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四季 读过春秋18——三年级语文组读书心得

以下文章选自《长沙市岳麓区周南梅溪湖小学》
 
读/书/心/得
 
三年级语文组 
 
余晶晶
 
倾听从教师开始
 
从《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中,我认识到: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首先教师应该能很好地用心倾听学生的语言,包括身体所发出的无声语言,感受学生在课堂中思想的起伏波动,与学生的想象产生共鸣,从而共同走向创造性的学习。学生只有学会了倾听,才能更好地表达。其次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千方百计的在教室里构筑一种让学生有“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构建学生间、师生间一种相互交往、共同成长的关系。
 
我们可以从自己的课堂改变起,以自己的力量,团队的力量开始这场静悄悄的革命吧!
 
——三年级语文组 余晶晶
 
三年级语文组 
 
何艳林
 
打造倾听的教室
 
佐藤学先生提到:“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是不可能学得好的。学习,是从敞开心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是靠‘被动的能动行为’来实现的行为。”
 
倾听,老师倾听孩子说话,也有学生间的倾听。老师倾听,不仅仅是倾听学生发言的内容,判断发言的对错、语言的精彩,而是要仔细倾听孩子发言中所传递出来的的心情、想法的信息,要和孩子心心相印,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学生的倾听,不仅仅是倾听老师的讲解、指导,倾听同学的发言,而是在倾听的过程中接收到隐藏着的心声,从而激起情感的共鸣。
 
作为教师,我们要倾心营造每一节开放的课堂,因为我们更需要的是“用心地互相倾听的教室”。形成互相倾听的教室的第一步,是教师自身自始至终地保持专心专意地、郑重其事地听取每个学生的发言的态度,要能做到与学生对话,要去体味对方话语中潜在的复杂想法。就如佐藤学先生所说的:“在以自然的轻声细语来交往的教室环境里,更能培养自立、合作的学习者”。
 
——三年级语文组 何艳林
 
三年级语文组 
 
黄静静
 
倾听的课堂
 
一个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自来水不干净不可以喝,苹果不干净不可以吃,那用自来水洗过的苹果为什么可以吃?”像这样有趣的问题,这样有奇思妙想的学生在当前的教育现象中是有的,但我们并不关注,因为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鼓励和解决这些提问了。但如果我们把现行教育下的学习活动比为“吃苹果”,那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让学生们排排坐,在规定的时间里拿出长得一模一样的苹果,随着一声“开吃”,学生开始啃苹果比赛。我们教师就是在教给学生快速将苹果啃成统一的模式,从哪里开始啃,怎么啃,是有规定路线的,既不能跑偏,也要尽可能避免自创想法,因为按照教师的方法才是最省时间和精力的。为此,教师还制订了“吃苹果”的评价标准。如果面前有别的美食,能拒绝它们而专心致志啃苹果,这是学习有专注力的学生。如果能天长日久只吃苹果不吃其他,这是学习有持久力的学生。如果能不时进行反省,看自己啃苹果是否有效,怎样才能更快更符合要求,这是学习有反思力的学生。如果有哪个学生拿到苹果不开啃,而是对着苹果琢磨半天,研究自来水和苹果之间的关系……如果有哪个学生不喜欢吃苹果,而总想着去吃橙子、桃子、葡萄、猕猴桃……如果有哪个学生在吃苹果的时候不按照规定的路线或方式,不追求吃苹果的效率,而是东张西望,想着去摘苹果……那么,这些学生的学习品质往往被看做有一些问题,他们不够专心、不够耐心、不够有恒心和毅力、不够专注、不够持久。但真的是这样吗?其实,我们只是在硬性规定学生只能按教师规定的模式来成长……
 
如何打破只教孩子“吃苹果”的局面,也就是打破学生“被学习”的现状,如何赋予他们有自由选择“水果”的权利?在读了日本佐藤学教授的《静悄悄的革命》后,我似乎找到了答案的雏形。
 
佐藤学认为“教学不是讲述而是倾听”。只有互相倾听的课堂才能完整地接纳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并构成倾听这一行为的中心。而倾听正是教学中教师活动的核心,“倾听的课堂”在教学中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尊严。佐藤学教授的观点对于我的启发很大,也引发了我的深思。
 
首先是不一样的理念。在“倾听的课堂”里,教师的工作中心在于倾听、串联、回归。教师的提问并不是“为什么这样想”而是问“从哪里看出来”,并在教学中把教材与学生串联起来,把一个学生同其他学生串联起来,把一种知识与其他种类知识串联起来,把昨天学到的知识同今天学习的知识串联起来。
 
其次是不一样的目标。“倾听的课堂”一改以往课堂以传递知识为教学目标,而把学生间相互帮助投入学习与讨论来作为上课的最终目的。教师的责任不是进行“好的教学”,而是要实现所有学生的学习权利,尽可能提高他们学习的质量。在“倾听的课堂”中,教材只是育人的媒介,不是育人本身。如果把教会这些教材中的知识视为教学目标,反而会使学生学习之路越走越窄。
 
再次是不一样的座位。尝试改变一条龙的座位模式,先从两个人坐一起开始,再慢慢改变为四个人坐在一起。从低年级开始,学生通过课堂不断磨合,逐步适应四人一组的学习共同体模式。
 
——三年级语文组 黄静静
 
三年级语文组 
 
陈斯斯
 
让人欢喜和心动的著作
 
佐藤学先生的著作《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展示了日本在现代教学改革中的变化和发展。我们习以为常的课堂形式似乎渐渐不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而作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自己,更为关注和有感于“创建学习共同体实现挑战性学习”的意义,决心努力增强自身素养,通过实践反思迅速跟上课改步伐。在此谈谈 “合作学习”给我带来的启示。
 
“合作学习”这个词,可以说大家耳熟能详,平时使用频率很高。可是当我阅读《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一书后,佐藤学先生娓娓道来的一则小故事,让我既感动又钦佩,才发现这里的“合作学习”与自己过去的认识有很大不同。“课堂里沉默寡言的高志与英语学力极度低下的幸子,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偶然相遇。幸子期待能够以自己的力量来支撑有着沉默寡言弱点的高志,而沉迷于英语的学习,短短的几十分钟里一举改变学力落后的现实;高志为了回报幸子对自己的一番好意,轻声细语地回应幸子的问话;再加上同组的另两位女生若无其事的支持,构成课堂内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
 
感动于课堂上孩子们之间悄悄发生地巨大变化,感动于佐藤学先生细致入微的观察;更钦佩这位老师能够如此机智地为孩子们创设这样一个结成“若无其事的优势”,互帮互助、合作学习的机会。这样的课堂风景不正是这段话最好的注解吗?
 
学习是基于合作的“冲刺与挑战”,而这种合作是借助“若无其事的优势”关系而形成的互学关系。所谓学生间“若无其事的关系”,不是我们传统观念中老师安排好生辅导差生“一帮一,一对红”活动,而是教师必须对差生作出如何向同学请教的引导,由差生提出问题,其他学生自然而然地解答,再提问、再解答,甚至问题相互交叉的“交响乐式”的关系。
 
合作学习的意义不仅限于课堂、学校,限于教育本身,更有这样一层意义:不同的人们彼此信赖与合作,构建多元文化共存的氛围。
 
——三年级语文组 陈斯斯
 
三年级语文组 
 
刘叶
 
热心维持一种共进的状态
 
教师间怎么形成“合作性同事”的关系呢?必须是所有的教师都开放自己的教室,互相观摩教学、互相“批评”时才能构建起来。同时,改变教学研究的方法和目的。研讨教学问题的目的绝不是对授课情况的好坏进行评价,研讨的焦点应针对授课中的“困难”和“乐趣”所在,大家共同来分享。
 
我们学校组织的研究课、公开课等活动,教研组的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评课等,都要互相谈论一节课哪里有意思,哪里比较困难,学生有哪些表现,并通过相互研讨学生学习时的具体表现重现课堂情状,这样的教学研讨才是每位教师所期待的。我想教育改革需要的不是僵化的头脑,而是和同事们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快乐感。
 
“心”改变,方“革命”。我想,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要从自身出发,用“心”改变,让点点滴滴的探索和实践、思考和行动静悄悄地发生,最终演变成一场伟大的“革命” !
 
——三年级语文组 刘叶
 
三年级语文组 
 
蔡孟岐
 
教师的责任
 
教师的真正责任是什么?《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引发了我的思考:“上课”是以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为目的,但教师仅仅关注于“上课”本身,未能直面关键的“学习”。这是本末倒置,因此需要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上课”是以实现“学习为目的的,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实现必须成为“上课”诉求。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真正的责任不在于“上好课”,而是“实现每一个儿童的学习权,保障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
 
要承担起这份责任,教师首先要尊重并了解每一个学生。除了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外,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尤其是学力低下的学生,保障每个学生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所谓“精彩的课堂”也并不是指教师“上课”的优劣,而是更倾向于每一个儿童自由自在地、有个性地参与教学,形成以“倾听关系”为基础的管弦乐般地交响,每一个教师在课堂上都能真诚地面对教材与儿童。
 
其次,教师要尊重教材,钻研教材。必须有课前充分的教学研究、教学设计;必须有课中的不断积累;必须有课后的充分反思。这不仅要依靠老师自己的主动发展,当然也需要外部力量的支持。
 
最后,要积极地进行教学研究。得益于本书的启示,我更加深刻地感到,教师责任的实现要求围绕教师自身的挑战精神形成一个专业成长的“同心圆”:内层为个体教师的课堂研究,中层为同事间的课例研究,外层是学校中以及学校间的校本教研制度。
 
佐藤学先生描绘的课堂,将激励着我不断实践奋进、追寻求索!
 
——三年级语文组  蔡孟岐
 
三年级语文组 
 
周辉艳
 
成为真正会“倾听”的教师
 
教师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奔走在课堂、办公室之间,为了什么?是为了能完成自己的工作吗?是为了学生的分数,博得家长、社会的认同吗?是为了让学生今后能考上一个好的学校,更有发展前途吗?这些答案都有其价值和合理性,但都只能包含其中的一部分。那么教学的意义到底在哪?佐藤学给出的答案是:教学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真正的学习,而教师的“倾听”则是实现真正学习最重要的一环。
 
我一直认为会倾听的老师就是能耳听八方,随时都能捕捉到学生发言中亮点的老师。现在看来这种理解是多么的狭隘。在佐藤学的著作中,我对做一名“会倾听的老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个会倾听的老师是要能俯下身去,耐心倾听所有学生心声的。课堂中对学生表现能从微妙的表情变化中,从喃喃低语中,从细微的动作中读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对学习的参与程度、对学习理解的程度等信息,根据学生的反应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不愿大声朗读,小声点也没关系;不愿举手答题,认真倾听他人发言也行;不愿参与小组讨论,默默分析对方观点也不错……教师只有与学生产生共情,课堂才会变得有安全感,学生才会敢于交换彼此的观点,师生才会创设出相互学习的教室。所以,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学习,就得从自己做起,成为真正会“倾听”的老师。
 
——三年级语文组 周辉艳
 
《走过四季 读过春秋》往期精彩链接
 
END
 
文:三年级语文组
 
编辑:赵雯
 
审核:戴君梅
 
终审:徐信
 
长沙市岳麓区周南梅溪湖小学
 
校训:谦 雅 诚 毅
 
求学惟谦   立品宜雅
 
待人以诚   处事当毅
 
地址:湘江新区梅溪湖国际新城映日路1188号
 
官网:http://www.znmxh.com

相关读后感推荐: