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书,我快乐——7日阅读感悟分享第三期 |“人读书是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是孤独的个体”

以下文章选自《南京大学图书馆》
 
“我读书,我快乐
 
7日阅读感悟分享第三期”
 
人建造房屋是因为他们活着,但是人写书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会死。人群居抱团是因为他们是聚生动物,但人读书是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是孤独的个体。阅读对人来说,代替不了其他东西,但任何东西也代替不了阅读。它无法为人的命运提供明确的解释,但能为他在他和生活之间支起一张密网。
 
——达尼埃尔·佩纳克《宛如一部小说》
 
《南京传》
 
作者:叶兆言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在坚持了连续五天的读书打卡之后,我意识到每天进行有规律的阅读并非难事,所以从第六天起,我便开始挑战多达五百余页的《南京传》。作为生活在南京的北方人,我对这座城市不可能没有好奇。历史悠久的南京城,走到哪里都有故事。这本书从东吴开始写起,直写到1949年。以前总是记不住南京名称变化的我,在阅读到东吴灭亡后,也能略略记得从“金陵”到“秣陵”、从“建业”到“建邺”再到“建康”的变化。
 
除了了解到更多历史外,书中引用的古文也引起了我的注意。虽然作者认为《吴都赋》是左思“近乎浪漫的吹嘘,处在失真的状态”,但这篇文章言语优美,辞藻华丽,只是读到选取的片段,都能有极美的享受。了解城市的历史并不是完全要寻求一种真实,当这座城与无数引人遐想的故事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会产生更多的巧思,激发更多的活力。而且通过读书进行知识的迁移,也是一件快乐的事,等到把这本《南京传》读完,《吴都赋》就是下一个目标。
 
连续七天的打卡虽然结束,但读书活动并不会终止,读书的意念也要像南京人喜欢的鸭子嘴壳一样,硬邦邦的,坚定不移。
 
——新闻传播学院 万博
 
《草莓人生》
 
作者:[日]荻原浩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起初买《草莓人生》这本书因为喜欢书封面的田园风格彩绘,加上疫情期间有了更多宅在家读书的时间,于是便买了这本书。读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细节,人物的言行举止和内心都可以在细微处展现。身为设计师的惠介怀着梦想,想在东京打拼出一番事业,像极了背井离乡的北漂们。然而,现实是,“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很多时候真的只是“万一”。经常看到很多人在大城市打拼多年之后还是回到了老家,拼搏不易,有些人最终败给了现实。我想这可能是生活最真实也最残酷的地方吧,没有影视剧中的百转千回,只有起落落落的人生。
 
就像是作者传递的“人生有一万种可能,可我不想活成干巴巴的一种样子”,家庭、事业和梦想到底如何平衡?读完之后很喜欢《草莓人生》这个书名,咋一听有点不可思议,却藏着草莓酸酸甜甜的美味,人生可以有N种定义,哪怕一颗小小的草莓也可以重新点燃生活。想起一句大家开玩笑的话“众生皆苦,唯有你是草莓味”,有时候只要愿意,人生可以是草莓味的。书里写了很多草莓的做法,十分神奇。读到“草莓意大利面”的时候就在想,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我想也许会跟汪苏泷的歌《有点甜》一样,但也许也会成为黑暗料理,谁知道呢,人生嘛,重要的就是体验。只有自己尝到才算是不枉此生,生活的酸甜苦辣咸,少了哪一种味道都是可惜。
 
——社会学院 杨昕雅
 
《浣花纸里水墨词》
 
作者:倾蓝紫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在流行文化消费盛行的今天静下心来读一本解读古诗的散文作品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因为疫情的原因,不能返校,于是在家翻阅未读完的《浣花纸里水墨词》。之前纯粹是因为书名的优雅选了这本书,体味了一番作者心中对古文的感悟。近来细读,甚是有一番新收获。叹服于作者能对古诗文信手拈来的博学,又惊叹于作者对古人写诗时的际遇与心境的透彻了解。
 
杜甫结束他十载长安、四年流徙的生活,在浣花溪旁搭建茅草屋,他看见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田园美景,听见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春夜喜雨,品尝到了乡间人民的热情和纯朴。邻里之间热闹非凡,“时来访老疾”,“邻鸡还过短墙来”,大家聚在一起尽情的享受生活之美,心里极度的高兴与惬意,写出“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的名句。
 
——医学院 刘政
 
《平均的终结:
 
如何在崇尚标准化的世界中胜出》
 
作者:[美]托德•罗斯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你比同年级的平均成绩差多少?你与标准体重相差多少?你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的收入是当年应届生平均薪资水平吗?每当我们思考这些问题,我们就陷入了平均标准主义中。而这些问题的结果,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程度的喜或忧。但是那又怎样呢?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应该尊重个体的发展路径。
 
一口气读完了《平均的终结》,因为观点新颖可读性很强,让人爱不释手,可以一口气读完。本书在书名后面,强调了“如何在崇尚标准化的世界胜出”。其实我觉得这里的 “胜出”,指的是——“做自己”。平均和标准,是很常见常听到的两个词,以至于平常到我们觉得这些平均和标准就是理所应当,无需反驳与质疑。然而,这两个词,却经常可以在不经意间给我们焦虑和失望。而本书就是提倡,要回归个性,尊重个体。 
 
——商学院 徐擎月
 
《七缀集》
 
作者:钱钟书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七缀集”得名于古有“五缀衣”“七缀钵”之名目,《七缀集》的七个篇目来自《旧文四篇》与一半《也是集》的合并,包括:1.《中国诗与中国画》 2.《读<拉奥孔>》 3.《通感》 4.《林纾的翻译》 5.《诗可以怨》 6.《汉译第一首英语诗<人生颂>》以及7.《一节历史掌故、一个宗教寓言、一篇小说》。在我看来,这七个篇目里的1-3与5可以连读,都谈到诗歌之美,4与6-7可以同看,集中于讨论翻译。
 
基于专业,我最关注的自然是《林纾的翻译》了,林纾其人不仅出现在文艺学的课堂,也会出现在语言学的课堂。在看《七缀集》之前,我对他的印象完全停留在近代中国翻译第一人,“福尔摩斯”中文名赋予者,活在明明是“霍尔摩斯”但因为他是福建人,h、f不分而成为“福尔摩斯”的段子里。而这篇文章里,翻译有高低之分,好的译作会吸引读者自愿去再读原作,但这又是矛盾的,因为翻译得越好,结果却是成为被读者抛弃的替代品,至于读者再去看原作是否符合自己的审美那又另说了。
 
林纾本人其实很讨厌别人夸赞他的翻译,因为在他看来,古文才是第一,而翻译却一次又一次让他必须违背自己的古文约束,所以实际上在他个人的文章与翻译中,取向也是相反的。钱先生在最后谈了林纾为了表扬自己的古文而故意贬低自己的诗作也是很拼命了。可以说,在文、诗、译上,林琴南果断只做文的单选,其余造诣他几乎是不值一哂的态度。
 
——文学院 罗琭昕
 
《西游记》
 
作者:吴承恩
 
出版社:岳麓书社
 
环境资源法老师曾提到,古代劳动人民相当敬畏自然、渴望驾驭自然,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古人将他们征服自然的愿望注入到了书中。于是在第四十五回,我们看到唐僧一行来到车迟国,正与国王周旋之间,三四十名乡老朝上磕头道:“万岁,今年一春无雨,但恐夏月干荒,特来启奏,请那国师爷爷祈一场干雨,普济黎民。”
 
“行者道:‘但看我这棍子往上一指,就要刮风。’那风婆、巽二郎没口的答应道:‘就放风!’——‘棍子第二指,就布云。’那推云童子、布雾郎君道:‘就布云!就布云!’‘棍子第三指,就要雷电皆鸣。’那雷公、电母道:‘奉承!奉承!’……” 古代人民“地上没有天上求”,为了生存就烧香祷告,祈求上天使威生云以生雨救民。而在这一回中,孙悟空在风婆、雷公、电母等象征自然之人的面前所表现出的绝对威力和强大号召力,应当也是古人人定胜天的乐观精神的体现,正如马克思所说,“这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的表现。”
 
——法学院 何平月
 
《浮生六记》
 
作者:沈复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这本纸质书购买于2018年夏天,断断续续没有坚持看完,也一直放置家中。此次“世界读书日活动”提醒了我,让我再次体会这本书的绝妙之处。
 
《浮生六记》是清朝沈复所著的一本自传,书名虽取自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但内容语言风格却是不同,文字笔触恬淡如水墨画卷,多是作者同妻子陈芸的情感生活,园林花卉鉴赏,市井寺院郊游以及后期妻子逝去的所感所发。整本采用白描的方式来表达作者自己的人生心境,贴合普通人的真实。
 
月有阴晴圆缺,人世也往往如此,有所欢喜,有所悲戚。表面的风花雪月,背地里也多是破败残缺。张爱玲的一句话对其二人的家庭琐事做了很好的总结:生活就像一袭华丽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
 
又有许多学者赞誉《浮生六记》为“晚清小红楼”,虽结构不如后者繁复庞大,但胜在文字故事多是触摸可闻的日常生活,细腻真切,能带给读者不同于《红楼梦》的体验,多为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重视,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值得多次反复阅读。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宛玉
 
END
 
过去,我们在最美的四月天里捧读书籍
 
在茉莉花开的六月毕业季里话别离
 
在桂花香氤氲的九月迎新季里与惊喜相逢
 
无数挑灯奋战的夜里
 
图书馆里有你们浩瀚的星河
 
未来,我们继续携手相伴
 
阅读打卡活动
 
策划丨张薇 翟晓娟 张宇
 
执行丨丁东 钱星辰
 
编辑丨丁东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