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感想之一】读书是一件快乐而幸福的事
以下文章选自《艺浓》
好像不过一眨眼的工夫,2020年,一个季度过去了,四月的大半时间也过去了,四二三“世界读书日”到了。“世界读书日”,是爱书人的节日,我突然想起梁实秋先生在《漫谈读书》开篇的一句话“我们现代人读书真是幸福”。
我觉得读书对于个人来说,就像水和空气一样,是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我觉得读书是一个不需要谈论的问题。很难想象一个人不读书,或者说读书变成一种特殊的事情,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我常想读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而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中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学得人类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的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着。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这里是说的“极大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比如培根、秦桧、康生等古今中外的读书人。况且,并非凡书都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至起负面效果的。比如前几年盛行的厚黑学,拍马屁之类的书,还有一些淫秽的书刊等等。
但我们所指的读书,总是以其优好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利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都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我看《西厢记》,书里有一段讲催莺莺与张生相约时,说了一句动情的话:“我便知你一天星斗焕文章,谁可怜你十年窗下无人问”。因为这句话,莺莺的境界较之元稹的小说里是大大提高了。莺莺不再是一个没有思想的作为男人情欲对象的“物”了,哪怕是一个“尤物”了,而成为一个在精神上与男人平等的人。
马未都说,人生有两种乐趣,一种是物质,一种是精神。物质的乐趣很容易填满,但是一个人的精神空间永远填不满。在学习当中就知道知识永远不够。
曾国藩说,读书与看书不同。他说:“看者攻城拓地,读者如守土防隘,二者截然两回事,不可关,也不可混”。就是说看书就像是攻下城堡,拓展领土,而读书就如守卫土地,防守隘口、关口,这是两回事,不可联在一起,也不可混为一谈。
当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问题,我们年轻的时候,读书的障碍是买不起书,当年都是互相借看读,所以有人说买的书不一定读,借的书一定读。当今的读书障碍不是买不买得起书,而是网络教育在前,快餐文化。有许多人说,不买书,凡是上网都能解决。问题是目前的网络很坏,随时有不应该看的东西诱惑你、干扰你。你点看网络,试图找到你想看的知识时,路径上一伙又一伙的知识强盗打劫你,常常把你带到其他不健康或没用的地方闲逛,毫无意义的把时光消磨掉。而书不具备此功能。
我们小时候受的教育总是“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要求我们是读好的书,好学好上,喜爱读书,并相信读书是好事,有好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以后走向社会听到一种反讽的说法: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可见读书也是有害处的,特别是方法不当,亦可误人终身。经历这三十年的风风雨雨,又悟出了新的读书心得体会:读闲书,闲读书,读书闲。大家都有看闲书的习惯,红楼梦里贾宝玉也遭如此待遇。可见大约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因为自打上学读书起都知道一句读书名言:开卷有益,以此为借口看闲书。
古代人读书很不容易,因为在印刷技术和纸没有发明之前,一般人是读不起书的。第一,书很贵重,得用手抄写在竹简和木牍上,后来人们把书写在帛上,帛也很贵,只有有钱人才能抄的起,普通人是读不起书的。第二,有了书,还得有人教,古代学校很少,而且也只有贵族官僚子弟才能上学。虽然有些私塾,但也得交学费。第三,因为书贵,书少,一个学校的学生就不可能人人有书,只能凭老师口授,自己笔记。这样学习的时间就更长一些,靠劳动才能生活的人们读书就更不容易了。
今天我们的学习条件不知道比古人好多少倍,但是仍有人不怎么读书,这是因为他把读书这件事看待过轻,觉得不读书没什么。还有一种人不怎么读书,却是因为把读书这件事又看得过重,觉得读书得要郑重其事对待的,读书必得有很好的条件才成。比如,要有完整的时间,要有不受干扰的环境,要有良好的精神气氛,要有好的心情,诸如此类。因为条件总是难以达到,不是这里不如意就是那儿不称心,所以也就总是不怎么读书。
这两类人的理由都差不多,结果也一样:都是不怎么读书。但不一样的是,后一类的人往往还期待着将来他在心里对自己说:等到条件都满足的那一天,我一定会好好读书。这其实是自我欺骗,因为永远也不会有什么都完满的一天,即使有,到时候还是会找出不称心如意的地方。
不想读书,一年四季都可以不读。有一首诗概括的好: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过了秋天又冬至,收拾书箱过新年。而真正的读书的人却不肯浪费一切时间。古人有利用“三余”之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其实是说凡得空间,都可读书。
因此,说到这,我想在世界读书日谈一点我的读书感悟,就是读书是一件快乐而幸福事。
(2020.4.23.于世界读书日上午)
好像不过一眨眼的工夫,2020年,一个季度过去了,四月的大半时间也过去了,四二三“世界读书日”到了。“世界读书日”,是爱书人的节日,我突然想起梁实秋先生在《漫谈读书》开篇的一句话“我们现代人读书真是幸福”。
我觉得读书对于个人来说,就像水和空气一样,是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我觉得读书是一个不需要谈论的问题。很难想象一个人不读书,或者说读书变成一种特殊的事情,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我常想读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而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中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学得人类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的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着。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这里是说的“极大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比如培根、秦桧、康生等古今中外的读书人。况且,并非凡书都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至起负面效果的。比如前几年盛行的厚黑学,拍马屁之类的书,还有一些淫秽的书刊等等。
但我们所指的读书,总是以其优好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利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都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我看《西厢记》,书里有一段讲催莺莺与张生相约时,说了一句动情的话:“我便知你一天星斗焕文章,谁可怜你十年窗下无人问”。因为这句话,莺莺的境界较之元稹的小说里是大大提高了。莺莺不再是一个没有思想的作为男人情欲对象的“物”了,哪怕是一个“尤物”了,而成为一个在精神上与男人平等的人。
马未都说,人生有两种乐趣,一种是物质,一种是精神。物质的乐趣很容易填满,但是一个人的精神空间永远填不满。在学习当中就知道知识永远不够。
曾国藩说,读书与看书不同。他说:“看者攻城拓地,读者如守土防隘,二者截然两回事,不可关,也不可混”。就是说看书就像是攻下城堡,拓展领土,而读书就如守卫土地,防守隘口、关口,这是两回事,不可联在一起,也不可混为一谈。
当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问题,我们年轻的时候,读书的障碍是买不起书,当年都是互相借看读,所以有人说买的书不一定读,借的书一定读。当今的读书障碍不是买不买得起书,而是网络教育在前,快餐文化。有许多人说,不买书,凡是上网都能解决。问题是目前的网络很坏,随时有不应该看的东西诱惑你、干扰你。你点看网络,试图找到你想看的知识时,路径上一伙又一伙的知识强盗打劫你,常常把你带到其他不健康或没用的地方闲逛,毫无意义的把时光消磨掉。而书不具备此功能。
我们小时候受的教育总是“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要求我们是读好的书,好学好上,喜爱读书,并相信读书是好事,有好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以后走向社会听到一种反讽的说法: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可见读书也是有害处的,特别是方法不当,亦可误人终身。经历这三十年的风风雨雨,又悟出了新的读书心得体会:读闲书,闲读书,读书闲。大家都有看闲书的习惯,红楼梦里贾宝玉也遭如此待遇。可见大约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因为自打上学读书起都知道一句读书名言:开卷有益,以此为借口看闲书。
古代人读书很不容易,因为在印刷技术和纸没有发明之前,一般人是读不起书的。第一,书很贵重,得用手抄写在竹简和木牍上,后来人们把书写在帛上,帛也很贵,只有有钱人才能抄的起,普通人是读不起书的。第二,有了书,还得有人教,古代学校很少,而且也只有贵族官僚子弟才能上学。虽然有些私塾,但也得交学费。第三,因为书贵,书少,一个学校的学生就不可能人人有书,只能凭老师口授,自己笔记。这样学习的时间就更长一些,靠劳动才能生活的人们读书就更不容易了。
今天我们的学习条件不知道比古人好多少倍,但是仍有人不怎么读书,这是因为他把读书这件事看待过轻,觉得不读书没什么。还有一种人不怎么读书,却是因为把读书这件事又看得过重,觉得读书得要郑重其事对待的,读书必得有很好的条件才成。比如,要有完整的时间,要有不受干扰的环境,要有良好的精神气氛,要有好的心情,诸如此类。因为条件总是难以达到,不是这里不如意就是那儿不称心,所以也就总是不怎么读书。
这两类人的理由都差不多,结果也一样:都是不怎么读书。但不一样的是,后一类的人往往还期待着将来他在心里对自己说:等到条件都满足的那一天,我一定会好好读书。这其实是自我欺骗,因为永远也不会有什么都完满的一天,即使有,到时候还是会找出不称心如意的地方。
不想读书,一年四季都可以不读。有一首诗概括的好: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过了秋天又冬至,收拾书箱过新年。而真正的读书的人却不肯浪费一切时间。古人有利用“三余”之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其实是说凡得空间,都可读书。
因此,说到这,我想在世界读书日谈一点我的读书感悟,就是读书是一件快乐而幸福事。
(2020.4.23.于世界读书日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