冲突在本质上是文化的差异,是生活方式的差异,而区别在于科学与不科学、现代不现代,还包括民主不民主,平等不平等。
李方:
《文化与家庭之战》精彩分享
对于新时代下的孩子,如果我们暂时做不到理解,无法完全接受青少年的一些想法,看不惯他们的亚文化,至少先做到尊重,做到不以父母的价值观念去压抑,去强行干预,或者去否定他们的一些想法。我们要学会接受“没有一种观念是完全正确的”,要尝试尊重孩子的想法,这就能够极大地减少青少年情绪压抑和内心冲突的产生。当然,后期能够有更多的交流和沟通,实现彼此以诚相待,相互理解,乃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景象,是最理想的状态。
孩子也是具备独立人格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观念。特别是新时代背景下的孩子们,他们想象奇特,思维敏捷,勇于探索,作为成人的传统观念极强的我们,更应该多和他们交流沟通,从而理解他们,接纳他们,欣赏他们,给予他们特有的尊重,如此才能实现文化与家庭的和谐与平衡。
张利花:
《文化与家庭之战》片段分享及感悟
在目前这个育儿焦虑的年代,各种理论似乎都将矛头指向了家长,觉得父母应该为孩子的问题付全责。“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有问题当然是原件出了问题。”原生家庭害人一生,大家习惯将原生家庭钉在耻辱架上,读了《文化与家庭之战》后,让我有了新的认识。
故事中的家庭也是中国千百个家庭的代表,代表了大部分中国家庭的文化观念:重男轻女、男主外女主内、长幼尊卑观念、家族荣辱观念……这些依然完整的保留了下来,故事中的父母对这样的家庭文化是发自内心的认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也维持着这个家庭的平衡。之所以被打破,是因为这个家庭中有一个成员对这样的文化产生了怀疑,发自内心的不认同,却又被要求按照文化传统去生活,无法自我消化的巨大内心冲突,让这个孩子最终爆发!
现今时代的孩子,一方面父母不可避免的按照他们传统的观念去要求他们,另一方面自我意识的充分觉醒,受西方文化的冲击,孩子们便面临遵从会委屈,不遵从会内疚的冲突,而且这样的冲突,激烈过以往任何一代。
由于孩子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处于一个没有足够忍耐力的阶段,另一方面,他们更遵从自我意愿,因此,他们不愿意“忍”,也不想“忍”。
所以在文化冲突明显的社会变迁背景下,小孩的心理疾病有相当一部分是在文化冲突中显现出来的!孩子的心理疾病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手段!
希望家庭成员之间互相能多一份理解与沟通,正如妈妈的辛苦希望被爸爸看见与理解;孩子渴望被尊重,感受能够表达,能被家人看到;爸爸明白家庭中每个人都是需要他的,期待他能够回归到家庭中。每个人都得到被需要与尊重,家庭才会和谐幸福!
欧阳小春:
《文化与家庭之战》读后感
大家习惯将原生家庭定在耻辱架上,尽情批判。这个故事从另一个视角讨论家庭的成长和发展,以及每个人在其中的无奈和挣扎。
家庭由人组成,而是人就会受到文化的影响。当今我们面对的年代,又是变革最激烈的时代,原本我们以为理所当然,不容置疑的文化观念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文化观念不同所引发的冲突,在家庭中随时可以演变为一场战争。现今时代是我们的传统家庭文化受到最激烈挑战的时代,网络的发达,文化融合的加强是青少年面临更多的抉择。而另一方面,自我意识的充分觉醒西方文化的广泛传播,是的,新一代的年轻人,对于传统的家庭文化,愈加不认同。当然,因为他们还需要在传统的家庭中生存,父母不可避免的,按照他们传统的观念去要求自己的孩子,青少年便面临着遵从会委屈,不遵从会内疚的冲突,而且这样的冲突激烈过以往任何一代。在这种冲突中,我们的孩子充当了排头兵,当然不是他们愿意当排头兵,他们首先是受害者,妈妈受不了了,整天念念叨叨,天天过的不开心,于是将小孩当做发泄口将自己的坏情绪全部都压在孩子身上。看似拥有不凡是为他着想的家人,充满关爱的家庭,他却没有自己的位置,他们会觉得无所适从,长时间无所适从,孩子就只能病了。
读完这个故事,奉劝所有的家长,包括自己,如果我们暂时做不到理解,无法完全接受他们的一些想法看不惯他们的一些做法,至少先做到尊重。做到不以父母的价值观念去压抑,去强行干预,或者去否定他们的一些想法。希望实现彼此以诚相待,相互理解,最理想的状态。
毛丽琴:
以诚相待 相互理解
当今家庭中,几代人的观念正在发生激烈的冲突,面对冲突,人的本能反应就是尽力为自己找到一个好位置,这是人际互动的本能,要保护自己,站在那个位置可以发号施令,看到所有的人,这样的掌控感会让人更安心。
但是,当父母都争抢着找好位置时,作为弱势群体的孩子就没有位置了,他们就会无所适从,长此下去,孩子就病了,他们觉得自己是多余的,是家里的累赘,面对这种状态,父母应做出改变,父母为孩子在家庭中找到一个舒服的位置,将他真正当作家庭的一员去尊重、去合作,而不是当作“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孩子的自我得以存在,才能谈后面的生存发展,谈情绪上的开心快乐。
父母应尝试尊重孩子的想法,多交流和沟通,彼此以诚相待,相互理解,做一个真正为孩子着想的父母,使孩子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中,快乐健康成长。
曹伟:
《文化与家庭之战》精彩分享
现今时代,是我们的传统家庭文化受到激烈挑战的时代,网络的发达,文化融合的加强使青少年面临更多的抉择。另一方面,自我意识的充分觉醒,西方文化的广泛传播,使得新一代的年轻人对于传统的家庭文化愈加不认同。当然,因为他们还需要在传统的家庭中生存,父母不可避免地按照他们传统的观念去要求自己的孩子。青少年便面临着遵从会委屈,不遵从会内疚的冲突,这样的冲突,随时可以演变为一场战争。所以对于新时代下的孩子,如果我们暂时做不到理解,无法完全接受青少年的一些想法,看不惯他们的亚文化,至少先做到尊重,做到不以父母的价值观念去压抑,去强行干预,或者去否定他们的一些想法。我们要学会接受“没有一种观念是完全正确的”,要尝试尊重孩子的想法,这就能够极大地减少青少年情绪压抑和内心冲突的产生。当然,后期能够有更多的交流和沟通,实现彼此以诚相待,相互理解,乃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景象。
请关注武陟县育才学校微信平台。搜索微信号“wzycweixin”或订阅号“武陟县育才学校”加入,也可扫一扫武陟县育才学校微信平台二维码:
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
------苏霍姆林斯基
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近专业写作组的老师们,欣赏她们近期共读《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的活动吧!
苗新艳:
有效交流 解决冲突
——读书有感
每个人都生活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总要和身边的人打交道。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性格特点,造就了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冲突也就在所难免。尤其是家庭中的文化冲突伤害性更大。至少会涉及到两代人。其实,文化冲突,更多的是观念的冲突,依然是不能有效沟通惹的祸。所以,要想缓解家庭中的文化冲突,交流、沟通就显得特别重要。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爱压抑孩子,打击他们的想法,总认为自己走过的桥比他们走过的路都多,而且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们好。只要他们听我们的话,就一定会少走很多弯路。可是,我们却忘了这样一句话:没有一个人能真正走进另一个人的世界,哪怕这个人是我们的孩子。有时候,我们自以为自己的做法一定会让孩子感激涕零,其实,带给孩子的很可能是意想不到的伤害。我们在等待孩子的感恩,而孩子却一直在等待我们的道歉。
当然,两代人成长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观念不同,总会引起冲突,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每代人都是无可替代的,每个人也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不是因此才更让人留恋吗?
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要努力学习,多和孩子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哪怕我们暂时做不到理解,无法完全接受青少年的一些想法,至少我们应该先做到尊重。做到不以父母的价值观念去强行干预,或者去否定他们的一些想法。只要我们尝试着去尊重孩子的想法,就能够极大地减少孩子情绪压抑和内心冲突的产生。当然,后期如果能够有更多的交流和沟通,实现彼此以诚相待,相互理解,就是最理想的状态了。
文化观念,没有对错,没有好坏。错的是我们不恰当的交流方式。
宋新菊:
《文化与家庭之战》读后感
家庭就由人组成,而人会受到文化的影响。在当今这个育儿焦虑的时代,各种理论似乎都将矛头引向了家庭。我们习惯以道德的指标来评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的行为和互动方式。标定哪些正常,哪些不正常。开朗活泼即为正常抑郁内向即为不正常;积极向上即为正常消极逃避即为不正常;不拘小节即为正常敏感细腻即为不正常……甚至在很多评价体系中,有情绪问题,不按大众期待的方式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就会被称为不正常。但很少人询问这种不正常背后的原因,我们期望通过一遍遍去指责去教育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却忘记关于心理和家庭的问题本就不是简单的对错是非题,其背后深刻的影响因素超乎我们的想象,就比如文化的影响。什么是家庭的相处方式?应该是怎样的?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地位如何?如何在家庭中解决问题和矛盾?凡此种种我们以为是按照个人的意愿在处理,其实背后都有鲜明的文化烙印。文化观念不同所引发的冲突,在家庭中随时可以演变为一场战争。
李琳:
原生家庭错误根源
--读《文化与家庭之战》有感
每每看到孩子,看到成人身上的问题,我们便会归咎于原生家庭,说什么原生家庭害人,说什么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如果复印件出了问题,那一定是原件的问题。诸如此类的说法,还有很多很多。那么原生家庭的问题又该归咎于哪里呢?通过阅读《文化与家庭之战》,我明白了很多原生家庭的问题出现在文化的差异上。比如大部分中国家庭的文化观念就是重男轻女、男主外女主内长幼尊卑观念、家族荣辱观念等等。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自己出生的家庭,我的父母就不善于表达,无论是高兴还是不满,都不知道用语言来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久而久之,我们姊妹三个也默认这种家庭氛围。后来通过学习心理学,我明白了表达的重要性,知道了爱就一定要大声说出来。就像文中那个女孩,她的感受能够表达,能够被家人看到;她的妈妈的辛苦能够被爸爸理解和支持;她爸妈会明白家庭中每个人都是需要他,期待他能够回归,站在他们身边。
读过这个小故事我还明白了,家庭中的每个人,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位置。如果家庭中的孩子没有位置,或者一直在一个错误的位置上,一个给父母添麻烦的位置上,他们就不能正常的生活下去,他们就必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这个情况该如何去解决呢?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尊重。父母尝试着去尊重孩子的想法,才能够极大的减少青少年情绪压抑和内心冲突的产生,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真心的希望所有的家庭都能是和睦和谐的,我也真心的希望有问题的那些家庭能够通过心理学来解决一些家庭里的矛盾。所以我们一起来学习,并且用心的学习吧!
王菲:
《文化与家庭之战》片段分享及感悟
近几年一出现问题孩子,我们很自然地想到可能是他父母的问题,想到他的原生家庭原因。读了《文化与家庭之战》后,让我有了新的认识。
家庭由人组成,而是人就会受到文化的影响。案例中的女孩儿出现这样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家庭中的文化冲突所致。家庭中的代沟冲突常牵涉到三代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孩子,这三代人的冲突当中,谁最先受不了?最先受不了的通常是孩子。所以孩子就会出现心理疾病的症状,这其实就是在冲突过程当中的一个表现。
案例当中,妈妈也是文化动力的冲突者,只是她还保持着一部分传统文化里边的忍受宽容,就是说她对于辛苦和压力的忍耐性要更强一些。但孩子不一样,孩子的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心理的容量相对较小,尚处于一个没有足够的忍耐力的阶段。另一方面,他们也不愿意忍,我为什么要忍?孩子接受的更多的是现代西化的教育,他们更遵从自我意愿,因此他们不想“忍”。于是小孩最后就成了率先“起义”的人,是被动也是主动。
文化没有对错,没有好坏,它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价值观。面对文化冲突,人的本能反应是尽力为自己找到一个好位置,但是,当我们的父母都争抢着找好位置时,甚至有时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要来找一个“还不错”的位置,作为弱势群体的孩子就没有位置了,他们会觉得无所适从。长时间无所适从,孩子就病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如果我们暂时做不到理解,无法完全接受青少年的一些想法,看不惯他们的“亚文化”,至少先做到尊重。做到不以父母的价值观去压抑、去强行干预,或者去否定他们的一些想法。先尊重他们,后期进行更多的交流和沟通,实现彼此以诚相待,相互理解。
张慧:
《文化与家庭之战》片段分享及感悟
近几年一出现问题孩子,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他的原生家庭原因。读了《文化与家庭之战》后,让我对现在热议的隔代教育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两代人之间在教育观念与生活观念上的差异与冲突,这就是所谓的代沟。老人的教育理念与生活方式往往比较落后,跟不上时代发展,不利于孩子性格心理的发展。隔代教育的弊端主要表现为老人对孩子的包办溺爱、放纵放任或家长制的强硬态度。传统型的隔代教育的弊端是溺爱,也有强势的老人对孩子的隔代教育是对孩子缺乏平等、民主、耐心的沟通对话,而动辄失去耐心,或强制命令,或大声呵斥,甚至打骂。这样的方式将个人家长权威凌驾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发展上。这是传统社会的教育方式与现代民主社会教育方式巨大的分野。
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的差异与冲突在本质上是文化的差异,是生活方式的差异,而区别在于科学与不科学、现代不现代,还包括民主不民主,平等不平等。
李方:
《文化与家庭之战》精彩分享
对于新时代下的孩子,如果我们暂时做不到理解,无法完全接受青少年的一些想法,看不惯他们的亚文化,至少先做到尊重,做到不以父母的价值观念去压抑,去强行干预,或者去否定他们的一些想法。我们要学会接受“没有一种观念是完全正确的”,要尝试尊重孩子的想法,这就能够极大地减少青少年情绪压抑和内心冲突的产生。当然,后期能够有更多的交流和沟通,实现彼此以诚相待,相互理解,乃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景象,是最理想的状态。
孩子也是具备独立人格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观念。特别是新时代背景下的孩子们,他们想象奇特,思维敏捷,勇于探索,作为成人的传统观念极强的我们,更应该多和他们交流沟通,从而理解他们,接纳他们,欣赏他们,给予他们特有的尊重,如此才能实现文化与家庭的和谐与平衡。
张利花:
《文化与家庭之战》片段分享及感悟
在目前这个育儿焦虑的年代,各种理论似乎都将矛头指向了家长,觉得父母应该为孩子的问题付全责。“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有问题当然是原件出了问题。”原生家庭害人一生,大家习惯将原生家庭钉在耻辱架上,读了《文化与家庭之战》后,让我有了新的认识。
故事中的家庭也是中国千百个家庭的代表,代表了大部分中国家庭的文化观念:重男轻女、男主外女主内、长幼尊卑观念、家族荣辱观念……这些依然完整的保留了下来,故事中的父母对这样的家庭文化是发自内心的认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也维持着这个家庭的平衡。之所以被打破,是因为这个家庭中有一个成员对这样的文化产生了怀疑,发自内心的不认同,却又被要求按照文化传统去生活,无法自我消化的巨大内心冲突,让这个孩子最终爆发!
现今时代的孩子,一方面父母不可避免的按照他们传统的观念去要求他们,另一方面自我意识的充分觉醒,受西方文化的冲击,孩子们便面临遵从会委屈,不遵从会内疚的冲突,而且这样的冲突,激烈过以往任何一代。
由于孩子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处于一个没有足够忍耐力的阶段,另一方面,他们更遵从自我意愿,因此,他们不愿意“忍”,也不想“忍”。
所以在文化冲突明显的社会变迁背景下,小孩的心理疾病有相当一部分是在文化冲突中显现出来的!孩子的心理疾病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手段!
希望家庭成员之间互相能多一份理解与沟通,正如妈妈的辛苦希望被爸爸看见与理解;孩子渴望被尊重,感受能够表达,能被家人看到;爸爸明白家庭中每个人都是需要他的,期待他能够回归到家庭中。每个人都得到被需要与尊重,家庭才会和谐幸福!
欧阳小春:
《文化与家庭之战》读后感
大家习惯将原生家庭定在耻辱架上,尽情批判。这个故事从另一个视角讨论家庭的成长和发展,以及每个人在其中的无奈和挣扎。
家庭由人组成,而是人就会受到文化的影响。当今我们面对的年代,又是变革最激烈的时代,原本我们以为理所当然,不容置疑的文化观念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文化观念不同所引发的冲突,在家庭中随时可以演变为一场战争。现今时代是我们的传统家庭文化受到最激烈挑战的时代,网络的发达,文化融合的加强是青少年面临更多的抉择。而另一方面,自我意识的充分觉醒西方文化的广泛传播,是的,新一代的年轻人,对于传统的家庭文化,愈加不认同。当然,因为他们还需要在传统的家庭中生存,父母不可避免的,按照他们传统的观念去要求自己的孩子,青少年便面临着遵从会委屈,不遵从会内疚的冲突,而且这样的冲突激烈过以往任何一代。在这种冲突中,我们的孩子充当了排头兵,当然不是他们愿意当排头兵,他们首先是受害者,妈妈受不了了,整天念念叨叨,天天过的不开心,于是将小孩当做发泄口将自己的坏情绪全部都压在孩子身上。看似拥有不凡是为他着想的家人,充满关爱的家庭,他却没有自己的位置,他们会觉得无所适从,长时间无所适从,孩子就只能病了。
读完这个故事,奉劝所有的家长,包括自己,如果我们暂时做不到理解,无法完全接受他们的一些想法看不惯他们的一些做法,至少先做到尊重。做到不以父母的价值观念去压抑,去强行干预,或者去否定他们的一些想法。希望实现彼此以诚相待,相互理解,最理想的状态。
毛丽琴:
以诚相待 相互理解
当今家庭中,几代人的观念正在发生激烈的冲突,面对冲突,人的本能反应就是尽力为自己找到一个好位置,这是人际互动的本能,要保护自己,站在那个位置可以发号施令,看到所有的人,这样的掌控感会让人更安心。
但是,当父母都争抢着找好位置时,作为弱势群体的孩子就没有位置了,他们就会无所适从,长此下去,孩子就病了,他们觉得自己是多余的,是家里的累赘,面对这种状态,父母应做出改变,父母为孩子在家庭中找到一个舒服的位置,将他真正当作家庭的一员去尊重、去合作,而不是当作“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孩子的自我得以存在,才能谈后面的生存发展,谈情绪上的开心快乐。
父母应尝试尊重孩子的想法,多交流和沟通,彼此以诚相待,相互理解,做一个真正为孩子着想的父母,使孩子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中,快乐健康成长。
曹伟:
《文化与家庭之战》精彩分享
现今时代,是我们的传统家庭文化受到激烈挑战的时代,网络的发达,文化融合的加强使青少年面临更多的抉择。另一方面,自我意识的充分觉醒,西方文化的广泛传播,使得新一代的年轻人对于传统的家庭文化愈加不认同。当然,因为他们还需要在传统的家庭中生存,父母不可避免地按照他们传统的观念去要求自己的孩子。青少年便面临着遵从会委屈,不遵从会内疚的冲突,这样的冲突,随时可以演变为一场战争。所以对于新时代下的孩子,如果我们暂时做不到理解,无法完全接受青少年的一些想法,看不惯他们的亚文化,至少先做到尊重,做到不以父母的价值观念去压抑,去强行干预,或者去否定他们的一些想法。我们要学会接受“没有一种观念是完全正确的”,要尝试尊重孩子的想法,这就能够极大地减少青少年情绪压抑和内心冲突的产生。当然,后期能够有更多的交流和沟通,实现彼此以诚相待,相互理解,乃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景象。
请关注武陟县育才学校微信平台。搜索微信号“wzycweixin”或订阅号“武陟县育才学校”加入,也可扫一扫武陟县育才学校微信平台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