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清泉读写团队丁诗语读书心得

以下文章选自《临沂第三十六中学》
 
培养阅读的习惯能够为你筑造一座避难所,让你逃脱几乎人世间所有的悲哀。
 
钱钟书先生有一句有意思的话:如果你吃到一个鸡蛋,觉得好吃,你又何必去认识下蛋的母鸡呢?是说慕《围城》之名而来的记者,喜欢《围城》,何必一定来看作者呢?这样一句诙谐化解麻烦的话,很符合钱钟书先生一贯的风格。但有些人,却曲解其意,并奉为圭臬,认为阅读同作者毫无干系。那么,到底要不要看一看下蛋的鸡呢?我的答案是:要!
 
丁诗语老师
 
毛姆在《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中,带领我们“吃鸡蛋”的同时,了解了“下蛋的母鸡”,带你从纷繁杂乱的文学版图中找到适合浏览观光的景点,全方位的剖析作家的生平,喜好和个性。或许大多数人对毛姆的印象还停留在他的毒舌、诙谐乃至于刻薄,亦或是《月亮与六便士》,却不知他本人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评论家。作家热爱读书,这似乎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像毛姆一般从作家作品问解到生平性格,再由生平性格回转身,关照作家作品,并以此写成精彩绝伦的随笔集,却是文学史尚不多见的妙事。
 
真正的阅读应当是出于兴趣,能让自己在阅读中获得愉悦,有些书籍虽不能教我们谋生的本事,但却让我们活得更加丰满。读书也不受限于某一本书,每天情绪不同,可选择的书籍也应是丰富多样的,此外,我们读书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可以跳读,也可以略读,毕竟没有一本书能处处使读者满意。跳读,其实也就是跳跃式阅读,根据二八定律,一本书的核心知识点是20%,那么跳读就是要捕捉这20%的核心内容,这同陶渊明先生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不谋而合,可见不管时间空间,文人总是有共通之处的。如毛姆所说聪明人读书,就像猎犬追寻狐狸的气息,只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阅读点,以一种享受性的姿态去阅读,才能乐趣无穷。
 
伟大的作品一定出自于有着伟大人格的作家吗?这可不见得,毛姆眼中的知名作家,同芸芸众生一般,都是人性弱点的俘虏。简·奥斯汀善良的“刻薄”,司汤达内心的自卑,福楼拜童年的沙滩初恋,列夫·托尔斯泰一生的迷惑与忏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背叛……毛姆的文字辛辣刻薄,却又引人入胜,让人不觉沉迷其中,探寻文学大家们“隐秘的角落”。难得,对名家进行评价的时候不单单是溢美之词,他笔下的名家不是“庙宇中泥塑的菩萨”,只得敬重仰视,更具人间烟火气,走下神坛,也不过是有诸多不足乃至不堪的凡人。或许有人会疑惑:这些名家的记述是真实的吗?实际上,毛姆对于作家一生的考证是非常严谨的,包括他对于作品的评价也是如此,深刻独到,不盲目吹捧,也不扭曲贬抑。
 
其实,最初毛姆只不过希望能够寻找一本书解决他对于宇宙、上帝、人生的诸多疑问,这样可以放手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然而最终并为未寻到这本理想书籍。于是,他决定自己写。当然最终也并没有写出,因为世界上不会有这样一本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书。但这过程也不算全无所获,他体悟到:对于爱读书的人来说,读书就是人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平常的生活必需品。读书应该是一种习惯,一种享受,也不用去追问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用处。当我们去执着的追寻读书意义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读书带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经验。
 
还记得疫情期间掀起网络热潮的“读书哥”,方舱医院启用当晚,一批患者陆续入舱,在记者的镜头下,大部分病人或睡或玩手机,只有他,捧着一本厚厚的《政治秩序的起源》安静阅读。在灾难与疾病面前,读书为内心所注入的力量正是彰显在此处。这也正应了本书:阅读是一座可以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或许在此之前,我总是试图去阅读一些广泛定义的好书,像是完成既定的任务,固然读后有所收益,但总归像是被强按住头喝水的牛,过程并不愉悦。要感谢毛姆,让我意识到阅读本就是随心所欲的享受之事,不必介意大多数人的眼光,迎合大众胃口,你自去读你感兴趣的,这才是一件乐事。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